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新创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
2022-02-24何玉成
杨 雪,何玉成
(1.黄冈师范学院 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2.华中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一、引言
在“双创”的大背景下,新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创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重大作用。然而,在中国新创企业仅停留在数量上的增长,创业质量亟待提高,这主要表现为新创企业存活时间短,企业盈利能力弱。因此,新创企业的成长备受学者关注。近年来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新创企业成长机制及其影响因素[1-3],但鲜有学者从决策逻辑出发,探讨其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
如何应对企业创建、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计划学派学者认为,企业应基于理性预测,制定计划,从而提升绩效;但是学习学派学者认为,在不确定性情境下,企业应在实践中学习,提升柔性,进而抓住市场机会。计划学派和学习学派发生分歧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指导行为的决策逻辑不同。因果逻辑是一种基于预测的逻辑,效果逻辑是一种基于控制的逻辑[4]。根据上述两个学派的观点,本研究初步判断决策逻辑有利于提升新创企业绩效,二者的分歧说明需进一步理清不同决策逻辑的适用情境。本研究基于因果逻辑及效果逻辑的构成维度,深入分析决策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此外,企业成长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新创企业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其所拥有的内外部资源及其面对的环境会随着生命周期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决策逻辑的有效性。
文章对决策逻辑、企业生命周期及新创企业绩效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后发现:尚未有学者研究新创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决策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有效性;虽已有学者指出企业存在混合使用决策逻辑的现象[5],但仅有的研究并未从效果逻辑细分维度出发[6],对于如何混合使用决策逻辑进行分析的研究则较为笼统,无法提出具有操作性或指导性的建议。所以,本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析新创企业创建期和成长期决策逻辑对绩效的影响,并揭示内在原因,以期丰富创业领域相关研究。此外,行为表现出的差异实际上是决策逻辑不同,因此,研究决策逻辑更具实践指导作用。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决策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
因果逻辑是一种基于预测的逻辑,强调市场分析,通过明确顾客需求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绩效。新创企业依据搜集的信息对市场进行预测,一方面,可明确市场需求,开发更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提高行为有效性;另一方面,可降低不确定性,减少交易成本,提升绩效。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的生存发展需要资源,但没有组织能自给自足,需通过交换获取资源。因果逻辑以目标为导向,倾向于制定完整的商业计划,一方面,能够向投资者传达其商业概念的可行性[7],增强企业合法性,使其更易获得资源,而且投入时间精力撰写商业计划表明了企业家对企业的承诺,并可以通过深入考量企业各方面提高学习能力,以及收集竞争对手、行业动态等方面的信息[8];另一方面,依据既定目标获取所需资源,并按计划生产经营,保证进度,减少失误,提高创业效率。此外,因果逻辑关注预期收益最大化,在商业机会开发过程中为克服现状偏见提供推动力[9],如此,新创企业不会因过于关注风险而放弃商机。
基于以上分析,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因果逻辑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
试验原则实质是以手段为导向,在不断试验过程中创造新事物。试验原则有利于新创企业获取市场反馈信息,明晰市场行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新产品或技术开发[10],最终正向作用于企业绩效。另外,试验过程中会产生新知识,有利于经验积累[11],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资源基础。资源基础观认为,独特性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试验原则有助于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
可承受损失原则指新创企业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须限定在可承受范围内,避免陷入无法承受的风险,该原则指导下的新创企业能充分整合利用资源,进行资源拼凑[12],创新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低成本尝试可能实现的目标,使企业得以生存,而且可承受损失原则降低了企业失败成本,说服投资者从而取得资源承诺,已有文献指出资源承诺与企业绩效正相关[13]。此外,可承受损失分析是新创企业对其风险承担能力的评估,所需信息来自企业内部,一方面信息搜寻难度较低,企业可以快速获得发展先机,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信息搜寻成本,当其他条件不变,成本降低意味着绩效提升,因此,可承受损失原则有利于提升新创企业绩效。
先前承诺原则主张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专业化分工背景下,企业不可能脱离其价值网络,根据社会关系理论,合作伙伴关系属于社会资本[14],先前承诺原则有助于新创企业获得来自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帮助企业克服资源短缺困境;嵌入价值网络中的信任使企业更易获取信息、节约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新创企业面临的风险。此外,先前承诺原则促使新创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一同开发商业机会,形成特有的价值主张或价值创造流程[15],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使企业获得良好绩效。
柔性原则强调新创企业要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首先,柔性原则指导下的新创企业能快速调整组织流程和能力,捕捉潜在机会,创造机会,从而提升企业绩效[16];其次,企业与环境互动过程中若发现消极反馈可及时止损,避免造成更大损失;最后,柔性原则使企业能迅速响应市场及用户需求[17],改善产品或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绩效。此外,柔性原则指导下的新创企业,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变化,因为对于柔性程度高的企业而言,变化意味着更多的机会[18],新创企业依托变化的环境产生新的意图,从而创造一个个暂时性竞争优势,最终形成了持续竞争优势。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a:试验原则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
H2b:可承受损失原则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
