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协同背景下的衔接教育

2022-02-25蒋丽君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一箭河实验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幼小幼儿教师幼儿园

◇蒋丽君(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一箭河实验幼儿园)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内涵

幼小衔接教育旨在引导幼儿顺利渡过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转折期,增强幼儿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并采取更具契合度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手段,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使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减少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差距给幼儿带来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入学准备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并逐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入学准备教育是对幼小衔接教育的提升,旨在对适龄幼儿进行正确引导,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全面准备,使其顺利渡过这一过渡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入学准备教育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内容,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内容。教师只有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适应能力。

二、幼小衔接教育的内容

对受教育者来说,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做好幼小衔接的目的就是帮助幼儿提前了解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为其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幼小衔接指的是从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逐渐过渡的阶段,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小衔接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多方面入手开展教育,为其长远发展、后续学习做好充足准备。从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在升学时会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幼儿无法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在小学阶段学习时会遇到诸多困难等。从这一角度来说,幼小衔接工作内容需教师深入研究。首先,重视幼儿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幼儿教育的内容通常都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生活技能、机体能力、社交能力等;小学教育则更加关注知识的传递,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调查情况来看,部分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无法认真听讲,还有部分幼儿在缺少生活照顾的情况下,逐渐出现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幼儿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其次,重点增强幼儿的纪律意识。在小学课堂中,教师较为关注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在课堂时间内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出现交头接耳、睡觉走神等情况。而在幼儿教育中,这些方面的要求较少,因而部分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无法快速适应,在课堂中会出现静不下、坐不住的情况,学习成效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甚至会养成较多的不良习惯。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增强幼儿的纪律意识,使幼儿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最后,增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在幼儿园中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逐渐拥有自己的熟人圈,幼儿和教师、幼儿和幼儿之间也更加了解彼此。进入小学后,幼儿将接触全新的同伴,面对较为陌生的人际关系,需具备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这样才能快速融入小学生活。如果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将难以快速结交新朋友适应小学生活。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使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三、幼小衔接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衔接失当

幼小衔接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全面又全面。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倾向于注重智力教育,忽视了对幼儿心理、习惯和行为的引导,导致其在入学适应阶段出现孤僻、胆怯、叛逆等现象,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一些教师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着可视化、突兀性和单向性等问题。他们未能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形成一个持续、长期和可持续的连接系统,这影响了幼小衔接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二)教育滞后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和家长在幼小衔接培养方面存在“小学化”问题,培养内容较为单一,无法为幼儿提供科学、合理的培养课程和计划,导致幼儿在认知过渡中存在“不习惯”“跟不上”“怕被吵”等现象,难免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影响幼儿健康发展。同时,幼小衔接的重点是幼儿,其在教育引导中占据核心地位,但教师与家长未能端正思想、建立沟通,导致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进而在持续教育方面有所滞后。

(三)目标不明确

幼小衔接是儿童认知成长的过渡阶段。它的目的是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健康发展。然而,目标不明确和片面凝聚力是现阶段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教师和家长未能正确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仍然注重“学习”,缺乏教育指导;另一方面,训练模式中还存在“形式大于意识”的问题,教育只停留在浅层指导阶段,没有对幼儿进行深层次的意识训练,从而影响了衔接效果。

四、幼小协同背景下的衔接教育

(一)完善教育机制

1.健全幼小衔接教育机制

为使幼小衔接教育进一步发展,有关部门需从完善相关制度入手,以健全的机制保障幼小衔接教育的顺利开展。幼小衔接教育不仅需以幼儿园教育为主,还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作用。因此,相关制度应融入家庭教育内容,以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家园共育深入人心,提高幼小衔接教育成效,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期。

2.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协同育人机制是保证幼小衔接教育发展的基础,尤其对于城乡差距相对较大的地区,教育部门更应注重协同育人机制所发挥的作用,使家庭教育指导机制能全面覆盖城乡等不同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家庭教育指导应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对各类家庭教育知识宣传要引起足够重视。为此,国家需构建城乡家庭教育服务网络,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有更为全面的认知,为孩子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

