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研究
2022-02-24王慧
王 慧
引言
在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要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要尽快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而在“互联网+”的现实背景下,国有企业也应该突破传统的经营思维、管理模式,全面推进改革工作,创新利用技术,将传统业务、管理模式与信息化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
我国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积极尝试企业信息化,经历了从纸质化模式走向电算化,再走向信息化的漫长过程。虽然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贯彻实施的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传统的管理思维禁锢了企业的思想与步伐,造成国有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成效缓慢。国有企业必须要认识到,在“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单一的数据提供或者是记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诉求,更不能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决策提供方向。国有企业必须要从多个细节入手,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本文在研究中就从理论出发,既分析了财务信息化的概念,肯定了财务信息化在国有企业中的实施价值与必要性,同时也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将其分为认知、流程等多个方面。最后,本文还提出:企业要想改善这一问题,必须树立创新思想,利用外脑引智及招揽更多的人才,在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一、财务信息化的概念
(一)财务信息化的界定。财务信息化的概念由企业信息化发展而来。财务信息化是以会计信息系统为载体,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推动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和企业业务流程优化。财务信息化运用了计算机、数据库和云计算技术,将各环节数据资源置于标准化的供应链条上,使企业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同步;同时信息系统深入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集中管控企业财务活动产生的数据信息,为生产经营预测与管理决策、控制和分析提供高效手段,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财务信息化强调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其它系统的整合,这有利于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从而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国有企业开展财务信息化的必要性。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财务信息化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有助于企业在财务信息管理上的优化。而国有企业开展财务信息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财务信息化在国有企业的开展有助于及时反映财务情况,使得相关人员、相关部门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化并不单指财务软件的运用,一般是相关财务软件的集成,这些软件能够实现财务在国有企业不同部门的信息搜集、功能整合,加强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形成较为准确、高效的信息流,实现国有企业在数据信息上的充分共享,为后续的决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财务信息化有助于实现国有企业在财务报告上的改进。目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了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剧,加之消费者在需求呈现上的多种多样,造成企业的发展需接受更多的挑战。而财务信息化有助于实现财务报告模式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可提供多种财务方法,仅在一张财务报表中就能体现多类不同的财务信息,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专业服务,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再次,经济活动的错综复杂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积极应对国内、国外市场的变化。目前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信息化对下一阶段甚至未来的经营管理工作做出较为精准的预测,从而制定可行的决策方案,实现财务决策的智能化。最后,财务信息化在推进过程中会使用包括手机、平板等不同的技术,打破了财务管理在模式上的限制,利用移动办公系统作为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入口,单点登陆即可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有效整合,让企业的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员工、客户都能够在一个统一的移动平台开展业务,按权限共享信息,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简单便捷程度。
二、国有企业在财务信息化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务信息化的推行在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重要性、必要性,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提高了对财务信息化在开展上的重视程度,尝试进行技术、人员、模式、制度等多个方面的革新。但是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推进并不在一朝一夕,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财务信息化依然受到国有企业传统经营管理意识、技术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对企业的战略化经营也带来了较多的阻碍。本文在研究中就将国有企业在财务信息化中面临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对财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高。财务信息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物,需要国有企业建立自上而下的正确认识,这样才能推进财务信息化在各个部门中的贯彻落实,使得数据信息的共享更加高效便捷。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的认识上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受到传统管理思想、运营模式的影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内涵的认识与分析上存在着一些偏差。一是部分企业的管理层甚至将会计电算化等同于财务信息化,管理者对财务软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层面,没有真正有效的利用财务信息及其中的管理和分析功能,充分发挥财务软件和服务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完善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二是对配套措施的重视不足。他们忽视了对于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人才的培养,认为购买计算机和相应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就是实现了财务信息化。没有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布局,仅仅将其认为是信息部门或财务部门的事情,使得企业推进财务信息化的阻力较大。
(二)信息化管理体系搭建不合理。在国有企业建设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虽然信息化为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技术、便捷智能的支持,但其具体贯彻落实依然需要制度体系的支持,否则就会造成运用的无序化。严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需要有明确的职责部门,确定领导层与相关部门的职责,从而对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进行系统的策划;严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还应该加强对现有信息化技术、流程、人力、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并且需要规范具体的财务信息化步骤。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并不具有健全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种不足体现在:企业并没有制定财务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在信息化的推进上存在着盲目的特点,只为了技术革新而推进,并没有结合自身所处行业的特点、管理的方式、现实的诉求,造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际并不相符,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另外,国有企业并没有专门设立领导部门、监管部门对财务信息化的情况进行管理与监督,使得信息化的实际应用与预期效果存在严重偏差,甚至在出现问题之后找不到具体的负责人。另外,国有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并没有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作为支持,造成信息化工作容易出现混乱或者无序的情况。
(三)企业财务信息整合混乱。财务信息化本身对信息的整合利用就有较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后却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主要是这部分国有企业只是将财务信息化等同于软件的使用,仅是对原来的人工财务工作方式进行简单升级或者是替换,并没有对信息化工作进行具体的梳理整合、流程再造,而是将原来人工纸质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复制到了线上,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有些管理人员并没有加强对各类财务信息在整合、运用上的重视程度,没有加强这些基础性数据的审核,造成从各个部门、业务端传递过来财务信息,不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例如客商信息分散由各部门建立,但是没有进行有效管理,造成财务端信息的不准确或错误,影响了后续的信息利用、分析与管理。
