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2022-02-26张海涛王卓铎孙广文
■刘 敏 张海涛* 王卓铎 孙广文
(1.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华南水产与畜禽饲料重点实验室,广东 湛江 524000;2.湛江恒兴动物营养研发有限公司,广东 湛江 524399)
鱼粉鱼油类饲料原料的短缺,使得越来越多的其他动植物原料被用于鱼粉鱼油的替代,而低鱼粉鱼油饲料往往造成鱼类生长性能降低、肠道健康受损等一系列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与鱼粉鱼油相比,替代原料缺乏多种功能性营养物质,存在氨基酸不平衡、含有难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及抗营养因子等。此外,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的使用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在国家重视减抗限抗替抗的大环境下,研究可替代抗生素、改善饲料营养、提高消化性能、增强机体抗应激与免疫性能等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尤为重要。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俗称“多宝鱼”,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海水鱼类,在我国有近30年的养殖历史,其鱼体蛋白含量高,味道鲜美。提高大菱鲆养殖经济效益是维持其养殖业繁荣发展的必要因素,要实现这一目的,除了要降低大菱鲆饲料成本,提高其养殖成活率外,选择合适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也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各种类型饲料添加剂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形体指标、体成分、营养物质消化率、抗氧化性能、免疫性能等的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大菱鲆功能性配合饲料的研发利用提供更多基础资料。
1 氨基酸、氨基酸类似物和肽类
研究表明,一些功能性氨基酸对动物的关键代谢路径有调节作用,可起到维持动物生长、繁殖、改善免疫反应等的重要作用。功能性氨基酸、氨基酸类似物和肽类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改善鱼粉替代对动物引起的不利影响,进而促进摄食和生长等。
牛磺酸在海洋及动物饲料原料中含量丰富,在植物蛋白源中缺乏。研究表明,大菱鲆基础日粮或高植物蛋白日粮中添加0.5%~1.5%的牛磺酸可显著地促进摄食,提高生长性能,改善肝肠健康,调节血脂血糖代谢。此外,高植物蛋白饲料中,3%的丝氨酸和0.05%的半胱胺盐酸盐分别对大菱鲆的生长、摄食率(DFI)有显著促进作用;0.3%的半胱氨酸可提高大菱鲆肝脏中牛磺酸的水平;低植物蛋白日粮中添加0.6%的羟脯氨酸可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以及DFI,而高植物蛋白日粮中添加0~1.5%的羟脯氨酸和0.75%脯氨酸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其肌肉中总胶原蛋白的含量以及肌肉硬度、弹性和咀嚼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1.5%~2.0%的谷氨酰胺可显著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改善生长性能、免疫性能以及肠道菌群,从而减轻豆粕型肠炎。综合促生长效果与养殖成本考虑,推荐大菱鲆幼鱼饲料中N-氨甲酰谷氨酸添加量为0.020 0%~0.022 7%。另外植物蛋白型日粮中添加氨基酸复合诱食剂可促进大菱鲆幼鱼的生长。
L-肉碱是一种氨基酸及维生素类似物,在脂肪酸β-氧化和调节酰基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添加不同梯度(0~0.2%)的L-肉碱对大菱鲆的生长性能、形体指标、体组成及肝脏脂肪酸含量均未造成显著影响。综合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考虑,建议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大菱鲆饲料中无需添加L-肉碱。肌肽是一种由β-丙氨酸和L-组氨酸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饲料中添加0.39%的肌肽能够提高大菱鲆DFI,提高促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量。饲料中添加0~2.0%的L-肌肽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形体指标、体成分影响均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分别以免疫球蛋白M(IgM)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为评价指标作回归曲线,得出大菱鲆幼鱼L-肌肽的最适添加量为116.75 mg/kg和95.50 mg/kg。此外,综合考虑大菱鲆幼鱼[(14.00~39.43)g]的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血清生化指标得出,添加75 mg/kg 维生素E 时,L-肌肽的适宜添加量为50 mg/kg。谷胱甘肽是一种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通过肽键形成的活性肽。研究表明,大菱鲆饲料中添加0.02%的谷胱甘肽显著提高了SGR、全鱼粗蛋白含量。据回归分析,确定大菱鲆饲料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量为189.70 mg/kg(见表1)。
表1 大菱鲆饲料中氨基酸、氨基酸类似物和肽类的适宜添加量
