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2022-02-25李彦华张怡玚郭薇薇

关键词:文旅云南省文化产业

王 媛, 李彦华, 张怡玚, 郭薇薇

(中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1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相关概念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及娱乐、 服务等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是国家和地区不可或缺的特殊的经济形态。 旅游产业是指旅游行业和与旅游行业密切相关并为其提供文化、 信息、 人力、 物力、 财力、 智力等物质或非物质服务与支持的行业和部门, 二者高度关联。[1]不同的是文化产业突出文化性和娱乐性, 旅游产业注重观赏性和异地性, 二者的融合发展能更好地满足旅客的多样化、 异质性需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根基, 旅游是文化体现的重要方式, 二者相互交融, 方能得以快速发展。[2-3]

2 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2.1 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近年来, 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趋好。 如: 在2014年至2018年间, 产业增加值从396亿元增加到542亿元, 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从3.10%提高到3.19%; 文化企业数量也有所增长, 从2014年的14 200户增加到2020年29 197户, 重点文化企业数量从2014年的344户增加到2020年的743户, 极大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如表 1 所示)。

表 1 2014年-2018年云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在全省GDP中的占比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 云南省2014年至2018年间, 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不断增加, 在全省GDP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据此推测, 云南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潜力巨大。

2.2 民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稳固根基, 云南省凭借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打造了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 《云南映像》作为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 它用最古朴的方式表现了云南省浓厚的民族风情, 并在情节中融入了歌舞、 民俗、 宗教等地方特色文化, 取得了非常好的融合成效。

2.3 政府大力扶持文化产业

云南省委省政府、 云南省文化与旅游厅等部门就做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新措施。 从2014年起, 云南省在往年2 500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2 000万元加大文化产业资金投入; 2015年, 省财政厅继续加大对扶持资金的投入, 使“互联网+”的战略思维迅速占领舆论阵地。 从2016年开始, 云南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及旅游、 打造歌舞演艺品牌价值; 同时, 大力开发满足人们多元化、 立体化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 发挥文化产业规范性、 全面性作用。

2.4 借力脱贫攻坚扩展产业融合

2020年, 云南省结合脱贫行动的方案, 积极推动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商务贸易等核心产业与特色农业相结合, 提升文化产业的专业化程度, 开展销售扶贫的创新营销模式;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按照“古村落+乡愁”的旅游模式引导乡村旅游, 初步形成了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阿瓦山、 那柯里等乡村旅游区, 解决了当地部分劳动就业问题, 走上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同时, 还充分利用各县区的优势旅游资源, 进行资源的再整合, 与周边的地区与省份积极开展旅游合作, 以联动发展模式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 模型构建与实证计算

3.1 耦合度模型的构建

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模型对文旅协同发展的耦合协同程度进行测定, 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 运用线性加权平均法来计算综合发展指数, 公式如下:

(1)

式中:Ui所表示的是第i个子系统的综合水平发展指数;uij表示的是第i个子系统中的第j项, 它是依据主要指标的属性采取级差标准法给予无量纲化处理, 公式如下:

当指数属性为正向时:

(2)

当指数属性为负向时:

(3)

式中:xij表示第i个子系统中j项的指标数; max(xij)、 min(xij)的指标数的大小来表示系统稳定的上下界限; 权重λij采用熵值法赋值。

2) 对系统的耦合度进行计算。 公式如下:

Ci=

(4)

式中:Ci为i个子系统间耦合程度;Ui衡量第i个子系统的综合水平程度。

3) 耦合模型构建, 公式如下:

(5)

式中:Di为i个子系统间耦合协调程度,T主要衡量各子系统间的综合发展程度对耦合程度影响,a1,a2…ai为待定权指数。 在参考各学者的研究基础上[4-5], 得出目前使用度最高的耦合度和耦合协同度划分依据(如表 2 所示)。

表 2 耦合度及耦合协同度划分等级表

3.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在文旅融合的前提下, 参考国内外文献中不同学者采用的指标[6], 并遵循可操作性和独立性原则构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数体系(如表 3 所示)。

表 3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体系表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云南省统计公报、 国内重点刊物等。 通过对上文所列指标的数据整理, 各指标详细数据见表 4、 表 5。

表 4 云南省文化产业指标数据

表 5 云南省旅游产业指标数据

3.3 实证分析

上表数据经过计算得出两个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度C和耦合协同度D的表 2-表 5。 由于文化和旅游产业一样重要, 给a1、a2赋值为0.5, 可得表 6。

