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02-25党爱娣
党爱娣
(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一、问题提出
“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是面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领域教育课程之一,属于教法类课程,课程旨在指导学前专业学生习得一定的幼儿音乐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获得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幼儿音乐教育观,掌握设计、实施与评价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专业能力。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提出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各类高等师范学校是践行这一核心理念的主要平台。
OBE是Outcomes-based Education的简称,又称产出导向或目标导向,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以学生最终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提出在人才培养中首先要确定学生最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再依此开展教学设计与实施,强调教学的计划要明确反映对毕业要求的支撑[1],OBE教育理念要求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所有元素都要围绕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展开。
针对“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用OBE教育理念指导课程的总体设计与教学实施,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精准定位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全面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方式,本研究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总结梳理,期待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其他领域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核心目标指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获得,然而分析该课程多年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课程追求的核心价值相去甚远,已严重影响到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获得。
(一)课程目标不具体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所要达到的结果的预期,是教师确定课程内容及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从课程设计的理论层面看,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个因素:学生、社会和学科,OBE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实施更关注三因素中的“学生”,认为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获得情况是检测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唯一核心指标,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中,明确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获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即制定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是教师设计与实施课程的首要问题。以传统课程中“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一章的课程目标为例来说明,目标原文为“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的结构体系”,从这一课程目标的语言表述看,目标制定者虽然将学生作为了课程目标的行为主体,但目标的表述过于笼统、空洞,更多侧重学科知识的学习,没有明确指出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所要获得的学习结果是什么,这样的课程目标不具体、不清晰,使得教师自身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理解含混不清,因此必然难以设计出能够准确指向学生学习成果的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目标愿景自然无法实现。
(二)课程内容不聚焦
“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这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音乐与儿童音乐、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幼儿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以及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等方面,其中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技能和方法,这是长期以来“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内容的基本架构,这一内容架构方式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坚持“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是从音乐领域来研究儿童教育问题这一教学理念,因此是从音乐学科的角度出发构建课程内容,更强调课程内容的学科性,这一做法虽然能够有效促进相关学科的持续发展,但它与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倡导的学生中心、成果导向的OBE教育理念大相径庭,以学科为主线的内容组织方式没有将课程内容聚焦于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获得,没有紧扣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时获得的学习成果组织课程内容,因此,就出现了课程内容很全面、体系很完整,但学生学习效果不显著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不到位
由于“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所以课程教学既有教师理论讲授,也有学生实践演练。传统的课程实施先由教师完成相关理论讲解,再组织学生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实践。在理论讲授环节,教师通常会按照教材体系逐一讲解课程内容,由于课程内容繁多、知识点分散,教师理论讲授速度快、信息量大,学生理论学习任务重,效果堪忧。在实践教学环节,由于课时有限、学生人数较多,教师通常有两种实践安排,一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教,学生组成5-6人学习小组,各小组选派1人在全班进行公开试教,师生共同点评指导;二是学生分组同时开展试教,教师巡回点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点评。这两种实践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第一种方式能够保证试教学生得到教师本人和班内多数同学的直接点评指导,但不足之处是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亲自体验试教活动,大部分同学只是间接参与实践,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体验;第二种方式能够保证每个同学有机会进行亲身体验,但有限的课时使得教师无法完成对所有试教同学的一对一点评,没有了教师点评的试教活动,于学生而言,最多是完成了对活动组织流程的体验,很难从中获得理论的再实践和再学习,也难以为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中真正发挥作用。理论教学浅尝辄止,实践演练蜻蜓点水,教学方法的不到位,是影响“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四)教学评价不全面
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准确检测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而且能够实现对教师课程教学工作的诊断和鉴定。然而,在传统的“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实施中,教学评价是最不受重视的教学环节,教师通常认为完成了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任务就大功告成,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体现出单一评价的特点,即评价主体单一(教师)、评价内容单一(以知识掌握为主)以及评价形式单一(终结性评价为主)。单一而片面的教学评价,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扮演着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重知识轻情感、轻能力的教学评价容易给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带来不良导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幼儿音乐教育专业能力”这一核心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OBE教育理念的“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改革实施
对标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改革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几方面,现对具体改革内容与措施进行概况介绍。
(一)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是课程之“纲”,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课程目标框架为使用者提供了可资操作的基本要求,不同使用者应根据用途和职责的不同,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明确化[2]。本课程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为依据,以学生未来岗位就业需求及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能力为依托[3·],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制定了思政目标与专业目标相融合的课程目标,共同实现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见图1)。
图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OBE理念强调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成果的产出,“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的课程目标期待学生形成正确的幼儿音乐教育观,获得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计划、实施与评价的专业能力,这也是对学生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评价的标准。在课程目标确定中,重视价值培养,将思政目标充分融入课程目标体系,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本课程具体课程目标如下:
目标一:通过对幼儿音乐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能够正确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内涵,认同音乐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育人价值。
目标二:通过对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特点和音乐教育活动设计思路与流程的学习,初步掌握幼儿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践行师德。
目标三:通过对幼儿音乐教育活动 案例的观摩学习、校内实践和园内实践,初步具备组织与实施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专业能力,体验适宜性教育教学行为。
目标四:通过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初步获得评价和反思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能力,树立儿童视角的教育观。
