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智慧的好老师
2022-02-24◎郑航
◎郑 航
智慧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准确、及时、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直接地讲,做有智慧的好老师,其核心便是教师要具备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对教育问题予以敏锐反应、深刻洞察和机智应对的能力。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只有实现人生智慧、生活智慧和专业智慧的交融,方能真正具有教育智慧,成为有智慧的好老师。
有智慧的好老师,需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爱自己,爱学生,爱每一个人,尊重与关心,激发与唤醒,体现的是教师的生命之爱。生命在实践中的展开,便是生活。生活是完整的——衣食住行、人际交往、休闲娱乐,此乃日常;生产经营、发明创造、社会服务,以及知识能力增进、生活意义撷取、人生境界提升,谓之非日常。教育若无视前者,便失之人性化;若忽视后者,遂近乎摈弃教育之根本。生活又是社会的——每一个人“过”生活,都会在社会背景下,基于社会条件,倚仗社会群体。正因为如此,陶行知先生才说,“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育更是一种因成人而成己的事业,好老师只有热爱这项事业,才会想方设法去理解学生,去理解教育过程,去解决教育问题。
有智慧的好老师,需要关注学生,关注问题,关注教育活动。人的成长是在人、环境和行为的交互作用中发生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关注学生的状态、变化,是机智应对的关键。教师虽然明晓教育行进的基本方向,却无法把控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更无法左右学生的成长样态。好老师所要做的是,关注教育对象,关注实际问题,然后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去诊断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施加教育影响。至于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则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之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身心发展水平相异,教育活动的选择和组织大相径庭;课程性质不同,教学内容相异,教育条件参差,教育活动的具体展开千差万别。即使同样的问题,面对不同学生,所处教育情境不同,教育方式、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也是千变万化。
有智慧的好老师,需要致力于专业成长,致力于教育价值实现,致力于生命品质提升。教育是一种专业,专业的事必须由专业的人去做。国家之所以对教师的资格认定、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进行专门设计和规定,就是为了从制度上保障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然而,一个人满足了制度规定的相关要求,乃至于成长为名师、名家,并非必然就是真正的专业人士。利益的驱动,功名的诱惑,外在的奖赏,都可能令教育活动异化为非教育目的的工具。因此,真正有智慧的好老师,应是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有利于知识创造更新出发,探讨有效教学、有效管理、有效指导,致力于教育价值的实现。欲达于此,便需教师更加注重生命价值自觉,致力于生命品质提升,本乎良心,出于道义,使人生由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进至道德境界,乃至于物与我同、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