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及其现实要求

2022-02-26熊艳梅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弘扬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熊艳梅

(中央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200)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提出:“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1]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历经艰难险阻,甚至几次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愈挫愈勇,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使全体人民摆脱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一切都离不开全体共产党人和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精神熔铸在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的血脉之中,是不断克敌制胜、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然而,有些人对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出了质疑,认为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针对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出现的几种错误认识,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予以回应。从理论上廓清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错误认识,既是对错误认识的批驳,更是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前提。

一、新时代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的几点错误认识

艰苦奋斗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精神,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理论内涵。因为存在对艰苦奋斗精神刻板、僵化、片面的理解,导致新时代对继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出现“过时论”“松懈论”和艰苦奋斗只讲吃苦、不要享受等错误认识。

(一)“过时论”

“过时论”即认为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情况下还谈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已经不合时宜。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今天的物阜民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曾经的苦难已经过去,未来可期,所以我们不再需要艰苦奋斗。

(二)“松懈论”

“松懈论”是指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的不懈奋斗,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奇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停下来喘口气、歇歇脚。中国共产党一百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由一个只有50多人组成的小团体到今天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披荆斩棘、不断克服艰难险阻,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前辈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可以说,今天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一部由无数革命先辈铸就的血泪史、牺牲史。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历经艰辛、不懈奋斗使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全球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2]4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折不饶、锐意进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有人认为以前为了生存,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艰苦奋斗,今天我们有条件享受生活,所以我们可以停下来喘口气、歇歇脚。

(三)艰苦奋斗只讲吃苦、不要享受

艰苦奋斗只讲艰苦、不要享受是指认为艰苦奋斗只讲吃苦,只要牺牲、奉献,不要享受的错误认识。艰苦奋斗精神形成于革命时期,丰富和发展于建设和改革时期。与今天的物质条件相比,革命和建设时期条件是艰苦的,很多时候都是在外部条件不允许、不可能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依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创造出奇迹。例如:长津湖战役中穿着单薄棉衣、就着雪吃冻土豆的志愿军战士打败了被誉为“不可战胜神话”的北极熊兵团……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长此以往可能在人们的意识中就会产生固定模式,即艰苦奋斗只讲牺牲、奉献,不讲个人正当合理合法的物质利益。艰苦奋斗就是让人过“苦行僧”“禁欲式”的生活。

以上观点皆是对艰苦奋斗精神僵化、片面、浅显的理解,都是以现在的视角看待艰苦奋斗精神,而忽视了艰苦奋斗精神的本质,忽视了它所处的时代。艰苦奋斗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在实践中形成、发展又不断与时俱进的精神。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回应对艰苦奋斗精神的错误认识。新时代首先要在新的背景下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正确看待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力量。

二、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论意涵

之所以有人对新时代要不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精神提出质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艰苦奋斗精神存在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全面、准确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论意涵是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具有相对艰苦与绝对奋斗相统一、客观实践与主观精神相统一、一般意义与特殊本质相统一的理论意涵。

(一)相对艰苦与绝对奋斗的统一

艰苦是相对的,奋斗是绝对的。艰苦指的是客观环境、条件的相对艰苦。然而环境、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客观环境、条件也会不断提高,因而艰苦是相对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管客观环境、条件如何变化,不懈奋斗始终是不变的主题,奋斗是绝对的、永久的。

中国共产党从最初50多名党员的小团体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成功治理着14亿多人口的中国,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奇迹,这其中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的力量支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改造成为人民解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凭借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以及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成功建立并稳固了新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将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设成为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正在全方位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东方大国。建设新中国没有先例可循,中国共产党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艰苦奋斗,依靠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大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艰苦奋斗,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刮骨疗毒,对腐败问题的零容忍。为了顺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共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艰苦奋斗。党中央率先垂范,带头缩减公费开支。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千方百计让老百姓摆脱贫困,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党的百年伟大成就离不开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实践证明不管客观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放弃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将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二)客观实践与主观精神的统一

主观是指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既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对现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客观是指“艰苦奋斗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艰苦奋斗与国家建设、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结合起来,就能迸发出强大的物质力量,取得实实在在的精神和物质成果”。[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发愤图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人民解放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顺利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大力发展轻、重工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将深圳由小渔村发展为国际化的大都市,经济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构筑了以艰苦奋斗贯穿始终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三)一般意义与特殊本质的统一

