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推动经济深化发展的机制研究

2022-02-24张琼方叶梦琪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发展

张琼方 叶梦琪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表明了我国支持和鼓励发展普惠金融以促进经济平衡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自此确立。2015年底,国务院出台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目前,我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全部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我国普惠金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普惠金融强调的是“普惠性”,强调的是机会平等。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关键战略途径。普惠金融能够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层面增进社会福利,推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区域间的发展差异也较大,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关键时期,脱贫脱困人口的金融需求将会逐步提升,因此将对普惠金融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普惠金融与整体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整个社会的金融包容性的过程中有据可依,有助于我们在金融创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发现新思路。

一、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历程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普惠金融的萌芽形态,早在改革开放前就已出现,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期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河北易县建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以后,我国的普惠金融才正式起步。此后的一段时间中,普惠金融大多以小额信贷的形式出现,主要目的是改善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

进入21世纪之后,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和引导下,正规的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农户建档办理贷款无须抵押或担保,普惠金融体系初步形成,为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5年,在联合国的号召下,中央“一号文件”对小额信贷的开展表示大力支持,其他信贷组织和村镇银行迅速兴起,小微金融业务也逐渐被各个银行纳入服务体系当中,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所提供的服务包括支付、借贷、汇款和典当等等。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自此以后,移动金融得到迅速发展,普惠金融也因此受益,第三方金融机构快速崛起,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借贷以及互联网理财成为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态势,构成了与传统银行竞争的新势力,并有逐步取代传统的线下业务的趋势。

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现状

1. 普惠金融发展整体水平区域差异大

偏远内陆地区的金融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产品单一、供给不足和金融知识匮乏的特点。其GDP基数小,实际金融活动不活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都是造成这些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落后的原因。普惠金融的人口维度可得性由每万人可得的金融从业人数表示,从图1(a)中可以看出,西北地区除陕西省外,这一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长三角地区除江苏省外,人口维度可得性均高于全国平均,上海市的这一指标甚至达到了接近120人的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地理渗透性同样也可以衡量普惠金融发展的水平[图1(b)],由每万平方公里面积的金融从业人数表示,2020年长三角地区表现仍然亮眼,江苏与浙江省的地理渗透性是西北地区最高省份——陕西省的3~4倍。

图1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2020年)——西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对比

2. 普惠金融服务结构单一

这是当下普惠金融的发展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需求侧,传统信贷仍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民众对于这种方式依赖性强,而对数字化的、现代化的金融手段敏感度较低,使得普惠金融的普及和泛化较为困难。个人借贷用途同样较为单一,首先是为满足购房、支付彩礼等刚需,其次才是创业、生产经营等,但前者难以形成可持续的需求和商业格局,限制了普惠金融发挥作用的渠道。供给侧,普惠金融大多以低息信贷和补贴信贷的形式呈现,民众更加倾向于将其看作是慈善类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相关产品种类较少,一些特殊化、个性化的需求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金融机构鉴于服务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往往在新产品开发和设计上动力不足,此外,大型金融机构的其他主营业务已然能够满足其经营需要,在普惠金融业务上的投入较少。

3. 普惠金融观念未深入人心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对于偏远落后地区的人群来说并不熟悉,导致这一部分的需求流失。关键原因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偏远地区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对于新兴产品的接受度有限,相关知识普及培训的开展效果低于预期;甚至于政府或利益相关者也未能完全理解普惠金融的概念,导致经营效率低下;此外,受到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新闻时有发生,使得他们对于普惠金融的态度更加偏向于抵触。二是大多数金融机构仍扎堆于东南沿海的较发达地区,由于供给意愿或供给能力的原因,普惠金融未能有效深入偏远地区,服务覆盖率和地理渗透率较低。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整个西北地区除陕西省外,普惠金融的地理渗透性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观长三角地区,这一指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更是遥遥领先,位于全国前列。

表1 近十年普惠金融的地理渗透性——西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对比

三、普惠金融推动经济深化发展的作用路径

1.信号传递

普惠金融能够从授信和认定层面传递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信号,引导和支持相关企业的发展方向。例如,2019年,中国建设银行授予物流产业链上的司机、货主等更多的金融额度,表明了我国对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持,这种类型的普惠金融,能够最大限度整合产业资源,为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价值。同样,普惠金融也能够通过不予支持那些以损害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逼迫产业转型升级,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2.金融包容

普惠金融从完善金融信贷体系,激发金融活力的角度提高我国的金融包容性。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革新,尤其是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出现,使得金融普及和金融包容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普惠金融的进一步成熟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以政策性让利的方式,为各行业“减负降压”,在普惠金融的影响下,金融信贷市场的资金规模大大提高,信贷渠道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金融机构和一些急需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和农业个体户等都得到了普惠金融带来的红利: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更加丰富,风险得到更好的分散,小微企业和农业个体户得到了资金扶持,这对于市场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也为金融市场注入更多活力。普惠金融改变了以往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时,贷款方处于弱势地位的格局,也改变了个人融资渠道单一的现状,使我国的金融包容步入更高的新台阶。

3.金融与产业创新

普惠金融能够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首先,多样化的普惠金融需求能够倒逼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上做出更多的努力,使得我国的金融机构的业务和体系结构更加完善。其次,普惠金融降低了企业的生存成本,使得企业能够在研发支出和品牌建设上投入更多人力和资金, 形成良好的发展秩序,推动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繁荣壮大。最后,普惠金融通过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办法,使得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得到扶持,有效地激励市场主体增加研发相关投入,有力推动“双创”,为新技术、新业态和新供给增加有生力量,促进各行各业转型升级,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有效动能,帮助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得以更好更快实现。

4.社会责任

普惠金融在扶持企业和个体的同时,增强了相关主体的社会责任感,符合我国和谐发展的需求。对于企业来说,在环境资源保护方面,这一类企业更不容易做出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业务决策,同时,在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和保障之后,这类企业的发展由于建立在政府的扶持之上,更倾向于回馈社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比如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支持环保教育事业等。对于个体来说,由于得到普惠金融的支持,财务状况更加稳定,生活幸福感得到提升,在依法纳税和支持社会事业上也就更加积极。这些都是我国的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四、总结

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我国普惠金融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普惠金融能够强化政策信号的传递,从资金支持和准入认定层面切实调整产业结构;能够提升我国的金融包容水平,完善信贷体系,增加信贷渠道,为金融经济发展注入心得活力;能够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更为重要的是,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相关企业和个人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为我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但是,普惠金融同样也存在着区域间差异大、服务形式单一和地理人口渗透不充分的问题。为使普惠金融在推动经济深化发展中切实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和金融机构理应加深合作,一方面继续推进普惠金融深入到户,加大普惠金融概念的普及力度。另一方面,细化政策引导和金融监管,推动普惠金融改革创新,使普惠金融服务能够切实惠及需要金融支持的相关主体,保障普惠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发展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