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探析

2022-02-26聂玉娇

高教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育者话语政治

聂玉娇,张 瑞

(桂林理工大学 1.马克思主义学院;2.党委武装部,广西 桂林 54100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1]在新时代的高校,网络已经成为思政工作的主要阵地,为新形势下的网络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挑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要指高校以网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赋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强制、灌输、说服、引领等潜在的现实影响力,使高校学生在接收大量互联网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从而产生有效控制舆论的能力。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话语权的强弱事关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事关高校整体的稳定发展。因此,新时代如何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要研究课题。

一、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的核心要义

(一)话语内容要有说服力是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客观基础

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说服力是增强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实效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话语内容大部分从报纸、课本等传统媒介上获取,获取渠道较为单一且实效性不强,而从这些渠道获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说服力较弱,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尚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进入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供了多种获取渠道且话语内容的说服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真实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实性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信任,信任的程度越深,话语的说服力越强。内容为王是网络时代的制胜之道,网络空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网络话语数量的多少已经不再是衡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强弱的标准,关键在于话语信息的质量。在新时代融媒体平台,学生的主体选择性日益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实性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二是时效性。清除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话语内容,体现话语内容的时代特色,是话语内容说服力的重要体现。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只有符合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协调性。网络各个学科的主流教育话语构成了高校网络育人话语内容系统,这些话语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各自独立发挥功效的,而是需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在网络育人工作中发挥最佳功效。总的来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应该同时具备真实性、时效性和协调性,才能使网络育人话语更具有说服力。

(二)话语表达要有创新力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的内在动力

话语表达的创新力是指在保障话语内容的政治性和严肃性的基础上,梳理现实文本,对网络话语产生的背景、话语特点、传播范围进行深入剖析,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话语进行提炼和整合,坚持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力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富有新意。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是推动主流话语占据高校学生思想高地的内驱力,话语表达方式是否具有创新力与话语内容能否被学生认同息息相关,话语内容只有被学生认可,学生才会主动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外化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为,满足其成长成才的需要。列宁曾指出:“政治教育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坚决抛弃难懂的术语,外来语,背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还不熟悉的口号,决定和结论……要善于运用掌握的事实和数字。”[3]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方式较为严肃和规范,政治性强,但网络话语偏生活化,具有不规范化的特征,二者之间的对立往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感染力不足,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要努力将话语内容通过新颖、有趣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坚持“用网民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微言微语、群言群语、新言新语表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4],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各种综艺节目、娱乐类新闻转移到社会主流价值观舆论阵地,加强学生对思政话语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促进其对话语内容进行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只有掌握话语表达方式这个内驱力,才能保证主流话语内容的有效生产。

(三)主体话语要有感染力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的必要条件

主体话语的感染力指的是在日益发达的信息科技时代,高校教师的话语是否能让高校学生欣然接受并内化为行动的能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的感染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的自我认知。教育主体的自我认知指的是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改变,教师主动进行认知的自我调节以符合社会实践的需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威性的削弱要求教育者要因时而变,不能以传统的命令式话语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式易让生活在“自由”空间的现代学生网民无法接受,话语效果自然收效甚微。二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的权威性建构。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的学生群体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且年龄和文化背景相似,但是在网络空间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工作难度加大。新时代大学生形成特有的思考问题方式和行动模式与互联网关系密切,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讲授蕴含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话语内容时,注重提升话语的感染力。例如以枯燥刻板的说教方式讲述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一战,湘江战役中陈树湘师长“断肠明志”的英雄事迹,学生可能会无动于衷,情绪未被调动起来。而如果教师带着丰富的情感,声情并茂地讲述这一英雄事迹,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进入新时代,网络社会快速发展,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的感染力要依靠全体学生和教师的总动员,即改善教师的自我认知,提升话语感染力,协调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二、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体系有待于完善

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载体呈现出了多种形式,高校依托互联网这一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时也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提出了时效性、真实性、协调性等新要求。然而在现实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话语内容有时却与这些新要求不相适应。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第一,话语“失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是否具备时效性与其能否成功获得学生认同息息相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然而当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存在专业基础薄弱、理论素养参差不齐、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尚未完全做到与时俱进和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难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第二,话语“失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应在保证其客观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在实际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坚持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不良作风现象,话语主题讨论的内容过于空泛、抽象,只是简单地将课本上的内容移植到网络空间,不能将鲜活事例融入教学内容中去,不能做到用网络话语和学生交流,纯粹使用专业术语来堆砌话语内容以显示教育者的话语权威。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以使学生入脑入心,难以解决学生的价值困惑,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第三,话语“失调”。话语内容体系具有系统性,需要各个系统要素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然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过分追求话语网络化,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不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价值需求的低俗案例,生活话语占据了大部分内容,政治话语缺位,造成了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冲突,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系统各要素严重失调,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亟待优化