表 6 云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评价指标及权重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 耦合度的数值大小衡量着两种产业间的融合情况, 2014年-2018年, 云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呈现磨合趋势, 2015年和2017年的耦合度稍稍降低, 但是, 近五年发展总体呈现稳增趋势。 由于各年份间数据差距不大, 说明在此期间两者均在缓慢稳定发展。

耦合协同度的数值大小则反映出两种产业间的内部联系和依存性, 2014年-2018年, 均处于稳定阶段, 从勉强失调变为初级协同、 协同发展态势较好。 依据耦合度及耦合协同度划分等级表可得, 近五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逐步稳固, 相互磨合到稳定, 这得益于“十一五”和“十三五”规划的颁布, 促进了文化与旅游区域协同发展, 使云南省的产业融合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表 7 云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同度

4 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

4.1 云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是两种相互依存、 实现共赢的产业, 通过两种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7]云南省发展文旅产业融合的优势是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就文化与旅游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方面仍存在下列问题。

4.1.1 文旅产业链不完整, 附加值低

文旅产业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二者关联性越强, 协调程度越好, 综合发展的效果也越好。 在云南省文旅产业发展中, 存在着文旅产业链不完整, 附加值低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企业规模小、 分布较分散、 合作效率低、 盈利能力不高, 未能形成较强的规模效应。 此外, 经营文旅产业的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同质化, 业务形式单一, 创新力不足, 对时兴的文创、 动漫等体验观感类产业开发度不高。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 主要靠单纯追求买卖门票的数量和过度商业化的开发为主, 忽略了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 缺乏与购物、 娱乐、 休闲健康等方面的相互配套, 使游客没有达到预期的旅游满意度。 同时, 对文化旅游的挖掘层次不够, 也丧失了其他因素带来的附加效益。

4.1.2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服务能力较弱

受限于云南省不利地形条件的影响, 省内交通也在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如某些地级市的交通网覆盖率低造成的交通不便, 对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阻碍。 由于省内交通工具以及配套设施的不健全, 难以形成全面覆盖交通网络的旅游模式。 同时, 景区内的配套设施和硬件条件也不能得到相应保障, 每逢节假日和旅游旺季, 有限的景区接待能力、 脏乱的卫生环境, 均大大影响了游客对景区的旅游体验感和满意度。

4.1.3 管理体制不健全, 政府监管力度较弱

政府多头管理、 政企不分、 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是影响文旅协同的重要影响因素。 由于云南省大多数文化团体归属于事业单位, 缺乏与市场接轨的体制机制, 使文化团体缺乏主动性和自主创新性。 同时, 云南省的旅游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旅游服务水平也有待提升。 政府需要加强执法手段和执法力度, 大力整顿市场秩序, 从而全面提升旅游服务体系。 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和区域旅游的经济效益。

4.2 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 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因素有很多, 笔者挑选主要因素做以下分析。

4.2.1 有利因素分析

首先, 政府政策支持。 加速两者融合的前提条件是政府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 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下, 云南省文旅协同发展的步伐早已突破了行业界限, 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该产业的发展。 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在2014年对昆玉红旅游文化经济带进行了相关规划和空间布局, 使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与集聚更加快速。 依托“一带一路”, 云南省桥头堡项目的构建使省内达到“通江达海”的开放式新格局, 并加大对文旅建设的投入、 依托独有的文化资源来打造文化与旅游交融的新发展局面。 深入发掘特色民俗餐饮文化与主题乐园相结合, 促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有质的飞跃, 显现业态塑造的新风格。 截至目前, 文旅产业已纳入云南省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其次, 消费者对旅游消费和旅游文化的需要。 人民群众旅游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强的原因在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据统计数据可知, 云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 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 人们的消费观也在不断变化发展, 由曾经的物质温饱转变为精神的需要, 且更加注重个性化、 多元化的旅行方式。 在“十三五”时期, 文化与旅游的消费形式逐步转变为参与式、 体验式以适应当下的消费需求, 成为有利于文旅协同发展的动力之一。 云南省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 可传承性和体验性极强, 这为云南省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最后, 交通发展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 目前, 云南省已构建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覆盖范围为公路、 铁路、 水路和航空运输四大方面。 完善的公路网促进了云南到东南亚国家的可达性, “八出省、 五过境”铁路网的规划促进了云南对外开放, 水路也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疏通, 航空则促进了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 这都促就了云南用交通推进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4.2.2 不利因素分析

第一, 创新力度薄弱。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于创新,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 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消费者感知到融合无边界。 由于本省的文化和旅游创新力度不够, 使很多演艺项目具有重合性, 未能展示民俗本色。 因此, 要构建多模式的文化理念创新, 着重提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意, 寻求新的开发模式, 打造具有市场吸引力、 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的产品。

