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谪岭南历程考
2022-02-27苏凤
苏 凤
(北京师范大学 未来教育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汤显祖少以诗文闻名乡里,科举、仕途却不顺,后创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终以文名而传世。王骥德评价他:“规之全瑜,可使前无作者,后鲜来哲,二百年来一人而已。”[1]172“四梦”中,尤以《牡丹亭》为“最脍炙人口之曲也”[1]175。《顾曲杂言》曰:“《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认为,“《琵琶记》以后,无此大手笔,固不许他人追踪也”[1]179。迄今,《牡丹亭》仍长演不衰。(1)21世纪亦有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风靡全国和国际舞台,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汤显祖于1591年远谪徐闻。此历程对他文学素材的储备和思想观念的更迭,影响甚巨。尤其在《牡丹亭》和《邯郸记》中,人物和剧情诸多涉及岭南。因此,研究汤显祖谪岭南的详细历程、重要事件以及在此期间的文学创作,对于理解汤显祖其人、其思、其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文献、地理信息和实地考证,本文试从“南下徐闻”“徐闻岁月”“量移遂昌”三个阶段,展开汤显祖谪岭南历程的论述。
一、汤显祖南下徐闻
万历十九年(1591年)闰三月,汤显祖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责“以南部为散局,不遂己志,敢假借国事攻击元辅”[2]315,农历五月十六日确定谪往边地,“以带俸、添注寄恩冗”[2]315。虽因言获贬,但在士大夫圈子里,汤显祖却反获赞誉。
(一)南京—临川—大庾岭
因夫人有孕,汤显祖未等路凭下达,即携家小由南京启程,溯长江、抚河先回江西临川老家。路上作诗《谪尉过钱塘,得姜守冲宴方太守诗,悽然成韵》(2)徐朔方笺:汤显祖归临川未过“钱塘”,应为皖南某地。(3)本文中的汤显祖诗文,凡未作注释者,均见《汤显祖集全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缅怀与姜方奇、沈懋学交游旧事。回家后染上一场严重疟疾(作《辛卯夏谪尉雷阳,归自南都,痁疟甚。梦如破屋中月光细碎黯淡,觉自身长仅尺,摸索门户,急不可得。忽家尊一唤,霍然汗醒二首》)。农历七月,得到谪徐闻典史添注的路凭。汤显祖依刘应秋“凭限尚宽,九月后起身未迟”[2]319的建议,于农历九月初,别亲友、妻小(4)汤显祖于1591年“添丁进口,四儿在老家临川出生”(谢柏梁《红尘四梦 汤显祖传》附录一《汤显祖大事年表》,作家出版社,2020年版,第353页),由此推断汤显祖下岭南时未携妻儿同行。,从临川城南的瑶湖下船(作《初发瑶湖次宿广溪》,广溪为其外祖家),溯抚河南下,重阳节在少时师从罗汝芳(5)罗汝芳属于王学门下的泰州一派,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时已过世三年。的从姑山(6)在今江西省南城县,盱江东岸。罗汝芳于此建有书院。略作停留(作《入粤过别从姑诸友》《侍宸殿赠益藩老内史》)。
从建昌府治南城到赣州的旅程,徐朔方猜测“他还可能应邀到吉水刘应秋的老家一过”[3]76,认为汤显祖“经吉安、赣州,取道庾岭南下”[2]323,似可商榷。汤显祖既然未从临川溯宜黄水向西南行,而是溯盱江南下,则其路线应是由南城而南丰、广昌,走陆路切换到梅江上游,再由水路经宁都、于都而抵赣州。
刘应秋《与汤若士》之二有云,“丈往广,必过舍下之门”[2]320,似是误以为汤显祖由南昌溯赣江南下赣州。这条路线,是不晚于隆庆四年(1570年)成书的明代路书《一统路程图记》所载由南京至广东的首选驿路。明代“道路的主干线是驿路。驿有馆舍、驿官,设有驿卒、马驴、站夫、红船、快船、铺程及一应用具,组成一个庞大的道路网络,并通过这个网络传达政令、报告军情、递送使客和转运物资。驿路经过修缮,较为近捷”[4]导读10。但汤显祖自临川出发,经由盱江、梅江南下更便捷。
