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皱纹盘鲍“寻山1号”

2022-02-24

中国水产 2022年1期
关键词:存活率皱纹新品种

一、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鲍养殖大国,鲍养殖活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养殖产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尤其在2000年以后全国鲍年养殖产量增长迅速,至2019年,我国鲍年养殖总产量达18.03万t。同时,我国鲍养殖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养殖量的增加也带动了设施设备、冷链运输、食品加工等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

种业是养殖产业发展的基石。然而,在皱纹盘鲍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同时,近交严重、种质退化以及遗传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也日益严峻。北方鲍养殖业的发展对鲍新品种的需求十分迫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南北接力养殖模式的发展,规避了北方冬季低温的恶劣条件,延长了鲍的生长适温期,但高昂的运输成本,许多小规模养殖户难以承担而慢慢停产倒闭。以山东威海地区为例,20世纪初鲍育苗单位有50多家,目前仅存5家。同时,随着南方鲍的引入,北方鲍的养殖规模日益萎缩,据统计,2019年北方鲍苗种量约为3.15亿粒,仅为2007年的55%。二是“北鲍南养”在提高鲍生长速率的同时,引起北方鲍种质出现耐低温能力降低、成活率低等退化趋势,不再适宜北方周年养殖。三是随着含外源基因的杂交鲍养殖比例增加,已严重影响北方鲍的原种良种群体,亟需加强原良种质资源保护,留存本土野生皱纹盘鲍种群资源。四是北方周年养殖的皱纹盘鲍生长速度慢,营养物质积累相对较多,富含多种有益微量元素,市场潜力巨大,能够满足高档健康鲍市场的需求。

因此,培育一个生长速度快、耐低温性状优良、存活率高的鲍新品种,既可满足北方鲍产业对新品种的需求,也是对目前鲍养殖品种的有益补充,对于重振我国北方鲍养殖业,实现南北双赢,促进全国鲍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育种过程

1.亲本来源

皱纹盘鲍“寻山1号”是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培育的鲍新品种,该品种以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和爱莲湾皱纹盘鲍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

2.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皱纹盘鲍“寻山1号”新品种技术路线

3.选育过程

自1994年起,在北方周年养殖条件下,以壳长作为主要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的方法进行皱纹盘鲍“寻山1号”新品种的选育。经过连续6代的闭锁群体选育和多年的中试对比试验,最终育成生长性状优良的皱纹盘鲍“寻山1号”新品种。

(1)基础群体构建。1994年,从桑沟湾和爱莲湾皱纹盘鲍野生群体中挑选体质健壮的大规格个体10000余头作为基础群体,经繁育构建了皱纹盘鲍“寻山1号”基础选育群体(G0)。

(2)第1代~6代群体选育。1997年~2013年,在上一代选育群体的基础上,以壳长为选育指标,按照3.98%~4.93%的选择压力,挑选肥满度好、生长速度快的354头~1030头种鲍作为选育亲本。经过连续6代选育,2013年培育出G6选育群体。

(3)小试对比试验。2013年~2020年,进行皱纹盘鲍“寻山1号”新品种小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选群在北方周年养殖条件下的生长性状表现优良,其壳长提高15%以上,存活率提高10%以上,生产性能优势明显,证实了其性状的稳定性和在生产应用的可行性。

(4)生产性对比养殖实验。2016年~2020年,皱纹盘鲍“寻山1号”新品种进行生产性对比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在北方周年养殖条件下,皱纹盘鲍“寻山1号”相比对照组经济效益显著,进一步证实了其性状的稳定性和较高的生产应用性。

(三)品种特性和中试情况

1.品种特有特征和优良性状

(1)形态特征。贝壳中等大,坚实,椭圆形,长、宽比为1.43:1~1.61:1;体螺层极大,上有一列突起和小孔,壳面被这列突起和小孔分成左右两部分。左部狭长且平滑,右部宽大、粗糙,有多数瘤状或波状隆起。壳表面呈绿褐色,生长纹明显,壳内面呈银白色且具有珍珠光泽。螺层:3层,呼吸孔数:4~5。壳长与体重关系式:W=0.1898×L(W:体重,L:壳长)。皱纹盘鲍“寻山1号”形态如图2所示。

图2 皱纹盘鲍“寻山1号”形态

(2)优良性状。皱纹盘鲍“寻山1号”新品种,具有在低温条件下生长速度快、存活率高等优良特性,在我国北方周年养殖情况下,与未经选育的皱纹盘鲍相比,皱纹盘鲍“寻山1号”养殖收获时壳长提高15%以上,存活率提高10%以上。

