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PPP运营模式研究

2022-02-24文李晓琴

中关村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公共部门居家养老

文李晓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呈现出未富先老的局面。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老年人口以持续与加速的态势增长。据全国老龄办预测,随着老龄化持续增长的趋势,到了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27.9%。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发展,不仅加剧了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和老年人对生活水平有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我国现行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和企业养老模式的问题开始凸显,比如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资源整合度低,效率不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低等。所以无论是从模式上、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看,都已经不能够满足老年群体逐渐提高的养老需求,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一、企业养老的优势与不足

养老机构,是指专门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而本文中的企业养老是指公办养老机构以外的养老机构,主要由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所经营。企业养老加入我国的养老市场,增加了养老所需床位,有效地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养老问题。而且企业养老还带动了更多的人就业,促进了养老市场发展,很好地分担了我国的养老压力。虽然企业养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的养老压力,但是它在本质上是一个营利组织,所具有的公益性程度肯定低于公办的养老机构。企业在金钱的驱使下,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会尽可能提高养老床位的价钱或降低相关的养老服务项目质量,以此来压缩成本。在许多规模中等或中等偏下的企业养老机构中,机构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除了雇佣一些必要的专业人员,其余所聘请的护工大部分是文化素质比较低的中年妇女,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提供的服务质量不达标。在个别合法或不合法的企业养老机构中,甚至出现虐待老人等恶劣行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也随之提高,由以前的以物质需求为主转变为现在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重,而企业养老机构往往不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与不足

在我国,城市养老主要以社区居家养老和企业养老为主,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所占比例较高。所谓的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生活习惯,选择在家中安度晚年生活,但社区会给予一定的照顾和支持。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将社区作为养老服务中心,整合社区的可利用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卫生医疗保健服务等上门或社区照料服务,让老年人能够在熟悉的社区中安度晚年。社区居家养老的方式让老年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养老服务项目,不仅解决了他们远离家庭养老所产生的心理落差问题,如精神空虚,无法得到慰藉,也解决了机构养老导致的亲情淡薄的问题。与企业养老一样,这种养老模式在近些年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缓解了家庭与社会养老的压力。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缺点开始显现,它的运作成本主要来源于政府和自费,其中政府出资处于主导地位,养老资金的来源渠道单一且受政府财政影响较大。而如今由于资金的不足,导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不足,供需失衡,无法满足当前老年人对养老规模和质量的高要求。而企业养老机构作为盈利组织,可以通过社会融资来减少自身的运营资本。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我国养老领域的实际状况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如果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中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一种政府和社会资本能够相互合作,满足多方需求,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的养老模式,即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也被称为公私合营模式,这种模式将会更好地解决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养老问题。

三、PPP模式的概念及发展

PPP模式是目前我国政府在各大领域极力推行,十分重视且扶持力度较大的一种新型模式。所谓PPP模式,主要分为狭义PPP模式和广义PPP模式。狭义的PPP模式是指包含 BOT、TOT、PFI 等项目合作模式以及融资方式的模式组合,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原则。而广义的PPP模式,也是本文主要探讨的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或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有福同享,有难同担”伙伴式的合作关系,最后达到政府公共部门能够顺利实现职能,非公共部门能够获得一定投资效益的预期结果。PPP模式在我国发展有将近20年的历史,但初期的发展比较缓慢,属于摸索阶段、试验阶段,直到2014年我国财政部门才正式地全面部署推广这种模式,并针对此模式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财金[2014]156号),以此来鼓励并推动PPP模式在我国的规模性发展。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曾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专题培训班”说道,“在PPP试点初期,最好是选取价格调整机制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投资规模相对较大、需求长期稳定,并且以‘使用者付费’为基础的优质、典型项目。”“这类项目的运作方式和合同式样相对标准,实践起来相对‘好上手’一些,也可以为后续推广工作积累实践经验。”所以在结合我国PPP模式起点高、重创新、强基础的三大特点的基础上,我国政府推行的PPP模式主要投资于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如交通、建筑、环保、能源、教育、医疗、体育健身和文化设施等行业。

四、PPP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具体运用

PPP模式是否适合在我国的养老领域推行呢?我国的养老项目前期投入大,运营周期长,大多为20-30年,且我国老年人口多,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所以养老市场需求大,长期稳定,属于公共服务类项目,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属于非营利性服务项目,企业能够获得的利润较低,导致私企的参与性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大多数都是由政府所扶持,市场价格调节机制比较僵化,很难得到统一。虽然养老项目由于自身的缺陷不能够满足PPP模式的全部要求,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能够满足其大多数要求的,而且政府对该项目重视程度高,扶持力度大。随着我国养老需求的持续增加,以财政主导的养老服务项目的建设,已经使政府不堪重负,不能够也没有足够的物力和财力去支撑起我国庞大的养老市场,这就暴露了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资金短缺且来源单一。而将PPP模式运用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领域中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而且还能够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所以PPP模式是适合运用在我国的养老领域的,适合运用在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当中。

