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

2022-02-24梁文举呼伦贝尔市审计局综合保障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3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信息技术

梁文举 呼伦贝尔市审计局综合保障中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已悄然而来并且在人们生活、工作和生产中趋于普及。审计作为我国经济管理与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收集相关审计证据、检验审计工作流程、推进审计工作开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中,因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时间比较短、技术不成熟,导致工作中出现了工作人员经验不丰富、专业技术人才欠缺、风险防范意识不高以及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中的优势。为此,这里结合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相关优化策略。

一、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公共投资审计相关概念

目前,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无项目审计”这一全新的审计模式。但是在审计业务开展之中,因应用时间比较短,导致问题比较突出。为了更好的明确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有必要提前明确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公共投资审计相关概念。

(一)大数据信息技术概述

大数据技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被广泛地认为是一个数据的集合体,存在容量大、种类多、来源广、存取速度快、整合率高、应用价值高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内容,是一个能够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供新服务的整合提。大数据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社会发展中饱受热议的话题,通过了解大数据信息技术的价值不难发现大数据的珍贵,也能够从云计算、分布式、存储技术和感知技术等多个角度去分析,进而了解其应用技巧[1]。

(二)公共投资审计概述

公共投资主要指的是通过使用公共资源和公共资金向社会公众提供产品、服务的政府性资本支出活动,是由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的一系列公共工程项目,通常都属于非运营项目,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工程项目,主要包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项目等,这些都属于公共投资的范畴。通过公共投资资金所达到的效率、效果以及最终目的进行评估和审核,确定项目管理是否科学、公共资金是否使用得当、整个项目是否达到预计目标,进而促进项目社会经济效能的充分发挥。

众所周知,审计是一种特有的经济监督行为,是对经济活动实施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的过程。我国现行的《审计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审计机关对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职能,由审计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依法展开审计监督,而公共投资审计则是我国审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其不仅能够监督建设单位增强管理能力,还能明确资金的合理利用,增强项目效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特征和国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共投资审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加严峻,从新常态到五大发展理念再到如今的供给侧改革,都给公共投资审计提出了新要求,此时需要严格落实审计工作职能,深入贯彻国家经济政策,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进程。

二、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应用中常见问题

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时间还比较短,目前主要应用比较行为的方式,是通过采集各项数据并且比较相关差异,最终形成具有准确效能的审计证据。对于公共投资审计工作而言,将大数据信息技术和审计监督工作结合起来,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相关审计单位已经对此做出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了许多新的模式,按照总体分析、发现可疑点、系统研究以及有目的核实的方式对所有的信息进行记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技术审核,这对公共投资审计工作的科学开展有着巨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导致其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如下。

(一)数据库统筹功能不全面

公共投资项目与普通项目相比,普遍存在规模大、投资金额大的特点,这也导致各种数据的计算较为复杂。在过去的审计工作中,各项数据都是以审计人员手算为主,这种落后的手工计算和单机软件表现出数据运用封闭、分类不均衡以及评价标准不统一等特征。而在近几年,虽然大数据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在公共投资审计中的应用还比较少,造成数据库统筹功能不齐全,各种数据转换功能难以有效展开,具体功能达不到预计标准[2]。

(二)管理监督信息化系统的利用率不高

目前,不少审计部门在开展公共投资审计的时候,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表面,对审计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方面利用效率不高,对内对外、对上和对下都没有形成信息互通和彼此监督。在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所有公共投资项目都逐渐具备了管理和监督量大基本功能,其中监督普遍是外部系统管理过程,是由管理部门、监督部门、建设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其他组织共同参与监督和管理的过程,其中在项目基本信息、决策信息、数据汇总、财务信息化管理等环节采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多元化来共同参与管理,及时反馈结果。管理则属于内部性系统,是基于项目库、审计项目库相互作用下展开的,主要是提供审计分析、信息查询、数据管理、法律法规限定以及程序监督管理等功能,通过纵向和横向之间的信息共享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但是就目前的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中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在这些环节的利用效率并不高,存在诸多的空白区域。

(三)传统思维方式比较突出

由于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中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晚,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存在利用传统思维看待审计新策略,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大数据信息技术给公共投资审计工作带来的变革。也有些工作人员缺乏推进审计工作信息化的思路,在工作中对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目标不是特别明确,存在概念和思维比较模糊的问题,并没有完成审计工作建立中需要实现的思维转变思路,也没有认识到大数据信息技术带来的优越,更没有认识到预算跟踪+联网核查审计模式的意义。另外,在工作中一些人员存在审计观念、组织方式陈旧的特征,导致工作中存在对大数据信息技术产生恐惧、畏惧和厌烦心理,造成在审计工作中无法实现审计资源组合优化、信息共享以及业务协同等[3]。

(四)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以及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不匹配、不适应。这种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审计队伍老化,大部分审计人员虽然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高度敬业的责任心,但是这些人员大多都存在计算机专业知识匮乏,很难适应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中的融入,也难以将传统审计方法和技术转化为计算机可以操作的语言。另外,一些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但是因并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检测技能,导致在工作中无法将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审计专业知识融会贯通,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加之自身审计经验不足,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了独立性差、整体效果不佳的现象。

