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锋羊毫
2022-02-27华人德
□华人德
羊毫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毛笔,品种也最多,仅江浙一带生产的湖笔就有160余种。羊毫笔头尖端呈黄绿半透明状的即是锋颖,按笔头的长短和粗细分为长锋和短锋、厚锋和瘦锋。厚锋和瘦锋是以笔头粗细而言的,厚锋型的羊毫笔头肥厚,腰劲足,含墨多,常用以作擎窠大字。一般用的笔大多是瘦锋型。
长锋羊毫盛行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历200余年不衰,当代日本书道界人士亦多半喜爱使用,说明长锋羊毫有其优越之处。长锋羊毫笔毛柔顺,濡墨快,含墨足,笔锋出水慢,熟练掌握其性能后,能充分表现出圆劲遒婉的笔姿和枯湿浓淡的墨韵。也正是由于其毫软锋长、弹性较差、不易使转掌握,故初学者多不愿使用,也有一些书法家反对使用。
从近现代考古发现的战国以来各种毛笔看,在制作原料和方法上不断有所改进。从中不难分析出,毛笔的改进主要受书写载体(简牍、帛、纸张等)的变化和书体(篆、隶、草、正)的演变之影响。
《万华群鸟》 七言联 清·邓石如
此外,长锋羊毫在乾、嘉以后盛行不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碑学的兴起和风靡书坛。碑派书家取径非常广泛,有秦汉六朝碑刻摩崖、岐阳石鼓、三代吉金,甚至旁及诏版嘉量、玺印封泥、砖铭瓦当等。书写这些金石铭刻文字,书家除了在学识、技法上下功夫外,当然也会想到在书写工具的改革上进行尝试。碑派宗匠邓石如喜用长锋羊毫,不加剪裁,悬腕双勾,五指齐力,管随指转,笔锋自正,毫端着纸,如锥画沙。其笔法迟重拙厚而一丝不苟,故无论篆、隶、草、正皆有博大精深气象。邓氏能够形成独特的书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得力于长锋羊毫的。
长锋羊毫如同生宣纸一样,许多书写者不敢使用。长锋羊毫腰劲小、弹性弱、难以掌握,这些可看作是它的弱点,但是当摸透其性能,通过独特的使用方法,足可使弱点尽量克服而充分发挥出长处。
书写前将笔蘸饱墨,运行时多轻提,用锋颖着纸,速度须稍快。笔有饱墨时,应少重按,否则毫间的墨汁会挤压出来,渗化到生宣上。蘸一次墨往往可写数字,墨未全干即需重新蘸墨,理顺笔锋,借助墨汁的下垂来增加笔毫的弹性,不至墨枯锋散或毫弯不起。如果遇到字未成而墨将尽,或从通篇布局考虑须用枯笔,则行笔须慢,且借助腕力把余墨从笔毫中逼出,方能枯中带润,丝丝入扣。当笔毫弹性渐弱,转折时须顺势用指捻动笔管,使笔锋始终居于笔画正中,避免笔锋扭绞在一起;或翻转手腕,以就锋势,不断将锋调正。此法掌握得当,能达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境地。
有些书家还用画法融入书法,在生宣上充分表现墨趣,长锋羊毫比其他品种的笔含水量足,更是理想的工具。可以先将笔蘸清水,然后逼去成半干,再以笔端蘸浓墨挥写(也有先蘸浓墨,然后用笔端在清水中点一下),这样字里行间枯湿浓淡,相映成趣。
值得指出的是,使用长锋羊毫应肘腕俱悬,以免偃笔偏锋。手提得起,可使笔毫攒聚以增其弹性,若多重按或以三分笔写,则毫弯而不起,枯索而力散。因此,长锋羊毫只能写与其锋颖粗细相当的短锋笔所能写的字,不宜写过大的字和过粗的笔画。另外,由于长锋羊毫柔且长,提按的起落变化就不如硬毫和短锋大,因此长锋羊毫也不适宜写锋棱分明、顿挫利落的字,而写篆书及带篆法的分隶行草,最能收到圆凝浑厚的功效。
《上栋夏葛》八言联 清·邓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