产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层级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2022-02-28李海燕张颖刘娟
李海燕,张颖,刘娟
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山东聊城 252000
产科作为医院相对特殊的科室,主要负责医院孕产妇危重病转诊、会诊及救治,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妇及其家属不仅要求提供高质量的分娩服务,对于产科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强产科护理管理,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与水平,有助于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效率,保障母婴健康[1]。 层级管理作为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管理模式, 以产妇作为工作核心,尽可能地满足产妇各项护理需求, 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提高产科护理质量[2-3]。 鉴于此,选取 2019 年 1—12月及2020 年1—12 月两个时间段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工作的护理人员40 名, 分析层级管理模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20 年起开始在产科实施层级管理,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12 月产科20 名护理人员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46 岁,平均(32.97±5.76)岁;职称:1 名副主任护师,10 名主管护师,6 名护师,3 名护士。 自 2020 年 1—12 月纳入 20 名产科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 护理人员均为女性, 年龄21~47 岁,平均(33.45±5.69)岁;职称:1 名副主任护师,9名主管护师,7 名护师,3 名护士。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采用传统轮班制,护理人员定时完成值班期间护理任务,分室收治感染产妇与非感染产妇,对待产妇进行产前卫生教育,对产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哺乳技巧教育,向产妇宣传计划生育,鼓励其采取节育或施行绝育术; 严密监测产后24 h 内子宫收缩、产后出血量情况,严格执行会阴护理等,每周向护士长汇总结该阶段内护理任务完成情况,询问并接手新的护理任务。
观察组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具体为:①层级设置。选择产科经验丰富的护士成立专门的护理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依据护士学历水平、职称、工作年限、擅长领域等,本着“能力优先”原则将护士岗位划分为初级护士(N0)、专科护士(N1)、责任护士(N2)、高级专科护士(N3)层次,护士长负责协调总体护理工作,明确建立岗位使命、工作职责及考核标准,要求既相对分工又相互协助,及时处理护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适当调整与完善护理方案,严格落实工作考核标准。 ②层级分工。 由护士长负责科室全面护理管理工作, 监督、落实、执行护理部统一部署的护理任务,尤其是关键时间、环节或人员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N3 级护士发挥助手与参谋作用,在护士长指导下督促各级护士落实相关工作,加强病房管理,完善专科护理工作标准及评价标准,加强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定期检查护士工作质量,组织开展护理查房、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N2 级护士负责指导专科护士及初级护士工作,制订本病区疑难、病重患者护理干预计划,检查下级护士责任达标情况。N1 级护士全面负责产妇及新生儿整体护理,在责任组长指导下正确执行医嘱,落实分管护理计划,熟练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新生儿清洁卫生、产妇会阴清洁、危重患者抢救等,遵循护理部及病室护理服务宗旨。 N0 级护士在专科护士指导下负责部分基础护理及专科护士,例如产后康复工作、新生儿沐浴及游泳、抚触等。③健全排班制度。改进排班方式,尽可能减少交接班次数,依据护士职称分层次排班,采用连续排班制,重新制定工作职责,优化各班工作流程,实行护士层级管理,每班都要求护士提前15 min 到病房交接,A 班:7∶45-16∶00, 由 3 名 N3 级护士、4 名 N1 级护士、6 名 N0级护士组成;P 班:15∶45-22∶00,由 2 名 N3 级护士、2 名N2 级护士组成;N 班:21∶45-次日 8∶00,由 1 名 N1 级护士、1 名N3 级护士组成。依据各个护理小组工作量及专业技术要求不同对各个班次护士层级进行高低搭配,落实8 h 上班时间,24 h 负责制。
1.3 观察指标
2020 年指标由以下方式评估:①工作质量。 采取本院颁布的护理质量标准体系评估,由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考核评分,包括病房管理(0~100 分)、基础护理(0~100 分)、护理文书书写(0~100 分)、服务态度(0~100分)、护理操作技能(0~10 分)、健康宣教(0~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护士工作质量越好。②综合工作能力。由科室主任统一评估, 考察项目包括护理程序应用 (0~25分)、危急产妇救护(0~25 分)、沟通交流技巧(0~25 分)、团队协作(0~25 分)、应变解决问题(0~25 分)、专业发展(0~25 分),得分越高,代表护士工作能力越强。 ③差错率与投诉率。 ④护士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评估护士对于管理制度的满意度,共5 个维度,25 个条目,每个条目划为1~5 分,分数越高,护士满意度越高。 2019 年指标均由直接性报告所得。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Fisher 精确概率法。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比较
观察组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 值P 值病房管理95.43±3.61 86.39±3.55 7.985<0.001基础护理 护理文书书写 服务态度97.24±2.39 90.81±2.26 8.742<0.001 98.03±5.74 91.46±5.35 3.745<0.001 98.65±7.89 90.34±6.48 3.640<0.001护理操作技能 健康宣教96.77±10.03 88.12±7.52 3.086 0.002 95.42±3.15 89.27±3.10 6.223<0.001
2.2 两组护理人员综合工作能力比较
