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言论

2022-02-28

中国司法 2022年12期
关键词:行政法法规高质量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马怀德: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部署了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重要任务,对依法行政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用更高的标准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加快行政立法,为建立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供制度支撑。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制定修改相关法律,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对于法治政府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强教育培训,引导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严格执法的观念。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需要重点解决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要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约束行政机关的裁量权行使,保障行政执法公平公正。要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重点在基层。只有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和公信力。在纵向执法权配置上,要根据基层治理的迫切需要,合理下放基层能够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权,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在横向执法权整合上,要持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效整合执法主体,探索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树立司法权威,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要求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协调化解矛盾,一揽子解决相关争议,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最后一道防线,应当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行政诉讼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完善行政裁决、行政调解、信访等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充分发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专业性强、方便快捷、力量完备等优势,把握权力界限,防止突破法律底线解决行政纠纷。要强化溯源治理、增强诉中引导、做好判后释明、建立府院联动协调机制,推动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11月17日第17 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付子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没有道德滋养,法律实施也将缺乏坚实社会基础。法律只有转化为人的内心自觉,才能为更多人所尊崇所运用。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为依法治国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要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全民普法和守法。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此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有力方式。通过不断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方式,提高违法成本、降低守法和维权成本,彰显法律权威。坚决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公正不合理现象。通过法治化治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就会产生“头雁效应”。法治精神要求领导干部提升法治素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要把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建设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必备素质,进而通过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法治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11月17日第17 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 于安:发展行政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所依托的发展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发展行政法是关于政府发展职能的规范体系,以法律方式反映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战略、新措施、新理论和新实践,为我国各级人民政府正确履行发展职能提供法治支撑和制度保障。发展行政法是我国独特发展道路的制度化表现,是我国针对经济全球化转型和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新挑战的行政法回应。在经济全球化转型过程中,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对政府职能及其相关法律制度进行调整,尤其是为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实行的新产业政策和支持措施。为适应新的国际环境,我国政府的发展职能及其法律制度有必要从着重依托国际多边贸易体制,转向主要适应国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的制度创新。我们不但应当继续在维护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更重要的是对国内大循环所需要的政府发展职能及其行为规范进行创新性制度建设,特别是进行发展行政法的构建和完善。发展型行政法是对高质量发展中行政组织体制和发展措施及其规范形式进行的系统性法律整合。发展行政法的体系构建,是我国发展型行政法治新价值、新原则和制度体系新框架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国式行政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理论创新过程。发展行政法将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作为基本遵循,全面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原则,对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动力、方法和路径进行行政法上的内涵阐述和制度拓展。发展性规范常常采取非传统的软法,发展促进性措施也经常是经济性的,这些都反映了发展行政法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摘自《法治日报》,2022年11月11日第5版,《发展行政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

辽宁省丹东市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挂职) 王令兴:以高质量地方立法促进社会善治

设区的市在我国政治体系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提高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质量,对于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准确理解把握立法依据和范围。宪法、立法法和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是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依据和根本遵循,严格执行。省、自治区或设区的市人大制定的立法条例或地方立法条例,也应认真遵守。特别要注意的是,除法律对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以外,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只能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3个方面。二要依法做好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首先,要把握上位法的相关规定。上位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包括本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但原则上草案的相关规定也不应与本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相冲突。其次,把握增设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或补充设定行政处罚要依法召开听证会、论证会等听取意见的要求。再次,把握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范围的要求。三要注意审议阶段听取特殊群体意见。除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正常审议工作外,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相关条款,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涉及老年人、妇女、残疾人权益重大问题的,应当分别听取老年人和老年人组织、妇女联合会、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意见。四要主动公开征求意见。立法机关应当主动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及其说明等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媒介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情况还应当向社会通报。五要严把审查批准关。按照立法法的相关规定,设区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这是提高地方性法规立法质量、确保国家法制统一的最后一道关口,严格审查把关。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重点审查是否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如发现报请审查批准的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摘自《法治日报》,2022年11月23日第5版,《以高质量地方立法促进社会善治》)

猜你喜欢

行政法法规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行政法论丛》稿约
行政法上的双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