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朝广南西路博易场生成路径探析
——以邕州横山寨和钦州博易场为中心

2022-02-27章维亚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钦州军事广西

章维亚

(云南师范大学 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宋朝广南西路博易场及其经济活动在南宋人的笔记里已有记载。当今学界也多关注广南西路博易场的商品交易、组织管理及贸易交通网络情况①有关广南西路博易场的研究有侧重于博易场经济活动与交通线路等方面的文章,如陆韧的《宋代广西海外贸易兴起初探》(《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1期)、陆韧与苏月秋的《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广西口岸发展与西南地区的交通贸易》(《长安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朱文慧的《宋代广南西路的三大博易场和海南岛的对外贸易》[《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与《试论宋代广南西路对外贸易的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还有针对特定的博易场展开研究与考证等文章,如黄宽重的《南宋时代邕州的横山寨》(《宋史研究集》第18辑,台北“国立”编译馆1988年出版)、朱文慧的《南宋广南西路横山寨的贸易》(《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张金莲的《太平寨考略》(《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李时发的《永平寨位置考》(《广西地方志》1994年第6期);也有研究博易场的组织管理,如廖寅的《宋代博易场研究——以广西博易场为中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2期)。,而对博易场这个经济空间的形成较少展开系统、整体的考察,一般多融入对其背景的介绍中。事实上,宋朝广南西路多在军事堡寨或军事重地增设博易场,即在原有的军事职能上增加了经济职能,达到维护边疆稳定、巩固政权的政治目的。博易场位于宋朝的“极边”处,宋朝的边疆形势与治边政策把朝廷、广南西路与博易场联结起来,使其成为一个互动的整体,因此广南西路博易场这个经济空间就有一个形成的历史过程。本文以广南西路的邕州横山寨、钦州博易场为中心对其生成路径略做分析。

一、宋朝对“极边”的地理认识与广南西路的地理位置

(一)宋朝对“极边”的地理认识与治边方略

宋朝对疆域的认识有具体的历史内涵。它具有层级性,如南宋范成大将宋朝与诸政权间的地区分为“郡县”“郡县之外羁縻州峒”“过羁縻则谓之化外”[1]207。在层级性的疆域中,“极边”是宋朝描述最外层疆域的一个词语,代表了“势力的扩张达到其移民所能生存的生态地理极限,以及帝国行政力量所能控制的政治地理极限”[2]。一般来说,“极边”包含“外边”和“内边”两个层次。“外边”是宋疆域最外围的州军构成的区域,与辽、金、西夏、吐蕃、大理、交阯等地接壤;“内边”毗邻《宋史·蛮夷传》所涉及的部分,多为少数民族聚居生活的区域。“极边”强调的是宋朝对“外边”的军事功能和对“内边”的民族控驭功能①关于宋朝的边疆层级体系,有二级和三级的区分,主要分歧在于“次边”和“近里”是否属于一个层级,而对于“极边”的内涵,一般来说没有异议。主要参见杜芝明和黎小龙的《“极边”“次边”与宋朝边疆思想探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2期)、郑涛和张文的《极边、次边、近里:北宋西北边疆层级体系三级制界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2期)、裴一璞和张文的《宋代西南“极边”地理认知与国朝应对》(《思想战线》2014年第2期)。。

在这样的认识区分之下,对北宋的“外边”而言,围绕着高丽、辽朝、西夏、吐蕃、大理与交阯,其中北宋和辽朝的关系居于重心,集中反映在北宋疆域的西北、北边和东北沿线。北宋末到南宋初,北方疆域内缩,最终定格在沿淮水中流至大散关一线。金以及后来的蒙古取代了辽朝成为南宋巨大的威胁和压力。从宋朝的整个“外边”形势来看,北边是国之所系而南方形势相对和缓,因此宋朝在国家安全战略上实行“重北轻南”的政策,对于西南边区的经营是“疏而治之”,维持稳定即可[3]。宋朝治理“内边”,强调了王朝对民族地区的控制重德治与教化,主要通过“政治上朝贡和册封、经济上回赐和互市、军事上设置镇寨,建立起比较完备有效的控扼体系”[4]。

