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方的牧羊海

2022-02-28梅伟

中关村 2022年2期
关键词:牧羊苏武爬山

梅伟

列车从北京西站开动的时候,我的心其实早已经飞到了内蒙古高原的阴山脚下,飞到了那片苍茫的黄土地上,也飞到了绿波潋滟的牧羊海畔。五十年了,古老的阴山还是我年少时的样子吗?苍茫的黄土地还是我年少时的样子吗?牧羊海还是我年少时的样子吗?

五十年的时间,我的心中总有一股思念,坐在火车上,思念就更加强烈起来。面对着起起伏伏的思念,我感到还有许多起起伏伏的思考。这些思考是几十年来持续不断的思考,虽然年代久远,但是至今没有完结,反而愈加强烈了。

第二天天儿蒙蒙亮的时候,我打开窗帘,车窗外的大青山蜿蜒西来,又蜿蜒东去。山上仍然是一些稀稀落落的的小树,仍然掩盖不住那许许多多裸露的山石。

在初秋明媚的阳光里,我终于又站在了牧羊海这片黄土地上。熟悉的河套平原,熟悉的阴山,还有那些熟悉的老战友的面庞,都让我的心脏快速跳动。谁说土地无情,谁说树木无情,谁说我们的第二故乡无情,我的嘴笨拙了,眼睛湿润了,嗓子哽咽了,竟然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有深厚的情感在冲撞着我的胸膛。

那是一种说不完道不尽的想念之情。

第一次知道中国广袤大地上有一个叫做牧羊海的地方,是我十六岁的时候。1969年,我初中毕业,怀着一腔热血、满腹豪情,成为内蒙古建设兵团的战士。那年的初秋,我们经过两天一夜的行程,在包兰线上的五原车站下车,再乘坐团里的大卡车前往十六团——牧羊海,大卡车路过五原县城时天已大黑,可以看到几盏泛着浑黄色的灯光。夜晚的天空没有月亮,却有许多星星闪闪烁烁,让我深切地感到天际的辽远。大卡车在漆黑的夜色中行驶,一辆一辆的汽车射出雪亮的灯光,刺开了黑沉沉的夜幕。我看不见夜色中的一切,只是感觉汽车行驶了好一阵子才停下来,有人说我们已经到了十六团团部——牧羊海,一个在我们心中很是神秘的地方。

站在深夜中牧羊海的土地上,我才想到是命运把我像一叶扁舟送到了那里。从此,在牧羊海的盐碱地上,留下了我年轻的足迹,歪歪扭扭地走过了六年。

这里就是牧羊海,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个点,一个黄了又绿、绿了又黄的点。

其实牧羊海是一个地名,当然也是一片湖泊的名字。

那是一片很广阔很碧绿很美丽的湖泊,在我国西北的广袤大地上,散布着许许多多这样的湖泊,这些湖泊都被叫做“海子”。其实这些海子不是大海的意思,而是湖泊的意思,就像北京的北海、什刹海一样。把湖泊叫做海子,据说源自于蒙古语的音译,对此我没有研究,不知就里。牧羊海的位置在我们连队东边,连队的西边南边还有两个小海子,都不远,一个叫二羊海子,一个叫张彭岭海子,很小,方圆也就不到一个平方公里,海子里的水也很浅,没不过人。虽然这些小海子不大,但它们的绿色水面常常引来不少水鸟在水面上飞翔,为荒原增添了许多的生气和活力。闲暇的时候,这些小海子也是我们游玩消遣的去处。

我竟一下子喜欢上了牧羊海,因为牧羊海,我當时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生活很丰富:远处的阴山,近处的沙丘,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有展翅高飞的天鹅、鸿雁,有随风摇曳的绿色芦苇,还有我们宏大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的目标,那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目标……站在牧羊海畔,我会大声地背诵“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朝民歌。

除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景色之外,我还看到了“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烽头望虏尘。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的苍凉景象。这首诗表现出来的意境,非常符合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当时的心境,那时的我们正是怀着满腔热血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大有“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的雄心壮志。

