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项目工程建设前的思考
——以某某社区为例

2022-02-28冯述祥徐伟南京市六合区新城杉水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5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城文旅社区

文/冯述祥、徐伟 南京市六合区新城杉水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1500

1、引言

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建设特色的乡村产业项目拉动本地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一环。乡村建设属于系统性工程,涵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服务配套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及项目产业建设等多个方面,并需要结合项目产品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开发建设某某社区(以下简称社区)文旅项目为例,阐述乡村文旅项目在工程建设前的思考。

社区位于南京市某某街道,是衔接长江湿地公园和某某新城的重要纽带,赋予其“襟江连城”特定空间职能。该社区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38 平方公里,已荣获“南京市最美乡村”和“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现状的文旅项目以观景为主,如大地景观、水杉大道、知青花田、知青纪念馆等景点;参与体验性项目较少,本地农业特色和文旅项目未能有效融合,如当地稻蟹共生养殖;景观空间和特色体验价值均未能与文旅项目充分融合,文旅项目促进乡村产业经济还有很大空间。

根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神。社区作为位于南京长江段东北侧重要的乡村片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致力实现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片区,须把生态环境建设和文旅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同时社区的项目建设还应考虑两方面功能,一方面赋予对接某某新城职能和居民游憩需求,另一方面为湿地公园等景点提供配套服务空间。

2、建设前的思考

2.1 项目产品策划

社区目前以观景和碎片式农家乐旅游产品为主,在产品开发和设计深度上不足,创新性匮乏,缺少特色差异化,与大部分乡村地区文旅项目呈现高度同质化,项目产品吸引力和回头率方面不高。社区三面临江,生态优美,丰富的自然环境为其建设提供基础,但开发景点未形成整体性和系统性,未能有效发挥四季旅游效应,缺乏精品旅游路线和文旅项目产品。

图1

鉴于上述情况,社区的项目产品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升级,可以考虑向差异化和创新化的文旅项目逐步建设打造,刺激游客消费,推动社区乡村振兴。根据相关资料,全国各地家长均对孩子教育性的文旅项目存在良好的市场需求,乡村的教育性文旅项目同样具有良好市场需求,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等方式加以论证,开启乡村文旅项目产品创新尝试。同时应充分发挥社区资源,提升文旅项目产品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打造“观光+互动”项目产品模式;系统性考虑各子项目之间衔接,形成“优质+价值”方案精品旅游动线。可见乡村的文旅项目应根据自身特点,项目产品定位“精品+互动+差异”方向,打造自身特有品牌,促进乡村经济健康发展。

2.2 项目产品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按照策划的项目产品,需要全方位统筹研究,系统性的规划新旧项目的融合。前文已介绍,社区的主要旅游项目以自然景观为主,有少量的人文景观,而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缺少好的规划衔接,需要进一步建设升级来加以完善。在升级建设前,应对社区的整体规划及文旅项目的个体规划进行多方案比选和论证,论证的主要内容: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建设的项目产品区域、建设的规模、建设的时序、建设的周期等。

社区处于长江漫滩上,地下水位浅,地质差,在规划中因地制宜考虑减少项目地下空间的开发,从而减少建设中的风险和投资。积极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除了考虑完善社区生态环境建设外,社区内不宜大规模开发,在规划中应追求小而美的方案或尽可能利用现状条件改造的方案,对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方案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在建设时序和周期上,各项目尽可能错峰建设,根据不同季节或旅游时段进行分期建设。在规划上还应适当考虑智慧乡村项目建设,项目产品充分与互联网融合,增加文旅项目的科技感、服务感和体验感。

2.3 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建设

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对文旅项目品质有着直接影响。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规划建设中要兼顾考虑到村民的现实使用和旅游高峰期的游客使用,需要构建完善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这样才能给乡村经济提供硬件基础,才能够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笔者从后期项目运营角度预判,社区现状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需求。目前交通系统还不完善,道路应做环通设计,进出社区的主路通道适当扩宽,打通进入社区的快速交通路网体系;现状停车场位置和面积是否合理,应根据社区各项目景点整体考虑。能否考虑主停车场在社区外围建设,尽可能减少汽车进入社区,采取自行车慢行道和人行步道接入,达到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让游客感受到步行友好,人在园中画境的体验。

现有供水、供电、通讯、污水等设施应按旅游高峰期进行验算,污水处理中心、变电站及给水设施需满足高峰期的运营需求。现状电力电讯线路均架空布置,严重影响社区安全美观,需要统一对管线迁改建设。关于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应考虑与某某新城同步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若存在建设时序的不同可提前预留接入点。还应加强社区内水系环境治理、生态驳岸处理。

在项目配套服务方面,应采取匹配的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按照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要求,高标准建设社区垃圾分类箱点、垃圾集中收集点和垃圾收集清运路线。增设旅游公共厕所,并充分考虑生活与餐饮污水处理中心建设;完善社区医院软硬件建设,为项目建设及运营提供安全可靠、环保生态的服务支撑。

2.4 老旧建筑与新建建筑建设

为了将社区现状“一日游”发展为“周末游”、“平时游”,在开发新的文旅项目同时还应考虑旅游住宿。按照不搞大开发原则,尽可能利用现有建筑,首选方式为鼓励村民发展自营民宿。经走访社区,调查发现,社区内的大部分为民宅建筑为砖混结构,建筑年代可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空间设计不合理,建设标准低,难以满足民宿条件。同时社区的地质环境和民宅的质量是否达到改建条件,在建设前需要评估。民宿不论新建还是改扩建,均需考虑新建建筑和原有老旧建筑融合搭配,形成相近的特有建筑群体风格。