一般与特殊具有两层含义:第一,一般指的是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其实质是奋斗、奉献。特殊指的是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具体体现在浴血奋战、百折不饶的战斗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具体体现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改革中;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具体体现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新征程中。第二,一般指的是作为精神层面的艰苦奋斗具有一般精神所具有的意义。特殊指的是艰苦奋斗不仅作为一种精神存在,更是上升为一种政治本色和政治作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强调和坚守的政治本色和政治作风。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1439这是毛泽东对“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要求,意在告诫我们:虽然我们即将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但是我们不但要打破一个旧世界,还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在国家建设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国家越发展,我们越要警惕,越要坚持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要求全体党员要“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5]艰苦奋斗一直是我们克敌制胜、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这些重要论述蕴含着我们党对艰苦奋斗精神认识的不断深化与创新,进一步显示了艰苦奋斗精神的新内涵。

三、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

廓清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论意涵是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清楚艰苦奋斗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艰苦奋斗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继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激发人民群众为实现美好生活不懈奋斗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个方面。

(一)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英雄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提供了丰厚滋养”。[5]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奋斗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构筑史。艰苦奋斗一直贯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始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在艰苦奋斗中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一批革命精神,其中无不蕴含着艰苦奋斗的本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红旗渠精神、西迁精神、塞罕坝精神等无不蕴含着艰苦创业的本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女排精神、特区精神等伟大精神中无不蕴涵着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艰苦奋斗本色。新时代的“三牛”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中无不蕴含着艰苦奋斗的本色。可见,艰苦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突出本色。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续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新的篇章。

(二)激发人民群众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切美好的生活要靠艰苦的劳动创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最终要在全社会每一个个体的艰苦奋斗中得到满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6]81这充分说明艰苦奋斗在实现梦想、破解发展难题和铸就生命辉煌中的重要意义。只有坚持诚实劳动,艰苦奋斗才能实现梦想、破解发展难题和铸就生命的辉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离不开全社会每一位成员的不懈奋斗。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全方位、宽领域、高质量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态、安全的方方面面。例如,人民对教育公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网络隐私安全;食品安全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个体都行动起来,为满足自己和他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懈奋斗。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7]15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目标。“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途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可以想象和难以想象的困难。越是充满艰险,越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只会更加艰险、更加坎坷。为此,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国内忧外患不断,面临着许多严峻的考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国际经济、政治格局面临重新调整;单边主义、逆全球化、霸权主义此起彼伏;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生态环境治理刻不容缓;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新挑战、新问题等等都是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路上的绊脚石。“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这些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我们越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四、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现实要求

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三个方面。

(一)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7]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实现共产主义当作毕生的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不是空喊的口号,而要付诸实践,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让人民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幸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奋斗。可是要让14亿多人口都过上好日子谈何容易,这绝不是一朝一夕、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进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不懈的奋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矢志不渝地践行初心和使命:打土豪、分田地,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集体大胆决策,实行试点先行的特区开放政策,大力发展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中国共产党员以身作则,奋战脱贫一线,带领人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懈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体人民摆脱了绝对贫困,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

(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虽然我国成功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农村地区成功摆脱了绝对贫困,但是我国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对贫困: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区域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一切表明我国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时代条件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方位、多层次和更高要求的,涉及教育公平、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医疗、健康、养老、生态等方方面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这样的发展是以巨大的牺牲换来的,并且是很不平衡不充分的。我国人口基数大、底子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决定着我国今后的发展将会更加困难、更加艰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此,我们依然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8]人无精神则不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艰苦奋斗精神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历史的接力棒将交接到他们的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由他们实现。这是因为青年学生的成长轨迹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时间相契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期也正是青年学生立志成才、大展身手、人生出彩的最好时期。“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如何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学生的实际行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艰苦奋斗精神是青年学生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力量之源、是他们遭遇挫折后再次奋起的动力之源。艰苦奋斗既是个人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创造百年辉煌的精神密码,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9]140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因此,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不仅体现在理论意涵、时代价值中,更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坚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