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生社团美育活动的实践策略思考
——以本校手工社团为例

2022-02-27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万晓梅

广东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手工艺手工社团

文/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万晓梅

一、引言

疫情防控已趋常态化,为避免疫情传播,大多数校园实施封闭管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校园封闭管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了巨大挑战。本文以社团活动为出发点,从美育进校园入手,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各类“一起玩手工”活动,从小处着手,通过社团的力量来帮助我们自己,丰富大学校园美育活动。

二、基本思路

“德、智、体、美、劳”是党和政府总结出的五字教育方针,美育作为五字方针中的一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开展美育活动,以艺术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解是积极助力高校心理健康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治疗方法被应用于教育与心理治疗领域,是医院、学校等普遍使用的心理治疗方式,艺术心理治疗具有非言语沟通的特质,且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存在威胁性;学生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能更加专注投入,不失为一种表达和释放情绪的有效安全通道。经由创作的过程使学生内心的情绪得以缓和,作为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性格的媒介更正确地去处理挫折和冲动。2021年11月,教育部长怀进鹏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上也提出:积极引导要更加立体多维,要进一步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

作为艺术类的“一起玩手工”社团,恰好可作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生校园美育活动的推手,在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时,用艺术活动来拓展校园精神文化生活,用手工艺术活动来疏导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助力。

针对学生校园封控后的心理需求,结合本校手工社团的现状,思考并提出以下对策:

1.以关注大学生在校园封控中的心理问题为前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校园封控后的心理需求,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通过组织合理有效的手工社团活动作出积极的反应。

2.以美育入校园为任务,通过手工艺术类社团活动,帮助大学生疏解校园封控后的压力增大等心理问题,通过互帮互助和给予关注来拓宽社交空间,通过小而美好的团体氛围去影响周围。

3.以“一起玩手工”社团为切入点,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支持子系统构建策略,为本校心理健康建设提供参考数据,为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建设尽微薄之力。

4.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手工艺文化,通过非遗手工艺赋能校园美育活动,在青年大学生当中宣传推广传统手工艺,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传统手工艺,热爱自己的文化。

三、策略实践

基于以上背景和策略思路,结合本校实情,目前手工社团活动组织策略的实践情况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传递温暖与关爱

疫情的常态化、信息化时代的人际隔离、社恐、空心病、孤独、焦虑成为当今的高频词汇,而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帮助和给予是获得爱与温暖的有效方式。介于此,在组织和设计手工活动的主题时,穿插合作互动、互相帮助的环节,以加强个体之间的联系、感受同学之间的温暖关爱为核心。比如心理活动日组织的“缤纷生活”主题活动:送你一朵小花!围绕关爱的核心,创造并设计表达爱与被爱的互动情境,让参与活动的同学与社团的同学现场对接钩织小花,最后将钩织成品互相赠送或是进行有针对性的盲送,以增加意外惊喜的美好环节;后期在此活动的基础上可延续深化,面向全校学生征集衣物,由社团成员根据衣物的款式设计并钩织各类温暖可爱的花卉或动物图案,偕同暖心小卡片一起送还征集对象或进行社会捐赠活动。爱是增加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手段,爱不是获取而是付出给予后的收获,通过艺术化的形式,升化爱与美的表达,从而形成友好互助的环境氛围。

2.以“慢”手工治愈心灵

艺术心理治疗具有非言语沟通的特质,创作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威胁性,同学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能更加专注投入,情绪的表达和释放方式有效安全;手工艺制作是“身、手、心、脑”相互协作的活动,缓慢有序的制作过程也是放松精神和淡化不良情绪的良好途径,在快节奏的社会大环境里作为个体的每个人都需求心灵的安顿;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迭代频率快,信息量暴涨,面对日新月异高速变化的外界环境,人类生理结构及思维认知的发展却是缓慢的,这种速度差异化分裂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在当下非常普遍。回到速率匹配的手作劳动中,专注于此,体验身心合一,未尝不是改善和疏解的友好方式之一。自古便言,慢工出细活,“慢”可以培养耐心亦可养性,在手工社团的日常活动里,学生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手工活动,如金属掐丝、木刻、刻版等活动,遵循手工的节奏和时间规律,缓慢有序地推进每一个环节,在整个过程去体会细微的变化所带来的成就感,获得身心的滋养。

3.关注生活,“线上”同行

在实践社团美育活动的同时,怀抱构筑校园美育社区的理想,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型传播方式,建立和运营微信公众号等方式,通过跨专业跨校际跨类别的云上活动参与,将艺术智慧注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构筑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多维度立体化的线上美好“校园”社区。例如,大年初五“送财神”制作小财神送祝福活动,通过线上发布活动,并提供手工制作视频,让学生们在线下就地取材完成制作小财神拍图或是小视频并配上祝福语于微信群进行接龙或是朋友圈送祝福,以新的形式感受民间习俗。再如,举办“校园的光”主题活动,以关爱自己、关爱同学、关注周围的生活为重点,通过拍摄与同学、家或校园相关的摄影图片,提取色彩,制作色卡,合成色卡,用色彩表达世界,传达世界因人而多姿多彩的互助共生理念。同时,利用手机的各类APP功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跨学科跨校际间的交流,以积极方式突破人际支持和大学生社交圈层,爱人、爱己、爱生活。

4.传统手工艺赋能校园文化

非遗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传承文化发展的新生力量。非遗进高校,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它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逐渐生发自觉传承优秀文化的精神意识。本校手工社团结合二十四节气拾取传统手工艺,进行各类非遗手工艺的学习与制作,开展“艺起过节”等系列非遗手工活动。比如立夏时节的蓝染、端午的编粽子、元宵节的花灯制作等等,依托地方资源优势,让学生在创造体验非遗项目时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欲,也使他们更愿意为文化传承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下,非物质手工资源的传承面临失传的现状,抢救、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仅凭少数的非遗传承人只能是杯水车薪,让非遗走入生活,普及非遗还需大量年轻人的积极参与,而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的高职院必然是其重要的传承平台,以社团为点,立足区域,进行良性的实践引导,在培养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同时,更是传承一种内在“工匠精神”品质和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心的良好契机。

四、结语

以发展大学校园美育为理想,通过深入社团实践活动,在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基于帮助和给予的助人情怀,通过作品义卖捐赠活动等方式参与公益活动,在获得自身的身心滋养和双向回馈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实施也能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实践活动拓宽和提升自我的艺术素养。

艺术类活动能传递情感,治愈心灵,艺术对于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育提高审美让大学生读懂艺术,更好地感受美、发现美、创作美,大学生通过社团实践活动学习传统手工艺知识,在创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舒缓压力,对探索社团美育活动在封控条件下对心理治疗的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艺术的正向力量,既可以化育心灵,也可培养审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社交活动缩减的当下校园生活中,对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身心健康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探索校园美育活动的积极有效方式。以美育人,以慢育心,让校园生活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手工艺手工社团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缤纷社团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嘎玛:扎曲河畔的手工艺之乡
K-BOT拼插社团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