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法在中学啦啦操队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27李茜
李 茜
(广东番禺中学,广东 广州 511400)
训练方法是训练者为完成训练任务,对训练对象采取的一切训练活动的总称。针对不同的专项运动、面对不同的训练者、基于不同的训练目标,训练者应选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就中学啦啦操队训练而言,作为训练对象的中学生有其独特性,因此中学啦啦操队的训练目标不仅应关注中学生体能和啦啦操运动技能的发展,还应关注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比赛法能较好地实现这些训练目标。
1 啦啦操以及中学啦啦操队训练现状
啦啦操是集音乐、舞蹈、体育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动作形式多样、气氛热烈,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啦啦操不仅能增强中学生的体质,改善中学生的生理机能,还能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团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等。中学生尤其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德智体美劳各项素质发展的黄金时期,学练啦啦操,能显著促进其个人发展。基于啦啦操的多重功能,目前我国很多中学组建了学校啦啦操队,这不仅促进了中学生的健康发展,还推动了我国啦啦操运动人才的培养,能积极推动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学啦啦操队是中学为了满足中学校内外啦啦操比赛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本校在啦啦操方面有运动潜力和浓厚兴趣的中学生进行筛选后,组建而成的中学体育运动队。中学啦啦操队的活动主要包括与啦啦操有关的拓展理论知识学习、运动训练、校内外比赛等。其中,运动训练是中学啦啦操队最基本、最核心的活动,是提升中学生体能、专项运动技能水平、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已组建中学啦啦操队的学校十分重视运动训练,然而从整体来看,我国中学啦啦操队训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训练动机不强、训练针对性不强、忽视心理训练、忽视品德培养等,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降低了中学啦啦操队的训练质量。
2 比赛法及其在中学啦啦操队训练中的应用思路
2.1 比赛法
比赛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训练方法,它适用于能够组织竞技类活动的所有学科。具体而言,比赛法就是教师在教学或训练过程中,为达到教学或训练目标,按照接近、等同于或高于正式比赛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或训练的一种方法。比赛法的载体是比赛,是一种不同于正式比赛的集教学性、检查性、趣味性等特征于一体的非正式的比赛。比赛法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主张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肯定了学生在教学或训练中的主体地位,比赛法侧重知识的潜移默化,旨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2 比赛法在中学啦啦操队训练中的应用流程
体育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其大多数项目具有竞技性特征,啦啦操也不例外,这为比赛法在中学啦啦操队训练中的应用提供了前提。比赛法在中学啦啦操队训练中的应用有一定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比赛法在中学啦啦操队训练中的应用流程
第一阶段,教师向中学生宣布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如宣布训练目标为“发展躯干 与上肢肌肉力量”;宣布对应的训练内容为“Y型托举比赛”。教师向中学生宣布训练目标时,要尽量具体,不能将“发展力量”“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等作为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即比赛内容。训练目标不同,训练内容也会有所差异。教师向中学生宣布训练内容时,切记不能脱离训练目标。
第二阶段,教师将中学生分组并指导中学生热身。啦啦操是集体性体育项目。分组是比赛法在中学啦啦操训练中应用的重要前提。应用比赛法时,教师要提前将中学生分组,这样才能顺利组织、开展比赛,基于不同的训练目标,教师可以将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例如,基于“消除中学生面对强大对手时的紧张、恐惧心理”的训练目标,教师可以将实力较弱的中学生分成一组,将实力较强的中学生分成一组,然后安排两组中学生进行对抗。分组完成后,教师要带领中学生进行热身练习。与其他训练法相比,比赛法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更大,若中学生在进行对抗前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练习,在比赛过程中极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第三阶段,教师根据训练目标灵活组织单个训练内容比赛或多个训练内容比赛。单个训练内容比赛是以啦啦操单个技术动作为训练内容的比赛,如上文提到的“Y型托举比赛”。多个训练内容比赛是以啦啦操多个技术动作即成套动作为训练内容的比赛,如“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比赛”。无论是单个训练内容比赛,还是多个训练内容比赛,教师都可以进行教学性比赛、检验性比赛、趣味性比赛;都可以以积分赛、淘汰赛、单循环赛、双循环赛、分组循环+淘汰赛等形式组织比赛。比赛期间,教师应为中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
