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创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
2022-02-26徐勇
●徐 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区块链集成了数据库、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技术,是一个创新性的技术架构体系,将对整个生产关系进行颠覆性构造,引领全球新一轮的技术和产业变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创新经济发展、驱动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此,要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把区块链产业打造成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强大引擎。
一、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加强对区块链应用的支持引导
(一)做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顶层规划设计。紧盯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聚焦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问题,遵循区块链技术发展规律,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和实施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应用实施、市场开放等方面的顶层规划设计,明确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形成人才链、优化政策链,做好区块链产业体系化布局和体系化技术布局。
(二)建立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协调机制。一是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加强对各地发展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引导,统筹规划资源配置,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相关要素在各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产业协同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引导信息技术服务及相关互联网企业以差异化思路谋划发展区块链技术和产品服务业务,避免同质化竞争,鼓励相关企业开展同界及跨界合作,取长补短,形成横向、纵向联合创新发展格局,推动企业间的协调发展。
(三)完善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扶持鼓励政策。近年来,全国已有30 多个省市两级政府颁布了40 余项政策措施,重点扶持区块链应用,以带动地方区块链相关产业发展。2021 年5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推动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建设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尽快建立起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系统化的区块链技术和标准,指导行业发展,解决关键应用问题。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加大设定区块链领域相关企业孵化培育鼓励政策的力度、加大设立区块链产业引导扶持专项基金的力度、加大推动区块链“双创”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力度,支持行业重点企业牵头重大科技项目,助力中小型初创科技企业成长,推动产业发展。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专利布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充分释放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二、推动协同创新攻关,加速区块链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
(一)加强区块链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当前,我国区块链技术尚不成熟,仍处于发展早期。对于区块链的性能、可扩展能力以及安全问题等尚需加强技术攻关。应持续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为区块链应用储备一定的技术和人才。依托高校与区块链相关的实验室、研究中心,集聚“政产学研用”等有关资源,整合分散的“区块链研究院”,积极创建区块链国家实验室,加强战略、技术、标准、市场等沟通协作,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在密码、安全、分布式系统与存储、跨链互操作等区块链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区块链持续发展与深度应用提供强大科学储备。
(二)构建完善区块链协同创新生态。积极构建区块链开源社区,促进政府、区块链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用户组织等多种主体的优势资源自主聚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共建共享、共生共赢的区块链协同创新生态,占据创新制高点,大力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加速区块链核心技术、产品等的研究与开发,突破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取得产业新优势。探索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推动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三链”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提升区块链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能级和水平,促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降低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难度,助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整体性、协同性发展。
三、实施“区块链+”战略,着力培育区块链产业发展生态
紧抓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打造“区块链+”产业链和生态圈,引导区块链平台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和整合,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区块链产业生态体系。
(一)推动“区块链+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共享、重构等方式推进“区块链+传统产业”解决方案落地,助力传统产业升级,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各行业供需有效对接提供服务,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一是围绕智能制造、新能源、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管理、生物、康养等领域,组织重点企业,打造区块链行业应用示范项目,形成示范效应,探索形成区块链行业应用推广模式,营造应用环境,推动区块链在各有关行业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二是建立基于区块链的高效价值传递机制,弥补金融和实体产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缺陷,着力解决金融脱实入虚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实现传统产业价值在数字世界的流转,帮助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达到“三流合一”,进而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二)探索“区块链+民生领域”广泛应用。从区块链的技术架构和特性来看,其适宜的应用场景之一是参与方主体众多、协作效率低且信任成本高的业务。目前区块链在一些关键数据的存证、溯源等与民生有关的场景下已有典型运用,可在总结已有的这些典型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推动“区块链+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建设。探索区块链在城市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建立涵盖政府、企业、行业城市数据资源共享的城市数据交换平台,促进城市间在信息、资金、人才、征信等方面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保障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有序高效流动,为各类智慧应用系统提供一体化协同管理和服务,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四)探索“区块链+数据共享”逐步应用。利用区块链建立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政务数据联盟”。将中央、各省的各级政务部门以区块链节点形式加入区块链网络,成为联盟成员。利用区块链数据加密、隐私保护以及终端用户授权等机制解决各级政务部门的数据孤岛、数据低质和数据泄露等问题,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提升政府的服务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
四、建设区块链人才高地,提高区块链应用和管理能力
区块链作为新兴领域,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在当下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都将面临区块链人才短缺的情况。为此,亟需创新区块链人才培养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战略布局。
(一)建立专业人才培育支撑体系。一是支持和引导国内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区块链专业,并根据区块链跨多学科领域的特点组建跨学科、跨地域的科研平台,融合密码学、信息科学、数学、金融等各个学科的优势,开设具有专业性和延展性的区块链相关专业课程,加强对区块链技术基础、共识机制、智能合约、金融知识等的理论培训。二是推动有关高校与重点企业打造区块链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区块链实训基地”,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训区块链的实践能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区块链应用推广为抓手,系统性、针对性开展区块链应用技能培训。对标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出台的《区块链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通过理论培训、技能培训相结合,加强区块链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养贯通区块链理论、方法、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二)打造多样化人才培养平台。一是规范社会层面的各类区块链培训机构,搭建社会再培训平台,加强对区块链的科普,厘清“币”与“链”的关系,提高对区块链技术的安全问题、监管问题、合规问题等的理性认识,消除行业疑虑,关注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应用和创新。二是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机制,支持建立国内、国际区块链科技合作基地,积极开展区块链国内、国际交流合作,定期举办国际性、专业性区块链论坛,引进区块链优质资源,把握区块链技术发展动态,培养本土人才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三是围绕区块链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立足全球视野,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区块链人才引进网络,建立灵活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流动机制,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提高在全球配置区块链人才资源的能力。
五、完善区块链监管体系,确保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
着眼区块链全球和未来的发展,将防风险与促发展有效结合,加强对区块链安全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探索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安全有序发展。
(一)加强政策法规监管。加快制定区块链的相关政策法规,把依法治网落实到区块链管理中,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合适的监管框架之内。为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生态发展提供法制化环境,有效约束各类主体的行为,依法打击以区块链为噱头的概念炒作和金融诈骗等各类违法行为,防范化解潜在风险。
(二)推动行业自我监管。引导和推动区块链开发者、平台运营者加强行业自律、落实安全责任。引导成立区块链行业联盟,制定行业管理办法,发布行业自律公约,认真履行企业主体责任,抵制利用区块链概念进行各种违法违规活动,积极应对区块链技术变革带来的风险挑战,构建行业发展良好氛围,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鼓励第三方参与监管。明确区块链产业生态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建立各领域的安全防控标准。探索建立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监督机制和认证体系,鼓励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区块链行业应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服务,为区块链行业应用提供第三方认证,强化对行业应用的监督与管理,确保行业应用所使用的技术在性能和功能上符合标准,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障区块链产业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