汤显祖在赣州受到知府黄钟梅的礼遇,作《郁孤台留别黄郡公钟梅,时李本宁参知引病并怀》《虔南津口得黄郡公扇头明月篇却谢》;随后,溯章水继续南下,抵南安府治大庾(今大余县)。苏轼曾言“南安之学,甲于江西”;南安仍“有中州清淑之气”[5]。1591年杪秋,汤显祖遥望大庾岭,即将“落南”;而在数年后问世的《牡丹亭》中,岭南学子柳梦梅越岭北上,借寓于南安府后花园,由此发生了一则奇幻的情爱故事。
(二)大庾岭—广州
汤显祖过大庾岭(7)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冬,曲江人张九龄开凿的大庾岭道,成为联系中州和岭南的黄金要道,今称梅关古道。,抵南雄府保昌县;初入岭南,诗兴大发,自称“梅花岭上一枯禅”(《梅花岭立僧》),又叹“孤鹊正南飞”(《秋发庾岭》)。根据《杪秋度岭》的说法,时间当为九月下旬。对照汤显祖诗文[6]635-659与《一统路程图记》,汤显祖继续走水路,至广州的历程和重要事件如下:保昌县凌江驿(作《保昌下水》)—黄塘驿—始兴县水口—波罗滩—金匙滩(作《夜泊金匙》)—转风滩—新妇滩—平圃驿(今仁化县周田镇平圃村)—韶石山(作《韶石》)—仁化县水口—九里十三坡(作《九里》)—打顿滩(作《打顿》)—韶州府曲江县芙蓉驿(8)芙蓉驿在今韶关市武江区芙蓉山东麓、北江西岸。汤显祖夜宿芙蓉驿,似未入韶州城。(作《夜泊韶阳》《曲江》)—中流角滩—溯南水河,西入乳源县访云门寺(作《乳源道中》)—虎榜山—曹溪水滩—溯曹溪,东入南华寺(作《曹溪》(9)“曹溪”既是溪名,也指代南华寺,盖南华寺不仅山门以“曹溪”为名,亦源起于曹溪(印度名僧智药三藏溯北江过曹溪,认为其水“香美异常”,乃有南华寺)。“无因四千里,分取一杯甜”,既写六祖接衣钵于黄梅,后驻锡曹溪,也写作者自己远道而来,一语双关。《南华寺二首》)—子篙滩(作《子篙滩》)—濛浬驿—月华滩—凭头滩(作《凭头滩》)—泻洒滩(作《泻洒滩》)—弹子矶(作《英德水》)—清溪驿—观音岩寺(作《观世洞》(10)徐朔方笺“观世洞在英德县东三十五里”(见《汤显祖集全编》(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641页),有误。观世洞是天然石灰岩溶洞,有观音岩寺存续至今,位于北江西岸,英德县北的观音岩山上。)—翻风燕滩(作《翻风燕滩》)—英德县浈阳驿(作《哀伟朋赋》《忆无怀伯宗》)—溯滃江,至翁源县访东华寺(作《翁源灵池口号》(11)徐朔方笺“灵池在翁源东一百二十里”(见《汤显祖集全编》(二),第645页),有误。实际灵池、八泉、“两仙老”(石人峰)均在翁源县城(舟溯滃江可达)以东不远的东华山上。)—浪石滩(作《浪石滩》)—钓丝滩—浈阳峡(作《浈阳峡》)—星子镇水口(作《岭外送客平乐下第》)—香炉峡—大庙峡(作《大庙峡》)—清远峡(作《峡山上七里白泡潭,为易名绀花》《飞来寺泉》《登飞来寺右绝岭》《岭南踏踏词》《过峡山微病示南华僧》等)—清远县安远驿(作《清远送客过零陵》)—回岐驿(作《回岐驿》)—胥江驿—官窑驿—广州府五羊驿(作《五羊驿》)。
由于“浈江多滩无石,上难而下易”[4]100,汤显祖自南雄顺流而下,“昨夕波罗峡,今宵打顿滩”[6]636,日行百里,本是相当快的,但他游兴正浓,五次停舟上岸,访云门寺、南华寺、观音岩寺、东华寺、清远峡山,费了不少时日才抵达广州。其间以诗记程,创作颇丰。
(三)广州—东莞—罗浮山—香嶴(澳门)
汤显祖自述“书题小雪后,人在广州回”(《广城二首》)。1591年的小雪约为农历十月初七。由前述“舟游”历程推算,汤显祖抵达广州在农历十月十五左右。周松芳认为他在广州逗留了近20天[7],有所高估,实际停留了约10天。
广州、东莞、罗浮之旅,是汤显祖岭南行的重头戏。“吾生平梦浮丘罗浮……而不可得,得假一尉,了此夙愿,何必减陆贾使南粤哉!”[8]3138汤显祖在广州游了光孝寺(作《光孝寺》)、小金山(作《小金山同陈浔州冷提运送军府夜酌四首》《小金山次苏长公韵》)等处,并广会诸友。停留多日的原因之一是“至于广城……人多湿疾”[4]100,汤显祖身染微恙。然后,“病余扬粤夜”,他自五羊驿“夜出船”(作《南海江》),向东“倏忽过南海,扁舟挂扶胥”[6]659,约于农历十月廿六日拜谒南海神庙(作《波罗庙》《达奚司空立南海王庙门外》《湛林》(12)汤显祖次日经由东洲驿问途莞城,东洲驿在今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是湛若水的故乡。《宿浴日亭因出小浪望海》),神交韩愈(13)南海神庙刻有韩愈的《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达奚司空、湛若水等先贤。