在确定“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目标时,将《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渗透在每一条课程目标中,围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计划能力、实施能力和评价能力三要素制定课程目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内容重构
OBE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内容构建,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学科内容为逻辑主线的课程内容建构法,以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为核心架构课程内容。本课程删除同类课程中多次出现的通识性知识,整合、精选课程内容,构建了课堂讲授和实践演练两个内容版块,共同指向学生幼儿音乐教育观和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等专业能力这一课程核心目标(见图2)。
图2 课程内容体系
课堂讲授版块由四个模块组成。模块一为幼儿音乐教育概述,讲述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概念、目标、内容及活动评价等基本理论问题;模块二、三、四对幼儿园常见的音乐活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的设计方法与组织要点进行专题讲解。实践演练版块由3个实践模块和1个综合项目组成。实践一的文献阅读梳理要求学生课后自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完成小论文撰写;实践二的名师优质课示范,邀请合作基地园的名师来学校,为学生进行幼儿园音乐活动现场教学示范;实践三是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和观摩名师教学,在教室内分组进行幼儿音乐活动的课堂模拟实践;综合项目的具体内容是学生进入基地园进行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实践以及优秀成果汇报分享。以上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内容设计,将课程目标聚焦于学生音乐教育正确观念和专业能力的获得,充分体现了产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
(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课程不同模块的具体内容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本课程以教学课时改革为抓手对教学方法及进行了全面改造,实行“4174”课时配置法(见图3)。4周理论教学+1周名师示范+7周校内实践+4周园内实践、成果汇报。具体来讲,4周理论教学由课程主讲教师在课堂讲授核心理论,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概念、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查阅文献等方式方法,夯实理论基础;1周名师示范邀请幼儿园名师来学校进行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公开教学,主讲教师组织学生观摩学习,观摩后与名师进行现场互动讨论;之后,学生在教室进行7周校内实践,学生面向全班同学进行模拟教学,体验教学情境、感受教学行为,开展小组评课和教师点评,通过模拟教学,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活动方案,优化活动组织策略,为下一步入园实践做好准备;课程最后4周由大学课堂转战幼儿园实践场,主讲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合作基地园,学生在幼儿园真实情境中,面向幼儿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由学院教师和实践导师共同点评指导,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诊断评价与指导,遴选出优秀活动,返校后在学院进行公开的成果汇报。
图3 “4174”课时配置与实施流程图
(四)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教学评价体系重塑
本课程彻底打破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首先完善评价主体,由学院教师和基地园实践导师共同完成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其次遵循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两者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大幅度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提高学生对平时作业及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将课程的考查重点聚焦于学生综合专业能力获得与提升,通过日常教学考勤、小组讨论、文献学习、活动实施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考核细则
以上课程设计与实施,学生从理论学习到观摩名师教学,再到面向同班同学模拟教学,最后进入幼儿园面向幼儿开展音乐活动,课程组织与实施坚持OBE的产出导向理念,始终将培养学生获得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专业能力作为最终目标,课程设计与实施层层递进,从理论到实践、从模仿到创新,能够较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四、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成效、特色与展望
(一)课程改革成效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改革是一条反向设计的路线,由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倒逼整个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课程改革以学生音乐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为逻辑主线,准确定位课程目标、合理建构课程内容、全面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效果显著。
首先,课程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教育专业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音乐教育专业能力是指学生在进行幼儿音乐教育中需要具备的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和实施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专业能力。正确的幼儿音乐教育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是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艺术启蒙教育,其价值取向不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而是儿童情感的培养和自我表达、精神创造的满足[4]P5;二是幼儿音乐教育应尊重和满足每个幼儿的音乐审美需要,教师应认识幼儿音乐学习特点,尊重和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得到音乐的熏陶和培养。教师实施音乐教育活动的专业能力是指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指导以及评价与反思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的核心能力。
OBE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始终强调以学生音乐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主线,打破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音乐教育专业能力的获得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体验真幼儿、真环境,进行真实践,不仅系统学习了幼儿音乐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运用于实践操作,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实施与评价幼儿音乐教育的专业能力。
其次,课程改革进一步促进了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学前专业的教师应同时具备两方面的专业素养: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长期以来,高校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都较扎实系统,但自身实践能力以及指导幼儿园教育实践的能力比较薄弱,难以对幼儿园教师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从课程师资配备方面对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教师必须亲自体验从理论走向实践,聚焦实践,直面实践中的真问题,结合实践思考课程的理论教学,在教学中主动关注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转换、迁移问题。看似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则间接提升了高校教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的能力,有效促进了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最后,课程改革使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显著提升,课程参与度明显提高,学生实践作业质量持续提升;在多种形式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中,学生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体会尊重幼儿、理解幼儿的专业意识;同时,学生知识能力应用主动有效,反思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参加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活动设计及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毕业论文选题中音乐教育主题成为持续关注的热点。
(二)课程改革特色
1.“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本课程创设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模式,课程设计与实施全程渗透“理实一体化”思想。课程设计体现“两性一度”,在课程目标、内容及实施各部分有机融合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结合领域前沿研究,创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适当加大实践作业的难度,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功底。
2.“4174”课时配置
本课程以课程目标达成为核心,创新教学活动与组织形式,原创“4174”课时配置法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为有效实现课程目标提供了适宜支持。
3.“模-练-践”三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设置并实施观摩名师优质课示范(一级)、校内课堂演练(二级)、园内实践与成果汇报(三级)“三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依次进行模仿学习、课堂演练和幼儿园现场实践,最后在学院进行专项成果汇报,递进且完善的实践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理论性知识向实践性知识迁移。
4.“双师型+双导师”教学团队
由既能面向本科生进行理论教学,又能组织幼儿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学院双师型教师和基地园实践导师共同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双导师深度合作,关注协同育人理念的建构与落实情况[5],共同协商课程改革方案,联手进行教学改革,形成合力,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三)课程改革展望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养提升的教学改革研究还在进行中。如何充分挖掘“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指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自建慕课、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是本课程后续深入改革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