2 糖类
功能性寡糖(也称低聚糖)和多糖性质稳定、无残留、安全无毒,常有提高机体消化性能、免疫性能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热点。
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0.5%的壳寡糖(COS)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抗菌性能以及显著降低了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水平;另有研究则认为大菱鲆基础饲料中COS 的适宜添加量为0.05%。此外,饲料中添加0.03%的壳寡糖稀土配合物(COSRee)可显著促进大菱鲆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吞噬指数、血清SOD 活性以及病菌抵抗力;0.025%和0.05%的COS-Ree 可以有效地抑制重金属镉在大菱鲆体内的富集积累,提高其存活率(SR)。
饲料中添加0.2%~0.5%的果寡糖(FOS)和0.1%~0.2%的甘露寡糖(MOS)可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脂类代谢。豆粕型日粮中添加0.2%的MOS显著改善了大菱鲆的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MOS可缓解大菱鲆豆粕型肠炎。基于增重率(WGR)、FE、鱼体成分、鱼肉品质考虑,建议饲料中牛蒡寡糖(BOS)最适添加量为2.0%;基于WGR、SGR、FE和免疫性能(ACP、AKP、SOD等)分析,则建议适宜添加量为4.0%。以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为考量指标,建议大菱鲆日粮中褐藻酸寡糖(AOS)添加量为0.05%。
日粮中添加1.25%的水苏糖可以有效地改善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FE、肠道健康状况以及消化酶活性。1.25%的木聚糖也可改善大菱鲆幼鱼的肠道健康状况、DFI、FE、生长性能以及提高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5%的木聚糖则显著降低了上述指标,并导致大菱鲆远端肠完整性受损,肠上皮长度明显缩短,肠道消化性能降低。饲料中单独或组合添加β-葡聚糖(0.13%)、低聚木糖(0.04%)和胆汁酸(0.08%)对大菱鲆生长和蛋白质消化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三种添加剂组合添加、单独添加β-葡聚糖或低聚木糖均显著提高了WGR,显著降低了FCR,以组合添加的促生长作用最明显。此外,饲料中添加1.0%的低聚木糖能显著提高大菱鲆的生长性能,显著降低血清TG和T-CHO水平;饲料中同时添加0.5%的MOS、1.0%的低聚木糖对大菱鲆幼鱼的促生长作用最明显。MOS、低聚木糖组合添加或单独添加低聚木糖对大菱鲆幼鱼体成分、血清溶菌酶(LZM)和ALP均无显著影响。MOS、低聚木糖配合使用可增强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饲料中添加0.1%的褐藻低聚糖可显著提高大菱鲆血液中ACP、过氧化氢酶(CAT)、SOD活力以及头肾淋巴细胞吞噬率。饲料中0.5%的溶藻弧菌脂多糖可使大菱鲆获得一定的免疫保护力。饲料中添加0.2%~0.3%的酵母β-1,3-葡聚糖可提高大菱鲆血清和鱼卵中的LZM活性以及胚胎抗菌性能,因此酵母葡聚糖可以安全地用于促进大菱鲆后代的非特异性跨代免疫。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短链低聚果糖(scFOS)对大菱鲆[(31.6±0.02)g]生长性能、先天免疫、血液学指标、消化酶、肠道细菌丰富度或多样性无明显有利影响。鱼粉型日粮中添加6.0 g/kg 的酵母β-葡聚糖和MOS 或5.0 g/kg 的提取自褐藻的海藻酸对两种体型[(48.80±5.20)、(95.80±17.70)g]大菱鲆的WGR、SGR、DFI、FCR 和肝体比(HSI)以及体成分没有显著性影响(见表2)。
表2 大菱鲆饲料中糖类的适宜添加量
3 益生菌
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常可起到调节水产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及抗病力的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107CFU/g 和109CFU/g 的植物乳酸菌能改善大菱鲆幼鱼的免疫力,降低AST和ALT 活性,保护肝脏,提高大菱鲆对豆粕蛋白的耐受力。在大菱鲆养殖早期(0~40 d),饲料中添加0.5%的枯草芽孢杆菌饲料制剂(活菌数2.0×109CFU/g)能显著降低FCR,提高WGR和PER;0.5%、1.0%、1.5%的添加量能显著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
高凤祥等(2011)和潘雷等(2012)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芽孢杆菌组(1:1)、嗜酸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复合乳酸菌(1:1)、复合益生菌(1:1:1:1),含菌量约3.0×109个/g干质量,共配制7种实验饲料,分别研究了益生菌对大菱鲆生长、消化道酶活性以及肠道菌群、部分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了SR、SGR以及消化道酶活性,而单一益生菌饲喂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显著提高了大菱鲆酚氧化酶(PO)活性、LZM活性和T-AOC,显著降低了肠道弧菌总数。大菱鲆饲料中添加0.5%嗜酸乳杆菌显著提高了PER,显著降低了FCR,但随着添加时间的延长,该作用逐渐减弱,并最终低于对照组。鱼粉型日粮中添加0.6 g/kg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对大菱鲆[(48.80±5.20)、(95.80±17.70)g]的WGR、SGR、DFI、FCR和HSI没有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中添加1%和5%复合益生菌(醋杆菌属、乳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活菌总数为5×109CFU/mL)显著提高了WGR、SGR、FCR以及ACP、ALP、SOD和CAT的活性,显著提高了大菱鲆肠道消化酶的活性,改善了肠道菌群以及肠道组织结构,且5%添加组的效果显著优于1%添加组(见表3)。
