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2022-02-24周红悦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饮食护理人员

李 成, 唐 玲, 周红悦

(1.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放射科, 北京, 100029;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护理部, 北京, 10007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功能减退、饮食不健康、内分泌变化、吸烟或长期服药等均可导致钙元素大量流失,进而引发疾病[1]。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症高发人群,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30%[2]。疼痛是骨质疏松症常见症状,患者以腰背疼痛最为多见,疼痛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肌肉痉挛。骨质疏松症可引起驼背,身长缩短,若负荷量大容易压缩变形,呼吸功能和睡眠质量均会受到影响。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易引发骨折,从而导致期生活质量严重下降[3]。近年来,中医护理的优势被广大患者及家属所认可。本文从中医角度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总结中医食疗、运动指导和情志护理等措施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促进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缓解疾病症状提供参考。

1 中医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症中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医护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被广泛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与预防。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包括针灸、按摩、拔罐、中药熏蒸以及保健操等[4]。中医护理的优势虽然显著,但现阶段临床中,与西医护理干预成熟体系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5]。中医护理开展过程中,规范化护理指导相对较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缺乏循证依据,无法保证中医护理的有序开展。另外,部分临床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知识了解不够充分,缺乏患者的信任,从而导致临床实践中针对疾病治疗或护理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6]。中医护理对于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层次不齐,使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护理质量得不到保障[7]。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分为肾虚证、脾虚证、瘀滞阻络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风邪偏盛型和寒湿侵袭等几种类型[8]。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护理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实际病症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方能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9]。有关研究[10]显示,给予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病症,在提高患者疗效和满意度方面发挥较强的辅助作用。中医护理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周期,在促进患者康复进程方面发挥较大的意义[11]。总结临床实践发现,中医护理在预防和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疾病症状中,效果显著,且中医护理具有费用低、使用范围广泛等优势,备受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12]。

2 老年骨质疏松症中医护理措施

2.1 运动指导

高姗等[13]在研究中表示,适当的进行运动,能够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运动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在于,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处于活动的状态,会刺激骨组织,使其变得更加强壮。另外,适量的运动,能够提升机体的反应能力,同时还可改善机体的平衡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跌倒的发生风险[14]。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改善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同时改善疾病症状。临床常见运动方式有打太极拳、慢跑、散步等,均可达到锻炼的目的[15]。老年患者的运动干预要遵循循序渐进,活动量应以由少至多,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度运动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16]。长期卧床患者的骨质疏松症风险较大,日常护理中,可给予四肢被动活动,如腿部关节、踝关节、肱四头肌等[17],通过被动活动的方式,刺激骨细胞活动,增强骨质,预防骨质疏松症及肌肉萎缩的发生。

2.2 中医食疗

中医认为,五味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日常若膳食失衡,长此以往会损伤内在,从而引发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虚、钙流失有关,可以通过食补的方式来改善[18]。老年患者日常应保持膳食均衡,做到科学搭配[19]。日常多食用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大骨汤、坚果等。另外,日常饮食还需要做到粗细搭配均衡,预防便秘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生[20]。中医食疗是基于辨证和患者实际情况来调节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如指导其在饮食中增加鹿肉、动物肝肾、鳖甲、鸡、鸭肉类等[21]。肝肾阴虚型患者饮食应以补养肝肾、滋阴清热为主要原则[22],日常饮食中应多进食高营养物质,如牛奶、鸡蛋、骨头汤、等,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3]。脾肾阳虚型患者饮食应以温补脾肾、强壮筋骨为主要原则,日常饮食中可指导患者可适当增加枸杞子、核桃仁、羊肉、鹿肉、海虾等食物以及丹参、黄芪等补肾益气类药物[24],也可服用药膳,如羊脚杜仲汤、地黄虫草炖老鸭等。气血亏虚型患者,饮食可以补益气血为主,饮食中增加精瘦肉、山药、红枣、桂圆、阿胶等补气血食物[25]。中医认为晒太阳也是较好的补钙方式,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研究[26]显示,每日晒太阳2 h,相当于补钙600 mg。因此,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每日保证晒太阳2 h以上,以此补充骨骼中的钙质[27]。

2.3 情志护理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病症,治疗周期较长,迁延难愈,病程中患者因疼痛及其他病症影响,易出现活动障碍[28],进而产生严重的焦虑、烦闷以及心理负担过重等不良情绪。患者情志消沉,消极对待治疗,严重影响预后。中医情志护理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消极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为其耐心讲解治疗相关知识,在沟通过程中多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29]。与此同时,与患者家属建立联系,鼓励其多给予老人关心与支持,使其在患病期间能够感受到来自家人和社会的关心,从而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

3 小结

现阶段,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人数逐年递增。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首要症状,且发生骨折的风险较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病程长,迁延难愈,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护理应从症状、证型、饮食、情志等多方面综合开展,除常规干预,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心理状态,给予运动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目前,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机制及护理流程尚不完善,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从而保证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能够接受到科学的、高质量的中医护理服务。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饮食护理人员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春节饮食有“三要”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健康饮食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