第二, 文旅产业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 体制机制的不完善、 不健全对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旅游和文化政府部门分管不同的旅游资源, 各自为阵, 没有形成“定位准确、 配置合理、 权责统一、 执行顺畅”的工作方法, 有踢皮球的现象的发生, 其主要原因是行政运行机制优化程度弱和管理水平的落后, 使文旅融合的发展进程缓慢, 满足不了大众的多样化需求。

第三, 开发旅游资源和保护文化资源存在矛盾。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会涉及到开发文化资源, 其中存在挖掘深度不足或挖掘过度的问题。 若掌握不好力度可能会影响文化保护, 云南省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某些区域的文化挖掘深度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相匹配, 阻碍了旅游业发展; 而另一些地方, 如丽江古城, 开发过度且商业化严重, 使游客倍感失望。 所以, 要严格把控好旅游的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力度, 才能使二者更好地协同发展。

5 促进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的举措

5.1 坚持以市场为主、 政府为辅的引导模式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产业融合要从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化为注重质的提高, 用有效需求拉动文旅产业融合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要走以市场为主、 政府为辅的道路, 以市场为导向和基准, 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 让文旅企业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 政府为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好科学规划、 战略部署工作, 使文旅企业成为市场发展的主体, 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合作、 发展、 共赢。

5.2 加强旅游资源设施建设, 加大经费投入

在旅游资源的设施建设上, 要大量建立文旅发展投资平台, 加快旅游生产要素发展, 增加对旅游项目总投资额。 首先, 要加强旅游资源要素的市场化程度, 通过搭建融资平台, 加大对民间资本的引进。 其次, 在流通的旅游要素的发展上, 要创新流通模式。 如发挥互联网优势, 通过线上文创馆、 博物馆、 VR体验等技术的引入, 将旅游资源“换一种方式”引入旅途产业创新渠道。 最后, 建设具有文化旅游多元功能的新型文旅中心。 将消费市场要素引入融合发展轨道上, 提升广大旅游者和消费者对于文旅产品的喜爱, 刺激消费需求。

尽管云南省产业融合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是, 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 云南省政府要加强体制机制改革, 完善产业融合的体制建设, 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条例, 放宽管制界限; 在政策、 金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并放宽准入门槛。 同时, 也要避免部门间相互踢皮球的现象产生, 明确工作职责, 杜绝乱执法现象的发生。

与此同时, 要加强与旅游相关联的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景区公厕建设、 服务休息区等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民俗文化, 使旅游者能够在旅游中得到身心及文化的享受。

5.3 加大旅游资源挖掘与生产力发展

云南省属于旅游资源大省, 可挖掘的旅游资源还有很多, 但挖掘过渡将会导致旅游资源流失严重、 游客体验感下降、 旅游资源效感整体下滑。 因此, 要合理挖掘旅游资源。 比如, 在旅游资源发展不足的地方, 加大资源发掘并促进生产力发展, 弥补发展不足带来的旅游产品落后和供给不足的问题, 挖掘旅游价值。 对于挖掘力度过大的地区, 促进文化资源旅游的同时, 引导适合旅游化的文化资源, 主推文化传承和发展, 保护旅游产业不受破坏的同时, 通过开发多元发展要素, 推动旅游市场产品多元化、 定制化建设向特色产品、 文化演艺、 未来科技等方面延伸发展。

5.4 打造文旅科技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过程中, 将科技创新渗入其中, 为二者融合注入新的血液, 促进产业链的完善; 同时, 要积极开发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 要注重各类所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投入, 制定并严格执行人才引进计划及奖励机制, 并与各大高校积极保持合作, 加强人才支持, 为人才的培养营造高质量的成长环境。

大力挖掘新的文化资源, 利用茶马文化和民俗特色文化的特点, 开发适合当地的新型文化项目。 通过大数据的方式, 利用互联网线上、 线下技术, 以此拓宽消费渠道, 打造“智慧+文化旅游”的新平台。

5.5 构建多模式的文旅创新发展模块

在云南省文旅融合的开发中, 应着重提升文化创新的发展水平, 增强创新力度。 比如, 打造富有民俗气息的主题公园和主题酒店, 将旅游文化与游客体验感相结合, 使其加深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的同时, 也带动了餐饮、 演义、 娱乐等行业的发展; 规划好文博会等会展业的发展, 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博览会的举办; 与此同时, 还应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使其在发展中得以延续。

猜你喜欢

文旅云南省文化产业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