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同行 “制造”未来

2022-02-28史瑞

四川党的建设 2022年4期
关键词:制造双城经济圈

史瑞

1月18日,省长黄强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四川将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四川制造业年度目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左右。

工业挑大梁,制造业就是臂膀,越是面临经济发展压力,越要稳住制造业大盘。对于这一点,川渝两地有着共识。

2月8日农历正月初八,节后上班第二天,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2022年川渝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项目共72个,估算总投资5402亿元,重点是对川渝两地优势制造业强链、补链,约八成资金将投向制造业。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川渝两地共建项目发布最早的一次,也是总投资金额最大的一年。

“只要制造业发力,稳增长动力源的问题就能解决一大半。”两会期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朱家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今年全省经济增长目标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四川势必要推动制造业增速跑出“加速度”。

在此之前,川渝两地经信部门已经携手按下“启动键”,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上下配套不掉“链”

在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每年生产的20万台捷达城市多功能越野车上,有来自重庆企业生产的天窗、脚踏板等13种产品,年产值可达4亿元,此外还有超过100万片的重庆造玻璃。

同时,来自成都华川电装公司生产的交流发电机和雨刮电机总成也正一批批发往重庆。这些产品将广泛用于长安和福特车型。华川电装每天为重庆市场供应汽车零部件超3万套。

汽车制造是川渝两地的优势产业,也是双方探索协同发展的第一选项。数据显示,重庆汽车零部件本地化率超过70%。四川则在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两地汽车年产量在全国占比10%左右。

2020年4月,川渝双方联合印发《川渝汽车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作方案》,提出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强化两地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开展多方式、多层次、多维度的合作,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到2025年,将实现两地汽车产业每年推出20款以上新车型、新增一批整零对接项目等。

高效协同的发展路径不同于差异化发展,其核心要义在于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强化上下游配套,才能确保产业发展不掉“链”,实现1+1>2的效果。

作为落实汽车产业高效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招,2020年6月,川渝两地经信部门打造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线。该平台主要是围绕两地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搭建的免费供应和需求信息发布、共享平台。让企业交流起来,产业链才能强起来;让企业聚起来,产业才能兴起来,对接平台的上线作用发挥明显。

“通过对接平台,企业可以直接对接,迅速实现供需配套。”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品牌事业部总经理蔡泉说,平台上线后不久,该公司急需一批塑料件,在平台上发布信息后,很快就收到一家四川企业“私信”。“经过洽谈、现场考察后,双方签订了五年合作合同,年采购额达2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川渝两地还签订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调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来自成都市经信局的消息称,重庆市有103家零部件企业已参与成都市整车配套,产品涵盖底盘、玻璃、差速器、燈具等89类产品。

加速“区”动同发展

宜宾三江新区、隆昌经济开发区、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开发区……2021年5月8日,首批20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正式授牌,成为承载“双城经济圈”产业同频共振的“希望热土”,四川和重庆各占10个。

这些园区精准“点穴”巴蜀大地产业发展脉络之上,覆盖了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北翼的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南翼的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以及相关的区域中心城市,聚焦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生物医药等6个重点产业,突出产业重点,推进产业互补,为两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1年6月17日,首批示范园区挂牌一个多月后,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一期项目正式投运,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动力电池开足马力生产。一台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包装完毕后,3小时内就能出现在重庆、成都多家整车厂的生产线上。

“园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也很便利。”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杨伟平说,公司的合作伙伴中,既有重庆的长安、中车恒通,也有成都的沃尔沃、四川客车等,落户成渝中间地带的宜宾,能更好地兼顾两大市场。

同样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智威科技生意做得不小——全球约30%的苹果无线充电器、智能遥控器都出自这里。

在强大产能的背后,是30%的原材料都来自重庆的资源基础。“重庆企业既是我们的材料商,又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相互配套,川渝园区、企业携起手来,就是发展的正路与坦途。”该公司负责人说。

肩负着川渝两地产业协同发展重任的“主战场”,示范园区正加速“区”动两地构建高效分工、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与重庆渝北区茨竹镇交界处,一片片整齐的标准化厂房分外显眼。这里是川渝两地省级层面首个启动建设的跨省域新区——川渝高竹新区。

进入川渝高竹新区,宽阔的马路上,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四川鼎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热火朝天,工人们抓紧时间将产品装车,当天发往重庆。目前,该公司已将生产线全部从重庆搬迁到新区,重庆总公司只保留管理和研发团队。

在新区已入驻的163户企业中,85%的企业从重庆搬迁而来,很多企业都是分厂,或是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在重庆,生产在新区。因此,很多企业和员工都开启了“双城模式”。

以园区为纽带,川渝两地企业互动频繁,投资活跃,区域“一盘棋”推进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整体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创新赋能“川渝造”

2021年7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制造业技能大赛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大赛聚焦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开展,川渝两地153名选手围绕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线路装调、CAD与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数控车工等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展开角逐。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升级是必经之路。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業深度融合为重要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川渝两地生动实践,而这背后离不开双方在顶层设计上的持续用力,让制造业不再是“粗笨黑”,而是变得“高精尖”。

2021年6月, 针对制造业的创新升级,四川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加大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各项政策支持“含金量”十足。

重庆市也明确提出,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出台了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27条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创新,有效解决企业在动能转换升级过程中的融资贷款难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制造业协同创新,川渝两地先后成立了川渝产业园区发展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机械工程学会创新联盟、锂产业联盟、区块链应用创新联盟、区块链联合创新中心等行业组织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川渝地区的学术和人才优势,整合地区资源,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

春江水暖鸭先知。“嗅觉”灵敏的企业向来善于抢抓市场机遇。康佳集团正加速在四川和重庆布局。在四川,宜宾康佳高科技产业园、遂宁康佳电子科技产业园、青白江智能制造产业园相继落户;在重庆,位于璧山区的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项目正在推进中。

在做强制造业“硬实力”的同时,川渝两地同步跟进扩大制造业的影响力。

2021年1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号首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和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同时发出。从此,成渝两地合并中欧班列,并使用统一名称开展品牌宣传推广。

在2021年5月举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制造业专项工作组会议上,双方达成共识:强化区域品牌共同打造,推进一体化市场建设,让“四川造”“重庆造”品牌有机融合为“川渝造”。

而如今,“川渝造”正聚合两地制造业通过整体发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编/冯雅可)

猜你喜欢

制造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中的价值工程应用分析
绿色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运用
医药制造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