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2-02-25王香芬杜杰曾燕王继永

中国现代中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中医药中药

王香芬,杜杰,曾燕,王继永,3*

1.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91;

2.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3.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303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贡献的独特智慧和原始创新成果,几千年来为人类生命健康和疾病治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建立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进一步加大中医药科技投入、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积极落地“走出去”战略等。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2020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没有特效药情况下,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医药成为抗击疫情的有效方案,在阻止轻症转重症、重症治疗及患者康复等方面疗效显著,中医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重视科技创新,根本是重视人才,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因此,企业应当更要重视人才。笔者作为医药企业人力资源和科研管理的从业人员,对中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对中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及人才队伍建设路径进行系统阐述,以期呼吁中药行业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1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对中药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国家日益重视中医药科技创新及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队伍。在近年出台的系列重磅政策中均有阐述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如2016 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19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021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22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的《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 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在中药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均提倡中药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建立协同创新平台或技术联盟,充分发挥中药企业在中医药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主体作用和优势;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均强调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激励和人才评价体系。并且这些政策呈现不断完善、细化、精准的特点。例如,科技创新方面展现出支持相关创新工作-鼓励建立研发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国内国际创新合作-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的转变;在人才队伍方面呈现出院校教育人才培养-实施重大人才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强调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路线。众多政策出台及持续完善充分表明了国家日益重视中医药科技创新及人才队伍建设。

1.2 科技创新是中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突破口

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而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深刻认识到中药行业发展缓慢、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中医药科技创新不够。例如,金安琪等[1]基于国家统计局及相关部门2011—2018 年中药工业数据发现,中药工业虽然体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较低(不超过1%),且从2016 年起中药产业增长率出现持续下降甚至负增长,中药饮片(7.72%)和中成药(11.61%)的利润率也远低于化学药(12.26%)和生物药(13.90%),提倡从科技创新驱动角度突破,提升中药产业的竞争力;蔡荣林等[2]对安徽省中医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创新实力不强、创新平台不多、创新成果不够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在科技创新和人才方面需“加大投入、优化机制、扬长避短、合作共赢、升级转型、共建共享”的对策,以推动安徽融入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徐志坚[3]对48 家中药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影响进行分析,发现中药行业研发投入占比低、差异大,企业创新投入占比均值为3.177%,最小值为0.211%,最大值为11.982%,在中药行业政策监管更加严格、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同行之间竞争加剧的环境下,传统营销驱动的营业模式必须有所改变,中药企业若立足长期发展,必须加大科研投入;王梦昕等[4]对中药产品出口贸易进行分析,得出中药产品质量、技术和标准仍是目前中药国际贸易最大的瓶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加强科技创新,即大力研发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质量保证销量。因此,无论是站在中药行业发展高度、区域中医药发展角度,还是具体到中药企业发展层面,都在呼吁重视和加强科技创新。

1.3 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能提高中药企业科技创新的速度和质量

科技人才是中药企业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当前,虽然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巨大,但科技人才存在的问题突出[5],尤其是结构不合理的人才队伍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中药企业内,中医药首席科学家、行业领军人才、学科(领域)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突出,这种结构不合理的人才队伍直接导致了中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水平不够。因此,众多学者呼吁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建设。例如,赵华民等[6]从亳州市中药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10 条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并强调“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宋张娟等[7]对中医药科技创新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创建优秀中医药创新人才及梯队是未来解决中医药科技创新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张兵新等[8]对一直处于中医药人才改革前列的安徽省进行调研,以合肥市为例,发现各企业、各单位中医药科技人才结构差异很大。结果显示,中医药科技人才存在巨大缺口、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相反,纵观其他行业,如华为,截至2020 年底,其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 万余项,且90%以上为发明专利,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其打造一支高水平、稳定的科技人才队伍密不可分[9]。因此,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会延伸科技创新发展的长度、高度和深度。中药企业亦然,迫切需要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以提高中药企业科技创新的速度和质量。

2 中药科技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

根据中药产业链和中医药创新链的特点及中药企业科技创新现状,笔者认为中药科技创新人才应具有中医药文化和理论自信(条件),具备扎实的多学科交融知识体系,在实践中持续学习(基础),具有工匠精神(品格),具有全产业链视野和系统产业化思维(格局),具有打通科研成果到市场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能力)的5种素质。

2.1 具有中医药文化和理论自信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要行稳致远、发扬光大,首先要做到的是文化和理论自信。因为中医药文化认同感是发展中医药的根基,是中医药实施“走出去”战略关键所在,中医药文化属性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越来越多专家、学者认识到坚定中医药文化和理论自信对推进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作用[10-11]。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医药文化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为世界医学作出了独特贡献,也是对外传播的“国家名片”。更重要的是中医药文化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如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青蒿(青蒿素)治疗疟疾、中医药参与抗疫等重大科技成果和重要事件,无不渗透着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展示出坚定的中医药文化和理论自信。因此,中药企业要实现科技创新,首要是建立一支具有中医药文化和理论自信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定中医药的自主创新之路。