H2c:先前承诺原则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
H2d:柔性原则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
2.新创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
企业的发展需求及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会因生命周期的不同而改变。创建期的新创企业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19],此时若采用因果逻辑,可能会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甚至浪费资源。因果逻辑倾向于进行市场分析,并实现预期收益最大化,一方面,新创企业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期收益分析在信息搜集方面难度较高;另一方面,企业在此过程中会耗费资源,在资源约束困境下恐难实现。另外,新创企业在创建期缺乏足够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有效预测,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相对来说更大,或许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市场调研及分析预测后,所产生的结果也许与预期相差甚远。因此,在新创企业创建期,采用因果逻辑可能会失效。
相反,效果逻辑强调试验原则,在尝试、试错中逐步确定可实现的目标,避免资源浪费,同时积累了知识经验,改善新创企业资源基础,使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即使失败,也能提升学习效率,更快地从失败中恢复并继续尝试。另外,相对于预期收益分析,可承受损失分析所需信息来自企业内部,信息搜集难度、成本较低,新创企业可以快速做出决策,从而抓住市场机会,发挥先发优势,避免潜在损失。效果逻辑强调先前承诺原则,注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在降低不确定性的同时获得资源[20],克服了新创企业的“新生弱性”,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此外,由于新创企业创建期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较高,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以及竞争对手采取何种竞争战略。而柔性原则可以保证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快速响应市场[17],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
新创企业进入成长期后,资源基础好转,不确定性相较于创建期较低[21],一方面,进入成长期后,组织结构日趋完善,管理者会将精力用于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的搜集及分析上,而且经过创建期的信息积累,企业拥有较为充足的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利用因果逻辑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市场态势,据此制定商业计划,保证既定目标实现;另一方面,进入成长期的新创企业其目的不再是求生存,而是谋发展,此时新创企业经过创建期的探索有了明确的成长战略和目标,在因果逻辑指导下的经营活动会更有效率。相反,若采取效果逻辑,新创企业仍秉持试验原则,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盈利预期,会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稳定性,不利于企业发展;虽然可承受损失原则降低了新创企业失败的成本,但不一定会带来好的绩效,因为可承受损失原则的价值在于避免损失,这对寻求发展的新创企业而言并无太大助益。成长期的新创企业虽具备资源基础,但不可能拥有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仍要依靠合作伙伴、利益相关者为新创企业提供资源,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风险分担,降低不确定性,而且只有具备柔性的新创企业才能充分利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在遵从效果逻辑的企业看来意外事件是机遇,若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或更好地适应环境,负面的意外事件也能被利用[22]。
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H3:新创企业处于创建期,因果逻辑对其绩效无显著提升作用,效果逻辑对其绩效有显著提升作用;
H4:新创企业处于成长期,因果逻辑对其绩效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效果逻辑的试验原则和可承受损失原则对其绩效无显著提升作用,先前承诺原则和柔性原则对其绩效仍具有显著提升作用。
基于以上理论推导,文章构建的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理论模型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借鉴学者的做法,文章将成立时间不超过8 年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23]。首先,通过梳理文献,确定采用成熟量表测度关键变量;其次,通过预调研修正问卷,避免题项出现歧义等问题;最后,进行正式调研,邀请被调查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者填答问卷。
本研究通过关系网,例如校友、EMBA 班学员以及数据调研公司收集调查问卷,最终筛选出有效问卷251 份。调研对象中男性占比57%,年龄以31~40 岁为主(占比85.7%),受教育水平集中在本科(占比69.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19.9%)。另外,样本企业以制造业企业(占比39.0%)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占比27.5%)为主,主要是民营企业(占比76.1%),而且72.9%的样本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200 人,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符合新创企业的特点。
2.变量测度
虽然学者们对企业生命周期划分阶段不同,但大致可以分为创建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其中创建期和成长期最能反映创业活动的本质[24]。本研究借鉴尹苗苗等[24]的做法,将成立年限不超过3 年视为新创企业的创建期,将成立年限介于4 至8 年视为新创企业的成长期。文章借鉴Chandler 等[25]开发的量表测度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从盈利性及成长性两方面测度新创企业绩效[26]。
关键变量均采用5 分量表测度,另外,将企业年龄、行业类型、企业性质及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除企业年龄外,其余变量均设置为虚拟变量。考虑到外部环境会影响企业绩效,又将创业环境作为控制变量[27]。
四、实证分析
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及信度、效度检验
研究利用Harman 单因子检验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7.77%,低于20%,说明结果并未受共同方法偏差影响。量表信度及效度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其中Cronbach's α 值均大于0.8,组合信度CR 均大于0.8,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AVE 大于0.5,说明量表具有足够的收敛效度;AVE 平方根大于其所对应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2),说明量表的区分效度较高,此外,量表为成熟量表,保证了其内容效度。
