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
2022-02-24高子岩河北省承德市中心血站
高子岩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血站
事业单位主要是由国家利益用我国国有资产所建立的单位,社会主义市场并不参与事业单位的发展。但是事业单位的建立并没有行政政府那么严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而事业单位做好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其自身的发展。但是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在经济体制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问题,比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信息化利用不够均衡等,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国事业单位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高效管理措施来进一步地加强管理工作的开展,推动事业单位的良性循环发展。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
事业单位做好经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相关经济活动的运行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特征,进而体现出事业单位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社会效益的作用。作为我国的主要社会服务机构组织,事业单位要想加强经济管理工作就必须要重视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做好经济管理工作还必须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事业单位作为社会服务型组织在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要充分保障各类活动的经济效益,确保资金投入能够得到高效补偿,以此来实现对于社会提供更进一步的服务目标。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体系分析
事业单位只有具有明确的管理目标,才能够为相关管理活动提供指引和方向,在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要想有效地保障经济管理体制的完整性就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充分满足现阶段的体制改革需求。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做好经济管理,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体系包含有以下几方面。
(一)事业单位筹资管理目标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之下事业单位不断深入改革的背景之下,要想真正地实现事业单位的快速正常发展运营、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支持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真正地打破仅依靠国家财政支持的局面。应当做到在争取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同时,更加多样化地利用筹资方式来获得资金投入。从当下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常见的资金筹资方法包含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投入以及资金投入等,应当注意的是不同的筹资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在确定投资方式时必须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发生,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投资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主要是利用已经具有的固定资产来进行投资获得收益的管理,事业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需要来进行股权投资或者购买无形资产等各类投资活动,当前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工作对于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事实上,投资过程中也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作为相关部门在做好投资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充分衡量投资所带来的效益以及所面临的风险评估均衡问题,确定最少成本最低风险来实现最高收益的投资方案。
(三)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目标
作为独立主体事业单位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也会伴随着一定的成本输出,因此,必须要做好生产成本的控制工作,确保产品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在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事业单位做好业务范围的明确以及与外部经济活动的关联分析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始终坚持以绩效为中心的经济管理模式,全面准确地分析各类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维修费用等做好成本方面的管控工作,进而保证经济资源的高效使用。
(四)事业单位分配管理目标
分配管理也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由于事业单位具有独特的非营利性质,要求其在经济利益分配方式上应当做到与企业有明显的区别,应当更加注重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做好内部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制定非常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充分体现出员工工资以及绩效的公平公正性,进而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具有足够的工作动力。同时还应当注重分配管理的制度细节完善,避免由于考核手段过于繁琐而降低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等问题发生。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问题分析
目前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人与人负荷过重,经济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缺乏专业化人才以及制度支持等各类问题,具体来说包含有以下几种问题,下面就将针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以求能够更进一步地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工作人员超出财政负荷能力范围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多不凡的成就,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却存在着人员超编的问题,过多的工作人员给事业单位的财政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问题,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超出预算,进而产生各类经济问题。我们都知道事业单位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其模式与公务员是几乎相同的,因此,许多人都认为事业单位是公认的铁饭碗,工作人员不必面临在私企的失业问题。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也相对比较稳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员都寻求进入事业单位工作,而这种意识导致业单位整体缺乏市场的竞争力,也就难以实现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二)经济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人才缺乏
管理理念的落后是导致近些年来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缺少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事业单位要想进一步地其重要保障在于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事业单位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员工的思想认知的提高,更进一步地转变员工的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目前,事业单位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主要选择的是普通员工和管理人才的引进,许多单位的领导并没有真正地意识到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引进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当下事业单位的工作分配,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财务工作都是由财务部门进行专项负责,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则主要负责的是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而并没有深层次地做好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工作。这样长久以来就导致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状况受到影响,很难得到快速综合发展。事业单位除了缺少专业化的经济管理人才之外还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对于在职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缺少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导致整体的经济管理效果欠佳,成为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短板,进而影响工作成效。
(三)缺少严格化管理和专业监督体系
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是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但是从当下的实践发展可以看出,虽然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经济管理体制建立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欠缺,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之处,导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事业单位的长效化发展。目前看来,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相关单位缺少结合事业单位本身实际情况的科学化管理机制,其次,对于已有的经济管理制度方面的执行力相对较差,导致各类经济项目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也缺少非常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制。由于事业单位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因此具有属于独立发展的各类固定资产,但是这些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被搁置起来,难以实现充分有效地利用,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发展难以真正地实现为人民服务。而由于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监督体系导致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应用和资产回收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长期创新和健康发展。
(四)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缺少对固定资产的严格化管理
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相关财务部门确定工作流程时,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其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但是当下一些事业单位缺少较强的财务风险意识、财务承担风险责任不足等各类问题。风险会在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经济资金来源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拨款,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着与市场竞争的风险,如果单纯地固守传统的思想,缺少对于财务风险意识的认知,那么一定会遭受到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各类压力和打击。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管理方面缺少管理的严格性,很难真正地提高管理成效,主要表现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目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方面对于资产的使用率相对较低,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固定资产应具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在于资产造成浪费流失,使得各类资产在闲置的过程中丧失其本身应具有的价值。
四、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能力的相关策略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下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着人员数量过多、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缺少专业化体制等各类问题,因此,下面就将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管理手段和方法。
(一)优化用人体制,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每一个事业单位都应当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来对于发展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各类资金进行预算分析,目前来说,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的资金开销包含有日常的开销以及所提供各类设备的更换和维修等,此外,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资金流动等。虽然这些日常的开销等各部分支出在事业单位的发展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但是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仍然属于一笔相对较大的支出内容。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数量也相对较多,这也是增加事业单位财政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更进一步地推动事业单位的资源利用程度就必须要更进一步地优化人员聘用制度,坚持不养闲人的用人原则,真正地发挥出每一个工作人员应有的价值,使得每一个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出个人的独特价值,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同时,相关财务部门还必须要做好相关经费的预算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实用高效为原则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保障每一份资金都能够得到高效化利用。
(二)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工作人员素养
要想切实地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就必须要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提高其基本专业素养。那么,要想真正地实现高效化管理这一目标,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在进行人才引进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管理人才的聘用引进,同时,在员工入职之后还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切实地提高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思想认知,使其能够真正地适应当下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同时,还需要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提供施展水平的平台,保障各项制度为人才工作提供基本保障。最后必须要做到保障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鼓励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健全经济管理体系
我国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国家,因此,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基本方针方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指引效果。事业单位通过优化建立相关经济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地有效地推动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充分完善经济管理体制,使得各项工作都能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事业单位还必须要建立和优化经济监督体系,保障各类资产能够得到合理化应用,真正地发挥出各类固定资产应有的效果,避免由于资源的浪费而导致财政压力过大。在建立相关监督体制过程中必须要保障相关监督人员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素养,同时,监督人员也必须要有足够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有效帮助事业单位规避可能遇到的财务问题等。
(四)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与核算管理工作
财政预算是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重要部分,而财政核算则是财政管理工作结尾的重要步骤,因此,做好这两个环节是推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事业单位相关财政部门在做好财务预算和核算工作时应当加强调查管理,在相关研究调查的基础之上确定工作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方案确定的科学合理性。此外,在制定事业单位预算与核算方案之后还应当要保证执行过程的严格性,对于一些涉及金额相对较大的项目来说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层层论证,切实地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和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的项目推动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分析解决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资金的利用程度,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