我想,这些感受在北京是绝对不会产生的,你不身临其境哪来的感受?而北京只有红色的宫墙,金黄色的宫殿,还有浅灰色的胡同和院落,几棵槐树,一片垂柳,树上知了鸣叫。在北京的胡同里,你的胸怀不会宽广,你怎么也体会不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茫茫荒原上展示出来的雄浑。想一想,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西边天空的落日,照耀着高耸在天际的“孤烟”,那一刻,我以为你肯定会热血沸腾。

河套一带有许多的民歌流传,爬山调即是其中的一种。爬山调也叫爬山歌、山曲儿,是一种短调民歌,有后山调、前山调、河套调之分。爬山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河套到处都可以听到牧羊人、赶车人以及农人们高亢悠扬的歌声。

我最初就是从赶车的车老板那里听到爬山调的,他们坐在大车上,摇晃着手中的鞭子,可着嗓门儿唱。车老板爱唱爬山调,牧人也爱唱爬山调,我想这都是因为他们的苦闷所致:一个人天天赶着几头不会说话的牲口,一个人天天赶着只会咩咩叫的羊群,心中的苦闷肯定无处所说,那么就唱爬山调吧。

爬山调可唱的内容很多,五花八门,十分随意。有一首爬山调是这样唱的:“骑着马儿四处走,一张嘴爬山调就流出口。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爬山调唱起来就不由人……”可见爬山调确实是当地老乡们的最爱。我在河套地区生活了几年,竟然也学会了几句:“大青山下一片片红,草原上有了钢铁的城……”

唱爬山调要使劲儿吼,要扯着嗓子,有些像吼秦腔,好像只有那样才能抒发情感,才能表现出草原人的豪爽。不过,这是我的感觉。

上世纪60年代的牧羊海地区人烟稀少,相隔很远的几个小村落散布在牧羊海的周围。站在高高的沙丘上,你可以看到稀稀落落的土黄色低矮小屋,这些小屋全部使用土坯,土坯外面用黄土泥抹墙,和黄色的大地十分融合,远远看去苍黄一片。唐诗中有“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的诗句,用来描写这里的景色十分贴切。

身临古老的敕勒川,我真正体会到了荒原的冷峻和百姓的艰辛,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敕勒川,阴山下”的诗韵,也深深地体会到敕勒歌的真谛。

但是牧羊海的名字很美,就是这个美丽的名字,让我产生了很多美好的联想。

我曾在一篇散文《牧羊海印象》中写到:九曲十八弯的黄河从极远极远的天边浩浩汤汤地流过来,泛着浑黄色的波涛,又浩浩汤汤地流过去,给河套平原留下了长长短短的河流,也留下了大大小小的湖泊,当地老乡把这些湖泊叫做“海子”。在我们兵团连队的周围就有许许多多的海子,它们像碧绿的翡翠,一块一块平静地镶嵌在黄色的土地上,给这块古老的土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气,也给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带来无穷的快乐。我们非常喜爱镜子般的海子,喜爱海子中的一切。这个地方最大的海子叫牧羊海,方圆有百八十里大小,里面全是绿色的芦苇、蒲草,微风吹来,像一片缓缓荡漾的绿浪。

当地的老乡们说牧羊海就是当年苏武牧羊的地方,所以叫做牧羊海。我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认为那是老乡们久远的传讹。知青还是了解一些历史知识的:苏武于公元前100年奉汉武帝之命持节出使匈奴,却被匈奴扣留,囚禁在北海。然而他誓死不降,坚贞不屈,坚守民族气节,在北海边牧羊十九年,直至回国。但历史上的北海所在何处,很多年来一直不太清楚,所以苏武牧羊地就有了几个说法:有说蒙古草原的,有说中国新疆的,还有说在贝加尔湖的。但根据大多数的说法,苏武牧羊的地方应该是现在的贝加尔湖。

