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渔业科研成果奖励申报的系统化管理思考

2022-02-24郭永坚阴晓丽文国樑郭奕惠孙志伟明俊超于刚

中国水产 2022年1期
关键词:一等奖科学技术申报

文/郭永坚 阴晓丽 文国樑 郭奕惠 孙志伟 明俊超 于刚

科研成果奖励管理是渔业科研院所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项目是科研活动的依托承载,科研奖励则是科研活动的积淀升华。缺乏项目经费的稳定支撑,论文、专利、标准等各类科研产出将无以为继;而缺乏科研奖励的权威认证,则会让这些科研产出显得黯淡无光。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成果奖励更是评价学科建设和团队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科研成果奖励申报工作,是项目管理过程的伸延、科研产出的凝练,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多支团队的协作,申报过程需要申报团队的积极组织和精心准备,也需要科研管理部门的系统管理与协调跟进。

一、奖项概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地处华南地区,与之相关度较大的省部级奖项约为15项。省级奖项包括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等;部级奖包括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等;地方奖包括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深圳市科学技术奖等;社会力量办奖包括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海洋科学技术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大北农科技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等。

近几年来,广东省动物科学技术奖、林浩然动物学科学技术奖等奖项新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奖、广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等奖项的名称、评审办法等内容有所更改。省部级奖项的奖励办法也多有更新,如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印发《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琼科规〔2021〕2号);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对现行2000年版《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行修订,起草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稿)》并征集意见(目前尚未发布)。

二、通知发布

(一)科研管理部门信息发布

尽管信息时代科研人员获取信息的方式较为便捷,但目前科研奖励的申报信息仍主要依赖科研管理部门的专门推送。究其原因,一是各部门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职责各有不同,很少有科研人员坚持每天收集奖励申报信息,而这些对管理人员来说是每日必做之事。二是科研管理部门可通过多渠道并行发布申报信息。除单位内部使用的办公通讯软件外,还包括多个层级的微信群、内部信息发布平台、科研部门负责人邮箱等。三是科研管理部门对时间节点和材料要求有更准确的判断。奖励申报需要多单位协调、多次审核、多级审批,整个过程的时间安排只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才能较为准确把握。

(二)科研业务部门理解配合

奖励申报工作是科研单位有组织的集体行为,应充分考虑个人行为对集体工作的负面影响。科研管理部门每天浏览常规奖项的官方网站、QQ群和微信群通知,力求第一时间获取申报通知(指南)。科研管理部门会对申报通知内容与往年进行比对,整理出奖项设置、限项要求、推荐渠道、时间节点等方面的细致差异,结合工作任务安排,设计合理的时间节点要求,提出针对性的重点提醒,并分享优秀的申报材料模板。

虽然科研管理人员一般最早获得信息,但需要耗费一定时间对其解读整理,而部分科研人员无意中看到别人转发通知后就匆忙开始准备材料,容易在时间节点、申报方向把握等方面出现偏差,进而影响申报单位对材料的整体报送时间节点把控。

(三)科研管理部门温馨提醒

尽管通知发布是通过多渠道方式进行的,但渔业领域的科研活动地点可能在偏远的养殖池塘、近海等,受网络信号等因素影响,一些人无法登录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接收信息较为困难;受个人习惯限制,大多人常把微信群设置为免打扰模式,导致自身查收信息不及时。因此,在申报过程的各个时间节点,进行相应的温馨提醒很有必要。

三、意向征集

意向征集是奖励申报工作的前沿哨所,通过该过程可提前收集不同领域、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成果拟申报信息。

(一)报奖局势:僧多粥少

近年来的奖项设置中,多数奖项已取消三等奖,仅保留一等奖和二等奖,且实行“定标定额”的评审制度,评审落选项目不再降级参评。以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为例,2018年起实行提名制并对提名等级作出调整,一等奖项数由30项提高至50项左右,二等奖由70项提高至120项左右,但由于取消了三等奖,奖项总数年均减少70余项。

在未实行“定标定额”之前,研究团队如果有实力冲击二等奖,通常会选择申报一等奖,如果未获评一等奖还有获得二等奖的机会。改为“定标定额”之后,有绝对实力冲击国家级奖项的成果才冲击省部级一等奖,而介于一等奖和二等奖之间的成果则出于稳妥考虑多选择申报二等奖。这种情况容易造成二等奖申报扎堆,而一等奖无人问津的局面。

(二)报奖效果:合大于分

在热点研究领域,通常有两支及以上团队从事相关工作,单支团队的成果可能斩获二等奖有余而冲击一等奖不足,如果其中一支团队成功申报二等奖,则其他相近领域的研究团队尽管有相应实力也很难再次获奖。如果改为联合申报冲击一等奖,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且有足够的论文等代表性成果支撑,一等奖获奖率会大大提高。

此外,从长远角度考虑,省部级一等奖的长期缺乏将导致国家级奖项成果储备空缺,而国家级奖项成果直接关系着科研院所在行业的影响力。在科研过程中的角色是跟跑、并跑还是领跑,决定了单位未来的发展是跟着别人亦步亦趋,还是引领产业快速发展。

(三)报奖统筹:梯次冲锋

通过意向征集可以提前获知各个等级奖项的申报意愿,对于相近领域的成果,以促成其联合申报为上,其次还可协调其错开年度申报。对于尚未进行成果评价的项目,予以积极跟进;对一年内预计还有高质量论文、专利等成果产出,可以作为奖励申报亮点的成果,建议其推迟申报以提高国家级奖项命中率,推迟期间可先申报一些社会力量设奖的奖项。

