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及新技术的应用

2022-02-24凌秀红

种子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麦种植新技术机械化

凌秀红

摘    要:文章探讨了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中存在的人员素养问题、基层推广问题、设备使用问题及设备维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做好人员培养工作、加大基层推广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落实、建立健全农机设备维修养护体系4点建议,重点提倡小麦种植机械化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小麦种植;机械化;新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1-013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233.72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小麦种植技术也逐渐向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提高对于小麦种植技术的关注,应用机械化种植技术来辅助工作人员种植小麦,降低种植难度。为此应加强小麦生产管理,提高其生产效率及质量,以促进小麦种植工作的顺利开展,带动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员种植水平低

小麦种植技术与人员的种植水平息息相关。若种植人员忽视小麦的生长,会增加其存活难度,增加不利因素。部分农民个人能力低,导致农业生产活动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农民群众没有接受更好的教育,思想观念老化、个人素养低,影响了小麦种植工作的正常展开。

1.2 基层推广不足

为保证小麦种植活动的完整进行,需提高农民群众的个人意识,但由于部分农民思想固化,对小麦机械化技术掌握不足。同时政府宣传力度的不足,导致小麦种植期间资金支持较少并缺少现代化设备投入。造成当下基层推广问题产生,而且农民群众不接受、不了解、不考虑机械化设备[1]。

1.3 设备使用不当

传统的小麦种植技术需要人工进行种植,耗费农民的精力和时间。由于人力生产效率有限,常会出现种植收获环节效率及产量无法达标等问题,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道路。为避免该问题产生,我国农业部门应认真考虑并大幅度加强设备的使用频率,以此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由于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对于机械化设备的购置及操作都不了解,通常情况下购入设备仅以价格作为标准,认为价格高的设备可以滿足种植要求。同时相关采买人员缺少种植期间对实际状况的思考,通常会随意采购小麦种植辅助设备,导致机械设备无法应用于小麦田间种植工作,增加了种植负担。另外农民在操作过程中无法准确读懂操作说明,不清楚机械设备的使用方式并且没有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解读机械操作说明,导致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长此以往,在种植过程中会对小麦造成损害,还会出现设备的过度消耗等问题[2]。

1.4 设备维修养护不足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由于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只了解基础操作而不会进行设备维修养护,造成小麦种植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在农民群众本身没有掌握机械设备使用方式以及农村信息技术不发达等因素影响下,导致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后无处询问。这样一来,农民群众产生对机械设备不信任的心理,阻碍了小麦种植机械化设备的应用道路。

2 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建议

2.1 做好人员培养工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更为现代化。在此背景下机械化设备的运用可大幅度降低农民的劳动力度,并有效提升小麦的生产效率。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者,需要在思想意识、政治道德、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同步提升。为完善农业生产建设工作,提升小麦种植效率,应改变农民群众的传统生产理念,提高农民机械化生产素养,让农民群众意识到机械设备可以帮助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及产量,了解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

小麦机械化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农业产业的生产水平,所以应给农民灌输正确的种植观念,加强农业建设,加强对小麦种植工作的重视并运用合理的方式来规划机械化技术的运用,保证该技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农业耕田问题,提高小麦的整体质量,以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作为思考前提,为其奠定良好的生长基础,以改善农业种植劳动力紧张的问题。

另外,应增加机械化技术的运用及设备投入,减少农民群众生产工作中的制约因素,将更多的时间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工作上,转变其思想观念,并考虑农业发展方式,以保障现代化农业建设工作进一步开展。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该提升农民劳务意识,乡村领导人员应制定相关政策并开展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培训课堂。

2.2 加大基层推广力度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为提高我国小麦的整体质量,应大幅度增加农业设备应用的宣传工作。提高政府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让其着重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农机投放并实施补贴政策。乡村建设人员应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农机操作海报并在乡镇广播、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软件上宣传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多个渠道了解新技术、新设备、新政策,以实际效益助推机械化技术的运用,以此打消人们对机械化技术的不信任心理,增加农民的实际收益。

2.3 积极推动机械化设备的使用落实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机械化种植的扶持力度,开展购机政策的帮扶工作,方便农民群众购买使用。对新兴机械设备给予补贴政策,让农民群众积极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小麦种植工作,增加后期小麦产量。相关部门可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帮扶、答疑、指导工作。此外,基层工作中还可设置独立的农业机械化设备推广培训单位,聘请讲解机械化设备专业团队,定期开展大规模培训,让农民群众掌握农机的使用方法及工作模式,提升农业发展的工作效率。