苏武牧羊的故事流传很广,可谓妇孺皆知。因其流传太广,在许多地方就产生了许多的传说和附会,并有了多个版本,有的地方还建有苏武庙,比如河北的丰宁,比如宁夏的中宁。

平沙莽莽,尘土漫漫

不管怎么说,苏武牧羊的故事是非常美好的,表现了千百年来老百姓认同的一种民族气节,也是一种值得弘扬的民族精神,要不老百姓为什么口口相传呢?其实牧羊海的老乡们关于苏武在牧羊海牧羊的讹传,就是他们认同苏武坚守民族气节、坚持民族精神的结果,是把苏武牧羊的美丽传说套在了牧羊海这个地方,使之更加让人留恋。我之所以写了几篇有关牧羊海的文章,一是对牧羊海的喜爱,二是对苏武在牧羊海牧羊传说的心理认同。

虽然牧羊海流传着美丽的传说,但牧羊海的生活很艰苦。我在前面的文字中既有对牧羊海美丽风光的描写,也有对牧羊海荒凉的描述,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根据我在牧羊海生活几年的感受,给我深切的体会是牧羊海春夏秋三个季节是美丽的,这个美丽的时段包括春末、整个夏季和秋天的前半部分。一定不要去看暮秋以后的时段,“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那时绿色尽失,平沙莽莽,北风低吼,尘土漫漫,完全是一片寒风萧瑟了。牧羊海的春天到得晚,口里已经是“千树万树梨花开”了,这里还是“飞鸟千里不敢来”呢。初春的景色不好看,大地上狂风刮过,卷起盐碱地上的漫漫沙尘,让人感到高原上的了无生机。

可是,夏末初秋的时候,却是各种瓜果下来的时候。那个时候,河套平原上一年一度的好季节来了,空气中飘散着瓜果浓浓的香气,让人们深深地陶醉。牧羊海也不例外,哈密瓜,华兰士,西瓜香瓜……怎么也有十几种瓜吧,让你尽情地吃。一到这个季节,我们这些大小伙子绝对禁不住瓜香的引诱,千方百计要把香甜的瓜果送进嘴里。不过,我们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们却还要去偷瓜,因为偷瓜,我被連里点名批评,和我一起被点名批评的还有其他战士。哈哈,原来偷瓜的人真不少。

有瓜的季节是牧羊海最好的季节。

虽然生活艰苦、工作紧张,可是我们很多人还在想方设法地学习。我们组织学习小组,在工作之余,趴在自己用小墨水瓶做的煤油灯下读书,或者写笔记。那时候没有什么书可读,全连也没有几本除了毛泽东选集之外的书籍。有一天,我看见战友有一本《诗词格律十讲》,就央求着人家借了过来,答应人家看几天必还。我太喜爱这本书了,仅仅看一遍实在不过瘾,于是决定把它抄下来,这样就可以随时翻看阅读。

那本手抄本我一直精心保存,至今还在书柜中摆放着,那是一本很普通的黑色硬皮本子。

我的一个战友喜欢研究哲学,可以说已经到了酷爱的程度,平常没事就捧着一本哲学著作认真地阅读。阅读的时候他眉头紧锁,一副深刻思考的模样儿。他是个半秃脑门儿,我们便笑他有一个列宁的脑袋。他对哲学有一股极强的钻研劲头儿,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哲学方面的文章,包括一本黑格尔的什么著作。据别人说,他曾表示过,今生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哲学家。对此我十分不解,他怎么就钻到了这个牛角尖里了呢?我对哲学实在不感冒,头疼,总闹不懂其中的那些奥妙,理不清其中的深刻哲理,也就敬而远之,不去费那个力气了。

我不喜欢哲学,就跟我不喜欢吃河套地区的糜子米饭一样。但是我喜欢中国的诗词,特别对唐诗宋词颇有偏爱,没事儿的时候就读读看看,还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地念叨念叨,细心领会诗词中的意境,感受词句的各种“味道”,既玩味辞句的华丽,也体味诗词中的甘辛;既享受大江东去的宏大气魄,也领略北国风光的广阔辽远。我感觉那里面既有浅吟低唱,也有金戈铁马;既有委婉凄美,也有气贯长虹。诗词里面的内容太多了,也太美了,我真的喜欢。由于喜欢,我就多读了一些,或者说多学了一些。正因为那时的自读自学,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至今还是对书、甚至可以说对带字的纸片儿,都有一种特殊的偏好。