随后,汤显祖问途莞城,游罗浮山。约农历十月廿七日,“道南海,过哭再从父墓东莞焉。抚友人祁衍曾之孤,遂如罗浮”(14)有人认为《东莞县晋黄孝子特祠碑》作于东莞,似可疑。既然是“遂如罗浮”之后“乃以书来”,就不可能是在东莞时陈启心请汤显祖“记之”,推断该文最早当为汤显祖旅居徐闻时所作。[9]1604。在祁衍曾的故乡,汤显祖十分怀念这位少年旧友(作《惜东莞祁生》)。农历十月晦,汤显祖溯东江、沙河而上,“释泛舟于源墟”,抵达罗浮山下朱明观,“不见飞云末,但觉飞云美”(15)道教仙山罗浮山,以烟云为神采。“不见飞云末”,写飞云岭之峰隐于烟云,于朴实中颇现佳境。(作《望罗浮夜发》《衙冈望罗浮夜至朱明观》)。农历十一月朔,微雨,汤显祖因等人而流连山脚,“袭梅墟,经石门,听泉于叶大夫春及之廊阿”,无奈崔子玉、迟文学爽约不至(作《至月朔罗浮冲虚观夜坐》《答崔子玉明府朱明洞相迟不至二首》)。初二,启程登山,“观大帘泉……吊湛公于黄龙讲堂……夜火青霞洞中”(作《罗浮上帘泉避雨蝴蝶洞,迟南海崔子玉不至四首》《青霞洞怀湛公四首》《罗浮夜语忆明德师》)。初三,翟从先力竭不前,汤显祖“独往弥胜”,登顶并夜宿飞云岭(作《游罗浮山赋》《罗浮飞云岭》)。初四,观日出后下山(作《下飞云岭》),再宿朱明观。初五,经水路西返广州,“归舟兴不忘”(作《出朱明观》《罗浮叹别逃庵主人》(16)汤显祖回望远去的罗浮山,似将其比喻为唐寅(桃花庵主)的罗浮仙山画作。《江楼送东粤翟先辈》(17)诗题疑有漏字,似为《江楼送东粤翟从先辈》。《东莞江望白云山》(18)诗题疑过度省略,似为《东莞回广城,南海江望白云山》,若从东莞一带的东江,恐无法望及白云山。)。彼时,自舟中北望,是“青山问白云”,南望,则是“安期留舄远”。此番南海印象,仍与他青年时“为问安期枣,何如汉主蒲”[10]135的追问相似,但他没有追随苏轼的脚步游白云山(19)苏轼南贬经过广州,曾游白云山,作诗《广州蒲涧寺一首(地产菖蒲,十二节。相传安期生之故居,始皇访之于此)》,汤显祖“何如汉主蒲”句即典出苏轼诗。,而是在领略了广州“立地涌千艘”(20)1591年,广州正处于对外“一口通商”的繁盛时期,不仅有对南洋的贸易,亦有对东洋(琉球、日本)的贸易。广州外贸市场“从1580年起,根据两次不同的季候风,每年开放两次”(参见龙斯泰《早期澳门史》,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08页),犹如今之“广交会”;冬季“广交会”1月始,夏季“广交会”6月始,每次“广交会”约两个月。汤显祖旅居广州为12月,正值冬季“广交会”前夕,夷舶洋商逐渐开始汇集。另外,广州为粤都,东江、北江、西江汇聚于斯。的气派与“时时番鬼笑,色色海人眠”[6]669的国际范后,对“来粤都者,走明珠于合浦,浮毳衣于贾胡”[10]1341的贸易之盛更感好奇。(21)“不见飞云末,但觉飞云美”出自《衙冈望罗浮夜至朱明观》,“归舟兴不忘”出自《出朱明观》,“青山问白云”“安期留舄远”出自《东莞江望白云山》,本节无注释的其余引文均出自《游罗浮山赋》。
被钱谦益评价“嗜学”的汤显祖,起意南下澳门一探究竟。农历十一月初六,他抵达广州怀远驿(去澳门的船从此出发)。在此,他《看番禺人入真腊》,“槟榔舶上问郎行,笑指贞蒲十日程”[6]672。于是,“安期”开始具化为“贞蒲”(Champa的音译,在今越南南部)、“真腊”(今柬埔寨)。农历十一月初七,冬至,汤显祖登船向澳门出发了。他有兴奋,“不能趋舞蹈,聊自展衣冠”(《番禺江上七日长至二首》),有行冬至祭的缅怀,“孤臣遥浴日,沧海亦书云。愿得扶桑影,年年奉圣君”(《南海浴日亭拜长至二首》),也有“落南”的感慨,“苍梧有云气,太史不曾书”(《至日怀刘兑阳太史》)、“君从寒谷起,我向日南来”(《至日怀邹尔瞻比部》)。及至澳门(约农历十一月初八),汤显祖见到了活跃于澳门与南洋的闽商,遂有《听闽人说占城事》。据林仁川研究,16世纪“福建海商足趾遍布东西二洋……十分活跃地经营各种海上贸易。有的海商还定居国外,建立海外贸易据点,如爪哇新村‘中华人客此成聚,遂名新村,约千余家’。在大泥也是‘华人流寓甚多,趾相踵也’”[11]。《明史》写澳门:“高栋飞甍,栉比相望,闽、粤商人趋之若鹜。”[12]今之澳门,仍多闽人后裔。彼时,自译的“贞蒲”,已改为通译的“占城”。汤显祖也见到了“贾胡”,即“外商”(作《香嶴逢贾胡》《逢卖玉者》《看贾胡别》)。