表1 信度与效度检验
2.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关键变量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从相关系数的符号及显著性水平可以发现,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的四个维度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3.回归分析
文章采用分组回归法检验新创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根据企业成立年限,将样本分为两组,即成立年限不超过3年,处于创建期的企业样本,以及成立年限在4 到8 年之间,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样本,分组回归结果如表3 所示。其中,模型1 中只纳入了控制变量,模型2 在模型1 的基础上纳入了自变量,结果显示,因果逻辑及效果逻辑的四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49、0.117、0.119、0.111 及0.086,且通过了不同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从而验证了假设H1 和H2a、H2b、H2c、H2d。模型3 和模型5 分别为创建期和成长期的基础模型,仅仅包含了控制变量。模型4 以模型3 为基础增加了自变量,用于检验新创企业处于创建期时决策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因果逻辑的回归系数为-0.082,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因果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并无显著影响;而效果逻辑的四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15、0.138、0.157 及0.164,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效果逻辑的试验原则、可承受损失原则、先前承诺原则及柔性原则均对提升新创企业绩效有促进作用,据此研究假设H3 得到支持。同理,模型6 以模型5 为基础增加了自变量,检验新创企业处于成长期时决策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因果逻辑回归系数为0.282,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效果逻辑的试验原则、可承受损失原则回归系数分别为0.011 和-0.133,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先前承诺原则及柔性原则回归系数分别为0.015 和0.104,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在新创企业成长期效果逻辑的先前承诺原则及柔性原则仍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而H4 得到支持。另外,各模型中变量的VIF 值均低于10,说明研究结果未受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4.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研究结果是否稳健,文章利用带有交互项回归模型检验新创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因调节变量为类别变量,所以需要将其转化为虚拟变量,然后将其与中心化处理后的自变量生成交互项。回归结果如表4 所示,分组回归结果与交互项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文章的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表4 交互项回归结果
五、结论与启示
文章选取251 家新创企业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新创企业创建期和成长期决策逻辑对企业绩效的内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均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绩效,这解释了为何创业实践活动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行动路径,战略管理理论中存在计划学派和学习学派分歧;但决策逻辑的有效性会随着新创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变化而改变。具体表现为,在新创企业的创建期,效果逻辑的四个维度均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上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此时因果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并无显著影响,在新创企业的成长期,因果逻辑显著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效果逻辑的试验原则与可承受损失原则对新创企业绩效并无显著影响,而先前承诺原则与柔性原则仍显著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
本研究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到创业研究领域,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研究新创企业决策逻辑的有效性,丰富了效果逻辑理论方面的研究。虽然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都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绩效,但是创业者或新创企业高管还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以不同的决策逻辑为主导。而且在新创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企业的确存在混合使用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的现象,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并非相互排斥的两个极端,这与崔连广等[28]的研究结论一致。效果逻辑的四个维度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新创企业的绩效有不同影响,这也进一步说明不能将效果逻辑作为单一变量进行考察。
本研究对于新创企业如何提升绩效有重要启发。文章对两种决策逻辑如何提升新创企业绩效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创业者或新创企业高管的决策逻辑选择提供了知识支撑。因果逻辑及效果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分别在新创企业成长期及创建期更为显著,正如Sarasvathy 在文章中所强调的,效果逻辑并非比因果逻辑“更好”或“更有效”,因此,在制定决策、采取行动时应根据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对不同的决策逻辑有所侧重。在创建期,企业应该以手段为导向,根据预先确定的可承受损失,在给定的有限的手段下试验尽可能多的策略,与利益相关者建立战略联盟,获取先前承诺,注重保持自身柔性;当新创企业进入成长期,企业应该以目标为导向,根据竞争性市场分析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同时要注重先前承诺和企业柔性,即应该混合使用因果逻辑及效果逻辑的先前承诺原则和柔性原则。
本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仍存在以下局限有待进一步研究。首先,文章选取的是问卷所得的截面数据,未来可进行跟踪调查,利用面板数据能够更准确揭示决策逻辑的动态转化过程;其次,本研究仅讨论了决策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间的情境变量,二者间是否存在中介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