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的旅游扶贫路径
2022-02-25尉富国
尉富国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乡村振兴的开启之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脉相承,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保障脱贫攻坚的成果,保障扶贫的长效机制。产业扶贫是保障扶贫长效机制的一种有效途径。旅游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理念在旅游扶贫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典型的产业扶贫模式。河南省济源市双房村的旅游精准扶贫正是贯彻精准扶贫理念的一种有效产业扶贫方式,取得了良好的脱贫效果。
双房村位于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山区,原是一个省级贫困村。该村东接花园村,西邻黄楝树村,黄孤线穿村而过。村东15公里处是王屋山风景区,村后5公里处是小沟背银河峡景区,区位优势明显。辖3个自然村,6个居民组,耕地250亩,共有163户,480口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35人;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清零。村落经济过去以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外出务工为主;如今村民大多在家门口实现了旅游就业。
一、旅游开发历程及现状
双房村旅游开发主要在一个原名叫石灰沟的双房村下属的自然村进行。石灰沟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山区小村落,拥有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大量的土木结构房屋,人口20多户100人左右。过去村落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土地少,土层薄,粮食产量不高。小河道旁分布着一些猪、羊、牛等养殖场地,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村容村貌差。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村里的20多人都是老弱病残群体,是典型的空心村。双房村党支部书记秦随明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为了村里的贫困户脱贫多方考察、多次讨论,认为双房村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特别是村落附近山上的红叶观赏资源独具优势,此前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自发前来观光,发展旅游是最适合本村发展的道路,最后决定开发民俗文化生态游。
2016年,在外经商的双房村人王战虎决定在风景优美的石灰沟进行旅游开发,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王战虎首先成立了娲皇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聘请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规划设计中心进行整体旅游规划。石灰沟改名为娲皇谷,公司先期投入5000万元进行土地流转、房屋流转、度假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娲皇谷大食堂、娲皇谷供销社、窑洞宾馆、娲皇阁、龙凤河、金豆湖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独具特色的娲皇谷民俗生态村度假区一期工程现在已经基本建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
二、旅游扶贫的具体措施
(一)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改善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
对双房村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善。对口扶贫单位济源市住建局协调资金60余万元,拓建水泥路2000米,新修漫水坝1座、水渠600余米,建设停车位200余个,改造危房15户,安装路灯15盏。2017年,总投资87万元,对周边电网全部进行更新。电网改造的实施,进一步为景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大食堂就餐人多的时候,300多人同时用餐,比较热,后来装了5台柜式空调,但电网负荷不起;电网改造后,空调能用了,就餐环境太热问题解决了。如今双房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趋于完善。
(二)紧抓政策机遇,以项目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机遇,一期工程重点建设度假区旅游通道、游客接待中心、小吃一条街、娲皇谷大食堂、新村民居等,对20余座原有民居和村容村貌进行全面整治;二期工程重点建设原始部落区、民俗体验区、农业观光区、休闲娱乐区、生态疗养区、拓展训练区等6大功能区。
(三)采用“旅游+扶贫+公司+农户”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按照“旅游+扶贫+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公司、村集体、农户三方合理、科学的利润分配机制,促进景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双房村将集体资金162万元注入娲皇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可获得10%的分红,即16.2万元的固定红利收益。村里将收益的20%用于集体经济再发展;收益的80%进行再分配,其中25%作为完善村落公共设施、人居环境改善等经费开支,15%用于贫困户幫扶,剩下的40%按照户数进行平均分配。在公平的同时兼顾对贫困户的扶持。村落集体经济与娲皇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经济合作的关系,合作双方实现共赢。
公司把村民的房屋整体租赁下来,把土地流转过来。另外为村民建设集体宿舍居住。仅此两项,村民每年每户约有5000元的收入;以公司化管理为途径,把闲居在家的20多名村民全部吸纳为公司的固定员工,根据岗位不同,每月发放1000~2000元工资。
(四)挖掘文化遗产,复兴传统工艺,提升边际经济效益
公司进一步挖掘农村丰富多彩但又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包装、设计,使之转化为旅游产品或旅游商品,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也为娲皇谷旅游度假区增加了旅游项目。
村内农耕文明场景保存完好。原来村民生产生活必需的石碾盘、石磨、犁、镂、锄、耙和纺车等生产生活工具恢复使用。邵州面塑、枣馍、花馍、土馍、剪纸等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景区的支持下,更多的村民开始学习剪纸、面塑、编荆条等技艺,使传统非遗项目获得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在景区的指导下,村民积极复兴传统手工艺。目前,做粉条,做柿饼,酿山葡萄酒,酿柿子醋,做辣椒酱、手工豆腐、石磨香油,织棉布,纳鞋底,做传统凳子等传统手工艺在娲皇谷得到了新生;土馍、花馍、传统月饼、辣椒酱、饸饹面等餐饮产品,游客品尝后赞不绝口。此外,景区还挖掘踩高跷、骑毛驴、敲盘鼓等民间文艺活动,吸引游客观赏、体验。
三、双房村旅游扶贫经验
(一)精准扶贫贵在“精”“准”
针对贫困原因,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坚持“真扶贫,扶真贫”思想,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村干部与景区领导深入村民家中,认真了解困难所在,弄清贫困户致贫的实际原因,登记造册,有的放矢制定详细的精准帮扶方案。贫困户翟立军,患有脑血栓后遗症,行动迟缓,妻子孟素兰有视力残疾,其女是在校学生,自从到公司工作后,他家年收入1万余元;贫困户王明义、翟慈文也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了稳定的收益,从根本上实现了脱贫。
(二)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双房村和娲皇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真心实意、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脱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贫困户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为景区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村民和公司取得了双赢,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三)以现代经营理念建设旅游度假区,实现资源与资本的有效对接
娲皇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建设娲皇谷旅游度假区,具体分为四个步骤。一是进行土地流转。石灰沟的土地全部流转给公司,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因地制宜种植观赏性强的花卉及经济作物;开发草莓、圣女果等采摘园项目,包括种植供应大食堂的粮食、蔬菜等农作物。二是进行房屋流转。公司把娲皇谷的房子全部租赁下来,改造为特色农家宾馆,另外给村民新建集体宿舍。三是吸收闲居村民到公司工作,每天50~100元工资。四是村民可以入股公司新建旅游项目。公司目前的几个娱乐项目、酿酒坊都允许村民入股。通过土地流转和房屋流转,公司对土地和房屋拥有了经营权,增强了经营灵活性和自主性,盘活了土地和闲置房屋等资源,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ZZJH-133);新乡市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研究”(项目编号:B2104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河南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