他对于贾胡“不住田园不树桑”的谋生方式,似有所疑虑;对于朝廷派人重金采购的香料贸易(“千金一片浑闲事”)(22)香料是明代中外贸易中输入中国的主要物品,实际包括诸多品种。如《星槎胜览》载,旧港,“古名三佛齐国……地产黄熟香、速香、降香、沉香、黄蜡并鹤顶之类”,而九洲山“产沉香、黄熟香……永乐七年,正使太监郑和等差官兵入山采香”(费信《星槎胜览》,南京出版社,2019年版,第27、31页)。正德年间,“因布政吴廷举谓缺上供香物,不问何年,来即取货。致番舶不绝于海澨,蛮人杂遝于州城。禁防既疏,水道益熟。此佛郎机所以乘机突至也”(《明史》列传第二百十三《外国六》,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8430页)。可见,明廷对香料的需求,是澳门开埠的直接原因。1535年,澳门成为广东市舶司指定的夷舶泊口;1553年起,葡萄牙人逐步骗“租”澳门。,似有所担忧(作诗《香山验香所采香口号》)。而对于“南海”的研究,汤显祖精进迅速。在《听香山译者》(23)诗云:“占城十日过交栏,十二帆飞看溜还。握粟定留三佛国,采香长傍九州山。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装。尽头西海新生月,口出东林倒挂香。”一诗中,汤显祖提到了交栏(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三佛国(今苏门答腊岛南部)、九州山(今马来西亚天定岛)、花面国(今苏门答腊岛北部)、西海(今印度洋)。有人把“花面蛮姬”解读成葡萄牙少女,是不准确的,实际应是苏门答腊人。彼时,“澳门的居民明显可分为三类,分别是葡萄牙臣民,中国臣民和其他外国人”[13]35,其中,“其他外国人”既包括葡萄牙以外的欧洲商人、传教士等,更包括南洋乃至东洋商人(24)“暹罗、占城、爪哇、琉球、浡泥诸国互市……嘉靖十四年……移之壕镜”(《明史》列传第二百十三《外国六》,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8433页);远来的葡萄牙人数量有限,“1583年,澳门有900名葡萄牙人”[13]36。徐朔方认为,贾胡指的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14]505,亦不全面。
彼时,天主教已扎根澳门,汤显祖必有所听闻,但可能未曾进入教堂内部。叶权在1565年作的《游岭南记》中,写旅居澳门的葡萄牙人“事佛尤勤,番书旁行,卷舌鸟语,三五日一至礼拜寺,番僧为说因果”[15]104。1580—1581年间,耶稣会的罗明坚神父“开始向登门的中国人布道……在我们教堂后面的山上又修建了一座寓所和一座小圣堂……从而不会影响山下寓所中那些专门等葡萄牙人上门的神父们”[16]。可见,澳门的教堂早期侧重于为葡萄牙人服务,后来虽逐渐向中国人布道,也是专设堂所、分开接待的。换言之,教堂一般并不对中国人完全开放。1591年的澳门有圣安多尼教堂等至少3所,以及耶稣会的圣保禄学院。上述情形,后来成为《牡丹亭》中香山嶴多宝寺以及“番回”“番鬼”的原始素材。
(四)香嶴—阳江—涠洲岛—徐闻
自澳门启航后,汤显祖入崖门水道,溯江而上,抵开平长沙渡(作《度广南蚬江至长沙口号》《广南闻雁》),继续溯锦江上行,抵恩平驿(作《恩平中火》)。然后,改走陆路,经莲塘驿(作《阳江道中》(25)徐朔方认为此诗作于汤显祖自徐闻北归途中,有误。从“入门问小吏,知是莲塘驿”句,可知汤显祖属首次到莲塘驿,当作于去程。另,莲塘驿并不是一个普通驿站,而是一座驿城,兼做军事堡垒,今存遗址。《莲塘驿》),抵阳江县。时任阳江县令汤瑞寀,是出自吉安府永丰县的汤显祖同宗,但辈分不详,“然因以齿阳江君为兄,而阳江君亦以弟厚予”。汤瑞寀“为县令三,判州一,皆以清强去官”[9]1444,与因言获贬的汤显祖果然是一家人。
汤显祖游了阳江城西的罗琴山(作《阳江无底潭》),然后赴海陵(作《海陵观徐神翁像二首》),登船改由海道西行(作《阳江望夫石》),抵涠洲岛,作《阳江避热入海,至涠洲,夜看珠池作,寄郭廉州》(26)有人因为1591年冬郭廷良尚未知廉州,而对本诗的创作时间提出疑问,其实题目写得很清楚,“夜看珠池作”,而“寄郭廉州”这一行为在后,并不一定是作诗之时,可推断为后来辑录时所加注。有云:“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闪闪星河白,盈盈烟雾黄。”汤显祖终于见到了合浦珍珠(27)涠洲岛属于合浦县,合浦县在明清时为廉州府治。是如何生产的。接着,由合浦(今广西北海市)上岸,经石城县新和驿(今广东廉江县,作《石城吊邹汝愚》)—遂溪县桐油驿—城月驿—雷州府海康县雷阳驿(作《指腕寒痛度岭所得》,与张嗣修“握语”,时为“中冬”)—将军驿—英利驿,最终于农历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初抵达徐闻。
