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00亿绿色资产何来?解码平安集团的转型策略

2022-02-24余文

财经 2022年3期
关键词:金融绿色

余文

近期,联合国官方账号上的一段“恐龙闯入会场”的视频,再度向世人发出拯救地球的呼吁。

中国已出台“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绿色发展成为置顶关键词。对于一家执掌万亿资产的金融集团来说,如何践行并达成绿色使命,无疑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601318.SH)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命题。

中国平安已提出全方位升级绿色金融行动,成立由董事长马明哲领衔的绿色金融委员会,统筹相关战略、规划、制度等制定和审议。

2022年2月8日,中国平安宣布,公司凭借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与优异表现,获标普全球纳入《2022年可持续发展年鉴》。标普全球表示,中国平安在应对全球最大的可持续發展挑战方面所投入的时间和努力,使其于同业中脱颖而出。

此前,在其发布的《中国平安2020气候风险管理报告》中,中国平安计划在2025年绿色资产规模达到4000亿元;2060年前达到资产组合层面的碳中和。在直接投资领域,原则上在2035年底全部剥离高碳产业的相关业务。

同时,中国平安计划绿色投资、绿色保险保费以及绿色信贷的增速不低于20%、70%、20%,实现在2025年绿色投资和信贷规模突破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突破2500亿元的目标。

为实现碳排放相关指标和目标,中国平安还提出,通过压减授信余额、限制授信范围,加强重点客户沟通,制定退出方案,逐步压降棕色贷款和资产规模和占比。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曾测算,要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全球每年需要投资1.6万亿到3.8万亿美元。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行动主体,以橙色为LOGO标志色的中国平安亦绘制了自己的绿色发展战略路线图。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曾指出,“保险跟其他的金融行业不太一样,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它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

保险板块正是中国平安最核心的主营业务。中国平安开发设计和承保的综合保险产品、巨灾保险、环境责任险等,在应对极端气候变化如台风、地震、泥石流、干旱以及前期在郑州出现的水灾等,都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021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开发了439种与可持续相关的保险产品(涵盖与环境生态相关的环责险、巨灾险、野生动物保护险等险种,与社会民生相关的大型工程险、食品安全险、医疗相关事故险等险种,以及面向小微企业、农业工作者和特殊人群的普惠保险),其中环境类保险产品原保险保费收入1.21亿元,社会类原保险保费为17.38亿元,普惠类保险产品原保险保费4.73亿元。

2021年7月16日起,河南省遭遇特大强降雨,造成郑州、新乡、鹤壁等16市受灾。根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数据,此次河南强降雨造成1478.6万人受灾,303人死亡,49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080.9亿元。灾情发生后,中国平安旗下寿、产、养、健、银等各家子公司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启动I级重大灾害响应。2021年7月19日上午,平安产险即通过远程定损,线上完成首笔车险赔付。截至7月23日,平安产险共接到灾情相关报案46585笔,其中车险报案数量45283笔,财产险报案数量1216笔,意外险报案数量46笔,农险报案数量40笔。

2021年7月28日,平安产险签约承保首批深圳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同期,由中国平安旗下智慧城市支持打造的智慧环责险服务平台上线,成为深圳推行环强险服务的重要数字化平台。中国平安优化深圳市原有的环责险保障方案,解决保障的内容不统一、责任设定不合理、费率制定不科学、投保意愿不足、风险防控服务缺失以及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等六大核心问题。

四川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灾害种类多、时空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损失严重,尤以洪涝、地震危害最大。中国平安以四川为试点,首创设立平安自然灾害实验室,建立自然灾害时空数据库以及灾害预警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平安关注中国人口健康趋势变化以及保险意识增加带来的保险市场需求变化,推动多种保障型产品开发,通过平安寿险、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提供医疗保险、重疾保险、老年保险等614种可持续保险产品。

近期刚刚完成首席投资官更迭的中国平安表示,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持续提升风险管控并将大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顺应“共同富裕、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等国家策略,在区域发展、碳中和与新能源、产业升级、科技投资方面增加配置。

据了解,中国平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海内外首个AI-ESG平台。AI-ESG综合管理平台代表着平安统一的协同管控平台,通过统一的风险管理平台,中国平安得以借助大数据以及AI管理等手段,实现统一的风险流程管理和风险监控。