湿地公园和江景是社区宝贵的旅游资源,这里三面临江,气候宜人,远景大江东去,烟波浩渺;近水渔舟唱晚,捕鱼待沽,拟在社区内靠近堤坝处建设观景平台。按照相关规定新建建筑不允许超过长江堤坝高度,而不超过堤坝高度就难以欣赏到美丽的江景。经实地走访,发现靠近堤坝的部分民宅为三层,高度与堤坝相近,可以利用现有民宅进行改建,将其打造成为民宿观景平台。但在建设改造前需要,应进行专业评估和安全论证。

碎片式农家乐难以满足旅游品质需求,需要系统规划和整治餐饮区。按照不搞大开发和生态建设要求,减少新建扩建工程建设,在后期集中点餐饮项目建设中尽可能的利用已有建筑,做到不扰民、不破坏原有地质地貌的生态建设。在新、扩建设项目上,应优先选择便于后期装修改造建设的结构形式,在用材方面应考虑可以重复利用的环保型建材。

2.5 湿地-社区-新城的协同建设

社区与某某新城、湿地公园协同建设,主要思考方向有两点:一是遵循国家长江生态文明的大保护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好长江的生态底线,是保障项目建设发展的根本前提。 二是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抓住南京市拥江发展战略机遇,探索社区与某某新城整体谋划、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某某湿地公园是长江南京段面积最大、岸线最长的滨江湿地公园,湿地为典型的长江自然洲滩,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是社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为社区提供优质的生态服务、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及开敞空间等。社区为湿地公园提供配套建设,又为湿地保护培育、生态恢复提供用地空间支撑,社区和湿地在地域空间上是一体的,湿地的部分空间属于社区,因此依托湿地和长江大保护背景下,湿地不可建设开发的重要属性,社区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某某湿地所承载在历史人文资源及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建设,为社区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多可能。

某某新城能为社区旅游客源、交通、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提供有力保障,促使社区与某某新城协同发展建设。在社区策划规划期间,主动与某某新城的有关规划相结合,力争做到在能融入某某新城,又能不失社区乡村生态的文旅项目特色。在规划建设平面上,社区合理利用已有绿地、拟建绿地和已有水系与某某新城共同打造公园城市,并将公园城市引入社区打造成天然的森林氧吧。在规划建设立面上,遵循某某新城的建筑规划和城市色彩规划,合理设计新建建筑的高度既有层次又不破坏天际线,合理设计社区内建筑及街道的色彩,使社区文旅项目焕发新机。

笔者认为:“湿地-社区-新城”协同建设思路是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和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湿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是社区建设和谐发展的基础;新城全面的开发建设,是社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将新城开发和湿地保护与解决社区项目建设问题同步规划建设,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效益,共同促进社区的乡村振兴实现。

2.6 智慧社区项目建设

某某新城全力打造为生态智慧新城,智慧社区建设必不可少。根据《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综合服务平台通用技术要求》(GB/T38237-2019),某某智慧社区从功能上讲,不仅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还须要考虑游客综合服务,从政务信息、旅游信息、物业信息、物业服务、文旅服务、商业服务、智慧交通等建设服务多方面。涉及具体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慧养老、安全监控、智慧交通、智能医院、智能旅游讲解与公告、城市生命线管理、疫情防控、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方面领域,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满足居民和游客的双重生活娱乐发展需要,面向未来构建起全生态智慧的社区形态。

智慧社区在项目建设上,适当考虑优质实用和环保创新型产品,同时兼顾某某社区旅游长期运营的需求,在硬件方面必须确保实体工程质量可靠,在软件上能够实现兼容主流信息接口和软件定期迭代更新,在传输上必须确保数字信息安全。代表性产品为智慧一体化路灯杆使用,实现路灯、交通信息、手机充电,扫码讲解导示等一体化服务功能。

3、乡村振兴的实现

在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指导下,社区将农村发展与文旅项目产品相结合,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等方式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及完善旅游休闲空间,社区的特色体验消费、民宿经济以及特色餐饮等服务项目衍生商业项目,推动乡村振兴实现。

发展项目新业态,促进乡村振兴。社区北接某某新城,是新城的江景花园。同时受到江北新区、新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的辐射,为社区带来周边大量城市游客机会,发展休闲旅游的同时社区还应对接城市外溢的职能,发展适合乡村的特色服务新业态,如会议会展、乡村办公、田园创客、养生度假等。

打造社区知名度,创品牌效益,助力乡村振兴。某某蟹黄汤包作为某某街道标志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成功举办二十一届汤包美食节,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依托蟹黄汤包的知名度,打造农产品地理标志,形成“研发-养殖-加工-包装-销售”的产业链,形成区域品牌。借助蟹黄汤包的知名度,形成螃蟹养殖、汤包加工制作、包装、设计、销售和休闲体验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以蟹黄汤包切入点,打造某某街道地理标志渔农业产品,将农产品变成商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村民创业就业,快速实现乡村振兴。

结语:

乡村工程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工程建设决定文旅项目产业品质,乡村经济发展带动乡村工程建设。社区文旅项目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需要全局性思维审视,统筹产业、生态及周边关系,制订因地制宜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强化规划设计引领,科学有序推动工程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与村民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新城文旅社区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社区大作战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3D打印社区
珠江新城夜璀璨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