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与理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2-02-26宫婷吴佳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项目驱动

宫婷 吴佳

[摘 要] 创新是引领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高等院校又是孕育创新型人才的摇篮。然而目前,多数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体制与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教育模式因循守旧,因此亟须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以高校教师的横、纵向科研项目为依托,提出项目驱动下的实践与理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各专业领域的热点、前沿问题为研究目标,建立横、纵向课题,革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对人才考核制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项目驱动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驱动下的实践与理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yjzx201941);2021年度大连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优控制’课程教学改革”(YB2021078)

[作者简介] 宫 婷(1983—),女,辽宁大连人,博士,东北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运筹学与控制论研究;吴 佳(1983—),女,辽宁大连人,博士,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最优化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1-0038-04 [收稿日期] 2021-05-18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古今中外,人才始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是兴邦之本,强国之源。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又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欲一直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顶部,就需要时刻在各个领域有所创新。我国对各领域的创新有着高度的重视,对创新型人才有着极度的渴求。要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創新型人才的培养,全面开展创新教育。

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地位及国内外现状

众所周知,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创新型思维与能力的重要时期,世界各高等院校已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制定与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例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将创新型人才必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为十二项标准作为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五十余所知名学府先后开设了各类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并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资助设立了“创造学”研究机构与创新中心,以此为平台组织新产品开发实践教育活动,以引导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奖励创新成果。近年来,我国制定、实施了多种推动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战略措施,各高校也根据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设立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部分理工科院校在教学的生产实习环节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创新训练,并鼓励有科研热情的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新兴趣。然而,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创新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还存有很多问题与弊端,比如,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仍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精力几乎完全集中在被动接收教师讲授的现成内容上,这使得多数学生忙于“应试”,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与机会;教学的主流规模仍为大班授课,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很难激发出其在专业领域的创造性思维。

三、以横、纵向科研项目为依托的实践与理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一)总体思路与研究意义

当前国内各研究型大学已具备十分强大的科研力量,几乎所有青年教师都在国家级、省部级的各类基金项目支持下开展着科研工作。科研课题在其所处的研究领域中均处于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相应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指导思想。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选取出部分亟须解决、需有创新理念的问题作为驱动课题,开设面向学生的模块课程与学习研讨班,让学生在课题项目的研究活动中拓展思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针对具体问题提供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发明与新创作,并鼓励、指导学生将研究的新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完成创新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具有以下意义:首先,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其创新能力;其次,辅助教师完成科研项目,同时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在更高层面为国家的创新需求与发展做出贡献。此外,经过教师的专业指导,学生可培养自主创新意识、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如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将驱动式的创新转变为主动创新。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可以为高校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有效地指导。

(二)改革内容与方法的探索

第一,实现教学内容在实践与理论方面的不同侧重与加深。科研项目有横、纵之分。横向项目是指高校受企事业单位委托,进行各类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等研究,以解决生产中的工艺难题、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企业发展中的规划问题等,参与此类驱动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纵向项目侧重于科学理论的创新与科研突破,参与纵向项目的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理论创新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奠定基础。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对学生毕业后去向的抉择等因素,采用大规模数据挖掘与分析法对学生进行创新类型的评价,根据其学习能力、应用与理论创新敏感度、信息关联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等多方面数据,给出实践创新型与理论创新型驱动课题的参与建议,并尊重学生的选择,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受的创新性培养与其未来的工作或科研方向高度衔接。以就业为最终目的的学生可参与到横向项目主持教师开设的创新性驱动课题,在确保必要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大实践力度,以源自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并实现“问题—理论—实践”的跳跃。以接受更高等教育为目的的学生可以进入到纵向项目主持教师设立的创新性驱动课题,针对科研项目中所包含的科学问题,有目的地自主研讨学习,广泛查阅文献,激发求知欲与创新精神,提升科研能力,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

第二,教師教学方法的革新。项目驱动模式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能机械地将学生推到应试的老路上。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让学生掌握已知的内容阶段,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是引领者,但需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将科研的前沿问题与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将科研成果与科研思路教授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注重知识传输的同时,也要注重方法训练,在理论与应用层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形成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循环。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可逐渐由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持者、协助者”,以期达到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目的。

第三,学科建设机制与人才评估方式的改革。采用项目驱动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对高校原有的学科制度及人才评估方式进行革新。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除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外,需要加入实践创新课程与理论创新课程,构建多元化、合作式、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加速由传授型教学向研究型教学转变。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高校需要大力争取外部社会资源,争取政府资助,构建校外实践平台,为应用型人才提供实践创新的契机;在高校内部,规范学术标准与学术规则,鼓励学术自由,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领域的前沿问题,提升学术氛围以激发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创新热情,并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在人才评估方面,采用全面发展化的学生评价体制,例如以“多元智能理论”“KPI(关键业绩指标)”为指导,建立创新机制下教育评价考核机制模型,参数涵盖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与阶段,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及创新能力进行评判。除针对基础课程的传统短期量化考试方式外,加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分,通过分析学生在驱动项目中完成任务的情况,量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实施路径

根据驱动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问题类型与学生特点,搭建层次分明的科研梯队,组建教师队伍,制定实践创新型、理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并采用有针对性的实施计划。面向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横向课题,从中派生适合本科生实践创新的问题作为驱动项目,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可引入企业监督机制,强化研究成果的实际生产力转化,达到校企共赢的局面。具体方案见图1。

面向理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热点、前沿问题为研究目标建立纵向课题,从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中选出具有一定价值与难度的基础内容作为理论创新的驱动课题,针对问题所需开设理论深化学习课程及讨论班,扎实本科生理论创新基础,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驱动项目,同时注重与交叉学科间的融合、渗透,以期理论层面的结果具有实用价值。具体方案见图2。

结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对已有理论与成果进行重新解读,完成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更高更远处的风景”。横、纵向项目驱动下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巨人的肩膀”。驱动课题的选取与设置源于教师已立项的科研课题,项目的立意是高校教师经过千锤百炼凝练出的亟待解决的领域难题,并通过高水平专家的评审与认定,对生产生活、社会实践具有研究价值与指导意义,具有创新性、前沿性与实用性。从中派生的子课题作为新型培养方案中的驱动课题,可以为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指

参考文献

[1]李杨,孙世钧,高明生,等.国外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浅析与借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0):151-152.

[2]薄建柱,司福利,周磊.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35):109-110.

[3]王明杰,张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估制度分析[J].成才之路,2015(10):27-29.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Innovative Talents: Based o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GONG Ting1, WU Jia2

(1. School of Data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China; 2.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4, China)

Abstract: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motive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It is well known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cradle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spirit and innovative talents. However,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ill have many shortcomings in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at present.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out that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mode still follows the old path. Theref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reform is urgently needed. Based o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of college teacher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raining mode of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innovative talents driven by the research projects. And in addition, we also pay attention to exploring how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talent assessment.

Key words: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educational reform; theory and practice; projects-driven mode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项目驱动
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国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启示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物联网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