2.中试情况

分别于2016年、2017年与辽宁省大连市的大连海洋岛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海洋岛周边海域开展连续两年生产性对比养殖试验,养殖试验的皱纹盘鲍“寻山1号”和对照组均在北方海域周年养殖,采用筏式单养养殖模式。2年累计养殖皱纹盘鲍“寻山1号”新品种240万粒,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性对比养殖效果。新品种在生产性状方面都显著地优于同期同法养殖的普通商品苗种对照组。根据抽样测试,2017年,皱纹盘鲍“寻山1号”壳长、体重和存活率分别比普通养殖皱纹盘鲍提高18.00%、63.51%和14.56%。2018年,皱纹盘鲍“寻山1号”壳长、体重和存活率分别比普通养殖皱纹盘鲍提高17.92%、62.17%和14.71%。

分别于2016年、2017年与辽宁省大连市的大连佳泽海珍品育苗场合作,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徐家村周边海域进行了皱纹盘鲍“寻山1号”的连续两年生产性对比养殖试验,养殖试验的皱纹盘鲍“寻山1号”和对照组生产鲍均在北方海域周年养殖,采用筏式单养养殖模式。2年累计养殖皱纹盘鲍“寻山1号”新品种200万粒,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性对比养殖效果。根据抽样测试,2017年,皱纹盘鲍“寻山1号”壳长、体重和存活率分别比普通养殖皱纹盘鲍提高20.44%、70.73%和15.18%。2018年,皱纹盘鲍“寻山1号”壳长、体重和存活率分别比普通养殖皱纹盘鲍提高17.97%、61.28%和16.38%。

分别于2016年、2017年与山东省青岛市的青岛金海富源海洋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在青岛崂山区王哥庄附近海域进行了皱纹盘鲍“寻山1号”的连续两年生产性对比养殖试验,养殖试验的皱纹盘鲍“寻山1号”和对照组生产鲍均在北方海域周年养殖,采用底播单养养殖模式。2年累计养殖皱纹盘鲍“寻山1号”新品种120万粒,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性对比养殖效果。根据抽样测试,2018年,皱纹盘鲍“寻山1号”壳长、体重和存活率分别比普通养殖皱纹盘鲍提高17.32%、55.81%和15.13%。2019年,皱纹盘鲍“寻山1号”壳长、体重和存活率分别比普通养殖皱纹盘鲍提高19.80%、72.16%和16.33%。

分别于2017年、2018年与山东省青岛市的青岛海贝利水产有限公司崂山分公司,在青岛崂山沙子口附近海域合作开展连续两年生产性对比养殖试验,养殖试验的皱纹盘鲍“寻山1号”和对照组生产鲍均在北方海域周年养殖,采用围堰单养养殖模式。2年累计养殖皱纹盘鲍“寻山1号”新品种20万粒,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性对比养殖效果。新品种在生产性状方面都显著优于同期同法养殖的普通商品苗种对照组。根据抽样测试,2018年,皱纹盘鲍“寻山1号”壳长、体重和存活率分别比普通养殖皱纹盘鲍提高16.79%、58.97%和17.55%。2019年,皱纹盘鲍“寻山1号”壳长、体重和存活率分别比普通养殖皱纹盘鲍提高16.66%、51.45%和18.92%。

二、人工繁育技术

(一)亲鲍选择与饲育

1.亲鲍选择

亲本源自皱纹盘鲍“寻山1号”新品种良种保护基地。选择鲍龄2年~3年,壳长8cm~9cm,鲍壳完整、无畸形、活力强,软体部肥满、无机械损伤、生长优势明显,且遗传背景清楚的健康个体作为亲鲍。

2.亲鲍饲育

皱纹盘鲍“寻山1号”在北方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3月~5月。亲鲍一般采用工厂化水泥池蓄养方式,亲鲍入池时间为11月,培育密度为60个/m~80个/m。亲鲍入池后,先用自然温度的海水稳定饲育5d左右,再以0.5℃/d~1℃/d的梯度将水温升至20℃,然后保持恒温培育,当生物学有效积温达到1000℃~1200℃时,可达到性腺成熟。

(二)人工繁殖

1.催产与人工授精

选择性腺发育好的亲鲍,先阴干刺激1h~1.5h,然后将雌鲍和雄鲍分别放入水槽中,用24℃高温海水,流水刺激1h~1.5h,再加入22℃经紫外线照射的海水,静置1h~2h,即可产卵、排精。