(二)“极边”的广南西路和广南西路博易场

宋朝于广南西路设立的一级行政区位于广南东路之西、荆湖南路之南,其西北边则是夔州路,广南西路为上述诸路的前方屏障,辖区内有众多的羁縻州县。而走向独立道路的交阯与广南西路毗邻,大理在其西边。因此,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宋朝“极边”处的广南西路,既要抚绥控压“内边”的羁縻州县,又要防御、戒备“外边”的交阯、大理及一些少数民族州郡(部落)或政权,故“制内御外”是广南西路主要的职能。

因为位于边疆,广南西路所辖州县按照距离“边”的远近分为三个层级。邕州、宜州、融州、钦州、廉州环绕于广南西路的最外围,在地理分布上形成了一条弧形的最外围防线。“广西沿边诸郡,如融州、宜州、邕州、钦州,皆系控扼溪峒,及化外诸国。”[5]218“柳、宾、贵、横、郁林、化、雷系次边”[6]3,构成了第二层军事防御,为“极边”提供后勤补给。最内层的为“近里”,是“边州十七”之外的州县,为广南西路统治的腹心区域。在这三层防御体系中,具体以邕州为重,辅以宜、融控管溪峒,而钦、廉防扼交阯等外国。因此邕州、宜州、融州、钦州和廉州是广南西路对“外边”的边防第一线和治理辖区里“内边”少数民族的要地。

一般而言,宋朝在“溪峒缘边州县置博易场,官主之”[7]4565。“缘边”指出了博易场的地理位置,它既是自然的地理坐标,又体现了博易场在国家政治空间中的位置。“缘边”的广南西路博易场,它的“边”有三层含义:一是宋朝与周边政权的“边”,二是西南地区广南西路与大理、交阯等地方政权的“边”,三是广南西路内部郡县与羁縻州县的“边”。这三层“边”连接了宋朝、广南西路与博易场,正是在边境形势与治边政策的推动下,广南西路博易场才得以形成与发展。

二、邕州横山寨与邕州横山寨博易场的设置

(一)羁縻“内边”:邕州横山寨从军事控制到军事、经济并举

据南宋周去非的笔记所言,“寨”为“环羁縻溪峒,置寨以临之”[6]137。可见“寨”设置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外围地带,行管控之职。所辖羁縻州峒“分隶诸寨,总隶于提举。左江四寨二提举,右江四寨一提举……左江屯永平、太平,右江屯横山,掌诸峒烟火民丁,以官兵尽护之”[8]。邕州横山寨为右江流域诸寨之首,提举官设置在此,统辖一定数量的官兵。邕州有五千兵,以三千戍横山、太平、永平、古万四寨及迁龙镇,以二千留州更戌[6]129。可知横山寨地位卓然,军事防控是其首要任务。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邕州属羁縻广源州首领侬智高在外受交阯侵掠、在内为宋朝所拒的无奈情势之下率众起义。后为宋朝将领狄青击溃。平乱之后,宋朝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开放了经济交流,以期增强民族地区与州县的联系,从而维护地方稳定。于是,北宋仁宗时期在邕州横山寨“置博易务,通诸蛮之有无”[9]。博易场设置初期主要贸易对象是左、右江流域“诸蛮”,主要贸易商品是“两界之货”,即地方特产。宋代谢麟曾经指出博易场的作用在于:“均平物价,招抚蛮僚,新附之人,日渐驯熟,永息边患。”[10]此后广南西路陆续设置了融州王口寨、静江府义宁博易场、融州荣(瀯)溪博易场。融州王口寨地处湘黔桂交界之处。“元丰七年(1084年)七月二十九日,广西经略安抚司乞于融州王口寨,置博买务,通汉蕃互市,从之。”[11]5483静江府义宁博易场、融州荣(瀯)溪博易场则是乾道九年(1173年)范成大帅广西,为羁縻徭民而设。设场之前,范成大就先“告谕近徭,亦视省民相团结,毋得犯法,则通其博易之路……不然,绝之”[1]186。

总体而言,在宋朝针对羁縻州县采取军事与经济双重调控的手段之下,邕州横山寨既承担军事防控的职能,又增设了经济职能,成为稳定地方、维系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的前沿哨地。在这一时期,邕州横山寨博易场与左、右江流域少数民族群体开展经济交易的规模与体量不详。