观察组综合工作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综合工作能力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综合工作能力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 值P 值护理程序应用23.44±3.76 17.52±3.38 5.236<0.001危急产妇救护 沟通交流技巧 团队协作22.82±3.45 18.04±3.26 4.504<0.001 24.15±4.38 18.56±4.19 4.124<0.001 23.34±3.27 17.69±3.05 5.651<0.001应变解决问题 专业发展21.97±2.88 16.84±2.73 5.781<0.001 23.65±3.14 18.36±3.12 5.345<0.001
2.3 两组护理人员差错率与投诉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差错率、 投诉率显著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差错率与投诉率比较[n(%)]
2.4 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分]
表4 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 值P 值社会认可满意18.05±2.39 14.56±2.18 4.825<0.001管理满意 同事满意19.44±2.86 15.79±2.43 4.349<0.001 17.75±3.14 14.16±2.83 3.798<0.001晋升满意 薪酬满意18.28±2.74 14.33±2.56 4.711<0.001 19.10±2.53 15.77±2.48 4.204<0.001
3 讨论
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医疗技术也迅猛提升,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医疗理念逐渐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与保健意识大幅度增强,对于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随之升高,对医院的关注不再仅仅停留在医疗水平与技术上[4]。产科作为医院科室中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具有任务量大、工作时间长、护理内容繁杂等特点,护理质量对于产妇预后、生活质量及新生儿健康状态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加强产科护理管理尤为重要,不仅能够有效提护理质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护士日常工作量,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提高医疗机构整体管理水平,为医院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5-6]。
既往传统护理管理将所有护士随机分配为小组,以按时完成本班次任务为目的,各护理小组人力配置不均衡,中午、夜间实行单人值班制也会使得护士疲于工作,承担较大的工作压力,难以保证护理质量[7]。层级管理在传统护理管理基础上,依据护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及专业知识等对其进行调动与分配,严格按照能级对应原则按需设岗,按岗应聘,确保每个层级护士均能够明确自身岗位职责, 合理应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各级护士工作能动性及工作潜能,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及工作效率,使其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保证了护理质量;同时将护理质量评估结果纳入评优考核机制中,与绩效密切挂钩,及时发现、修改护理工作中不足之处,促进了产科护理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8-9]。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工作质量评分及综合工作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提示实施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护士综合工作能力,提升产科病房护理工作质量。 经分析:层级护理管理以每位护士个人情况为依据将其分为4 个层级,各层级之间依据工作量及工作任务相互协调与帮助,各司其职,更加优化产科人力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各层级护士能力及团队力量,不仅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也增强了护理团队向心力, 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护理管理中日常任务量繁琐、管理缺乏人性化等弊端,满足患者更高层次需求,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此外,在开展产科护士培训工作时根据护士层级设立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计划,通过分层级、分阶段对护士实施针对性的量化核心能力培训考核, 既充实了N0~N1 级护士基本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也有利于引领其专业化成长,使N2 级护士专业水平进一步巩固,N3 级护士可通过参与护理工作质检或专科查房、会诊,为产科解决了大量的危重产妇及新生儿护理问题,帮助低年资护士度过职业难关,加强其自身处理产科问题的知识掌握程度,顺利完成各项护理任务。 在各个层级护理干预中,由小组组长明确各个职位责任、义务、权力与权益,确保N0~N3 级护士做到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护理规划及程序执行任务,促使上级有效、规范地监督、指导下一层级人员工作,增强各位护士责任意识,努力、认真地完成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降低护理出错率[10]。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差错率0.00%、投诉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0.00%、30.00%(P<0.05)。 提示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可明显降低护理差错及投诉的发生,这也有助于减轻繁杂、 混乱的医疗工作给护士带来的巨大的工作压力,通过充分落实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明确的工作标准,划分岗位职责,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产科患者提供人性化、连续化、全面化的护理干预,且由于每位护士排班相对稳定,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故护士对于层级管理的满意度提高[11]。
综上所述, 在产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可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