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生的“战疫”情
2022-02-28刘燊
刘燊
“17年前,我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的任务,17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坚持到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工作!”北京市石景山骨科主任苏鹏春节前夕接到医院发出的动员令后,积极主动报名,向院务部交了“请战书”。
周围的同事好奇地问:“疫情期间需要的是内科医护人员,你是骨科副主任医师,在那里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我可以当跑腿的,可以干体力活,可以给内科医生当助手!”苏鹏一连三个“可以”回复着同事。
“那真是大才小用啦!”同事们摇摇头,对苏鹏的举动感到大为不解。
当我把同样的问题抛给苏鹏时,他认真地对我说:“疫情面前无大小,是全社会的事儿,是以内科医护人员为主,相关人员为辅的战斗,比如,清洁工、厨师、司机都缺一不可,都是简单的事儿,大材小用总比你有才不用强!”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石景山医院被确定为收治“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已经参加工作两年多的骨科医生苏鹏,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听到医院的通知后,立刻报名:到一线工作。
那段时间,他曾去隔离病房帮助医护人员转送过病人,他与患有“非典”感染的病人近距离接触过,当时他穿防护服安然无恙。许多报道中称,此次的新冠肺炎病毒比非典那年的疫情严重许多,但是,在苏鹏看来,抗疫一线急缺医护人员,自己哪怕当个帮手,能为抗疫做点事,心里就感觉很踏实,不枉为醫生的虚名。只要做好个人防护,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就没什么可怕的!对此,苏鹏信心满满。
一声令下,全员出动。2020年1月28日,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医院成立了发热门诊,开始为发热病人诊断,筛查新冠肺炎患者,隔离病房也按上级要求的标准改造完成。
早在五年前,苏鹏作为2014年北京援疆医生,我曾采访过他,他在援彊期间,任新疆建设兵团第14师224团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当时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热情活泼,积极乐观向上,善于学习,对生活充满着激情,在南疆和田地建设兵团工作生活一年期间,克服了沙土不服、语言不通等困难,为当地维吾尔族同胞解除病痛。
虽然,我们同在北京工作生活,居住地相距也不算远,但那次采访结束后,彼此都在忙碌中度过,也没再次见面,我偶尔从他的微信里了解一些与他相关的信息。一晃五年过去了,当我再次采访苏鹏的时候,我们之间的对话显得轻松许多。
苏鹏真诚地对我说:“这个社会需要弘扬正能量,自从我入党以后,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这不是在说大话,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后,总想着要做点什么,心里才感觉到踏实。我们骨科共分两个组,我负责的小组共有8人,3名共产党员,5名群众,我在党支部里任宣传委员,经常给大家搞一些宣传教育活动。今年,疫情发生后,我知道在抗疫最需要人手的关键时刻,我必须带头冲在前,要起带头模范作用!”
就在去年春节期间,苏鹏做了14台3级4级的择期手术,难度较高。当他被确定为参加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后,走出手术室的他,没来得及休息,脱下手术衣,很快又换上隔离衣、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如同一名冲锋陷阵的勇士,开始了他的抗击疫情战斗。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长期卧床且合并多种慢性病病情危重的老人成为易感人群,感染风险极高。疫情期间对于这种特殊患者的收治,给医护人员增加了抢救难度及感染风险,为确保疫情期间更好地救治危重患者,医院迅速安排部署,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医务部、器械科、呼吸科、急诊科等科室积极帮助下,调配全院骨干医务人员,配齐各种抢救物资及抢救设备,在发热门诊成立抢救单元,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发热门诊前,每天都排满了有发热症状的病人,现在信息传播太快了,自从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大量相关的报道很快映入人们的眼睛,得出最终的结论就是: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就可能危及生命。有的人只要感觉身体不舒服,发烧或是感冒,就及时主动跑到医院诊断。这也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量。
