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专业群专创有效融合实践模式研究
2022-02-28余富强张俊娥
李 明 余富强 张俊娥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专创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站在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传统的单纯依靠学校内部资源优势,实施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显然不能满足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实施专创融合。探索“产教协同+社会服务”双螺旋驱动的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实践模式,既有利于深化经管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有效缓解经济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带来的专业内涵发展问题,促进经管类专业群建设;也有利于经管类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实用的创新型人才,为企业创新创造积蓄更大动力[1]。
一、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多元价值表现
(一)专创融合具有时代价值。专创融合是教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经管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区域协同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培养人才,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模式的人才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体现时代价值。
(二)专创融合具有实践价值。专创融合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地方高校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模式具有实践价值。一是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外生价值。在经管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基础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即专业技能(管理技能、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与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思维与方法、跨专业交叉融合能力等)培养融会贯通,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体现经管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实践价值。二是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建设是专创融合的内生价值。打造经管专业群人才培养特色,专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经管专业群服务社会水平是经管专业群内涵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专创融合是实现经管专业群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专创融合具有人文价值。专创融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模式具有人文价值。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高校专业人才培养逐渐转变,关注焦点从单一的专业能力培养,转变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的发展。所以,必须由单一的专业教育逐渐向专创融合教育发展。两者的有效融合,是高等教育的升华和进一步深化,既解决科学问题,又解决实践问题。高校“专创融合”关键在抓牢“创新”,创新创业活动在高校的开展,不断衍生出学生奋发向上,创造新事物、引领新思想,为学生植入创新创业基因。
二、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的实施困境
(一)教育理念和思路。高等教育的宗旨和使命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如何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高等教育不断探索,目前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既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要融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但是,受到教育理念和发展思路的影响,特别是经管类专业教育特点,与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交叉和渗透。甚至经管类专业教师承担着全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理念上误认为经管类专业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实现了专创融合。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多采用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环节不到位,特别是综合性设计实践项目甚是缺乏。
(二)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以及运行机制,基本上是高校十分重视,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规划,规章制度,考核评价体系,明确规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但是具体操作落实问题就显现出来,大部分高校仍然沿用创业教育规划、规章制度由教务管理部分制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由就业处、学生工作处或经管类专业等负责完成,专业教育由各教学单位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各自发展,没有形成融会贯通。
(三)教育教学资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大部分高校关注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将教育资源集中于专业教育,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其教师队伍、实践基地和设施设备、教学内容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缺乏有效资源投入。特别是部分地方高校,长期受到地域、教学条件等限制,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教育资源匮乏,缺少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基地建设落后[2],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缺乏经验,往往采取简单讲座、培训、竞赛的方式,脱离专业、创新创业。
三、“产教协同+社会服务”双螺旋驱动的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的实践模式
(一)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实践的目标层次体系。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实施困境,提出“产教协同+社会服务”双螺旋驱动的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的实践模式。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满足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融合产业需求,产教协同驱动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经管类专业群人才培养必须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融合社会服务,社会服务驱动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确定科学、先进、清晰的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体系,目标层次体系体现人才培养身心、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全面性、完整性,体现人才发展的潜力性、动力性。目标层次体系构成体现三个方面需求,一是将职业基本能力、企业岗位胜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转化到培养目标,二是将抽象的目标分解成可以实现的具体能力,三是将“产教协同+社会服务”双螺旋作为实现经管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驱动力量。
(二)“产教协同+社会服务”双螺旋驱动的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实践。
1.以“产教协同+社会服务”双螺旋为驱动力推动专创融合实践。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汹涌来袭及地缘政治的兴起,给教育、科技、产业等各方面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格局。“产教深度协同”是破解产业和高等教育发展难题,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选择。对接产业,设置专业,引企入校,岗位对接,实施“政府主导、产教协同、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经管类专业群发展的必由之路。产教协同实现专创融合所需资源在政府、产业、学校之间互惠共享。高校不仅创新知识,更要解决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展的现实问题。高校社会服务是将大学产生的知识理论转化成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的合理延伸,其在社会需要中产生,同时又作用于社会发展。随着社会融合发展时代的到来,社会服务广泛融入大学的运行系统中,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始终贯彻着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使命,也成为推动高校专创融合的驱动力量。
2.构建“专业群+创新创业+校企合作+综合实践”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在跨学科、跨专业的基础上,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更多要在实践活动和实际问题中培养,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在跨学科、跨领域的现实实践中达到教育实效。在融合实践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重要依托和基础。可由专业集群课+创新创业课+校企合作开发课+综合实践实训课四个模块组合构成,分阶段分层次展开。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综合实践实训课开设之前,学生必须先完成专业集群课+创新创业课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跨专业课程整合,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企业课程,共享校企资源,实现专业集群课+创新创业课知识向企业岗位能力的转化。通过综合实践项目,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同时,在跨专业的活动中,拓宽专业视野,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在实战中实现知识转换。以某高校经管类专业为例,经管类专业培养能够满足玉米流通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专业群课程开设玉米产业经济与技术、专业特色玉米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开设跨学科创新创业能力教育课程、跨学科创业实践;校企合作课程开设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玉米产业人才职业规划、玉米行业岗位技能培训、玉米行业复合英才培训;综合实践课程开设数字企业经营管理、VBSE营销综合实训等课程。
3.实施以“项目+竞赛+证书+工程”成果为导向的专创融合评价体系。专创融合的目的是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学生最终获得的学习成果,来衡量人才培养的质量的达成度。所以,专创融合实践必须以成果为导向。经管专业群专创融合实践以“项目+竞赛+证书+工程”成果为导向。项目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竞赛主要是专业学科+创新创业竞赛。例如:“学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证书主要是指“1+X”职业资格证,“1”指具体某专业,“X”指经管类专业群职业资格证。以经管专业群市场营销专业为例,“1”指营销策划师、互联网营销师,“X”可以是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工程指社会服务工程,具体包括企业服务工程、乡村服务工程、创业工程等。
4.构建以“机制+制度+组织+管理”为核心的专创融合实践保障体系。专创融合实践能够有效开展,需要高校建立高效的专创融合组织管理以及运行机制和制度。制定专创融合的规章制度,教育教学规划,创新创业考核评价机制,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在“产教协同+社会服务”双螺旋驱动下,经管类专业群至少要有1个当地政府建立合作框架,签订合作协议,提高对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至少要有1个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建立科教融合、科研活动机制,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每个专业至少与1家行业协会或当地龙头企业建立对接关系,建立与行业、企业、岗位之间在课程教学、综合实践、生产实习等方面的人员互聘、互融、共享机制,对应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动态调整学校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配备,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