表3 大菱鲆饲料中益生菌的适宜添加量
4 中草药制剂
中草药制剂是天然绿色的饲料添加剂,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具有提高动物消化性能、生长性能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效用。
日粮中添加5.0~20.0 g/kg 的杜仲叶粉不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利用,但显著降低了MDA、DFI、SGR,且20.0 g/kg的添加量显著提高了LZM、SOD、CAT活性以及T-AOC。0.2%的栀子、0.5%的苦参、0.5%的黄芩、0.2%的山萘以及0.2%的栀子与苦参的混合物明显提高了饲料的诱食性。饲料中添加0~0.4%的丝兰提取物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形体指标、体成分均无显著影响,但对血清生化指标及养殖水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以非特异性免疫及水体氨氮含量为考量指标,大菱鲆幼鱼饲料中丝兰提取物的适宜添加量为0.2%。在大菱鲆皮疣病疗效方面,饲料中添加1%乌梢蛇含量的药饵在45 d内疗效明显,治愈率可达到90%。添加1%的复方中草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合剂对皮疣病疗效不明显,但对肠炎病有一定疗效。
大菱鲆饲料中添加2%的复方中草药(甘草+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或炒枳实+白术)显著影响了WGR、FCR 等指标;2%的复方中草药(炒白术+炒白芍+陈皮+防风+黄芪)显著降低了大菱鲆血浆中TG和T-CHO 含量;2%的复方中草药(金银花+杏仁+五味子+山楂)显著提高了大菱鲆血清中CAT活力。此外,饲料中添加0.5%的复方中草药(由藿香、苏叶、川朴等成分组成)20 d 内显著改善了大菱鲆的生长性能,但20~60 d 内其促生长效果逐渐减弱并最终低于对照组。中草药复方粉剂(黄柏、金银花、败酱草、五倍子、白头翁、石榴皮、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马齿苋、红藤、黄连)拌饲投喂患肠炎的大菱鲆,显著降低了死亡率,并对肠炎治疗效果良好。另外,4%的复方中草药(牛膝、板蓝根、甘草、陈皮、肉桂、麦芽、神曲)显著提高了大菱鲆的免疫性能以及抗菌力。大菱鲆饲料中添加0.1%、0.2%的复合免疫增强剂(由β-葡聚糖、大黄、黄芩、黄柏、穿心莲、维生素C磷酸酯和维生素B等混合配制而成)皆显著提高了LZM活性、ALP和总SOD活性(见表4)。
表4 大菱鲆饲料中中草药制剂的适宜添加量
5 酶制剂
水产饲料中添加酶制剂的目的有两点:一是补足机体内源酶分泌量的不足,提高幼鱼的消化机能;二是添加动物消化道不能分泌的酶,以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研究表明,以玉米干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替代不同水平鱼粉的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以及体成分均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大菱鲆的免疫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部分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ADC)。饲料中添加海洋脂肪酶显著提高了大菱鲆的WGR和SGR,显著降低了FCR,且随着浓度增大,提升效果更佳。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1、0.2、0.4 g/kg)的植酸酶、非淀粉多糖酶(0.1 g/kg)以及二者的组合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消化率、消化酶活性、能量收支、氮磷收支及氮磷排泄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以0.2 g/kg 的植酸酶单独添加、0.2 g/kg 的植酸酶和0.1 g/kg 非淀粉多糖酶组合添加的综合效果最佳。大菱鲆幼鱼饲料中组合添加中性蛋白酶(1×105U/g)和木瓜蛋白酶(4×105U/g)可提高玉米蛋白粉中干物质、粗蛋白、氨基酸和总能的ADC。日粮中添加黑曲霉固态发酵产物和非淀粉多糖降解酶复合物不会影响大菱鲆肠道pH,但会增加后肠中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干物质的ADC(见表5)。
表5 大菱鲆饲料中酶制剂的适宜添加量
6 核苷酸
研究表明,饲料中核苷酸缺乏会导致动物肝脏、心脏、肠道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受损伤;核苷酸具有调节免疫、改善肠道健康、参与脂肪代谢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日粮中添加0~0.3%的核苷酸可显著提高大菱鲆的生长性能和FE,而核苷酸水平超过0.15%可能引起肠道氧化应激和形态学损伤。基于SGR和T-AOC的折线回归分析,大菱鲆幼鱼日粮核苷酸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366 g/kg 和0.188 g/kg。大豆蛋白水平为30%~50%时,日粮中添加0~0.1%的核苷酸有助于改善大菱鲆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肠道结构。此外,研究发现,随着在饲料中核苷酸添加量由0 增加到0.50%,大菱鲆的SGR 逐渐减小,高含量核苷酸可能会抑制大菱鲆幼鱼的生长,但提高了血清中LZM 的活性。饲料中添加0.03%核苷酸混合物能够提高大菱鲆DFI 以及促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量。但另两项研究的结果则与之相反:饲料中添加1.0%的核苷酸复合诱食剂对(7.00±0.30)g 的大菱鲆、添加0.2%的酵母核苷酸复合物对(48.80±5.20)g 以及(95.80±17.70)g 的大菱鲆的DFI、FE 及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见表6)。