三、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中的优化

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审计思维、审计观念和审计方法正在承受强烈的技术冲击,将大数据信息技术和公共投资审计融合在一起已成为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计机构也明确的指出,审计信息化是已成革命,能否在这场革命中掌握主动权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今后的发展,这也为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其应用中还存在上述诸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中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做了如下的优化。

(一)健全大数据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

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发现、判断和处理主要是依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财务管理措施、工程技术规章以及管理制度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投资审计的内容、目标和范围不断的拓展,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变化。此时在工作中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分析审计事务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及时寻找出财务信息中存在的疑点,将各种非标准化的数据整合在一起,解决数据之间的转换障碍。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有关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运用规定,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以企业为主题,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完善公共投资审计规章和制度,并且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来保障相关数据安全。同时,建立完善的地方公共投资审计管理系统,将所有的信息纳入到审计范围之中,全过程跟踪和审计每一个项目内容,并将近几年完成的公共投资项目的审计工作纳入到输入管理系统中。为了更好地完成公共投资审计,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对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和筛选,及时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统一定性进行处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4]。

(二)深挖审计数据

在工作中重视公共投资项目中的造价信息,摒弃传统表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而要深挖各项信息,并且对其进行整理,及时发现有深度、有附加价值的额外信息。比如预测行业发展、类似工程对比、工程建设单位以及施工监理机构给出的施工资料。比如在基础工程项目中,通过将大数据信息技术与BIM技术结合在一起,寻找出科学有效的算法以及大数据背后关键点信息,将其分解和细化,按照结构化的思路形成统一、规范的数据信息。然后按照工程对比结果来识别偏差数据,其中包含施工现场图像、视频以及文字等,采取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变量分析法等现代化技术实现审计信息的有效提取,从而保证审计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三)创新大数据组织和管理模式

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公共投资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创新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投资项目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加大、投资金额也不断攀升,此时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中的信息量也在不断攀升,由此引发的信息失真、决策延误和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随之出现。此时采用大数据信息技术能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决策不合理、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能够突破传统各个部门自行其是的工作模式,实现团队之间的协作以及上下级部门之间的联动。在工作中,从审计项目开始便能按照现行审计法律法规进行工作,实时共享相关审计数据和审计模型,让反馈机制得到有效的保证。

一方面,在工作中依托审计项目管理组织构建科学的审计小组。由于公共投资项目的特殊性,在审计小组构建的时候以大型审计组为主,并且实行平行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将审计组分为责任领导小组、疑点核查小组、数据分析小组等。其中责任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事前审核与调查,编制审计方案。数据分析小组则是由各个部门专业人员组成,其中包含财务人员、计算机人员,根据审计制度和方案对所有项目数据进行采集、审核,筛选出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和疑点。疑点核查小组主要是落实数据分析小组工作中存在的各个疑难点,并且注意进行核实、及时反馈,由此形成相互协作、彼此监督的团队。

另一方面,构建矩阵式数据分析团队小组。在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推广的新时期,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嵌入收据收集、发票整理、数据整合、数据筛选、数据分析等多个服务小组,这些小组之间形成进度统一、决策集中、信息共享、力量集中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强化对审计质量和数据准确性的管控,确保各个审计小组的数据能够共享和利用,实现上层指挥、中层管理、基层统计的多维度审计模式。

(四)大力培养大数据信息技术专业审计人才

我国审计机关应当重视对大数据审计人才的培养,设立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数据采集、数据储存管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四个方面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审计机关首先可以定期组织培训活动,丰富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提高审计人员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意识。其次,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加强管理力度,督促审计人员多多运用大数据分析,以此帮助审计人员积累经验,提高业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大数据审计的作用。

(五)完善法律机制

在目前审计工作中,应该大力推进大数据信息技术的立法工作,让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公共投资审计工作能够科学融合,形成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融合模式。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深入了解大数据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对大数据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的应用进行汇总,总结其应用经验,并向社会大众征求意见,由政府部门提出相关议案,为立法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其次,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应该从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目的、审计内容等多个环节进行法律优化和调整,及时调整审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科学更新审计制度和体系,让现行审计法律法规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再次,相关部门应该结合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和云计算时代特征进行业务流程优化,找出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法律漏洞,以此为基准找出优化措施。最后,为了确保公共投资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公正性,相关机构还应当强化网络法律法规建设,严格把控防控数据的权限,按照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将事后分析、实现风险评估、事中监督结合起来,随时掌握审计工作中发生的风险,并及时的优化和处理。

四、结语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其技术和方法日趋丰富,并且逐渐渗透到公共投资审计的各个阶段。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弥补了传统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而且开创出全新的审计模式,对实现审计全覆盖目标有着巨大的推进和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公共投资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时日较短,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为此本文对其进行分析,并给出了优化对策,以期帮助同行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公共投资项目审计中作用,推进投资结构调整,优化投资方向,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资管理体制,提高投资项目效益。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