网络空间交往的平等性改变了原有的自上而下的话语体系,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话语空间,高校学生拥有了相对自由的话语能力。但同时也出现了个人陈述性话语取代政治性话语等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纷繁复杂的网络话语表达方式挤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空间。近年来,西方国家不断地利用信息科技优势及话语优势在网络空间大肆宣扬针对我国的不实言论,诸如中国威胁论、中国掠夺论等,并以“变色镜”颠倒是非黑白,利用一些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的社会思潮迷惑高校青年学生,使他们难以分辨真假,辨明是非。二是泛娱乐化的话语表达方式造成学生政治冷漠。由于人工智能与自媒体技术在融媒体中的广泛应用,以微博的关注机制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通过追踪学生的浏览记录,进而分析其偏好,自动过滤掉学生不感兴趣的网络内容,不间断地只推送学生喜欢的网络内容。这种做法极易形成“信息茧房”效应,使部分高校学生每天只沉浸在自己的社交群、讨论组和订阅号中,信息接收面变窄,资讯获取渠道单一,降低了学生对社会主流舆论的关注,弱化了学生的公共意识,易形成自我化思考和选择性漠视,造成他们的“政治冷漠”。三是僵化生硬的话语表达方式使学生产生逆反和抵触情绪。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仍然有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依旧遵循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在网络空间简单地对话语内容进行复制粘贴,忽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的转化和更新,语言过于官方和生硬,脱离高校学生的生活世界,容易使青年学生产生逆反和抵触情绪,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有待提升

进入新时代,网络空间教学已经发展为教学的基本模式,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国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仍然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话语权日渐式微的问题。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创造权减弱。有些教师在话语创造的实践过程中,存在话语过于政治化、符号化倾向,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很难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不利于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其次,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话语权失衡。有些教师往往以“控制者”自居,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言堂的现象,不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与其相悖的观点和看法,没有做到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这种教育方式极其容易损害大学生表达合理话语的权益,严重挫伤了大学生表达真实观点的积极性。最后,话语主体权威性不足。微信、微博等新兴传播媒介的出现,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师生角色在网络课堂教学上可以相互交换,教师的话语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另外,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存在主体意识不足,缺乏主导力和公信力等问题,导致无法让党的先进思想理论占领高校宣传思想阵地,无法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精神激励作用。

三、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

(一)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体系,增强话语内容的说服力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学生擅长通过多元化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学习新知,他们根据兴趣和偏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而不愿意被教育者填鸭式地灌输预先设定好的学习内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学生的新变化,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为学生量身定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成为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应然之举。首先,话语内容要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落实学生中心地位,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应紧密结合实际,选择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内容,并将生活化的内容进一步加工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题,但绝不能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味地选择低级、庸俗的话语主题,要将政治性放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建设的首位,选择高扬主旋律,积极、明朗的话语主题。其次,立足“中国实践”生产话语内容。高校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空洞的理论教条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很难说服他们。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逐渐通俗化、群众化地传播到网络空间,减少学生对纯粹理论教育的抵触,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共鸣、共振、共感、共情。最后,增强话语内容体系的系统性。进入新时代,应当从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角度出发,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来完善话语内容体系,不能将其局限在狭窄的学科范围内,要继续深化对不同话语系统的认识,例如伦理话语、生活话语等,吸收其有益的部分来丰富话语内容体系,以确保话语质量。

(二)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方式,增强话语的表达魅力

“选择行之有效的话语表达方式,实现话语表达方式的转变和创新,是赢得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关键”[5]。首先,运用碎片化的灌输传播方式,对话语内容进行精准化表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精选碎片化的内容,要将完整化、体系化的话语内容精细分类并进行加工处理,化繁为简。根据传播平台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内容,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短小精悍,使学生乐于接受。例如可以在思政课堂上选择2-3分钟蕴含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短视频进行导入,既可以为理论内容提供实践素材支撑,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其次,创建“大思政”话语表达方式。高校想要弱化学生处于“信息茧房”的效应和消除学生的“政治冷漠”,重点要创建“大思政”话语表达方式。“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仅仅单靠某一群体来发声达不到全员的效果”[6],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应仅仅局限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应广泛地调动学生会、团委等骨干力量参加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便形成协同效应,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最后,增强话语转译实效。思政课教师应具备将政治性话语转化为生活性话语的能力,话语表达方式的选择要以满足学生身心健康、成才需求为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思政课教师应将学生密切关注的网络舆情问题引入课堂,紧密结合时事政治,灵活运用网络语言进行话语表达方式的优化整合,及时进行话语转译,形成传播合力,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

(三)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增强主体话语权

进入新时代,如何在网络空间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深化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命题。为解决这一命题,需要着力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全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听觉、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充斥着各种信息污染和信息侵略,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接触、运用新媒介,培养信息理性,提高思辨力,挖掘网络信息资源蕴含的价值,创新工作载体和形式。其二,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素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并非是绝对平等的关系,教育者必须作为主导并起着引领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将对受教育者的控制和说教转向引导和倾听,破除过去的教育者中心论,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开辟可以及时表达诉求的网上渠道,充分满足学生话语表达的需要。其三,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重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在网络空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自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政治定力,引导学生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主动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猜你喜欢

教育者话语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