二、汤显祖的徐闻岁月
明代地方官一般有公馆可居。而汤显祖作为超编冗官,自述“弟为雷州徐闻尉。制府司道诸公,计为一室以居弟”[17]1989,似乎给后勤部门带来些许麻烦,勉强安顿下来。初到徐闻,汤显祖引起了徐闻学界的热烈反响。“徐闻之士知海以内有义仍才名久,至则蹑衣冠而请谒者,趾相错也……乃又知义仍所繇重海内,不独以才;于是学官诸弟子,争先北面承学焉”[2]354。在《答徐闻熊令》中,他写道:“天幸得挹长者卷卷……徐闻几许闲田,添尉一口,可谓荒饱矣。”对自己受到关照表达了感激和愧疚,然后,提出建议:“一宿贵生书院,视海上人士自贵其生何如也?”[17]1771在知县的支持下,汤显祖把“一室”之居,改为书院,开坛讲学,培养人才,也为自己找到了发挥才干的舞台。“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仪,弟故以贵生名之。”[17]1989书院初成,汤显祖作《贵生书院说》,并飞书刘应秋,请好友记之。后来,“一室”毕竟过于隘不能容,“添注典史汤显祖、知县熊敏捐其资俸”[18],于徐闻县学宫向东300米处建新的贵生书院,凡教室12间,一一名之。新贵生书院落成时,汤显祖已北归,但在《答徐闻乡绅》中说,“甚为贵地欣畅”[17]1772。
办学、育人、立说之外,汤显祖继续云游。他是否到过海南岛,学界有争议。周松芳[15]131、钟大生[19]认为汤显祖有关海南的作品不过是听闻成诗,实际未至。龚重谟认为,“汤显祖到徐闻后确又跨海峡游了琼州”[20]225-255。更有学者认为,他是由西而南而东, 围着海南岛转了一圈。[21][22]徐闻与海南,不过半日舟程,汤显祖曾游海南的观点更可信,且与诗文相印证。《徐闻泛海归百尺楼示张明威》,应为汤显祖抵徐闻后,于万历十九年腊月(1592年初)首次从沓磊驿出海,遥望五指山而归。《送卖水絮人过万州》《万州藤障子歌》《槟榔园》《黎女歌》《琼人说生黎中先时尚有李赞皇诰轴遗像在,岁一曝之》,或作于海南,或记海南之见闻。《海上杂咏二十首》,徐朔方纪年为1591年贬官徐闻道上作,近年学界多视其为汤显祖谪尉徐闻(包括游海南)期间所作风物诗的集合。《白沙海口出沓磊》则作于海南北归徐闻之时。此外,1592年农历三月,汤显祖亦曾北上石城(作《石城送蜀客梧州》)。
谪尉徐闻之于汤显祖,一如龙场悟道之于王阳明,在其思想的成熟与升华方面,产生了重要的推力。“汤显祖平生正面阐述其说,凡三篇而已,而以《贵生书院说》为首,《明复说》承此而作,《秀才说》在观点上也与此相承。”[15]125其中前两文为谪尉徐闻期间作,后一文为知遂昌县时作,尤显谪岭南历程对于形塑文学家、思想家汤显祖的重要作用,亦对其经典作品“临川四梦”影响深远。
三、汤显祖量移遂昌
梅鼎祚曾宽慰汤显祖说,徐闻“天恒暖,治稻再熟,揉葛可单。实迁客之所宜居”[2]317。然则徐闻虽好,终“不是久恋之家”。《明史》载汤显祖“谪徐闻典史,稍迁遂昌知县”[8]3141,但具体何时离开徐闻则语焉不详,导致争讼四起。根据《寄傅太常》所言:“委清署而游瘴海,秋去春归,有似旧巢之燕;六月一息,无异垂天之云也。”[17]1769徐朔方认为汤显祖“秋去春归”,于1592年春北返,“六月一息”,就是“在岭南半年,明白无疑”[14]497。周悦文认为汤显祖离开徐闻是1592年秋天。刘世杰认为汤显祖在徐闻三年,即1594年春才量移遂昌。谢柏梁在《红尘四梦 汤显祖传》的正文部分采纳了刘世杰的观点[23]128,但在附录一《汤显祖大事年表》中,则写的是1593年农历二月告别徐闻[23]353。而黄芝冈[24]、周松芳[15]147、龚重谟[20]167、段志强[5]等均认为汤显祖于1593年春北归。鉴于《遂昌县相圃射堂记》明确记载了“盖今上二十有一年三月望后三日,予来遂昌”[9]1590,且“其后行踪历历可考”[20]240,诸多诗文可资验证,学界对于汤显祖1593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到任遂昌几无争议。那么,汤显祖应是1593年春自徐闻北归,这与明史的“稍迁”、《寄傅太常》的“秋去春归”以及汤显祖《答李郴州乞雨苏仙有感》诗中的“三春倏别”等说法均相契合。假如徐朔方的观点成立,则汤显祖在徐闻仅约3个月,而其北归赴任作为实职的“知县”,却中途在临川滞留长达近一年,实属不合常理。