卵子产出1h内,及时进行人工授精。授精时,水中精子密度20万个/mL~30万个/mL为宜。

2.孵化和幼体培育

卵子受精后,每间隔40min左右用22℃海水洗卵一次,连续洗卵8次~10次。受精卵历经12h左右的胚胎发育,进入担轮期营浮游生活。此时,应收集浮游在上层的幼虫,以10个/mL~20个/mL幼虫的密度培育。

幼虫选育后每隔4h换水一次,历经40h左右的培育,发育至后期面盘幼虫,就应将幼虫投放到车间培育池。

(三)稚鲍培育

1.培育池

推荐培育池规格:池长9m,宽0.9m,平均池高0.55m,坡比1%左右,设有进水口、溢水口和排污口,并配有充气装置。

2.底栖硅藻培养

(1)藻种选择。选择自然海区生长的底栖硅藻,以小舟形藻、卵形藻和菱形藻为宜。

(2)采苗器。采苗器由采苗筐与采苗板组成。采苗筐为聚乙烯注塑产品,规格为上口尺寸420mm×390mm,底口尺寸350mm×200mm,筐高290mm;采苗板为50丝PVC透明板压塑产品,规格为400mm×300mm。

(3)藻种培养。底栖硅藻接种后,光照强度控制在3000Lux~6000Lux;每2d流水一次,换水量30%左右;每7d倒池一次;每次换水或倒池后应及时投施营养盐,一般施入浓度为氮20mg/L、磷2mg/L、硅2mg/L、铁0.2mg/L。培养30d左右板面呈黄褐色时,即可使用。

3.稚鲍培育

(1)稚鲍培育期

幼虫投放时,需根据硅藻的长势和车间的光照条件来确定投苗密度,一般以每个采苗器投放17000个~20000个幼虫为宜。幼虫附着后,保持全时段充气;每天流水方式换水3次~4次,每次换水量20%~30%;酌情增加光照;适当补充营养盐,维持底栖硅藻正常生长。

(2)稚鲍饲育期

附着基:为黏土构件制品,规格为长35cm、宽20cm、弧高10cm。按7块/m的密度摆放在培育池内,多次冲洗后,再加水等待放苗。

稚鲍剥离:稚鲍培育35d~40d,规格达到3mm左右就可剥离。将附有稚鲍的采苗器放入浓度3%大蒜液中,静置10s左右,晃动采苗板,即可剥离下来。

稚鲍投放:稚鲍剥离后,按6000粒/m~7000粒/m投放到培育池。

饵料投喂:稚鲍以人工配合饲料为食,产品应符合NY 5072-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要求。投饵量控制在鲍苗总重量的1.5%~3%,投喂时间为17:00~18:00。

日常管理:采取全时段充气流水饲育方式,日水交换量12倍左右。每天上午清池一次,清除池底的残饵、粪便及死苗。

(3)中期筛选

筛选时间:当稚鲍摄食欲望强烈、死亡率较低、日间附着基上表面未附着稚鲍时,即可筛选。

筛选方法:将附有稚鲍的附着基放入3%酒精溶液中,静置1min左右,再用毛刷轻轻将稚鲍剥离。稚鲍剥离后,根据稚鲍大小筛分为3个~4个规格,选留一至二类优质大苗继续饲育,投放密度为1000粒/m~1500粒/m2。

(4)鲍苗出池及运输

出池时间:每年11月初左右,当自然水温18℃左右时,鲍苗即可销售。

运输方式:一是水运法,适合长途运输,一般采用水车,内有充气装置及降温设备,运输过程中水温14℃~15℃为宜,运输时间应控制在48h以内。二是干运法,适合短途运输,将鲍苗放入网袋内,再将网袋放入无毒泡沫箱内,用浸湿海水的棉布盖在网带上,箱内加入冰袋,密封,运输时间宜控制在15h以内。

三、健康养殖技术

(一)养殖条件要求

皱纹盘鲍“寻山1号”具有在北方周年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快,存活率高等优点,适宜在山东、辽宁等北方海区周年养殖。养殖方式包括:筏式吊养、围堰养殖、底播养殖等,其中以筏式吊养和围堰养殖模式最为普遍。

