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策略研究

2022-02-28王婉劼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化智慧数字

王婉劼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经济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目标。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把“加快数字化发展”独立成篇,提升到事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全面提升数字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数字强省。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作为全省“十大战略”之一,把加快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性、战略性工程,加快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数治能力,全方位打造数字河南。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是河南在新时代加速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实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必然选择。

一、数字经济新高地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数字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赢得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数字经济新高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新基建为基础。新基建对支撑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现阶段河南的新基建主要集中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智慧能源等方面,构建的全覆盖、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提供新平台、新支撑。鲲鹏小镇、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河南省能源大数据应用中心、上汽全球数据中心、中国铁塔5G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河南新基建进入发展新时期,为河南经济带来新活力。

第二,新技术为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日益成熟,数字化创新活动层出不穷,催生出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引领和带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步入数字化时代。通过不断更新完善互联网和物联网、云计算与云服务、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孪生技术、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激发出河南数字经济发展的动能。

第三,新产业为核心。河南是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农业资源,在数据资源、算力成本、传输速度、市场潜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扎实、潜力巨大。壮大数字核心产业,以软件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产业、网络安全等为重点,培育壮大新兴数字产业;以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计算产业等为重点,突破提升电子核心产业;以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探索数据交易服务等为重点,加快发展数据服务产业。

第四,新制度为保障。制度创新是不断壮大数字经济的保障,要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形成河南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高地。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出台数据使用及保护相关法案,统筹立法质量和效率,填补重点领域的立法空白,做好配套立法和授权立法工作。明确数据权责边界、使用规范以及信息保护责任,强化法规制度保障;建设公共安全资源池、安全监管平台等,实现全程留痕和可追溯,强化安全保障;制定数据共享技术规范,提升数据共享标准化水平。贯彻落实《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为河南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河南省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的基础条件

(一)发展基础

1.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20年,河南省数字经济总量接近1.6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中部第2位,占GDP比重为29.1%。“十三五”期间,河南省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0%,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龙子湖智慧岛累计入驻华为、甲骨文、浪潮、海康威视、紫光、南威软件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200多家,18个省辖市(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园初具规模,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数字经济国家级创新平台先后落地,全省初步形成核心引领、节点带动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态势。“1+18”大数据产业布局等11个案例入选国家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典型案例。郑州信息技术服务、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森源集团、许继集团入围2020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

2.数字核心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信息安全、智能传感器及终端、光电子、汽车电子、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六大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制定实施5G、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行动计划,依托龙子湖智慧岛、金水科教园、鹤壁5G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全面推进5G、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产业链建设,鹤壁360网络安全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3.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新突破。2020年河南省产业数字化增加值接近1.3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全国排名第9位。首批确定河南省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等10家数字商务企业。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促进传统产业,推动在三次产业中的深度应用,在教育、医疗、快递等领域实施中小学空中课堂、基于5G的智慧医疗和远程医疗、UU跑腿零工经济等一批应用场景项目。农业数字化成效明显,省、市、县乡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和“农业云”初步建成,物联网在高端蔬菜生产、禽畜养殖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全省建成益农信息社40285个,覆盖全省85.8%的行政村,鹤壁市淇滨区、灵宝市、西峡县、临颍县入选首批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4.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依托中原(世导)大数据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推进全国一流的大数据中心建设。率先在全国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和光纤接入全覆盖,全省4G基站达到29.5万个,居全国第5位。5G基站建设加快推进,省辖市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所有省辖市(示范区)5G全面商用的省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5GSA核心网大区中心部署郑州,承载河南、湖南、湖北、内蒙古、山西等多省(区)5G业务。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2020年,全省实现新增上云企业6.29万家,累计上云企业超过14万家,初步构建起“1+24”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互联网业务经营单位总数达到4912家。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1.7%,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18亿户,手机上网流量达到95.1亿GB,居全国第3位。

5.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制定实施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统筹推动各地智慧化应用示范场景建设,“郑州市生态宜居”“驻马店市惠民服务”被国家评为新型智慧城市典型优秀案例,郑州格力5G+智慧产业园与安全应用等19个项目获得第四届国家“绽放杯”应用征集大赛奖项。争取国家抗疫特别国债支持,加快推进巩义、禹州、新郑等智慧化改造。