(一)徐闻—临川
1593年农历一月末,汤显祖向贵生书院依依惜别(作《徐闻留别贵生书院》),启程北归。知县熊敏赠其名贵的鸡舌香,祝愿他有朝一日荣升“三省郎官”,汤显祖却之不受(作《徐闻熊明府以鸡舌赠别,期复为郎也,却赠》)。经历“徐闻悟道”的汤显祖,将功名看淡,不再执迷于仕途,胸中了然“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6]683,“君子学道则爱人”[9]164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引人知性”,“复其见天地之心”[9]1645。流寓之所在,教化一方百姓,于他亦是正道。
从《溪山堂草序》中“往来电白阳江,其居亭则沈公(28)沈思孝,别号继山,嘉兴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民国阳江县志》载其“戍高州神电卫。时府丞蔡懋昭驻阳江,延以训士,筑借山亭居之”,后人在借山亭修借山书院,以彰其对阳江的影响。所遣戍处也”[17]2149的记述来看,汤显祖北归初走陆路。据《一统路程图记》,可推断他经英利驿—将军驿—雷阳驿—城月驿—桐油驿—新和驿—陵水驿—高州府茂名县古潘驿—那夏驿—立石驿(电白县)—太平驿—阳春县安乐驿—西平驿(阳江县,作《恩州午火》)—莲塘驿—恩平驿—独鹤驿(属高要)—新昌驿—腰古驿,抵达肇庆府治高要县[4]34(作《高要送鲁司理》《粤装偶见祈羡仲刀子》)。然后,自松台驿下水,由西江而转北江,过清远、韶州(作《端州逢西域两生破佛立义,偶成二首》(29)端州极大可能为韶州之误(另文详述)。汤显祖应是访问了利玛窦在韶州城西的耶稣会韶州寓所。《过曲江》《始兴舟中》)而抵南雄。经陆路过大庾岭而抵南安府大庾县,再次下水,顺章江而抵赣州,溯贡水、梅江而过于都、宁都,然后改走陆路抵广昌,第三次下水,顺盱江北上,经南城而归临川(作《新归》《岭外初归》《雷阳初归》等)。
(二)临川—遂昌
彼时,从江西到浙江有两条主要旅行路线。其一是北线,由饶河、昌江,经皖南而入新安江、富春江,至钱塘。其二是南线,溯信江而上,经弋阳、玉山,经陆路抵常山,再下水,顺衢江、兰江、富春江而下,至钱塘。[4]90
汤显祖从临川去遂昌赴任,当走南线。参考《一统路程图记》,具体路程如下:临川下水,顺抚河北上,经清远驿—武阳驿—瑞虹(今瑞洪镇),转为溯信江而东行,经安仁县(今鹰潭市余干县)—贵溪县—弋阳县—广信府(今上饶市)—玉山县,转陆路,经草平驿抵常山县,于衢江再次下水,经衢州府—龙游县,转为溯灵山江南下,最后经陆路抵遂昌。
四、汤显祖岭南之行的特点
汤显祖岭南之行,有三个显著特点,而这些特点也足可解释岭南之行何以如此。
(一)倚重驿路,水路优先
只要条件具备,汤显祖首选驿路。他虽被贬为微末的徐闻典史添注,但毕竟仍是朝廷命官。依托于驿路系统,他出行有车轿、马驴、舟船可用,食宿有驿站可解决,还有驿卒一路为其服务兼介绍当地情况。这对他来说自然是十分便捷,且无须自费。汤显祖诗云“舂粮三月外”(《初发瑶湖次宿广溪》),邱苑丹解读为他“南贬徐闻路上是准备了三月伙食”[25],是个误会。“舂粮”只是比喻为出门远行,并不是真的需要带足旅途所需的粮食。当然,此句确实反映了初愈的汤显祖没有打算疾行,一则有利于逐步适应瘴疠可怕的岭南水土,二则打算“得假一尉”考察岭南风情,三则因是“不视事”的“添注”职位,没有公务着急他去处理,因而“凭限尚宽”。
汤显祖自南京归临川,尚无路凭,或许搭的是“顺风船”。而自临川南下徐闻之旅,有两大段路程脱离了驿路系统。其一是从广州由海路到澳门再到开平,所搭海船应是商船或渡船。开平属侨乡,近世以来居民有下南洋的传统,而澳门则是中国劳工下南洋(包括至美洲)的主要出发地之一。开平与澳门之间的船来船往是频繁的。民国《开平县志》描述明清时开平与广州、澳门的渡船往来有云:“县境渡船往来……省城渡即广州渡,旧用帆船,逢七开往,十日始一往返。”此渡船不仅可舟抵广州,中途也抵澳门。[15]105可见,广州经澳门到开平航路是存在的,用的是帆船,单程不超过5日。