此外,为实现ESG资产风险管理的标准化,中国平安内部建立了统一的ESG评估标准,并用AI实现了工具的智能化,为ESG风控、模型构建、投资组合管理的整合应用提供智慧化工具和数据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已经把ESG的核心理论和标准全面融入企业治理中,由董事会全面监督ESG事宜,由集团执行委员会下设的投资者关系及ESG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同时,中国平安构建了四层ESG治理体系。

在投资方面,中国平安积极遵循五大责任投资原则,落实ESG纳入原则、积极股东原则、主题投资原则、审慎原则和信息透明原则,在集团战略开展低碳投资。其中ESG纳入原则,即中国平安将ESG因子融入投资决策中,积极开发CN-ESG智慧评价体系,形成对于上市公司、发债主体以及项目ESG尽职调查的评价标准和投资依据。积极股东原则,即平安通过ESG沟通辅导和尽责投后管理,发挥股东的积极影响力,敦促被投资企业提升ESG表现。审慎原则,即中国平安承诺不会对赌博、色情等行业及争议性区域进行投资,并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采取了有条件排除策略,审慎投资火电和煤炭行业。

相对于绿色发展目标,当前可为金融机构直接投资的绿色资产显得稀缺,在实现向绿色产业跨越的同时,如何推动传统非绿色产业转型也是关键所在。

具体到金融企业实操中,绿色风险的鉴别与缓释、投资重点的迁移与转型,每一步都考验着金融机构的智慧与能力。

据了解,中国平安主动识别了在火电、钢铁、水泥、有色、造纸、航空、石化、化工等八大重点行业的风险敞口。截至2020年末,贷款组合中存量较高的三个重点行业为钢铁、火电以及石化,投资组合中存量较高的三个重点行业为火电、化工以及有色。

在绿色信贷及投资方面,中国平安正在建立集团层面的绿色金融统计制度,并通过进一步结合大数据、AI等手段提高贴标效率,同时通过压减授信余额、限制授信范围,加强重点客户沟通,制定退出方案,逐步压降棕色贷款和资产规模和占比。

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盛瑞生表示,“综合金融是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的有效手段。通过绿色贷款,我们将逐渐降低对于‘两高一剩’行业和企业的贷款融资支持,并加强国家控排企业的贷款审核,缩减贷款规模;参考央行绿色信贷指引目录,增加对于绿色企业以及绿色项目的融资支持,开设绿色通道,增加放款到账速度,或以贷款利息补贴的形式切实提供金融优惠。同时,增加对于绿色标的的投资,包括不限于上市公司股票、债券、公募基金、私募股权、债权计划、专项资管以及信托计划等形式,并鼓励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形式创新和领域创新。”

截至2021年6月末,中国平安的责任投资规模近1.21万亿元,普惠性贷款余额达4263.77 亿元,绿色信贷贷款余额达571.09亿元。

近年来,在绿色金融重大关键项目中屡屡可以看到中国平安的身影。如在中广核引战中,平安人寿作为核心战略投资人增资20亿元,助力中广核在风电和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的开发运营。

2022年1月18日,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吊装完成。这项大规模、高投入、高难度的超级工程,从无到有的背后,也凝聚着中国平安综合金融的实力以及平安人的付出与心血。

中国平安自2016年开始即联合旗下产险、银行、证券等子公司,以金融手段助力白鹤起飞。平安银行连续四年累计投入52.3亿元资金用于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库区民众迁移、安置地基础设施建设、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等工作。平安产险作为首席承保人承保了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右岸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保额达61.19亿元,承保份额70%。

截至2021年9月末,中国平安集团绿色投资规模达2088.86亿元,绿色信贷规模达532.78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绿色保险保费收入251.09億元。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并指出2022年绿色金融政策将以“安全降碳”为导向,推动政策体系、操作规范与金融工具进一步健全。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绿色转型的浪潮袭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已降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在盛瑞生看来,绿色金融是生意也是公益,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止于简单地做公益、做慈善,而是与中国平安创新型的绿色险种、绿色信贷等具体业务相结合,与客户的用户体验相结合。

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要将绿色金融作为一项产业长期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绿色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环保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