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的密码研究

2022-02-27何成学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何成学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 南宁 53002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站在党的百年奋斗目标和世界发展大局的高度强调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共同推进的结果,在巨大的成功背后,蕴含着富有自己特色的发展密码。从系统属性看,中国式现代化涵盖了传承性、创新性、自主性、开放性、权威性、民本性等诸多要素;从动态的实践过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系统属性的彰显,是在党的领导下遵循了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的矛盾运动规律,并逐步彰显出其自身内在优势。具体地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密码主要在于以下七个方面及其要素间的科学建构与同向发力。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先导

科学理论是对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总结,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对此,革命导师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1]因此,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这条新道路的可行和成功,其先决条件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和先导。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并预见了世界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还提出了“卡夫丁峡谷”理论,明确表述了落后国家可以逾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科学结论为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和团结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现代社会”,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深刻阐明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由此明确地指出了现代化历史运动最终形式的具体体现,即在物质基础上是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在社会结构上是形成“全面的关系”,在人的品质上则是形成“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2]。毫无疑问,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理论所指向的历史空间,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是在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才得以形成的。如果缺乏这个理论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科学运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以及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多年来,一方面我们党不断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下,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完全正确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我们就一定能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在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大政治优势,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还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本质的特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能够把社会主义与现代化进行有机结合,并始终体现出社会主义性质和本质要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3]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也明确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4]他还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5]党的领导人对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深刻认识,凝聚了我们党和国家一百年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入思考和把握。

历史发展表明,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保证;才能实施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开辟新的道路;才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环境。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自觉,这是关乎国家和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国家独立和民族自觉,就无法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旧中国因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没有完整的国家主权,因此无法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为此,中国共产党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前提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谋划者、推动者,带领中国人民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变成现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回应民族夙愿和人民期待,描绘出一幅宏伟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把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人民意志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通过确定“主框架”、描绘“作战图”、制定“进程表”,如适时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等,不断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还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全人类视野和世界担当的领导力量。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本质特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个重要体现。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必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同外在的发展优势、机遇优势结合起来,以推动党和国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有序高效。

三、立足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道

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依据和立足点。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中国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伟大样本。从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文脉赓续不止,多元民族和谐一体,多元宗教和平共处,语言风俗别具风采。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史看,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仅从人口规模看,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世界级的现代化。同时,中国更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的思想旗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正是这些特色,注定中国只能走具有本国特点的现代化新道路。与此同时,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和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政治派别求索的救国方案路径皆因不符合中国实际而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抓住了中国最大的实际,找到了正确的方式,因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了成功。在革命艰难岁月,中国共产党把党的中心工作从城市转向农村;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把党的中心工作从农村转向城市;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在改革开放之际,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命题。与此相对应,先后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得中国人民由此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蹚出这条成功的现代化道路,其中最宝贵的经验是要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指出的那样:“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4]

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方向。一个国家要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制度和道路,关键要看这个主义、制度和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途径,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新途径。从历史角度讲,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历史上的现代化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由其长期引领,为此在世界现代史上,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成为很多国家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基于时代和历史的因素,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那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上,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即把世界现代化普遍规律和中国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优势。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最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为更加紧密的一体化事业、一体化进程。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充分表明,社会主义道路与现代化道路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伟大探索、伟大实践和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以及发展优势成为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壮丽篇章的成功密码。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欧美式的西方化不等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更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此,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指出:“中国的崛起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新道路与灵感。”这条道路“新”在哪里?“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百年奋斗自主探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6]。

还必须指出的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殊性,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4亿多人口规模的现代化、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的现代化、传承中国文化和光耀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共八个方面。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不但具有深刻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且还展现出中国气派、世界情怀,是原创性的现代化。在新时代更要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探索,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推进。

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力量之源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中国奇迹”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即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一百多年的历程中,我们党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些因素归结起来讲,就是依靠人民的力量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的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力量源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因素有很多,如历史文化、自然禀赋、国内结构、国际条件以及制度机制和组织个人等。但这些因素都不是单独或直接发挥作用的,必须通过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人民才能得以互动、转化、综合,最终形成推动的合力。现代化进程是否有更广泛的人民参与,现代化成果是否能为更多的人民共享,这无疑决定着现代化道路的成败。近代中国的一批批仁人志士抱着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目的,从西方到东洋,寻找着现代化道路,但皆因没有把人民有效地团结和组织起来而失败,遭遇了与许多后发国家同样的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无疑为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带来了新希望。同时,这种希望源于中国共产党是来自人民、扎根人民、代表人民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采取“赋权于人民,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赋能于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素质和能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动改革创新”“发展为了人民,现代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等多种举措,把人民有效动员、组织、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汇聚力量、形成合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和成功。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往无前走出来、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是秉持人民群众创造精神的现代化新道路,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性品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充分表明,伟大成就离不开伟大力量,伟大力量来源于伟大人民,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成功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当代中国表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群众史观这一核心价值,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则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从历史角度讲,“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和遵循的根本立场,体现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逻辑关系。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实现和巩固了全国人民大团结,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新中国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同时,积极进行改革开放推动大发展,开创了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新思维新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现代化探索的实践证明,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始终如一。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脚踏实地加油干,这样,我们就必将能够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面。

五、改革开放、新发展理念、统一战线是推进合力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建立起新中国,以及在刚建立起的“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基础上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多举措汇聚时代之力和各方面之力,以形成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这一因素归结起来就是指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新发展理念、开展统一战线三大举措。