其二是从海陵岛(闸坡港)到涠洲岛。海陵不会有可去徐闻或涠洲岛的渡船或驿船。从汤显祖诗“乌艚藏黑鬼”[6]677句,推测他所搭海船应是雇有东非或澳洲黑奴(古称昆仑奴)的远洋商船,该船从事珍珠的贩运与贸易,目的地就是涠洲岛。徐朔方给了“风斜别岛洋”一个戏剧性的解释,认为大风导致汤显祖“船过徐闻靠不了岸,只得随风漂流;也许也是他游兴勃发,乌艚船直到几百里外的涠洲岛才停泊”[3]78-79,似属牵强附会。海船体量大,海员多(30)可资参考的是,1583年底,肇庆知府派船送罗明坚神父回澳门,船上“配有三十多名浆手”,参见利玛窦《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05页。,若汤显祖坐的是“专船”,似乎太奢侈了。合理推断,汤显祖搭的是阳江令汤瑞寀帮助协调的“顺风船”,但只协调到去涠洲岛的商船,没有更合适的直达徐闻的商船。于是他决定先去涠洲岛一游也好,也算了却一桩夙愿,然后再经由驿路折回徐闻。同理,汤显祖为何不从澳门直接坐海船去徐闻?他启程北归时,缘何未走此徐闻—澳门—广州海路?答案在于:没有“顺风船”可坐。
驿路既有陆路也有水路,而水路优先,是因为水路在当时是既快又省的出行方式。彼时的水网系统,犹如今日之高速公路系统。舟行水中,逆风或逆流,速度与陆行近似;顺风或顺流,则速度两三倍于陆行。而且,舟行所能承载的人、货物数量多,所占用的人力少,成本比陆行少。
(二)游学求知,参禅问道
汤显祖的思想底色,首先是儒学(王学)弟子,兼以“亦佛(禅)亦道”的融会贯通。他的岭南之行,所驻留之处,皆以历史人文沉淀见长,尤以“参禅问道”为重,并不能用“胜游山水”[26]来形容。
“参禅”之旅,包括了云门寺、南华寺、观音岩寺、东华寺、飞来寺、光孝寺等。云门寺为南禅“五家七派”之一。南华寺,被尊奉为“禅宗祖庭”。502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率徒东渡至粤,沿江北上,过曹溪口时,“掬水饮之,香美异常”,乃溯曹溪而上,“四顾群山,峰峦奇秀”,叹日:“宛如西天宝林山也。”(31)南华寺四面青山环抱,其前近有曹溪,远有案山,确是“风水”宝地。本段关于南华寺的记述,参考、引用了南华寺的官方简介。时韶州牧侯敬中奏于朝廷,修建寺院,两年而成;梁武帝敕额“宝林寺”。677年,六祖惠能驻锡曹溪,由此在南华寺说法37年,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开创南宗,有《六祖坛经》传于后世,为唯一出于中国佛教的佛“经”。968年,全寺重修,始被赐名“南华禅寺”;但元末又三遭兵火。因此,刘应秋在致汤显祖的信中说:“江门坛盂,能者衣钵,倘有存者乎?”[3]323汤显祖则感叹自己不如六祖(“新州百姓能如此,惭愧浮生是宰官”)(32)刘应秋自南京发信时(1591年农历九月),汤显祖已自临川启程,故访南华寺时很可能未收到刘的信。。东华寺据传也是公元502年由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溯滃江抵翁邑(今翁源),择址创建,初名灵鹫寺。据说六祖亦曾于此隐修(可能属于附会)。英德观音岩寺、清远飞来寺,都是北江右岸的寺院。广州光孝寺拥有近1700年的历史,在中国佛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相传其为西域(今克什米尔)名僧昙摩耶舍所创建,南宋时始易名光孝寺。公元502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来此传法,自天竺国带来菩提树一株,植于戒坛前。相传,六祖惠能在光孝寺作过著名的风幡论辩(“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名震佛门。公元677年,六祖把光孝寺菩提树的枝条带到南华寺。汤显祖在《光孝寺》等诗中,多次提到菩提树(波罗树)。
“问道”之旅,主要有峡山和罗浮山两处。峡山,又称“清远峡”,“为道教十九福地”[15]64。罗浮山是道教十大名山之一,被称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山上道教遗迹很多,著名的有冲虚观、黄龙观、朱明洞、蝴蝶洞、葛洪丹灶、仙人洗药池等。“罗浮山在崇道的汤显祖眼里,堪称一处圣地”,汤显祖谓罗山为“轩辕以降,隆为粤岳矣”,“而浮山者,是惟蓬莱神山”[15]79。