(二)以能力培养为幼小衔接的方向

幼儿的学习都是在游戏和活动中进行的。从本质上来说,在幼儿园中,各类课程、一日活动、区域活动、室外活动等均是“游戏与活动”。一方面,幼儿在课堂中参与美术游戏、音乐游戏、情境模仿游戏等,通过这些游戏接触美育元素、赏析音乐作品、了解社会规则,从而形成对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互动、交流与探索,比如,一日活动中,教师根据体育主题设计相应的活动环节,此时幼儿通过“通关”环节锻炼肢体能力与身体素质,提升身体平衡感,了解基本的运动活动规则与注意事项,实现“学习”的目的。

(三)搭建衔接桥梁

有方法、有渠道、有途径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衔接的深度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中,既要提供多样化的培养方法,又要搭建多元化的衔接桥梁,使衔接更加紧密、教育更加高效。其一,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衔接。现阶段幼儿教师在衔接教育方面存在理念滞后、脱离实际等问题,未能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平稳过渡,原因在于缺少对小学教育的了解与认识。因此,幼儿园应积极组织和搭建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沟通活动。一方面帮助幼儿教师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并与小学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探讨,以此保证教育衔接的顺利过渡;另一方面应根据小学教师所反馈的入学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策略,从而使教育工作无缝衔接。其二,家长与教师的衔接。大多数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缺乏正确认知,往往以知识学习为主,存在片面化衔接的问题。对此,幼儿园应基于实际情况,让家长与幼儿教师、小学教师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帮助家长了解更多有关幼小衔接的内容和方法,使其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帮助孩子顺利实现幼小过渡和全面发展。

(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应尊重学生好玩和好奇心重的天性,并据此设计日常主题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分析幼儿情况和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探索更加科学的教育路径,设计多样化的过渡性活动课程,有针对性地锻炼幼儿的分类整理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同时要借助主题活动给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教师可开展“我是自理小能手”主题活动,帮助幼儿逐渐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先了解幼儿的生活自理水平,根据幼儿的不足选择活动内容,鼓励幼儿独立系鞋带、整理书包,引导其自行制订学习计划,为接下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充足准备。又如,教师可开展“我是小小值日生”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在每日课后打扫卫生,由此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卫生意识,并增强其集体意识、集体责任感;开展“静悄悄的图书馆”活动,让幼儿懂得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安静阅读的习惯;开展“吃饭要洗手,洗手要排队”“走廊不乱跑”等活动,逐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开展生动有趣的“模拟小课堂”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和氛围中,了解小学生活和幼儿生活之间的差异,使其在模拟活动中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在开展以上活动时,教师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重视和关注幼儿的综合发展和健康成长。

(五)关注材料投放环节

1.投放层次性材料

在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因材施教具体体现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与认知能力,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需考虑幼儿的综合能力,使投放的材料具有层次性,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在小班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需投放更多形象逼真且成形的材料,以帮助幼儿确定游戏主题,更好地展开游戏情节。在中班和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需投放更多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以培养幼儿创造力,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同时,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保持材料的平衡性,探索幼儿熟悉的材料与新鲜材料之间的平衡点,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使其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将新材料与旧材料进行有机结合,以丰富幼儿科学区域活动内容。

2.投放目的性材料

目的性是教师在投放科学区域活动材料时需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所谓目的性,是指教师要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并以此为依据有目的地投放科学区域活动材料。在投放材料时,教师需重视幼儿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除了投放具有目的性的材料外,还要投放具有针对性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探索需求,使科学区域活动材料更为丰富,以提高幼儿操作的延伸性。为使材料投放更具有目的性,教师要在投放材料前对幼儿进行深入观察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细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投放。

总之,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渡期,教师、家长、幼儿园应保持积极互动、科学协同的教育思路,从幼儿的根本需求出发,合理引导、全面组织、把控细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顺利过渡打下坚实根基。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教师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