6.社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建成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监管”平台,河南政务服务移动端“豫事办”上线运行,“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0%。2020年,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在全国省级政府中位列第8,“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处于创新引领阶段,位居第一梯队。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和“网络文化建设工程”,全省智慧文旅开放平台建成投用,形成一批智慧化景区。河南省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建成投用,基础设施运行监测和安全监管水平大大提升。图书馆、博物馆等数字化改造快速推进,文化事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二)存在短板

近年来,河南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引领,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数字经济规模仍然较小。2020年,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6万亿元,排名全国第10位,占GDP的比重接近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50%,天津、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湖北等7省(市)均超过40%,重庆、辽宁、河北、四川、广西、江西、贵州等7省(市)均超过30%。在数字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的13个省(市)中,河南的GDP占比排名最后。

2.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困难。2020年,河南省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约为2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高,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控设备联网率分别为46.6%、37.5%;全省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不足100家,仅为广东省的6.9%,少于中部的安徽、湖北等省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自动化生产线改造、财务、采购、销售等单项应用,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企业比例仅为15%左右;中小微企业、传统行业企业数量众多,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较低,企业数字化理念和能力不强;数字化人才供给不足,缺乏数字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综合性管理人才。

3.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河南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短板。人工智能、区块链、新零售等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原创少,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缺少创新龙头企业。2020年全省R&D支出经费901.3亿元,居全国第8位,R&D投入强度1.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8位,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68.3%、湖北的70.9%、安徽的71.9%、湖南的76.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4件,仅是全国水平的27.8%;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分别仅占全国的3.06%、2.86%。

4.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仍是短板。一是系统规划不够。近年来,河南5G网络、宽带网络、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但仍然缺乏总体规划,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遇下,以郑州为中心的“轨道上的都市圈”快速推进,但“数字都市圈”超前引领布局依然滞后。二是数据共享不足。目前数据资源主要集中在各级政府,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程度不足,对接效率较低,数据标准没有统一,重点领域应用场景进展较慢,无法形成规模上有影响力、有带动作用的应用。三是建设模式单一。当前河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政府和大型央企、国企主导,自上而下的建设模式适合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但存在对社会资本撬动不够、不利于本土企业培育、市场活力不足等问题。

5.本土市场主体培育不足。一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相对匮乏,平台投资孵化和数字生态构建是数字经济爆发增长的源动力,而河南平台型企业严重不足,缺乏像华为、蚂蚁金服、京东等引领新兴业态的本土企业。二是数字核心产业存在规模偏小、层次偏低、产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缺少新锐企业。三是数字新业态独角兽企业尚为空白。《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国内共有独角兽企业251家,其中北京82家、上海44家、杭州25家、深圳20家、广州12家、南京11家,河南无企业入围。

6.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目前,河南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的人才智力资源紧缺,尤其是复合型、高端型人才缺口较大,人才集聚能力相对有限,发展数字经济的智力支撑亟待强化。一是信息技术人才总量偏少。据统计,2020年郑州市信息技术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约为12万人,而同期的杭州市超过70万人。根据《2021中国企业数字化人才发展调研报告》,数字化人才主要分布于广东、浙江、江苏、北京等地,河南位居第9,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相匹配。二是复合型人才缺乏。产业数字化需要大量既懂信息化又懂具体产业发展规律的数字人才,但河南省缺少影响力较强的研发机构和知名高等院校,高端人才聚集水平低,具有“数字+行业应用经验”的人才紧缺,尤其缺乏精通信息化与生产制造的复合型人才。三是高端人才引进、培育不足。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并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高端人才或团队数量偏少。郑州市科研技术人员总体数量和薪酬水平低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发达地区,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洼地效应”尚未形成,人才队伍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河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瓶颈。

三、河南省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结合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征,聚焦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从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完善、提升数字基础设施

高速高效、互联互通的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十四五”时期,河南省要率先弥补数字经济存在的基础设施短板。一是尽快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建设5G和光纤超宽带“双千兆”网络,优先实现5G网络在交通枢纽、产业集聚区(园区)、热门景区、核心商圈等区域深度覆盖,尽快形成覆盖城乡的5G网络。加快推动IPv6建设,优化郑州、开封等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全面改造升级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二是建设大数据中心。依托郑州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加快建设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区域分中心,打造全国区域性数据中心枢纽。继续加快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性能计算应用生态环境。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示范区)建设数据存储中心,在重点行业、知名企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绿色数据中心。三是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枢纽。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机遇,依托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原数字港,加强与国内数字经济重点区域和先进城市的协同联动及优势互补,推动各类数据资源和创新资源向郑州汇聚,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赋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突出抓好“四条丝路”建设,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