现在回忆那时的情景,我仍然感觉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由于强烈的要学习的念头,我还有了学习的副产品:理想的追求和精神的追求。那时候年轻,谁没有个理想和追求呢?说实话,我们这些知识青年在边疆、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很多很多的人都曾经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刻苦地学习过、奋斗过。

我和几位喜爱文学的战友组织过一个学习小组,以学习“语文”为主,这和当时我有一本《大学语文》的课本有关系。那本《大学语文》是内蒙古某大学1960年的课本,是我在呼和浩特的一个旧书店里买到的,灰色的书皮,很薄,也就是一百页多点儿。因为有了这本课本,我们的学习小组才有了教材。我们是从第一课开始学习的,由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成为我们反复背诵的课文了,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蕴,也在我们年轻的心中有了朦朦胧胧的感觉,在对理想的追求之中,暗暗地多了一点儿对异性的渴望。

这些追求一直存于心中。

屯垦戍边是艰苦的,需要精神和体力上的极大付出,甚至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谁也没有想到,我那位哲学战友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生命,永远被埋葬在连队西边的沙丘里。当他的遗体被葬入黄土地之后,我想到的是,他在那个世界还学习哲学吗?他的灵魂还研究哲学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的灵魂从那一刻起,就开始在牧羊海的天空中游荡了。

汽车经过二十多分鐘的行驶,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白色的略显欧洲风格的大门,很是典雅清新,那是现在的牧羊海牧场的场部大门。

牧羊海到啦!远远地,看见几个老战友已经在路边迎接我们。下车后,大家热烈地握手拥抱,说着笑着,有几个战友还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我知道,那是他们的真情所导引的。他们的热泪也让我激动,我便扭过脸去,悄悄地把泪珠擦掉。

我们在下午的灿烂阳光下参观了过去的团部,又驱车到牧羊海的深处,游览了那里的旅游景点,在蓝天碧水之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也深情回忆当年所谓战天斗地的火热场面。在蓝天下,我们在叙述;在碧水边,我们在眷顾。今天的牧羊海,就是我们过去生活的地方。

回我们原来的连队驻地是我们此行的最大愿望,我们可以说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连队的驻地。看眼前的一切是那样地熟悉:一排排的营房是我们的劳动再现,高大的礼堂是我们的热情“铸就”,沟渠两边的柳树,更是我们的青春写照。啊,牧羊海的一切,哪一样不是用我们的双手和血汗创造出来的!我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年轻时的艰苦劳动,才使我们对牧羊海深深地眷恋。

大家行走在这片曾经火热的土地上,就像当年行走在这片土地上一样,还是那么青春,还是那么精神,竟然没有一点点的“颓败”,甚至没有一点点的劳累。

现在的牧羊海水少了,水面也小了,没有了当年成群天鹅、鸿雁飞翔在蓝天下的美景,也没有了当年牧羊海令人神往的绿波潋滟。我看到流经团部旁边的大水渠,现在变得浅浅的,没有了当时一渠绿水荡清波的意境;水渠两岸的柳树却粗壮了许多,记述着时间的流逝。

我特意去西沙丘转了一大圈,一是寻找当年西沙丘的模样儿,二是寻找哲学战友的墓地。西沙丘还在,却没有了那时的高大。寻找哲学战友的墓地却一无所获;我想,五十年了,他的坟墓被风雨沙尘涤荡平了,我还想,他的灵魂安息了吗?

其实,牧羊海故地重游就是一种思考,而不仅仅是怀旧。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北朝牧人的长歌,也有千百年来牛羊的蹄印,还有我们那一代人的脚步声声。还有其他什么留在我们心间?肯定还有,我想是不是五十年的不断思考?

我认为五十年的不断思考是一种回归正常、不断深入的思考,足够我们一生享用。

不过,站在第二故乡的土地上,站在牧羊海边,我心中唯一的信念是:牧羊海,我爱你……

猜你喜欢

牧羊苏武爬山
苏武庙
苏武牧羊
Chapter 3 Back to the village 第三回 重回村庄
难忘那次爬山
爬山
爬山
有趣的爬山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苏武传》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