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分析

2022-02-26陈淑娟

微型电脑应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高校学生政治

陈淑娟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药物与化工分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0 引言

2007年,国家教育部下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下文简称《教学要求》),要求在高等院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利用该课程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与就业能力。《教学要求》既强调职业在人生中的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旨在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包括的内容有: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创业指导等,涉及到的内容类型多、范围广,因此在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以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1]。

网络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于美国,早期美国主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军事和国防事务管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1986年,美国用高速通信线路,将超级计算机连接,形成了覆盖面积更大的网络,经过10多年的技术创新,形成了现在的Internet。而国外较为注重网络的使用,与网络兴起同时建立起来的是互联网课程,国外利用网络技术将课程载入到网络中,增加教学的即时性、交互性以及实践性。而中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入了国家级网络,将中国公用网络(CHINAENT)、 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与Internet连接,大到国家地理,小到市井消息,便于每一个利用网络的使用者。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大量使用网络课程的国家和地区。网络课程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学上的禁锢,将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共享,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促进师生在学术上的交流,开放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担负着对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任务,通过思想政治网络教育高理论性、高政治性、高时代性以及高实践性的特点,增强对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因此为了论证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文献[3]提出,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文献[4]则根据公益性网络平台特征,研究网络教育对就业指导的影响。经调查,这2种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不完全符合现实逻辑,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为国家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可靠的分析数据。

1 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分析

1.1 界定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资源、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

网络教育需要传递有效思想政治信息,而这些信息在网络技术控制下,会有不同来源的教育资源。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将这些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和重构,通过构建网络教学课程结构,实现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资源的来源包括3种,视频音像资源、相关网站资源以及师生论坛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视频音像资源极其丰富,包含了国际2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变化趋势,同时也有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信息,其中一些网络思想政治课程会利用到的视频资源,例如《感动中国》《道德的力量》以及《今日说法》等节目;同时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为保证所学内容的广泛性,还涵盖了相关网站的资源,包括《中国文明网》《中国普法网》,通过这些相关网站,提取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国外案例,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供更加真实的数据支撑;而国内外的一些师生论坛中,教师和学生对一些具有理论性和现实性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各个具有代表性的交流数据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这种与时俱进的资源,丰富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按照上述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资源的具体来源,界定网络教育下,思想政治课程结构[5],如表1所示。

表1 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结构

根据表1中的内容可知,网络教学课程包括支撑平台、网络课程以及多媒体素材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文本、影音、图形、虚拟动画等形式的网络教学方式,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专注度。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这一媒体,引导、促进、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采用的教育方法包括研究式网络教学法、专题讨论式网络教学法、合作学习式网络教学法。研究式网络教学,是教师通过网络布置选题,让学生自由选定研究题目,学生再将相关理论知识与自身实践相结合,编制一份分析报告,对选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专题讨论式网络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选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小组讨论方式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合作学习式网络教学,是让学生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以分工的形式学习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课程[6]。

1.2 提取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特征

以界定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资源、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为基础,提取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特征。快速迭代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突出特点,而网络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1.0→2.0→3.0的发展阶段,其中1.0阶段是数字化、多媒体复合的超文本教学阶段,具有交互性、可索引以及共享性等特征;2.0是对1.0阶段的拓展,是网络教育标准完善的同时,其网络数据的应用范围更广,更具有共建性、关系性和定制化特征;而正在发展的3.0阶段,包括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是全系统内的网络教育阶段。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与互联网技术同步发展,思政网络教育根据学校、班级、个人、课程4个层级空间,建立一个可视化、影音化的网络课程模式,为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提供更加实际化的功能[7]。

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具有学科建设的特点。通过学科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性工作,为高校学生提供学术支撑,教师通过学科现状、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制定与思想政治现状相符合的授课方式;学生通过浏览网络课件,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了解国家的政策影响下,该门课程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网络教学具有时政要闻的特点。网络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对教学信息的广泛性、丰富性和及时性,因此网络教学通过设置时政要闻模块,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资源索引,了解国内外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法律条文等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的时事热点讨论提供切入点。网络教学在教学课件方面,通过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为一体的教学信息库,分析政治教育的相关影片、纪录片,增加学生的浏览兴趣。经典、富有哲理的著作包括国外学者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内包括毛泽东主席的《反对本本主义》《论十大关系》以及《矛盾论》等,这些著作富有极高的哲学性,较为难懂,网络教学资源在引用这些文献的同时,举出与每一理论相对应的动画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8]。