第四阶段,教师根据中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包括体能表现、运动技能表现、体育精神表现等)和最终的比赛成绩,和中学生一起进行赛后总结。总结过程中,教师应鼓励每个中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同时对其他队伍的表现进行评价。另外,教师应向中学生重申此次训练目标,强化中学生的记忆。
2.3 比赛法在中学啦啦操队训练中的应用实践
啦啦操虽然是一项注重团队合作的体育项目,但也非常注重中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即体能、啦啦操专项运动技能、体育精神、比赛心理等)的发展。良好的团队合作是建立在每个人都具有过硬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上的。为此,在中学啦啦操队训练中,教师选用的比赛法不仅要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还要促进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2.3.1 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发展的比赛法应用实践基于考核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目的,中学啦啦操教师可以基于交叉赛和积分赛应用比赛法,即交叉比赛法。(图2)
图2 中学啦啦操队交叉比赛法流程
交 叉比赛法在中学啦啦操队训练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教师将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合理安排每组人数。(2)安排各组进行花球啦啦操(或街舞啦啦操)交叉比赛,如将中学生分成4组,第一轮第1组与第4组比赛,第2组与第3组比赛;第二轮第1组与第2组比赛,第3组与第4组比赛;第三轮第1组与第3组比赛,第2组与第4组比赛。(3)比赛采取3局2胜制,最终按积分将4组进行排名。
2.3.2 促进学生个人啦啦操素质与能力发展的比赛法应用实践基于选材、考核单个学生啦啦操素质与能力的目的,中学啦啦操教师可以基于积分赛、循环赛和淘汰赛采用积分比赛法。积分比赛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图3)
图3 中学啦啦操队积分比赛法实施步骤
积分比赛法在中学啦啦操队训练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教师将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合理安排每组人数;(2)安排各组中学生进行啦啦操基础(或组合)动作的循环比赛(表1),采取5局3胜制,决出各组的1~3名;(3)安排上一阶段各组1~3名进行交叉赛,采取3局2胜制,决出最终1~3名。
表1 中学啦啦操队分组循环赛顺序表(以每组6名学生为例)
3 比赛法在中学啦啦操队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3.1 对中学生的应用效果
啦啦操教师将比赛法应用于中学啦啦操队训练,对中学生发展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1)增强中学生参与训练的动机。比赛法突出竞争性,符合中学生热爱挑战,喜欢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其他训练方法相比,比赛法能够更好地激发中学生参与训练的动机。参与训练的动机越强,中学生在训练中的表现就越积极,注意力就越集中,其应对困难与挫折的意志力就越强。(2)提高中学生训练的针对性。在比赛过程中,中学生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势,强化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意识,从而明确接下来训练的重点,提高训练的针对性。(3)帮助中学生提前适应比赛。比赛法营造的是一种接近正式比赛的训练情境。中学生经常参与这种模拟性的比赛,心理上对正式比赛会产生一种“抗体”,不再恐惧正式比赛。
3.2 对教师的应用效果
啦啦操教师将比赛法应用于中学啦啦操队训练,对自身素质与能力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1)提高比赛组织与管理水平。在中学啦啦操队训练中应用比赛法,中学啦啦操教师必须掌握比赛组织与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确保比赛的规范性。从这个角度而言,经常应用比赛法,能够提高中学啦啦操教师的比赛组织与管理水平。(2)提高训练水平。有别于其他训练方法,应用比赛法对中学生进行训练,对中学啦啦操教师的知识转化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中学啦啦操教师必须将啦啦操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完美融入比赛,才能充分发挥比赛法“润物细无声”的效果。(3)提高制订训练计划的针对性。比赛法能够更真实、透彻地表现出中学生的真实啦啦操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与能力。中学啦啦操教师通过对每个中学生以及整个队伍在比赛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表现进行记录,然后以此为依据制订接下来的训练计划,可以提高后续训练的针对性。(4)提高沟通能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和中学生在比赛中的沟通更多、更深入、更直接。经常应用比赛法,中学啦啦操教师和中学生之间的关系会更紧密,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4 结 语
比赛法在中学啦啦操队训练中具有应用价值,能显著提高中学生的训练效果,促进中学生发展;同时能促进中学啦啦操教师发展,提高中学啦啦操教师的训练水平。为此,建议广大中学啦啦操教师积极应用比赛法。在具体实践中,建议中学啦啦操教师既要关注团队合作能力发展,也要关注中学生的个人发展,灵活组织比赛。无论组织何种比赛,中学啦啦操教师都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肯定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