(四)财务管理架构设计存在风险。在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架构的设计与构建影响了财务信息化流程的顺畅与否、对信息化的贯彻落实、监督调整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只是引入了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技术或者是软件,并没有构建相应的信息化框架,造成现有的管理模式、组织框架等与财务信息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只是系统模块的对接,没有搭建数据平台打通各种数据,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另外,很多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工作处于被支配地位,无法实现与各项业务数据的有效整合,部分工作在开展上较为被动,直接按业务部门的诉求定制信息系统模块,未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上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的关键点
目前财务信息化在国有企业的推行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尝试实施开展,但是由于缺乏正确认知的引导、财务管理框架的支持,加上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的不足,对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消极的作用。我国国有企业必须要从细节入手,加强对财务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流程优化,积极主动地推动财务信息化进程。
(一)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不同的国有企业应该根据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发展阶段、管理水平、业务部门等进行战略规划,在明确当前财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案和落地措施,绘制未来5年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蓝图。对此,国有企业可以先对不同部门的财务业务需求进行准确的梳理分析,并根据目前财务流程信息化要求覆盖所有信息化相关业务,通盘考虑信息化支撑的管理环节,在深度上有所侧重。
为了做到顶层的优化,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还需要科学的组织体系的支持,可以构建由管理人员直接负责的信息管理部门,在上、中、下业务范围内设立系统的信息化机构,对财务信息化进行战略性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考核等各项工作。同时,还可以专门聘请专家或者是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从顶层设计的视角出发,对企业的经营特点、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满足企业发展诉求的信息化框架。在此过程中,可以开展深入的访谈活动,保证技术、管理、预算在各个层面上的优化设计,提高其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可执行性与可评价性。
在财务信息化模块的整合与设计上,国有企业应该严格按照我国相关的政策方针,将组织结构划分为专门的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信息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市场部门、网络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多个不同的部门。例如业务部门主要是对原有的业务交易、单据信息等进行认证,保证这些资料数据的完整与准确。而财务部门主要是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功能上的维护,并负责日常企业在账务上的相关工作。这些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是紧密配合的,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具体业务的差异进行设计。但各个部门必须要在一个系统的框架之下,维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牵制,这样才能避免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产生过高的风险。
(二)借助外力,业务流程再造。财务信息化本身就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既强调对信息的整合利用,同时也需要原有的部门、人员能够打破传统的工作状态。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国有企业只是将线下、手签的流程照搬照套到软件技术中,运用这些技术将业务信息维护到软件,但是线下的工作流程本身就存在着职责划分不清晰或者是混乱的情况,如果不能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开展财务信息化,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对此,企业可以先对整个流程的岗位的职责进行梳理和界定,确定各部门的职能,根据具体的职责设置合理的岗位。尤其是信息化管理部门,需要设定专门性、专业性的管理员岗位,根据现有的财务制度法规以及财务部门领导的审批意见开展权限的分配、把关等各项工作;还可以专门设置稽查小组,主要负责定期性的业务、原始单据、会计凭证以及财务报表的稽核,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性、报销事项的合规性、各种手续的齐全性。企业还应该提高对会计档案电子化的重视程度,电子档案信息化不仅加强了管理流程体系的规范化,还提升了数据的即时性和准确性,利用安全性较高的云档案技术,并配备有专人保管,对数据库进行加密管理,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数据资料的实时共享效率。
相对而言,国有企业在人员构成、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技术使用上都有所滞后的阶段,这也是财务信息化难以高效推进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国的国有企业可以借助于外力,即邀请专业的实施团队、咨询公司等外部力量,在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财务信息化的梳理与整合工作,实现对原有流程的整理与再造。不仅如此,外部人员更能从客观的角度监督审查财务信息化的开展工作,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完善改进。
(三)推进企业业财融合一体化建设。业财融合指的是促进企业在业务财务发展方向上的转变,即由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向转变为业务发展的方向。这种转变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即将财务与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的预测、事中的控制转变,保证财务工作在各项业务发展工作中的参与程度,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在经营利润上的最大化。而业财融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这是因为业财融合更能保证制度的健全、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财务人员能够从业务流程出发,了解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开展更加精准的会计核算工作;业财融合更有助于实现业务资源的整合、财务信息的共享,使得业务部门也能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为了实现企业的业财融合,首先应该构建相应的制度,加大财务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力度。企业需要对现有的财务制度、内控制度进行完善,探索并且形成可行的财务操作方法,这样才能规范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的行为。制度的构建需要为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做保证,严格规定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的采集、输入、处理、维护等流程的相应标准,进一步保证各项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业财融合同样对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员工业务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国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甄选合适的、优秀的财务人员到相关业务部门中,加强对相应业务的深入了解,并且能够根据财务数据指标为业务部门的员工提供相应的决策方案,合理规避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还应该加强对业务部门员工的培训,提升其财务风险的认知,为后续的业财融合提供更多的保证。最后,企业还应该注重内部财务与各项业务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财务与业务端的有机融合,能够在业务端的各个环节中优化数据录入工作,避免出现重复录入的情况。财务部门也需要尽可能为业务部门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在业务活动开展前期就能积极主动地反馈重要信息,为后续行动提供参考,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实现各项管理事物的精细化、关联化。
结语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财务信息化是国有企业的必经之路,其不仅能够实现传统财务管理方式、流程的创新,还能加强各个部门在财务信息上的交流沟通,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依据。通过财务信息化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紧密融合,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价值。国有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自身在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入手,通过制度的完善、人才的引入、外力的支持,稳步推进业财融合,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化提供更多的助力,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财务信息化铺平道路,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