改革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在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设想。这一科学设想,在中观上明确指出了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与路径,在宏观上既实事求是地确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又明确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进程中,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其中,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就是要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文化方面,就是要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同时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另一方面,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也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开始意识到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并不仅仅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这四个方面,还包括民主法制、精神文明等多方面内容。在上述精神指引下,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可以说,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和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优越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五个特点的现代化。

发展理念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发展是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产生的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引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以发展为旨归。在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再到“五大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与时俱进地完善和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科学有序发展。新发展理念推动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创新局面。新时代五大发展新理念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一个整体,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五位一体整体推进,协同发力,形成合力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的驱动力,其理念所彰显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还引领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就是要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成为内生特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普遍形态、和平发展开放共赢成为必由之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以新阶段新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出现新变化,为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和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要求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创造。还必须指出的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依靠资本驱动、凸显自由市场作用来实现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新发展理念,强调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这无疑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不同发展理念的彰显。

统一战线汇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侵略的严峻形势下,正是近代中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的英勇奋斗与浴血奋战,如义和团运动、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以及各地反洋教斗争等,沉重打击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努力捍卫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近代中国革命壮丽史诗。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都是我们党的一大重要法宝。我们党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把有效开展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力量。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将统一战线作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新国旗设计寓意为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调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是百年大党始终高度重视统一战线的历史与现实的生动写照。实践充分表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项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这一历史经验既启示我们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又要求我们在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六、加强制度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是有力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这两大保障作用,其中制度建设是有序推进的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军队建设则是必备的安全保障。

制度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强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百年探索中所形成的严密、完整、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在革命中选择、在建设中探索、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经过不断地创新发展,持续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中国共产党推动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奋进史,就是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1956年9月,党的八大确立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形成,制度优势不断彰显,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的良好局面。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的不断创造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满足,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中西比较看百年大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优势,还具体体现在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步骤、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的政策安排上。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实施,既有长远清晰的战略规划又有分步实施的路线图。其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年规划”“分步走”战略,目标清晰且建立在实事求是与理性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我们党带领人民奋斗的每一个目标都能如期实现,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优势。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致力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现代化的制度安排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三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现代化,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也给那些热衷于制度输出、到处制造“颜色革命”的西方国家以一个警醒: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将自身发展模式强加于别的国家是行不通的,更不能以现代化之名进行对外掠夺,从而剥夺其他国家的正当发展权利。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安全保障。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稳固的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安全之本。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看,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必须有相对应的国防和军队实力作为保障。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再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于我国军事力量薄弱、武器装备落后,尽管广大军民十分勇敢,但最终还是不堪一击,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种种现代化方案也皆因此而夭折。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仍旧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中心侵食”。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复兴和现代化进程总是与国防和军队的情况休戚与共。正因为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中就明确包括现代化的国防建设。随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党更加重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考量。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看,殖民扩张、野蛮原始积累是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最主要方式,但我们决不走英美等国所依靠的殖民扩张道路来为自己的现代化铺路架桥、为自己的现代化提供野蛮的原始积累,而是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现代化的一个本质区别。同时,走和平发展道路还要求我们必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独立及领土完整,要求我们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确保我们实现的现代化不是在丧失了国家主权独立基础上的依附性现代化,即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和平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的过程中,成为捍卫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强盾牌,并成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并赢得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

七、和平崛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鲜明底色

和平崛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只用数十年就取得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纵观其发展,能获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牢牢把握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国人就开通了陆海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在600多年前的明代,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远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访亚洲、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更是一路播撒了和平友谊的种子,留下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同时,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从不屈服于外来侵略和压迫。在近代,在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时,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从未停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光明前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仅用数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欧美发达国家数百年所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尤其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世界奇迹,这既表明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流砥柱和促进全球发展繁荣的中坚力量,又彰显了中国对推动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所作出的中国贡献和所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是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接续拼搏得来的,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伟大探索和实践成果。尽管近代中国饱受西方列强入侵的苦难,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爱好和平的中国和中国人民从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对外战争和冲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又以中国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比如,中国坚持开展对外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更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派出维和人员数量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同时,也为全人类和平与繁荣不断作出更大的贡献,充分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崛起的鲜明底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有效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基础之上的,是一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间正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蕴含着和合文化、忠恕之道、天下大同的文化基因。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则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当前,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世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然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迫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多年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智慧,是着眼于实现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共同利益,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和决心。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利好中国,也利好世界,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走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这一历史经验也启示我们,在新时代持续稳健走好和平发展道路,其关键在于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更在于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良性互动,在互利共赢中积极进取、开拓前行。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就能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成就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

历史告诉我们:当下中国现代化的最新构想,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高度重视七种力量的作用[7]。其中,党的力量是根本力量、凝聚人民的力量;制度的力量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为现代化发展提供方法论保证;市场的力量是实现市场与社会主义结合的伟大创造力,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好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人民的力量是中国现代化的独特价值取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文化的力量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底蕴,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更为持久的深层力量;时代的力量推动民族的历史开始向世界历史转变,把握和平发展的良好机遇,使中国现代化真正走上腾飞之路的制高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开辟,向世界宣告了“照西方的样子改造世界”的时代已经结束,揭示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言论的简单和偏颇。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彰显了中国道路的历史进步性、实践合理性和巨大优越性,向世界揭示了“走自己的路”才是唯一正道的真谛。

走过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的现代化道路让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未来,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人民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正如巴西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埃万德罗·卡瓦略所说:“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未来,中国将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人类迈向历史新阶段。”[8]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