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艺启慧:一所艺术特色学校的崭新育人路

2022-02-27董欢欢策划肖彦峰

教育家 2022年49期
关键词:瓯海艺校心愿

文 | 董欢欢 策划 | 肖彦峰

“在我心里,校园应该有一种轻松的氛围,教师愉悦地教学,学生愉悦地学习。”怀着对理想校园的憧憬,2020年,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叶会乐成为温州市瓯海区公立艺术学校(以下简称“瓯海公立艺校”)校长,着手建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校园。瓯海公立艺校是目前温州市唯一的全日制公办九年一贯制艺术特色学校,自2020年8月创办以来,学校从零开始,积极探索“五育”的融合路径,秉持“以艺启慧”的办学理念,将践行美好教育、精致教育、远景教育和终身教育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走出一条艺文并重、艺术见长的崭新育人路。

坚持五育并举,展现生本特色

一所艺术特色学校,应该抓专业艺术教育,还是公共艺术教育?学校转型初期,叶会乐带领领导班子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深入讨论学校未来的办学方向。抓好学校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才能把学校艺术教育的牌子树起来;但面对非特长生,校内这么多、这么好的艺术设备,他们为什么不能一起使用?于是,学校形成共识:在扎扎实实做好专业艺术教育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共艺术教育。

做好专业艺术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和高层次的艺术人才。为此,学校针对艺术班学生,提出创新艺术人才培养六大模式,即打造专业学科导师团队、专家领衔教学模式、家长艺术素养中心、师生艺术表演团体、零起点学生培养体系、省市级艺术展演平台,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仅2022年,学校合唱作品《新·清平乐·村居》获省一等奖,器乐合奏《对花》、独舞《宿舍记忆》、独唱《蒙古人》、群舞《瓦尔俄足》等作品获得市一等奖。这也是学校引领区域艺术教育发展、品牌效应不断凸显的一个缩影。

“五育融合是学校发展坚持的底线,美育只是其中一个侧面。”叶会乐介绍,德育方面,学校以“曼志教育”为核心,通过举办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文化节等活动,举行入学礼、尊师礼、成长礼、毕业礼等仪式,推出“曼学少年”“曼志少年”“曼艺少年”等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智育方面,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通过设计校本作业、改进课堂教学等方式,构建精准教学模式,获评温州市“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种子校、温州市第四批中小学STEAM教育试点校;体育方面,学校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全员户外活动,并将1500平方米的助动车车库改为地下运动场地,让学生们不论烈日严寒暴雨都能开展体育活动。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研发“劳动六艺”(理、织、食、耕、创、践)校本课程,引导不同学段学生掌握整理、编织、烹饪、耕种、创客、实践等技能,进而通过打造物化空间、开发课程、建立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在叶会乐看来,只有把“五育”细化落实到每一天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做有温度的教育,建儿童友好校园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成为校园真正的主人?从这一点出发,瓯海公立艺校致力于为孩子们打造一所环境友好、机制友好、活动友好的儿童友好校园。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强调整体构建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育人环境。瓯海公立艺校从小处着眼,利用学校艺术教育资源,以立体艺术的方式,创作田径、足球、篮球等运动造型,装饰体育场所。此外,考虑到初中学生晚自习后的出行安全问题,学校联系街道和相关部门,打造了温州市第一条校园门口的智能斑马线。每当夜幕降临,这条斑马线就会灯光闪烁,提醒行人注意安全。智能斑马线推出之后,不仅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家长们也纷纷点赞学校的暖心行动。

“建设一所儿童友好校园,除了硬件的支撑,更需要软件的支持、人文的关怀。”叶会乐分享了一个有关学生用餐的小故事。一开始,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的餐盘收纳桶是一样的,但学校发现,低学段的学生放餐盘的时候很难碰到桶底,直接丢进去很容易产生噪声。于是,学校从改善餐厅设施高度入手,继而对小学部其他区域的设施高度进行了调整,如设计校内高低宣传栏、阅览室高低组合吧台等,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创建儿童友好校园,更多落实在活动上。“校长有约”是瓯海公立艺校的品牌活动,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每年元旦之后,学校都会收到很多孩子写给校长的心愿卡,“幸运儿”的微心愿被抽中后,校长将竭尽所能完成。“我想当一次升旗手”“我想跟校长合影”“我想得到一本百科全书”“我想登台表演给大家看”……心愿卡像雪花一样飞到叶会乐的手中,让他看到孩子们珍贵的童心。

小学部2021级2班胡一珩同学的心愿是与校长来一场足球赛。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校长和他开展了一场四对四的小型足球赛,最终2:2战平。叶会乐说:“作为教育人,我们要思考的就是不能伤任何一个孩子的心。”一场小小的足球赛,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热爱体育运动的种子。

小学部2019级3班廖荣臻同学和2016级3班陈绍汝同学的心愿是冬天进校可以用暖水洗手。“这不仅是这两名学生的心愿,也反映了广大师生的心声。”收到这一份微心愿后,校长室立刻行动起来,实地考察、确定方案、安排施工,共花费8000多元,改造了室外九个水龙头的管道线路。在一个雨后初晴略带寒意的早上,叶会乐邀请两名学生参加了一个小小的仪式,请他俩成为温水洗手的最先体验者。这个心愿给叶会乐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这是第一个服务于广大学生的微心愿。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而在完成孩子们微心愿的同时,校园的各个角落、师生的所思所想逐渐在叶会乐的大脑中形成了印象。“说起来,我的收获比孩子们更多。‘校长有约’中的每一个心愿,都是帮助我了解学生、了解老师、了解学校发展的契机。只要用心去看,就能发现教育背后的故事,而故事背后是教育的客观规律。”叶会乐说。

设计弹性作业,给学生成长留空间

作业改革是“双减”改革的重要切入口。近年来,瓯海公立艺校开展了从传统作业到分层作业,再到弹性作业的作业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2020年,学校重点围绕弹性作业设计和实施,对撬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进行“锚点”研究。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校在进行弹性作业设计时,一是做好基础作业(必选项目)设计,二是保证作业‘弹性’空间,推出选择作业(自选项目)。”叶会乐表示,学校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分析学情、研究课标的基础上,细化作业形式、参与方式、完成时间等内容,为学生选择、完成作业设计“弹性点”,带领学生展开深入探究,并通过设置“留白”作业,引导学生为自己命题、让自己解题,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

如今,瓯海公立艺校逐渐建立项目化、探究性、发现型、数据驱动型等多种学习模式,不仅落实了课堂教学与作业的一致性,还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减轻了课业负担,有了选择学科高阶作业的“弹性”空间。

瓯海公立艺校的校训是“曼志毅行”,其中,“曼志”是指远大的志向,“毅行”是指向着目标砥砺前行。经过两年的发展,瓯海公立艺校的办学风格逐渐彰显,教育教学成绩逐年上升。“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我们期盼教师、学生、家长三方‘曼志’,携手‘毅行’,擦亮‘优办教育,学在瓯海’的教育品牌。”叶会乐说。

猜你喜欢

瓯海艺校心愿
心愿
锦州银河艺校作品展示
我们的心愿
聚焦瓯海 镜彩视界——记第17届中国(温州)国际眼镜展览会暨首届中国(瓯海)眼镜小镇采购节
如果大马不是马?
旅意侨领蔡玉弟荣获“感动瓯海十大人物”称号
2017年的心愿清单
瓯海眼镜产业概况
心愿
廉进则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