(二)打造郑州都市圈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区

在数字经济全面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区,带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一是发挥郑州引领作用。郑州作为省会和国家级中心城市,要充分抓住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以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为支撑,着力打造一批智慧化示范应用,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加快推进郑东科学谷软件产业园、鲲鹏产业生态基地、5G产业园等建设,打造数字化新业态集聚区。二是加快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建设。洛阳作为副中心城市要建设国内重要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和示范应用基地,打造旅游大数据应用示范市。推进洛阳和济源深度融合发展,形成都市圈西部板块强支撑,促进各城市数据相连、产业相融。围绕先进制造业,积极开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试点,深化在产业、城市、政府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三是构建多点发力格局。积极开展新乡、焦作、漯河等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结合当地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特色,加快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建设“城市大脑”,大力发展数据核心产业、场景应用、智慧民生等,探索城市发展新形态和新模式。

(三)集聚发展数字经济产业

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带来市场再布局的历史机遇,争取在数字经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关键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一是打造郑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基地。依托郑东新区智慧岛、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进一步提升黄河鲲鹏产业生态链,打造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为核心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强化数字经济发展硬核支撑。把握数字技术变革趋势,抢先布局5G、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物联网、区块链等产业,推进前沿新兴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增强新技术的带动效应。二是壮大省辖市(示范区)数字经济应用产业园区。依托省辖市(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园,引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数据骨干企业,发展大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分析、管理等相关产业,支持企业面向全省提供大数据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三是加快发展融合型数字新产品。推动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汽车控制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应用,建设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中心。围绕制造业强省建设,大力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成套装备和工业机器人,提升高端装备水平。围绕消费升级,大力发展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电,推动传统家电和各类电子消费品的智能化转型。

(四)突破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加大对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开展研发活动,力争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突破。一是抓好前沿关键技术突破。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数据安全、集成电路等领域为重点,加快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数字化制造、数字农业、数字贸易、数字金融、数字政务、数字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自主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新产品。二是抓好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强化对基础前沿关键技术的测试验证,在云计算、大数据、5G、“城市大脑”、智能网联车、网络安全攻防靶场、量子计算等领域,积极承接和布局建设国家级重大科学装置与试验验证平台。借鉴成熟经验,在郑州、洛阳等地设立数字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通过政府采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加快就地产业化,推动数字技术迭代和成熟。深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三是抓好数字技术标准制定。政府、行业协会、领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数字经济术语、新技术和数据格式、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等领域的标准制定。

(五)赋能产业升级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发挥数字经济牵引、赋能、撬动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速培育新经济高质量增长动力。一是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鼓励产业集聚区、制造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发展,建设一批数字园区、数字工厂。鼓励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领域数字化提升,完善“云、网、端”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围绕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建立农业云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质量追溯数字化。二是推动城市场景数字应用。围绕解决城市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加快建设智慧城管、智慧监管、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环保、智慧消防、智慧应急、智慧信用、智慧扶贫、智慧住建,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三是推动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布局和应用,提高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如“5G+医疗”、“人工智能+医疗”、智慧教育云、“物联网+环保”,实现城市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

(六)构建一流数字经济生态圈

创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推动产业政策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减少政府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当干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优化开放环境。研究制定政府数据开放制度规范,推动企业登记、交通、信用评价等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公共数据向企业开放以及各地区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推动制定数据权利归属、数据交易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全省统一的数据交易市场,鼓励企业间的数据连接与交易共享。二是优化投资环境。继续办好数字经济大会,积极承接国内外数字产业转移。坚持非禁即入,进一步拓宽投资来源渠道,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在基础电信运营等方面降低民营企业进入门槛。三是优化人才环境。深入实施“中原英才”等各类招才引智计划,全力引进数字经济领域科技领军人才。依托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建设国际数字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引进、培养一批创新人才,集聚一批互联网工程师。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设立河南数字经济研究院,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交叉学科建设和产教深度融合,加快培养一批复合型、实操型人才。四是优化安全环境。规划建设“数字安全谷”,研发推广拟态防御、态势感知、数据加密等网络安全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快推动数据安全等服务业发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自主可控网络安全产业和数据安全服务业中心。五是优化法治环境。借鉴发达国家和广东、浙江等省份数字经济立法的经验,着眼于促进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涉及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加快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立法工作,建立全面、规范、有序、包容和审慎的网络治理体系,在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科技向善。

猜你喜欢

数字化智慧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有智慧的羊
成双成对
智慧派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