网络教育平台,具有自己的课程聊天室,学生通过聊天室讨论每日所学,教师则利用聊天室,解答学生的疑问,通过不同的观点交流,加深所学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还可以将提取到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特征作为依据,铺垫下一步的影响分析。

1.3 明确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与就业指导之间的关系

根据提取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明确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与就业指导之间的关系。将特征提取结果设置为特征序列,将就业指导设置为相关因素序列,从定量角度对特征序列和因素序列进行量化,通过计算关联程度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设置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特征序列为式(1)[9]:

(1)

式中,Zi、Zm分别表示第i、第m个特征序列,zin、zmn分别表示不同特征序列的元素,n表示元素数量。无量纲化处理原始数据,得到的结果为式(2),

(2)

根据差序列,计算两极最大差与最小差值,差序列的计算式为式(3),

(3)

(4)

式中,a表示随机序列数量,f表示分辨系数,f∈0,1。当f≤0.5463时,实现最好的分辨能力[10]。因为关联序列中的数据量极大,信息相对分散,因此通过计算关联系数平均值,确定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与就业指导之间的关系为式(5):

(5)

式中,b表示计算中序列的总数量。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关联度,以此明确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与就业指导之间的关系。

1.4 计算影响程度的评估指标权重

确定关系后,需要计算影响程度的评估指标权重,通过该权重衡量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程度,得到一个完整的评价结果。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大学生体验思想政治网络课程的总体目标、根据影响大学生网络课程体验的各个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建立一个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将该模型分为目标层和准则层,其中A用来表示目标层,即思想政治网络教育的有用性;B用来表示准则层,其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学习需求用B1表示,网络学习用B2表示,网络教育支持用B3表示,对于影响就业指导用B4表示,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用B5表示,大学生与高校教师互动用B6表示。模型中同一层次指标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度可利用表2的描述,根据描述结果,对目标层和准则层中的指标进行赋值[11]。

表2 标度方法

利用表2分析目标层和准则层内指标的重要程度。由于该分析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的相对性分析,因此还要收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网络课程的意见,再结合教育专家的意见,得出6个指标的选后次序及重要程度。表3是研究和分析得出判断矩阵。

表3 B-A判断矩阵值

根据表3,对判断矩阵中各行的重要性指标进行求和,同时再对所有元素求和,以此计算出各个元素的权重,其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12]。

表4 各个指标的权重

表4中,Hi表示各指标相对重要性Bi的计算值和;qi是与Bi一一对应的权重,2个数据的计算式为式(6)、式(7),

Hi=∑Aij

(6)

(7)

通过上述过程计算评估指标权重,以此评估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至此实现对影响程度的分析。

2 调查与分析

为验证此次提出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提出对比调查分析,将此次提出的分析方法作为实验组,将2个文献提出的分析方法作为对照组,比较3种分析方法分析下,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影响程度。

2.1 调查实际

以某省份U高校、V高校以及W高校为实验调查对象,分别在3个学校内开展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已知3所高校均为文科类统招本科大学,学校设立的专业课程相同。以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表5为3所高校的大学生基本信息。

已知在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开展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笔试成绩和实践成绩均有提升,图1为思想政治网络课程开课后,3所大二学生考试成绩变化情况。

表5 大学生基本信息

图1 学生考试成绩统计图

根据图1可知,3所大学在开展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初始阶段,其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在80分左右;在开展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一段时间之后,通过4个学期的学习,在大二下学期时的平均考试成绩,提高至90分,总体来说,3个学校的学生平均成绩,提高了10分左右,可见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对于学生专业成绩有正面的影响。选择一个教育专家团队,以该调查结果为前提,对3组分析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打分。

2.2 分析方法评价

已知教育专家团队由20名教育专家组成,每一位专家对3个分析方法的评价结果,如表6—表8所示。

表6 实验组专家打分结果

表7 对照A组专家打分结果

根据3组打分结果可知,实验组的专家评价分数均在4.0分以上,且平均分大于4.5分,3所学校的最终评价分数均值为4.901分;而对照A组和对照B组的评价分数在3.5—4.5分区间内,其平均打分不超过4.0分,专家对2个组别的最终平均打分,分别为3.935和3.775分,比实验组的评价分数低了0.966分和1.126分。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帮助效果,这是分析实验组准确得出的结论;而对照组中的2种传统方法,在3所学校学生成绩均有提升的基础上,其分析结果并不符合学生实际成绩,因此得到的专家打分较低。

表8 对照B组专家打分结果

3 总结

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根据实际的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与实际相符合的分析结果,为学校开展其他专业网络教育,提供一份可靠的建设数据。但该分析方法的研究过程较为复杂,应简化一些分析步骤。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高校学生政治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