表6 大菱鲆饲料中核苷酸的适宜添加量
7 胆汁酸
胆汁酸是胆固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固醇类物质。胆汁酸能提高脂肪酶的活性,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具有调节胆固醇动态平衡、杀菌消炎、提高动物免疫能力等作用。
高水平植物蛋白日粮中添加0.5%的牛磺胆酸显著提高了生长性能、FE、HSI、脂质消化率、胰脂肪酶活性、胆固醇、总胆汁酸水平以及全身脂质含量,显著缓解了远端肠道的肠炎。红鱼粉替代饲料中白鱼粉会导致大菱鲆的SGR、肥满度(CF)显著降低,FCR 显著升高;而在红鱼粉型饲料中添加0.015%的胆汁酸后,均显著提高了SGR 和CF,显著降低了血清TG 和T-CHO,血清AST 活性显著升高;但添加0.03%胆汁酸则会降低血清AST 活性。日粮中添加0.06%~0.12%的胆汁酸显著改善了大菱鲆生长性能、FE、形体指标、血清生化指标以及鱼肉品质,保护了大菱鲆的肝脏功能。WGR 经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大菱鲆幼鱼饲料中胆汁酸的适宜添加量为0.09%。毕铮铮等(2015)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果:胆汁酸水平为0.09%、饲料脂肪水平为18%时,更能促进大菱鲆生长发育,但不会改变其肌肉脂肪酸组成。不同粗脂肪水平(10%~18%)的饲料中添加1.5%的胆汁酸能促进大菱鲆的生长,提高FE、脂肪代谢酶的活性、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以及抗病性能;可增加组织中脂肪的蓄积,降低最适蛋能比。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对玉米蛋白粉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总能的ADC。饲料中添加0.08%的胆汁酸可提高蛋白质消化率,但差异不明显(见表7)。
表7 大菱鲆饲料中胆汁酸的适宜添加量
8 其他
有机酸或盐,作为饲料中替代抗生素类的添加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添加在饲料中,一方面可调节pH,起防腐增产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是抗氧化剂的增效剂。研究表明,豆粕型日粮中添加1.5%和3.0%的柠檬酸显著缓解了大菱鲆肠炎,显著减轻了肠道氧化损伤及肠道微生态失衡。日粮中添加3.0%的柠檬酸显著提高了胃蛋白酶的活性以及磷的生物利用度,但对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以及体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0.15%或0.20%的丁酸钠能缓解植物原料的不利影响,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而过量添加丁酸钠(0.3%~0.6%)则会降低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此外,鱼粉型日粮中添加0.3%的二甲酸钾对大菱鲆[(48.80±5.20)g]的WGR、SGR、DFI、FCR 和HSI没有显著影响。
浒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是一种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且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营养海藻。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5%的浒苔粉显著提高了大菱鲆的WGR、SGR 以及DFI,但对非特异性免疫力没有显著性影响;另一研究结果则与之相反:饲料中添加5%~15%的浒苔粉对大菱鲆WGR、SGR 和FE 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非特异性免疫力;浒苔添加量增加到20%时,大菱鲆幼鱼的生长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力均受到抑制。
皂苷是一类主要由皂苷元和糖或其他有机酸组成的生物活性物质,糖萜素和大豆皂甙都是常见的皂苷。综合SGR、LZM 活性、T-SOD 和肠道生理指标分析,推荐大菱鲆幼鱼饲料中糖萜素的添加水平为50~75 mg/kg。且饲料中添加50~75 mg/kg 的糖萜素可提高背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血脂、改善肠道生理环境。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大豆皂苷不仅毒副作用小,还具有许多有益的生理功能。饲料中添加0.3%的大豆皂甙对大菱鲆的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大菱鲆胃蛋白酶及肠淀粉酶等消化酶的活性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且显著改变了大菱鲆肠道菌群结构。饲料中添加0.25%的大豆皂苷对DFI、FE、生长性能以及胆固醇代谢无显著影响,但0.50%的添加量显著抑制了大菱鲆的生长。