商业贸易和中外交流,是汤显祖岭南之行第三个关注点。对于坐拥“一口通商”繁华的广州,供奉海神之南海神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隋建庙后,历代对海神皆有敕封:唐代册封为广利王,宋代先后加号洪圣、昭顺并加王冕九旒,元代加尊广利灵孚王,明代朱元璋虽设海禁,却先于洪武三年(1370年)正式封其为南海之神,洪武六年(1373年)又赐黄金香盒。南海神庙堪称有明当世重要的历史胜迹,并保存有诸多碑刻,其中最早的是《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记孔子第38世孙孔戣祭南海神事,适韩愈被贬潮州途经广州,受邀撰文以记之。汤显祖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拜谒南海神庙。后来,在《牡丹亭》中,他虚构了韩愈的后裔、昌黎祠香火秀才韩子才这一角色,使其作为柳梦梅的跟班“小弟”。
1553年后,“澳门便不只是葡人的据点,更是整个中国的外贸交易中心”[27]。汤显祖迂道专程赴澳门考察,是其嗜学求知的典型案例。自岭南北归时,汤显祖带回去的苏合香(33)“岭外时留苏合香,炉头汤沸小儿郎”,出自《为阿女多病检方》,参见《汤显祖集全编》第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1307页。苏合,国名,现伊朗。,大概率购自澳门。
此外,岭南风物也是汤显祖好奇心之所在。首先,其诗作提到的北江地名,多达34处,所记之详,无出其右,可见一路上汤显祖可不是躲卧于船舱,而是一直在向驿卒请教沿江地理与风物。其次,在大庾岭以南的南下路程,汤显祖创作尤丰,所记甚详。最后,《海上杂咏二十首》,堪为汤显祖岭南风物诗之典型。
综上,岭南之行,是汤显祖的游学之行。诚如刘应秋所言:“辙迹所过,益得闻所未闻。造物所以厚兄也。”[2]323
(三)寻亲访友,重情重义
在谪岭南历程中,汤显祖走访或怀念了诸多亲友,体现出十分重情重义的一面。他的诗文留下他诸多人际互动记录。例如,在“将之广”之际,他别伯父,别姜丈(鸿绪),别帅机,别吴十一舅、隆八弟;在南城,他缅恩师,别益藩老内史及诸友;在赣州,他别黄钟梅;在北江上,他梦知音饶仑、周宗镐;在广州,他与陈浔州、冷提运、鲁司理、倪司理等交游;在东莞,他“哭再从父墓”,“抚友人祁衍曾之孤”;在罗浮山,他与翟从先游(约崔子玉而不至)、忆明德师(即罗汝芳)、怀湛公;冬至,在南海江上,他怀刘应秋、邹尔瞻;在阳江,他访永丰同宗瑞寀兄;在徐闻,他为其同年好友邓宗龄怀其尊人(作《为徐闻邓生怀其尊人靖州》),访其母(34)汤显祖北归后,《寄侯徐闻邓母》有“游子登堂泪欲枯”句,可知汤显祖曾于徐闻访邓母。,等等。汤显祖绕道莞城、游罗浮山,跟他与祁衍曾的深厚感情大有关系;乃至在肇庆看到一把刀,都会想到这是好友祁衍曾的同款。周松芳认为,《牡丹亭》中的柳梦梅,祁衍曾是原型之一。[27]
汤显祖在诗文中亦或怀或吊仁君、大儒、高僧、廉臣,从中折射出他本人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情怀。他多次提到“苍梧”,并作《韶石》,记舜帝南巡事;其诗文涉及的其他古人有六祖、苏轼、湛若水、韩愈、达奚司空、智药三藏、贾谊、梅福、孟尝、李德裕、邹汝愚、周启祥、周宗武等。
五、小结
经考证,本文给出三个新发现。其一,汤显祖1591年至1593年间由南京经临川至徐闻的下岭南之旅、他在徐闻任上的活动以及由徐闻经临川至遂昌的北归之路,合为汤显祖谪岭南的历程,得以考证出较为完整、详细、准确的结果。其二,论述了汤显祖谪岭南过程中所经历重要事件的梗概、源起、人物以及对应的诗文创作及时序等。徐朔方在《汤显祖集全编》诗文卷——《玉茗堂诗之六》中,对汤显祖岭南行期间的诗作,力求以时间先后为序编排,并多有笺注。而本文所给出的相关诗文的创作地点和时间序列,已与徐朔方、周松芳等学者的观点有所不同。其三,归纳了汤显祖岭南之行的三个特点,即“倚重驿路,水路优先”“游学求知,参禅问道”“寻亲访友,重情重义”。以上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汤显祖其人、其思、其作,特别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汤显祖岭南之行的路线何以如此,谪岭南历程中的见闻与感悟,以及此历程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其中,关于谪岭南历程对汤显祖文学创作的直接影响,可做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