前来就诊的病人在发热门诊开了检查单后,还要去化验、肺部拍CT片子,行动没什么问题的病人,还可以自己去做这些事,而一些被家人送来的老年人,需要做检测的时候,将由身穿全套防护的医护人员亲自带他们到化验室或放射科拍片,而苏鹏正是起着这样的作用。
不断的咳嗽声、神情淡漠、有气无力坐在轮椅上的患者,有男有女,有老人也有小孩,苏鹏每天都要面对这些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谁也无法确定谁是高度疑似的病人?谁患有新冠肺炎?只有经过筛查后,才能得知结果。那些天,为方便病人尽快做检查,苏鹏起着带路人的作用,安排病人去做CT,送相关的报表,每天奔波于发热门诊和化验室、CT室及病房之间。
白天的时间感觉过得比较快,到了晚上,医院笼罩在夜幕中,值夜班的苏鹏带着病人重复着白天的工作。尽管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也无法抵御寒风,走在院子里,就能感觉到阵阵冷意,他的脚步迈得更快了,不忙的时候,就活动活动胳膊腿,他不断鼓励着自己:“身体好,防疫能力就强,坚持度过这漫长的每一天。”
国家卫健委根据新冠疫情的变化,诊断标准在短时间内,连续换了七个版本,根据新颁布的标准,来判断发热病人是否患有新冠肺炎,拍肺部的CT显得尤为重要。每当出现新的数据,都能及时向社会公布,让大众有最快的知情权,这一苏鹏讲到这里,我忍不射室,专门给那些有发热症状的病人拍片,让那些没有发热症状的病人仍在原放射室拍片,目的是为避免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从发热门诊开完单子后,病人要通过一个过道,再上二楼,才能到CT室等候拍片。看似简单的路程,但对于行动不便的病人来讲,则是一件难事。因为电梯只允许普通病人乘坐,有发热症状的病人一律走楼梯,保洁员每天都要给电梯及楼道消毒。有发热症状行动又不方便的病人去拍片,必须从楼梯上台阶到二楼的CT室。
苏鹏送这类病人拍片的时候,颇费一番周折,有时,他找一名男同事,而有时他要找三名男同事帮忙,把病人抬到二楼,拼的全是力气活,还不能拖的时间长,如果处理的时间慢,就会影响治疗,只能以最快的速度,送病人去拍片。
“在发热门诊、内科大夫或CT室值班的医护人员几乎都是女性,繁忙的工作让她们已经很消耗体力了,像抬病人的体力活,只有靠我们男医生手抬肩扛。楼里的台阶还挺高,转角的门也很窄,俩人抬轮椅还能勉强过去,抬躺在床上的病人难度非常大,楼梯转弯处是90度的角,也很有重量,我们只能一点点往上挪,稍不小心,病人会有从床上掉下去的危险,还好,送到CT室拍片的病人都安然无恙。”苏鹏给我讲这个细节的时候,我也给他们捏把汗。
听苏鹏讲,当时来就诊的病人很多,遇到那种情况,必须要抢时间,后来,医院得知这个情况,及时找来工人师傅,在楼道上安了坡道,并在轉弯的墙壁上凿个洞,再送这类病人拍片子,就不用那样费劲了。
每一个新冠肺炎患者在确诊之前,需要把提取的分泌物标本送到检验科,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苏鹏就承担了这一重任,他每天从隔离病房取出护士们密封好的标本箱,再坐救护车送到CDC化验,做核酸检测,这些箱子可不是普通的箱子,里面有确诊病人、有疑似病人的标本,密封在箱子里严重的污染病菌,关系病人未来面临如何治疗的命运。
苏鹏坚信抗疫必胜
苏鹏讲到这里,我忍不住问:“你明知道这些标本箱里或许是无数传染极强的污染病菌,是什么动力让你冒险做这件事呢?”
谁知,苏鹏笑着说:“我作为一名医生,当然很清楚这里面不是普通的标本了,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总要有人去做,我既然主动报名到一线工作,就不能考虑那么多!有时,想想在‘红区’里值班的护士更是辛苦,因为病人亲属不能进污染区陪护,护士们就承担了陪护的工作,每天穿着全套防护服,给病人打针、输液,尤其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确诊患者,护士们还要给患者喂水喂饭,翻身擦身子,处理大小便,工作量更大。”
他正是凭着胆识与自信,一天三次,提着这些标本箱子往返于隔离病房与化验室,按时完成送标本的任务。
挑战的人生才有乐趣!显然,苏鹏是一位勇敢者,他说自从离开和田,还挺想念那里的同胞,想念那里的一草一木,还有那一望无际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后来,他又主动报名去青海玉树,作为医院第一批外派医生,支援当地对口帮扶的医院。
听着苏鹏为我讲述抗疫期间的经历,言语中没有一句大话,但他勇于冲在危险面前的精神让我很是敬佩,这是属于他人生中精彩的片段。我想像着,会有那么一天,他在给孙辈讲这段经历时,神情中一定充满着骄傲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