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及对血清CRP 水平的影响探讨
2022-02-24石爽
石爽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从而使血管腔出现堵塞狭窄问题,之后则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进一步坏死,最后引发心脏病[1]。除此之外,该疾病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致死率高。冠心病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要群体,治疗以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为主,长期治疗患者可能对阿司匹林产生依赖性,并有胃肠道不适反应[2,3]。本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电脑系统随机排序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60~83 岁,平均年龄(67.7±5.8)岁。对照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61~84 岁,平均年龄(67.4±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意识不清醒者;交流沟通存在严重障碍者;处于哺乳期和孕产期者;合并重要其他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无中途退出,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基础药物进行治疗,如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β 受体阻滞剂药物进行扩张血管。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剂量为100 mg/次,1 次/d 口服。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用量用法同对照组;氯吡格雷剂量为75 mg/次,1 次/d 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CRP 水平。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PT、PTA、APT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两组PT、PTA 及APTT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PTA 及APTT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 水平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血清CRP 水平为(6.55±0.39)mg/L,对照组血清CRP 水平为(6.51±0.28)mg/L;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 水平为(5.33±0.16)mg/L,对照组血清CRP 水平为(5.91±0.27)mg/L;治疗前,两组血清CRP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逐步加快中,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长,其中以冠心病为常见。冠心病作为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以老年患者为主要人群,一般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心悸、心肌缺血、供血不足等症状,最后引起心肌损伤[4]。由于老年人的各项机体指标都呈现下降趋势,冠心病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对于老年人的机体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5]。此外,患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这就需要在治疗上辅助对应治疗措施,并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阿司匹林属于常见的一类抗血小板药物,是常用的非甾体类消炎药,可以减少患者血栓素的含量,有助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改善病情,降低死亡率[6]。以此同时,可以发挥对血小板环氧化酶-1(COX-1)活性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减少血栓烷合成。此外,将其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抑制血小板合成,阻止其聚集[7]。结合相关研究结果[8],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逐步下降,在使用过程中阿司匹林本身对胃黏膜有一定的破坏,故而长期使用有胃肠道反应,并有学者提出患者有药物依赖性,导致阿司匹林的临床使用受到制约。氯吡格雷则属于抗血小板药物,是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其可以通过选择性抑制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并有效阻止了糖蛋白Ⅱb/Ⅲa 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结合,从而达到对血小板的抑制,阻断血小板活化,从而发挥出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9]。值得一提的是,二磷酸腺苷可以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效果进行破坏,从而阻断了血小板聚集。此外,其还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助于防控再出血事件。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则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血小板抑制得到强化,且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以氯吡格雷为方案,可预防由于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后首先可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和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此外,可进一步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下的糖蛋白复合物活化,最终实现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10]。此外,有学者提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预防血栓,防止相关疾病症状,有助于患者的心功能的改善[11]。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常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且效果良好,但是很多患者在长期服用后容易出现其他心血管并发症。而氯吡格雷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对患者的心功能产生强化效果,因此两种药物的联用可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产生较好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同时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为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T、PTA 及APTT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说明二磷酸腺苷抑制了血小板聚集,与此同时可防止血小板活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促使其他激动剂也对血小板的聚集产生抑制,最终目的就是抗血小板。此外,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说明联合用药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有学者[12]在研究中提出,氯吡格雷可抑制消化道内皮生长因子,可以修复胃黏膜,不会对患者的消化道产生较大的影响,故而用药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又可改善血液指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