酚类化合物常被作为抗氧化剂应用于饲料。茶多酚是茶叶中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复合物。饲料中添加0~0.05%的茶多酚能促进大菱鲆的生长、降低肝脏脂肪沉积和提高抗氧化能力。结合生长、体成分、抗氧化酶活性及成本效果分析得出,大菱鲆日粮中茶多酚的适宜添加量为0.01%~0.02%。叔丁基氢醌又名叔丁基对苯二酚,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抗氧化剂。饲料中叔丁基氢醌添加量高于0.045%时,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免疫性能、中肠肠道绒毛长度与肠道直径比显著降低;添加量不高于0.015%时不会对大菱鲆的生长及生理指标造成显著影响,但能提高抗氧化性能。
酵母类单细胞真核生物,富含蛋白质、肝糖、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虾青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常具有促生长、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红鱼粉型饲料中添加0.1%的海洋红酵母即能显著提高大菱鲆的DFI、PER和生长性能,使得红鱼粉替代组的饲料性能达到白鱼粉组的水平。然而,在以白鱼粉为主的大菱鲆饲料中添加0~0.15%的海洋红酵母对大菱鲆[(85.60±0.33)g]的DFI、WGR、SGR 和FCR 均没有显著影响。此外,饲料中不同水平(0、1%、2%、3%)的酵母水解物对大菱鲆幼鱼非特异性免疫、肝脏抗氧化功能及抗应激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菱鲆日粮中酵母水解物的最佳水平为2%。
大豆异黄酮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原料中,主要由大豆黄酮、染料木黄酮和大豆黄素组成,常作为促生长和提高繁殖性能的添加剂应用于饲料中。研究表明,5~100 mg/kg 的大豆黄酮对大菱鲆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10~20 mg/kg 的大豆黄酮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消化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并促进了肠道绒毛的发育。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0、0.000 5%、0.001 0%、0.002 0%、0.010 0%)的染料木黄酮对大菱鲆[(4.63±0.01)g]的SR、WGR、SGR、FE、DFI 以及CF、VSI、HSI、灰分含量、肠蛋白酶和胃淀粉酶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鱼体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以及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肠淀粉酶的活性,并显著提高了鱼体水分含量;添加量达0.001%时会对鱼的肠道组织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染料木黄酮的抗营养作用不容忽视。姜黄素是一种二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细菌和抗癌症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活性。饲料中添加0~0.06%的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的SR、生长及形体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但添加0.06%的姜黄素能显著提高大菱鲆的血清抗氧化能力。
稀土具有促生长的作用,已广泛用于农作物、畜禽和渔业养殖中。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24%的稀土能够显著提高大菱鲆的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力(见表8)。
表8 大菱鲆饲料中不同添加剂的适宜添加量
9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局限和展望
近年来,在大菱鲆功能性饲料研发中,有关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氨基酸(牛磺酸、丝氨酸、脯氨酸等)、氨基酸类似物(L-肉碱等)和肽类(肌肽、谷胱甘肽)等,其主要目的是改善鱼粉替代对大菱鲆引起的不利影响,进而促进摄食和生长;有关大菱鲆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功能性糖类(壳寡糖、果寡糖、木聚糖等)、益生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等)、中草药制剂、酶制剂(植酸酶、非淀粉多糖酶、脂肪酶、蛋白酶等)、核苷酸、胆汁酸以及其他类型添加剂(柠檬酸、丁酸钠、糖萜素等)等,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大菱鲆生长性能、消化性能以及免疫性能,调节代谢,减抗替抗。
由于大多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研发都是放置在特定实验条件下进行的,而当应用到养殖端则常常达不到相应的效果。例如中草药制剂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时效果还不够理想,这主要可能是因为,药材的产地、中药的配伍、用药的时间、动物生长阶段的不同均影响了中草药的使用。而其他各类饲料添加剂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时也都有相应的各种问题。对各类饲料添加剂建立相应的标准与规范,是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的重要途径。此外,要想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发挥更佳的效用,养殖端的管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