(二)邕州横山寨市马与西南边防

1.南宋基于北方边疆形势开始重视在广西市马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最具优势的兵种,而优良的战马不可或缺。宋代的战马除官民牧养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是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的马匹贸易。北宋时,西北吐蕃诸部是最主要的马匹贸易对象。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广西已经在邕州设干办公事,“专切提举左、右江峒丁同措置买马”[6]186。但在当时马源较广,广西的马匹贸易并不占重要地位。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宋金之间战事连绵,且南宋的荆襄、江淮等多数地区为流民武装控制,在马匹极度匮乏但又为抗金平乱所必需的情况下,南宋在短期内能改善的有效办法就是通过广西收市马匹。建炎三年(1129年),“命广西提举峒丁李棫即邕州置使买马”[12]。吕颐浩在给高宗的奏状中说得很清楚:“恭惟陛下临御以来,留意马政。然关陕诸州半陷北敌,四川道路通塞不常,战马难到行在。惟广西一路与西南诸蕃接连,密迩黎、雅等州,日进纲马节次到来,诸军颇以谓堪备出入行阵。欲望明诏有司于邕州置买马司,差有风力臣僚一员充提举官,收买纲马。”[13]大体而言,《绍兴和议》签订①《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在1141年订立的和约。之前,南宋一直与金抗争以保存国家政权。直到绍兴十五年(1145年),川秦市马才步入正轨。在此之前,与北边激烈战争状态应和的是朝廷重视并在广西开展市马活动。

2.坚持在邕州横山寨市马体现了宋朝西南边控的意识

因北方边境形势紧急,宋朝着力在广南西路市马。其间有三个阶段:建炎三年(1129年),委任“峒丁李棫”在邕州市马;绍兴三年(1133年),在广南西路置买马司;绍兴六年(1136年),朝廷命广西安抚使和邕州知州负责广南西路的市马。广西市马的地点有过变动,但基本保持在邕州横山寨[14]。市马的地点选择在邕州横山寨,反映出广西市马始终处于宋朝有意识的边防控制之中。当然,邕州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南宋晚期,李曾伯在广西负责防御蒙古入侵,有言:“广右之藩篱在邕,邕之藩篱又在两江,习南方形势者素有此论。盖以右江通大理来路,左江与安南接境,两江羁縻州、峒险隘不一,先朝疆以周索,赖此以控制之故也。”[15]

更为重要的是,对宋朝而言,在邕州横山寨市马对广南西路的防御体系来说是较合适的地点,不会直接威胁到“腹里”州县。乾道七年(1171年)至淳熙元年(1174年)间,广西南丹州的部族首领数次要求从宜州方向入市马匹,而南宋朝廷在此事的处理上几经反复,最后停摆。时李寿翁有言:“邕远宜近,人孰不知,前迂其涂,彼其无意乎?况今莫氏方横,乃欲为之除道,而擅以立市之饶,误矣!小吏妄作,将启边衅,请论如法。”[11]7165从李寿翁反对宜州市马的理由来看,南宋朝廷对南丹州的莫氏力量存有很大戒心,但更关键的是重申了从邕州市马的特殊用意不在“便近”,而在于边防。坚持在邕州横山寨市马是宋朝为了防控西南、不欲妄生事端“致生边患”,通过维持南边边防的稳定,进而维持国家政权的稳定。

3.随市马而至的经济活动促成邕州横山寨成为辐射西南地区的贸易点

北宋时期的邕州横山寨只面向羁縻州峒的群众,规模范围有限。从南宋开始择其为市马交易点并固定下来之后,每年买马达上千匹,因为“常纲以50匹为一纲”“岁额1 500匹”[6]187。官方的马匹交易是横山寨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它带动了民间贸易的发展。“蛮马之来,他货亦至。”卖马的少数民族除牵引马匹前来,还携带着“麝香、胡羊、长鸣鸡、披毡、云南刀及诸药物”,多为地方特产。宋朝商人所出售的有“锦缯、豹皮、文书及诸奇巧之物”。双方交易皆依照一定的程序:“至开场之日,群商请货于官,依官所定价,与蛮为市,不许减价先售。”交易完成之后,官方抽税“诸商之事即毕,官乃抽解”[6]193。朝廷主持的市马、民间商品交易,皆为朝廷所管,依照一定程序进行。在边疆形势与政策的推动下,邕州横山寨从羁縻“内边”到防控“西南”,集军事、政治与经济等职能于一体才是它的全貌。