2.2 具备扎实的多学科交融知识体系,在实践中持续学习

中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成为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等素质兼备的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多学科交融知识背景和在实践中持续学习的能力。这一素质是由中药产业链的特点决定的。中药产业链长,包括上游中药种植、中游中药加工、下游中药流通等主体环节,终端到消费者,涉及参与主体多,有药农、药企、流通商、批发商、医疗机构、医保部门、科研机构、物价部门等。产业链的整体性和完备程度要求高,任何一个环节薄弱都可能影响整个产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产业链不同环节和细分领域需要的专业人才各不相同,涉及化学、工程、药理、临床等专业方向。而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更要求各个专业方向的专精人才,除了懂理论外,还要具备强大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持续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融合与集成创新。

2.3 具有工匠精神

中医药事业是讲究仁心仁术、济世救人的事业,对从业人员有严格的品格要求,如同仁堂有限公司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树立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这也是传承至今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的知行合一。正是源于工匠精神的传承,中医药历史上诞生了许多永垂不朽的名医名家,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医药的繁荣创新发展,如神农、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葛洪、李时珍、叶天士等。特别是李时珍,2021 年央视网《典籍里的中国》进行专期报道,他用了近30 年时间以个人之力重修本草,编撰出190万字的《本草纲目》,被称为16 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2011 年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对世界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现代中药企业来说,科技创新人才也需要具有“尊师重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以人民生命健康为己任,致力于推动中药科技创新和中药事业的发展。

2.4 具有全产业链视野和系统的产业化思维

产业链的核心是分工与协作,全产业链意味着既要知全局又要统筹分工与协作。中药产业链具有链条长、产业多、组成复杂的特点[12],包括从种子种苗、种植加工、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及其相关中药产品、服务、技术等各个环节所构成的产业链条,如中药资源产业链[13]、中药饮片产业链[14]、中药材大品种产业链[15]等,涉及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知识经济产业,各个环节既是密切关联的整体又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具有这样的特点,在任何一个环节或链条上都可能存在改进或创新的机会。具有全产业链视野不仅是停留在知产业、懂市场、发现问题阶段,更重要的是还需具备系统的产业化思维,将产业链上发现的问题以产业化的形式解决,让中药企业持续发展、延伸价值,更好地服务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中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需具备产业化思维,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市场需求做科研。

2.5 坚持打通科研成果到市场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中药科技创新成果包括创新技术、创新流程、创新产品等,成果形式有研究报告、论文论著、专利、标准、中药材新品种、新药证书、保健品注册证书等,产业化是科技成果发挥价值的关键环节,只有把科技创新的技术和标准在生产中实际应用,促进创新产品的上市,才能切实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上市、走好科研成果到市场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让市场认识并接受好的产品,这是中药企业和科技创新面临的最大难题。从现有的数据和行业动态来看,中药行业产业化成果不少,如中成药有近6万个批文[16],中药保健品有16 690 种[17],中药健康食品、日化品等产品及各种标准、专利、技术更是数不胜数,还有包括目前热门的大健康产品、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新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等,但市场上做到大规模应用和流通的却不多,多数产品未能上市或者上市后很快消失。是什么原因造成“成果多,应用少”的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人才因素,缺少能打通产业化成果与市场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导致很多科研成果无法顺利产业化或者产业化成果市场化推动不力。要求科技创新人才能主动研判市场,深入分析与挖掘健康领域的市场需求,与专业做市场营销的团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最终形成研发-生产-营销-客户体系的良好配合,研发创新与市场推广的良性反馈。因此,中药企业创新科技人才队伍中除了各研发方向上的专精人才,更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能推动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复合型人才。

3 中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路径

3.1 加快完善中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释放创新动能

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强有力的保障。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建设健全的科技创新体制,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论断,并明确了努力的重点和方向。中药行业作为传统行业,科技创新是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加快完善中药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是中药企业的当务之急。中药企业应当重点加快完善本企业内科技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考核和激励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科技创新容错机制等,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保障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不断释放创新动能,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3.2 厚植人才发展土壤,打造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基地