奖励申报过程耗时耗力,多个奖项往往并行申报,通过意向征集阶段的协调,单位可以较好把控本年度申报成果的整体质量,科研人员也可以减少在与实力不匹配奖项申报上作无用功,将时间分配到科研工作中,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渔业领域通常包括养殖、资源环保、加工等多个领域,遇到复杂情况,应将意向提交至单位学委会审议,直至单位领导办公会议统筹协调。

四、成果公示

成果公示阶段是奖励申报过程中避免纠纷的重要环节,公示通常包括张贴公示、网站发布、内部通讯平台发布等形式,为照顾出差和在基地工作的同事,通常还要辅以微信、邮件等方式。

(一)成果排序难免争议

意向征集是在以团队首席为代表的各团队之间进行协调,而成果完成人员主体是单支团队的内部成员,以及外单位的联合申报人员。重要奖项通常是多个项目的成果集成,不同成员在论文、专利、软著等不同类别成果中都有所贡献,但这种贡献值很难量化赋分,因而,排名先后往往有争议。

重要成果在成果评价或登记时,人员可能有40人~50人,但奖励申报一般在20人以内,这就需要第一完成人进行多次协调。主要完成人所占排名主要参考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及奖金分配等因素,一次重要奖项申报过后,下一项类似成果可能需要沉淀3年~5年才能再次申报奖项,这也是团队内部完成人员争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及时发现形式审查问题

部分奖励规定,同一个奖项申报时,同一个完成人只能参加1个项目成果。如果出现交叉申报,这两个项目成果可能全部被视作形式审查不合格。存在代表性成果中专利权已失效,或代表性论文已在之前的获奖项目中使用等情况,都会令申报材料在形式审查中被淘汰。在成果公示过程中,应请其他同事查看自己熟悉的内容,及时提出意见,并为成果申报提供相应的指导性意见。

(三)避免后续撤奖纠纷

古语云:先明后不争。在整个成果完成过程中,团队成员或多或少都有贡献,甚至其他团队也提供了仪器设备共享、样品测试等配合工作。若申报成果未获奖,相关人员并无异议。而存在获奖概率时,部分人员则会在意自身排名,甚至连省奖层面的奖项申报中都屡屡出现纠纷情况。

公示材料中明确了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的排序,各完成人员的主要贡献、代表性成果、成果简介、推广应用情况等信息,在公示开始前,主要完成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代表其对上述信息知情且表示同意,从制度上进行约束,有效避免因临时纠纷而发生撤奖事件,造成单位和个人的损失。

(四)确保流程正常推进

某次报奖过程中,某部门一团队申报省奖时,一位外单位参加人员因工作变动,临近材料提交节点时其新工作单位不予盖章,最终成果未能提交。究其原因,一是成果完成人未对公示过程予以足够重视,未确认对方单位是否进行公示且公示无异议。二是迟迟未得到对方确认的情况下,未及时更换或移除该完成人,并剔除其申报材料中的相关成果。三是相关人员发生工作变动后,没有花足够时间精力调整单位出具汇总表、推荐函等材料,影响了申报流程正常推进。成果公示阶段,科研管理部门确保本单位成员收到信息后,成果完成人需要督促外单位参加人员同步开始成果公示。

五、材料填报

材料填报是奖励申报过程中的最终环节。科研奖励通常需要将纸质版和电子版材料同时报送,其中,电子版包括系统填报、邮箱发送、刻盘寄送等方式。

(一)电子材料提交注意事项

系统填报应充分考虑申报者提交、财务部门审核、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推荐单位审核这些节点的流转时间,一旦出现需要修改之处,需逐级退回;系统填报的电子版申报书通常会生成包含日期时间、奖项名称等信息的水印,这种生成水印的材料才是可以打印并签字盖章的正式版本。

临近提交的截止时间,系统较易出现网络延迟或崩溃,截止时间一到,系统会自动关闭提交功能,如未能及时提交则不可更改。如填报人员在系统关闭前很短的时间内提交,流转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可用时间捉襟见肘,可能会导致最终提交失败。因而,科研管理部门通常要求申报人员提前1天完成系统提交。

邮箱发送的方式,需要考虑对方邮箱能否正常查收超大附件,据往年报奖经验,采用QQ邮箱方式发送大附件的效果较佳。附件在保证清晰可见的前提下,尽量压缩。

刻盘寄送时,DVD格式刻盘速度较快且容量更大,盘上应用记号笔备注相关申报信息(项数、名称、负责人等),并细心包装避免损毁。

(二)纸质材料报送注意事项

纸质材料报送环节中,盖章是否齐全、日期是否补齐、签字是否亲笔、装订是否合规等方面,均需申报具体负责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重点审核。科研管理部门会在材料公示完成后统一办理盖章手续,为申报者预留更多时间修改完善材料。

有外单位完成人员时,第一完成人应充分评估签字盖章页寄送汇总时间,对方签字盖章完毕后,可先返回扫描件或盖章页照片,确保信息准确。此外,邮寄文件也需选择高效、快速的方式提高办事效率。部分申报者使用效率无法保证的小众快递,导致省内文件需3天~4天才能寄到,因快递延误而造成了不良影响。

申报单位提交纸质材料还通常需要推荐单位专门出具推荐函,对各申报成果的名称、等级、类别、排序等逐字核对,并对公示情况作简要说明,确保成果不存在争议。第一完成单位汇总全部材料后,进行复印、打印、胶装等操作流程,该项工作至少需要半天时间。

所申报奖项的奖励办如在同一城市,最好现场递交纸质材料;如在省内较远地区或省外,则应使用稳妥高效的方式寄送,确保材料安全按时抵达。

猜你喜欢

一等奖科学技术申报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2020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鼠国要上天之离你十五米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