三、防控与贸易:与交阯关系变动下的钦州与钦州博易场

(一)交阯与宋朝的关系

交阯地处中南半岛东侧(位于今越南北部及中部部分地区)。唐天祐三年(906年),交阯当地豪族曲承裕,割据交州自称为节度使(静海节度使)。北宋开宝元年(968年),丁部领平息内乱,自称皇帝取国号“大瞿越”。开宝八年(975年),丁部领向宋朝称藩纳贡,宋朝封其为交阯郡王,由此宋朝和交阯之间建立起以宗藩关系为核心的册封朝贡体制。宋朝与交阯交界处的政区,在交阯一方是永安州、苏州、茂州,在宋朝一方则是钦州、邕州[16]。广南西路与交阯相邻,属于边防的“极边”处。

对宋朝而言,南边的边疆政治形势不如北边重要,因而朝廷的防御重点布置在北边,对南边采取保持稳定的治理策略。但历史上宋与交阯之间的关系表现复杂,政治经济上的朝贡封赐和军事上的战争袭扰交替并存。其中的原因有交阯对宋朝的侵扰,尤其是在交阯一方政权更迭时,表现尤为显著。仁宗时知邕州的萧注有言:“交阯虽奏朝贡,实包祸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7]10733另外,宋朝对交阯的态度时有反复。北宋时期在“汉唐旧疆”的话语体系下,北宋官僚中一直存在“恢复”论,北宋朝廷寻机发动了太平兴国五年战争、熙宁战争共两次意图收复交阯的战争[17]。

(二)军事防备转向经济贸易

北宋前期对交阯以军事防备为主,因此宋朝和交阯的贸易规模有限。熙宁战争以后,北宋放弃了“收复”交阯的打算,双方勘定边界,表示愿意和平相处,随后经济活动逐步展开。元丰二年(1079年)六月,广南西路经略使曾布有言:“钦、廉州宜各创驿安泊交易人,就驿置博易场,委州监押、沿海巡检兼管勾。”[11]5483即在钦州、廉州设置驿,并在驿站内设置博易场。到政和八年(1118年),朝廷称“交人自熙宁以来全不生事,特宽和市之禁”[7]14070。自此宋朝与交阯的关系转向以经济贸易为主,宋朝向交阯开放了邕州,加上之前的钦州、廉州,几乎可以说沿边全部开放。

至淳祐六年(1246年),南宋“与交阯约五事:一无犯边、二归我侵地、三还卤掠生口、四奉正朔、五通贸易”[7]12430。于是“凡交阯生生之具,悉仰于钦,舟楫往来不绝”,钦州俨然成为一个繁茂的交易区[6]196。要注意的是,北宋政和以后虽廉州的经济活动减少,但军事防控职能尤存,“今廉州不管溪峒,犹带溪峒职事者,盖为安南备尔”[6]53。因此,出于历史渊源和政治现实的考量,宋朝与交阯的经贸往来始终是在军事防备的背景下开展的。

(三)面向交阯的博易场

廉州为宋朝与交阯早期主要的交易点,但由于自然条件不佳,双方经济活动扩大之后将主要的贸易点转移到钦州。“异时安南舟楫多至廉”,但“后为溺舟,乃更来钦”[6]53。钦州博易场在城外的江东驿,是广南西路唯一通海路的博易场。从海路来博易场的交阯人有三类:“以鱼蚌来易斗米尺布者,谓之交阯蜑”“其国富商”和“其国遣使”[6]196。可见交阯一方来交易的人群覆盖面很广,下至普通百姓上至国家使臣,都到钦州江东驿交易,各选所需。贸易的商品有日用品,如食盐、米、布、纸、笔,也有奢侈品,如“金银、铜钱、沉香、光香、熟香、生香、真珠、象齿、犀角”。市场繁荣,吸引宋朝富商“自蜀贩锦至钦,自钦易香至蜀,岁一往返,每博易动数千缗”[6]196。

此外,邕州太平寨、永平寨也是面向交阯的贸易点。邕州太平寨(位于今广西龙州附近[18])于熙宁初年“和市议行”[19],中废,其后在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复置。邕州永平寨(位于今越南谅山附近驱驴[20])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置,在地理位置上“与交阯为境,隔一涧耳”。博易场在永平寨南边的宣和亭,管理博易场的是“永平知寨”。博易场每天都有交易:“交人日以名香、犀象、金银、盐、钱,与吾商易绫、锦、罗、布而去。”双方交易的对象是“峒落交人”,即以普通百姓为主。邕州永平寨与交阯的贸易是“遵陆而来”,即以陆路交通为主的贸易点[6]195。