1.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吸引投资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其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前期投资成本高,利润回收周期长,很少有私营企业会去投资这个领域,导致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以国家财政支撑为基础。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政府的养老性支出持续提高,政府的负担变重,单靠政府资金来满足养老市场的需求是很艰难的,所以筹集资金是关键。这就需要国家支持PPP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运用,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才能够提升非公共部门对养老服务的兴趣,并鼓励企业或个人出具资金,投资这个行业。在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中,不仅要给非公共部门降低投资门槛,如减少资本金的投入,在闲置土地、水、电等公共设施的使用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还需要政府部门与非公共部门共同分担风险,如增加可行性缺口补助,给予投资者适当的资金补助,以减少其后顾之忧。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非公共部门在保证自己能够获得利益的同时,为提高企业自身的形象,才会有与政府合作的想法,而政府也能筹集到一定的资金。根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自身特征,政府在与非公共部门合作时,可以采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融资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通俗的讲就是政府与非公共部门合作,政府对其颁布特许,由非公共部门自行筹集资金建设和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然后允许其经营一段时间并获得利润,最后由政府收回并指定相关部门继续经营,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2.建立合理的多功能养老护理机构

在PPP模式正式运营,社会资本投入之前,政府应该根据社区区域位置、经济发展程度、文化差异、社区规模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将社区划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再根据不同等级社区的规模和对养老的需求,确定社会资本的投入,建立合理的多功能养老护理机构。虽然不同的社区投入的社会资本不同,但是各社区建设的养老护理机构总体质量还是一样的,只是在机构规模上有所差异,规模大的社区所建的养老护理机构的规模要大,反之,相对较小的养老护理机构,主要分为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其中生活护理主要是照顾居家老人的生活起居,日间照顾,三餐配送,和老人聊天,给予老人一定的精神慰藉;医疗护理则主要是老人保健与老人疗养,在养老护理机构中配备一定数量的医生、医疗设施、运动器材,为老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必要时提供上门检查的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方便,也可以为那些行动自如的老人提供适宜的健身场所。而多功能的养老机构则不仅仅有这些功能,每逢佳节时,护理机构与社区合作,将老人与家人等组织起来,举办主题活动,丰富老年群体的娱乐活动;根据老年群体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结合他们所拥有的特长,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养老护理机构中开设不同的兴趣班,如唱歌,画画,阅读等,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闲暇生活,还能够填满他们的内心世界。当社区中的养老护理机构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养老护理机构与社区可以通过云计算的相关技术、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基于云计算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构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一种以老年人需求为基础,以智慧感知终端为手段,以云服务平台为支撑,探索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养老需求和社区、机构的有效对接,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创新性服务,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一体化需求。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各地区的养老护理机构联系起来,呈现出网络化布局。这样做则更加有利于多功能的养老护理机构发挥作用,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3.培训或招聘专业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

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是指专门从事于养老服务和有关职业的人员,如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师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这类人员呈现出需求大于供给的趋势,加之这类职业的工资低、劳动量大,导致从事这类行业的专业人员较少,整体水平较低。这就需要培训或招聘专业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而非公共部门具有丰富的管理和经营经验。非公共部门投入社会资本招聘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降低一定的文化需求,比如说初中文化即可,需要持有专业的资格证书,并提高基本工资,提高企业福利,为其缴纳五险一金,加上政府的鼓励、支持与引导,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员从事这一行业,以缓解专业人员不足的压力。现今在社区中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文化素质较低的中年妇女,当新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好并投入使用后,就将这群人辞退是不合理的。所以当非公共部门在招聘一定数量且不同等级的专业服务人员后,如果仍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与场地,邀请专业人员为原有职工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组织其集体参加资格证考试,以提高持相关岗位资格证的人数;而新招聘的职工也可以结合老员工的经验,以丰富自身的服务知识。这样就可以增加专业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数量,提高机构整体的专业水平。

4.政府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律

政府与非公共部门相互合作与分工,为PPP模式的运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在现有的情况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再结合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与政策因素,为两者之间的合作打下基础。首先确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来界定政府与非公共部门的责任与权利,来界定PPP模式下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为其正常合理的运营,创造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其次政府应因地制宜,结合各社区实际的情况,将各项政策具体化。比如针对居家养老从业人员,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居家养老从业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建立养老服务人员的健康档案、诚信档案和从业资质制度,完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等激励政策。最后,政府对非公共部门的监督是一个重要的、不可避免的环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私人企业为了获得利益,可能会忽视老年人的正当权益,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其惩戒作用,在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和从业人员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造成居家老年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时候,要求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民政部门可以给予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一定程度的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政府在对企业养老服务项目监督时,要切实关注老人的权益与需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切实评估与监督非公共部门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将PPP模式运用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当中,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使政府职能得以实现,而且还能使非公共部门获得利益和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重要的是还能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满足我国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最终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但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PPP模式运营只在某些地区进行试点,进行摸索,没有丰富的经验,所以这就需要政府在养老领域应用PPP模式时认真谨慎,并从其他领域吸取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政府、非公共部门与老年群体这三方的责任与权益,使ppp模式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猜你喜欢

公共部门居家养老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探析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前言》发布
养老之要在于“安”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