(二)主要养殖配套技术

1.筏式吊养

(1)海区选择

养殖区应选择无城市污水、工业污水,远离码头与河流入海口的海域。海水流速在0.17m/s~0.70m/s为宜,透明度3m以上,水深10m~30m,水质符合GB 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和NY 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2)养殖器材

塑料注塑养殖笼,规格为每层40cm×30cm×12cm(长×宽×高),六面均有1cm左右方形小孔,5层~6层穿成一组。

(3)规格与密度

放养规格约为2.2cm,初始放养密度为50粒/层~60粒/层。当幼鲍壳长达到4cm~5cm,应进行分笼,密度为20粒/层~30粒/层。

(4)日常管理

投喂:以鲜嫩海带、龙须菜为主,也可投喂盐渍海带等。春、秋季节4d~5d投喂一次;夏季3d~4d投喂一次;冬季每2d~3d查看一次,并根据取食情况投喂。一般日投饵量为鲍体重的15%~20%。

清除附着物:分笼时应避开高温期,同时清除附着的贻贝、牡蛎、海鞘、海葵等污损生物。

(5)收获

鲍经12个月左右筏式吊养,壳长达到6cm左右,就可陆续收获上市销售。

2.围堰养殖

(1)海区选择。选择水质无污染、海床藻类丰富、适合鲍生存、便于管理和收获的海区。一般选择春季4月~5月投苗。

(2)放养方式、规格与密度。将苗种置于网袋内,网袋打开直接投放于围堰池塘内。苗放养规格一般大于4cm,放养密度为10000粒/667m左右。

(3)饵料投喂。鲍主要以自然生长的藻类为食,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应适量投喂海带、龙须菜等大型藻类。

(4)日常管理。播苗前应清除池内敌害生物,如海星、螃蟹等。在养殖过程中,一般利用潮汐纳排水,在养殖高温期或水质较差时,利用设备增加纳排水量,以保持水质稳定。

(5)成鲍收获。历经19个~20个月的养殖,壳长达到7cm以上,即可陆续上市销售。

3.底播养殖

(1)海区选择。选择风浪平缓、潮流通畅、水质清澈,远离河流入海口,岩礁底质,海床藻类丰富,水深5m~10m,水质符合GB 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要求。

(2)放养规格与密度。苗种放养规格大于4cm为宜,根据海床藻类生长情况,放养密度一般为3粒/m~10粒/m。

(3)投放时间和投放方法。一般在春季放苗,海区水温达到10℃左右为宜。确定区域位置,由潜水员下潜播撒。

(4)日常管理。播苗前应清除海星、螃蟹、脉红螺等敌害生物。定期、定区进行监测,掌握分布密度、生长速度、存活率等,同时做好水温测定。

(5)成鲍的收获。壳长达到7cm以上即可收获,由潜水员潜水采捕。

(三)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皱纹盘鲍“寻山1号”在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如下。

1.脓疱病

该病主要由于荧光假单胞杆菌、河流弧菌感染,发病时鲍足肌上呈现1个~10个微隆起的白色脓疱,足部肌肉产生不同程度溃烂,病鲍附着力减弱。

防治方法:合理密殖,保持饵料新鲜程度,在高温期严格控制投饵量,增加换水量,是预防脓疱病最有效的方法。若染病,可采用复方新诺明3.12g/m浸浴3h,1次/d,连用3d为一个疗程,隔3d~5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2.附着生物

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下主要为石灰虫等附着生物,在海区养殖时则包括牡蛎、海绵动物和海鞘等。

防治方法: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下,注意养殖用水的过滤,加大清池力度,减少石灰虫的繁殖,同时可采用更换附着基等方法处理附着生物;在开展海区吊养时,可在养殖笼内投放少量的荔枝螺或甲虫螺,用于防治牡蛎等在鲍鱼壳面的附着。

四、育种和种苗供应单位

(一)育种单位

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山东省荣成市寻山路590号,264316

联系人:卢龙飞

电话:17863083778

(二)种苗供应单位

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山东省荣成市寻山路590号,264316

联系人:卢龙飞

电话:17863083778

(三)编写人员名单

刘光谋,常丽荣,卢龙飞,肖露阳,李加琦

猜你喜欢

存活率皱纹新品种
看禾选种
日本癌症10年平均存活率为57.2%,胰腺癌最低仅5.3%
皱纹像什么
Paper blossoms
植物栽培温室大棚养殖林蛙试验
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人工扩繁异色瓢虫幼虫和蛹最适贮存条件研究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新品种信息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