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出心中的花鸟世界
——画家汤琳南印象

2022-02-27叶子申

老年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艺委会中国美术学院文脉

□叶子申

初次见到汤琳南,许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清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颇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汤琳南是福建漳州人,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他喜欢观察,尤其对周边的闽南风物印象深刻。“那些生于南方地带的山水、植物和花鸟,都透着水灵灵的感觉,从来都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气象”。这些景象后来也都被他画进作品里。成年后,汤琳南来到浙江,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美术,这为他日后的专业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春风化雨》汤琳南

《禽鸣》汤琳南

还在求学期间,他的作品风格就开始形成。在他的笔下,那些花与鸟都显得生机无限,又有生活情趣,可谓妙趣横生。

汤琳南偏爱工笔,作品“兼工带写”。同时,他的山水也出手不凡——画面线条显得非常丰富,极具性情。他认为:“艺术需要多方学习,同时也要借鉴他人的优点,在消化吸收的同时,又不放弃自己的特点。要做到不亦步亦趋,拾人牙慧。应该说,一切皆为我所用,不改弦更张、迷失自我,才是真本事。”

《果熟图》汤琳南

《雨林印象》汤琳南

汤琳南极为注重写生。他走遍大江南北,又借鉴宋元画风,历经无数写生,画稿成捆。他曾三赴西双版纳写生。在写生过程中,他探索了中国画各种样式的表现手法,逐渐形成双勾重彩填色的绘画方式:从写生一开始就形成创作意识,将经营位置、章法、取舍等各方面综合元素进行严谨地融合,写生完成即是一幅完整的创作。

“对我来说,艺术永远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写生作品的好处是贴近生活,这个过程更加富有激情碰撞。面对自然万物,抛开一切别的参照,包括古今绘画粉本的影响,去选择适合表现的手法,因此显得更加生动,更有画家个人对写生对象的理解和风貌,写生作品才更有生命力和创造性。”汤琳南说。

在具体创作上,汤琳南尤喜作翎毛画,因为他偏爱古旧的光华。有评论家说:“汤琳南从骨子里认定国画的本真就是秉持传统文脉,虽然水墨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如果不沿袭水墨审美与法度,就会失去中国绘画的独特性和民族性,所以,始终一丝不苟地坚持翎毛传统。”

习画多年,汤琳南对于艺术创作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中国画是中国独特的绘画体系,它是以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如中国哲学、中华民族文脉为依托的绘画,更强调意境、格调等精神性的内涵。他认为:“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会经历临摹、写生、创作、循环反复的过程,它有特定民族语言,有自己的规范程式,如果不学习传统绘画,不研究中国历代传统绘画经典作品,不溯本求源,就无法谈什么传承。”

对于未来,汤琳南说,他无意徒想太多,而是要坚定地做好自己,画好自己的画,尽情享受绘画带来的愉悦感。

汤琳南,1970年生,福建漳州人,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副主任、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花鸟画高研班导师,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出版个人作品集及技法类书籍10余部。

猜你喜欢

艺委会中国美术学院文脉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妆系列
《风吹过林地》
王家训人物画欣赏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