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或领军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火车头”,引进一名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通常能带来一个优质的创新团队,甚至会带动产业发展。但科技创新领域暴露出了一个共性问题就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或领军人才)缺乏、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突出[18-20],阻碍了科技创新。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绝大部分企业没有相适应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导致高层次人才“外引内生”2 个渠道不够通畅。如何让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专心致力于中医药的科技创新工作,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的从业者从薪酬待遇、医疗、住房保障、子女教育、人文关怀、精神鼓励等多个维度下功夫,制定一系列的引才、爱才、用才、留才的长效激励机制,真正为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厚植人才发展的土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制度,畅通专业技术人才晋升通道。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两种方式,持续保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不断层,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合理,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3.3 打造学习型组织,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青年人才往往具备学习能力强、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特点,且青年人才有活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均很强,也由此成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实际上中药行业对青年人才“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人才发展缓慢、人才流失严重。笔者从业中深有感触,中药企业工作时间不长就转行或跳槽的青年员工颇多,究其原因薪资是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缺乏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体系、发展前途迷茫。因此,企业应注重打造学习型组织,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具体可以从如下5 个方面着手:一是企业内部应制定相应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制度,让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有制度保障。二是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在企业内部,可以探索以项目为支撑,建立“导师制”或“师带徒”的方式,让青年员工跟着经验丰富、有学识的老员工学习实践,这样不仅有利于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还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科研环境。在企业外部根据项目需求,鼓励青年员工向外界学习。三是关注青年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建立健全的青年员工职业发展相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青年员工的发展指明方向,有效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实现员工与企业价值共赢。四是引导青年员工“敢担当,挑大梁”的责任态度。企业可以根据项目情况,支持或鼓励青年员工担当项目负责人,配套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辅助,在项目实践中锻炼和培养青年员工,激发青年员工的创新思维和更大的工作热情。五是建立企业内部项目专项扶持制度,鼓励青年员工申报、明确成果产权所属,建立容错机制。

3.4 建立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科技人才的学习动力和工作效率,激发其创新潜能。有研究表明,受到充分激励的技能人才能够发挥出4 倍于激励前的能力[21]。激励主要分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有研究表明,物质激励中的薪酬福利激励和股权激励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明显[22]。中药企业可以重点从薪酬福利激励和股权激励着手,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笔者所在的单位已制定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激励方案,建立了符合企业特点的4 类科研人才[领军人才、学科(领域)带头人、科研骨干、技术工匠]评审机制,对科技人才的培训培养、岗位晋升、条件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明确的制度规定。特别是在激励机制方面,从薪酬对标保障、股权激励、岗位分红、项目分红、科研成果转化奖励、产业化奖励、荣誉表彰等多个方面对科技创新人才进行激励;在科技型企业考核方面,通过研发投入利润加回、创新成果专项考核、容错机制、差异化考核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力度进行科技创新和投入,进一步推动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提高科技人才的竞争优势,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3.5 鼓励科研人员深入一线,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

科研人员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中药产业基本上很多问题都产生自一线,而一线科研人员又相对匮乏,导致问题叠加、产业发展缓慢。因此,一线是解决中药诸多产业问题的基础。例如,深入产地一线能了解中药材及饮片的痛点;深入工业企业生产、质量控制一线,能明白中药制药的困境;深入市场一线,能掌握中药产品的需求等。实践充分证明,深入一线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如中药配方颗粒、中药破壁饮片、智慧药房代煎中心、中药材趁鲜加工等都是深入一线的产物。据此,中药企业应鼓励科研人员深入一线,去了解产业问题,解决产业问题,从而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培养面向产业一线、面向市场需求、面向成果转化、面向产业融合的科技创新人才。

3.6 搭建科技创新协同平台,加强集成创新

当前,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受到学界的关注[23]。虽然举国体制是指集中和安排全国力量、资源开展国家重点事业的国家体制,但其表达的核心是大合作、大协作。中药现代化涉及多学科、多方向、多领域,科技创新更需要这种大合作、大协作。201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企业在中医药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主体作用和优势,引导中医药企业加快发展研发力量,支持依托企业建设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中心,鼓励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研发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4]。因此,中药企业应重视科技创新协同平台搭建,构建医研企或企业创新联盟,在项目引进、项目合作、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密切联系,充分协作。利用互联网,定期开展线上或线下学术、产品、产业交流会,促进科研人员沟通交流,碰撞新思想,同时也扩大了科技创新协同平台的社会影响力。另外,更应重视集成创新,将中药产业链中已成熟的技术与产业带动性的战略产品和重大项目有机融合起来,实现某些关键技术的攻关甚至重要领域的重大突破,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4 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第二篇第五章下专门提出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调“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5]。但目前制约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人才[26],无论是科技创新内容、科技成果转化还是人才培养等方面,其根源都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足或梯队不合理的问题。针对此问题,笔者立足中药企业,从国家政策、中药行业、人才队伍3 个方面阐述中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借鉴中药产业链和创新链特点,提炼出现代中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5 种必备素质。同时,结合在中药企业从业经历,总结出中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6 条路径,以期为中药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为中药产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中药科技成果奠定基础,进而促进中药企业和中药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中医药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