四、广南西路博易场的生成路径及其发展特点

(一)广南西路博易场的生成路径

以邕州横山寨与钦州博易场的设置来看,各自的生成路径略有不同。第一,职能不同。邕州横山寨首先是为了控制“内边”的羁縻州县而设,首重军事职能。在平侬智高之乱后,朝廷才开放经济交流。自此邕州横山寨兼备军事和经济职能。到南宋初,邕州横山寨与西南地区市马,官方贸易带动了民间贸易,自此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但市马始终贯穿着王朝对西南地区的防范、防控意识。而钦州博易场面向交阯处于“外边”,钦州最初是军事重地,承担军事防御的职能,其后才逐步开放经济活动。第二,交易对象不同。对博易场交易的人群而言,存在双方交易群体扩大的现象。邕州横山寨的交易人群起初面向左、右江流域的少数民族群众,后来扩大到西南诸蕃。而钦州博易场始终面向交阯,但随着经济交易的扩展,宋朝这边吸引了“富商”从蜀地至钦州往返。但不管是邕州横山寨还是钦州博易场,它们均置于宋朝的沿边处,或临“内边”羁縻州县,或位于“外边”与交阯相接,实质上都是处于军事防控下的经贸场所,而其军事和经济职能都服务于宋朝维稳地方、巩固政权的政治目的。

(二)宋朝的边疆形势与治理政策主导了广南西路博易场的形成与发展

广南西路及博易场皆在“极边”处,因此宋朝的边疆形势与政策能左右广南西路博易场的发展。对宋朝而言,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和疆域安全,宋朝对“内边”采取羁縻政策、对“外边”因南北差异而采取“御北安南”的措施是大背景下的要求。宋朝因边疆形势的变化导致其治边具体政策的变化,而地方上广南西路的边境局势及处理态度随着朝廷在变,具有附着性。如北宋侬智高之乱后,朝廷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为本是军事堡寨的邕州横山寨增设了经济职能。南宋北边局势恶化,川秦市马不畅而广西市马兴起,在防控西南的指导思想下,广西市马的地点选择在邕州横山寨,官方交易带动了横山寨的兴盛,使之成为辐射整个西南地区的经贸点。对钦州而言,从元丰二年(1079年)宋朝在钦州、廉州设驿,并在驿站内设置博易场,再到淳祐六年(1246年)与交阯约定“五事”展开和平贸易的百余年时间里,宋朝和交阯之间或紧张或缓和的关系直接影响了面向交阯的军事重地——钦州、钦州博易场的经济活动。

(三)广南西路博易场在客观上成为文化交流的平台

广南西路博易场的经济活动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增强了贸易双方的经济实力。如有对邕州的记载:“朝廷南方马政专在邕,边方珍异,多聚邕矣。”[6]47“时邕州宽裕,而人皆便之。”[6]194参与市马的自杞“本小蛮”,因向宋朝贩马获利,只三十余年,“国以此致富”,“自杞一族近年以来国势强盛,独雄于诸蛮”[5]211。博易场所交易的商品,除日用品、奢侈品外,还有书籍。南宋吴儆在其文集《竹洲集·邕州化外诸国土俗记》言及“大理国有文法,善为中国体,行草书”,记载“(大理国)每贾人至横山寨,多市《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本草》《王叔和脉决》《千金方》等书”,同时,“(大理)国人奉佛甚谨,贾人有持青纸金书《金刚经》至横山”[5]256。从这些记载可知,吴儆知道大理国有其文化特色,而从所列的大理国在横山寨所求的书单,表明大理国对宋朝文化进行了广泛学习。因此,广南西路博易场活跃的经济贸易不仅带动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也增进了彼此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

广南西路博易场位于宋朝的“极边”处,此地理位置非常关键。正因为位于“极边”,宋朝边疆形势与政策的变化才能对博易场的形成起到主导作用,进而推动博易场经贸的发展,因此广南西路、博易场与宋朝廷因边境形势及政策而联结,是一个互联互动的整体。广南西路博易场大多设置在“极边”的军事堡寨或军事重地,其实质是军事防控下的经贸点。博易场一旦开展经贸活动,其经济功能就凸显出来,在成为地区间经贸交流平台的同时,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猜你喜欢

钦州军事广西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钦州坭兴陶艺造型设计初探
“钦州大蚝”豪气崛起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