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022-02-28王欣欣林姗姗王丽丽
王欣欣,林姗姗,王丽丽
赤峰市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内蒙古赤峰 024000
随着当前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安全意识也随之增强,进而对临床相关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尤其是临床护理管理方面,越来越注重安全问题,以此为就诊人员的身心安全保驾护航[1]。 血液透析室作为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其在日常运动中存在诸多临床风险因素,如不能在临床实际护理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对安全问题予以重视,则可能导致“治疗”变成“伤害”,使得治疗效果大大降低,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引发一系列医疗事故[2-3]。 近年来,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大力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被广泛推广及应用到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工作中,以此不断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职业素养等,大大提升了临床整体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行不断强化,在推动临床护理工作有序、安全开展的同时,也使得护理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呈现降低趋势[4-5]。 本文对赤峰市医院2020 年7月—2021 年 6 月 (实施常规管理管理) 及 2021 年 7月—2022 年6 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两个阶段血液透析室18 名及24 名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实施常规管理的护理人员18 名作为对照组; 选取本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护理人员24 名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男2 名,女16 名;观察组男4 名,女20名。两组护理人员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原则,且获批。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基线资料对比()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基线资料对比()
组别 年龄(岁) 体质量(kg) 身高(cm)对照组(n=18)观察组(n=24)t 值P 值32.00±2.36 31.57±2.60 0.551 0.584 57.26±3.05 57.05±3.11 0.218 0.828 168.05±3.16 167.82±3.20 0.232 0.818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护理人员;②均为本科毕业生;③均对研究知情认可,且为自愿参与者。
排除标准:①在研究期间出现职称、岗位等变动者;②已离职人员;③本期参与其他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开展相应工作均按照科室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护理操作均在无菌原则下执行,并能在患者出现各类突发事件时做出及时反应,并予以正确处理等。
观察组采用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内容为:①整理: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对各类药品、器械进行强化管理,定期清点检查,并做好补充和更换工作,对于超出保质期的药品、器械等要及时下架、更换。除此以外,护士长需要做好监督工作,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和管理, 出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 ②整顿:明确血液透析室中护理工作人员的职责能力,以此进行合理划分工作内容,确保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除此以外,还需要设定奖惩制度,制订弹性排班制度,以此调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优化临床护理流程,对于护理安全问题要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设定质控监管小组,针对护理风险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 ③清洁及清扫:要强化血液透析室的环境管理, 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做区域环境管理工作。其次,在质控小组管理下,要确保护理工作流程的透明化和制度化,要对护理流程进行密切监控,对反馈信息进行整合,并定期进行商讨,一同改进、创新,以此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④综合素质的提升:定期组内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了解更多风险护理管理知识,以此加强风险管控。
1.4 观察指标
①护理管理质量:依据本院血液透析室实际工作情况制订适合的护理管理质量评估量表,以此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估,所进行评估的项目有专业技能水平、责任心、服务持续提升意识以及风险管理意识每项由不同条目组成,需要护理人员依据自身工作情况进行有效回答,各项分值满分均为100 分,护理管理质量越好,则分值越高。 本量表Cronbach” sα=0.98,效度较高。
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人数进行统计,包括护理风险、护理纠纷以及护理投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对比[(),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对比[(),分]
组别 专业技能水平 责任心 服务持续提升意识 风险管理意识对照组(n=18)观察组(n=24)t 值P 值79.24±5.35 93.64±3.32 10.737<0.001 78.08±6.35 93.07±5.46 8.211<0.001 78.31±1.31 94.05±1.76 31.860<0.001 75.31±2.15 95.34±2.35 28.335<0.001
2.2 两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管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自身病情较为严重,存在一定风险, 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治疗效果降低,甚至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危及其生命安全[6]。基于此,在对该类患者实施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辅以一定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在常规血液透析室管理中,虽然能对上述情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随着相关治疗工作的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风险范围也发生了变化,使相关护理工作内容也发生了改变, 同时这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进而使常规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难以满足当前血液透析室临床护理的实际需求[7-8]。
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是当前临床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管理工作开展期间不断总结、改善,最终一步步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模式[9]。 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运用下,可使得临床风险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使得细节护理工作得到重视[10]。 在此期间,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管理思想观念进行转变,以及对其进行规范管理体制的约束,可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严格地遵守相关规定, 并能够对相关制度进行自觉维护,最终使护理管理质量逐步提升,降低在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期间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管理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管理期间的不良事件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提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融入可使护理质量大幅度提升,并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有效治疗奠定夯实基础。
分析原因,①护理风险管理运用期间,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职责能力进行了全面增强,从多个角度出发促进了整体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 使风险管控工作得到重视,大大提升了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进而规避护理管理工作期间各项风险事件的出现[13-14]。 ②重视培养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技能及素养, 并设定奖惩制度,间接性调动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及责任意识,再次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15]。 同时,对血液透析室安全管理护理规章制度的完善等,使护士长、责任组长、科室安全员成为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主体, 在层层把关中,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各司其职中,能够实现对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加强监控。 期间,护士长每月定时组织护理安全小组进行护理风险分析,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或改进不良环节,可以积极预防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而且在制订、 完善血液透析室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中,也可实现对差错事故的有效预防,让各项操作流程更加完善、规范,提升了血液透析室安全护理质量[16-17]。 ③对血液透析室护理期间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严格遵守相关护理标准, 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职责能力,以此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正视工作期间的各项安全问题,并全面落实风险管控方案,加之护士长的监督指导,确保了各项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有效规避了风险事故的发生[18-19]。④全面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相关操作进行规范,不断强化其风险管理意识,使得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为提高更安全、更可靠的护理服务奠定了基础[8,20]。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工作开展期间,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并降低工作开展期间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确保血液透析室相关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积极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