2.4 建立健全农机设备维修养护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相应的农机维修站,增加相关设备的知识普及,为每一台投放的农机设备提供售后服务点,方便农民群众咨询及后期维修养护。定期对村内机械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反馈,检查小麦收割等设备的各部件状态,及时排查及维修故障。告知农民群众在机械设备各部位发生松动时应及时加固焊接,发生断裂的异常部位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发生意外。在设备工作完毕后应将内部杂物进行清理,在此基础上检查机械的整个外机,保证机械回转正常,并在交接部位加入润滑油,保证下次工作顺畅进行。

3 小麦种植机械化新技术的应用

3.1 智能化种植技术

传统的小麦播种技术以播种为主,首先选取合适的种子,拌种后用人力进行耕地并进行施肥浇灌。在时间、人力、物力上消耗极大,因此需运用智能化种植技术来全面提高小麦产量。智能化种植技术相比传统技术更高效,不受外部天气、湿度、光照的影响,可以在棚内进行机械化、现代化种植。放置智能设备可以减轻人力的消耗。通过摄像头、电脑、控制器等的相互关联,让人们在家就可以观察小麦生长的状况。无须到种植基地进行实地查验,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智能化调整,实现了小麦种植技术的精准控制,大幅度减轻农资的浪费,节省种植成本。

3.2 大数据的应用

在智能化小麦种植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检测、监控。建立小麦种植业物联网,建设现代农业网络体系,实现信息中心共享,让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平台对小麦实时状况进行检测。根据当日土壤含水量及小麦生长状态制订相应的收割计划。同时相关人员可组织构建农业软件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适宜耕种及收割的日期,降低农民的劳动成本、小麦种植成本、财力资源损耗,保证小麦种植收益的最大化。

3.3 传感器的使用

为增加小麦种植收益,应使用传感器的技术,传感器作为新兴科学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其种类一般分为油动传感器和电动传感器两种。主要是通过人工操控无人机在高空进行作业,相关人员只要通过远程操控即可达到理想效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地面上放置的GPS及遥控系统进行喷洒作业,可以实现高空液体药物及粉剂药物的喷洒工作,也可实现小麦种子的种植工作。这样一来提升了小麦种植的精准性、环保性、高效性,使种植工作更加简单方便,生产效益远高于传统种植技术。而且传感器的运用不受地域限制,在人工种植较为困难地段同样可以简单完成种植工作,传感器重量轻、体积小、方便运输、适应田地能力较强,可进行高空作业的播种工作,以此降低作业成本,使农业工作更为简易方便。由于农业种植耕地面积较大,一般人力无法进行准确监控,这时可通过使用传感器实时监控小麦种植区间,更好地观察小麦生长发育状态。

针对于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农户可根据相关数据制定防治手段,通过传感器中的红外线定位病害并准确将药物均匀地喷洒到田间。这样一来,既可保护小麦田地,减轻人力作业时间,还能节省农药的用量,保证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不受病虫害的侵蚀,多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小麦种植技术。

传感器可以创新原有的小麦灌溉技术,增加机械设备的应用,保护小麦生长环境。浇灌作业过程中常会对地面环境进行考查,所以在技术运用前应减少路障,了解当地土壤湿度、地势变化等因素,通过漫灌、沟灌、畦灌的方式进行操作,以保证机械化设备的准确运行。要对施工地区的水资源赋有情况进行思考,了解小麦种植区间的水源分布情况,若水源离耕地较远可以运用管道转移水源,保证机械设备在运用过程中不会受到其影响。因为浇灌技术的开展对农田耕地土壤的要求较高,所以在机械设备投入前期应增加对土壤的考虑,保证灌溉水源的流量、时间及空间因素,减少地表层汲取过多的养分并降低盐碱化问题出现的概率,提升农田耕地的质量。基于此,应提高农业灌溉设备的使用频率,调整小麦种植农田的整体结构,增加新型灌溉设备的使用频率,保证农田的完整度。

3.4 使用新型农机设备

为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相关部门逐渐增加了农机设备的使用频率。结合传统小麦种植设备技术,在播种时选择新型设备。根据小麦播种种子数量选择合适的设备,运用新型排种器对小麦进行精准化种植。常见的排种器为水平盘式排种器,该种排种器的精准度最高,可进行多粒和单粒小麦的种植,多方面满足了小麦的种植需求并提升了生产质量。

小麦种植工作的人力需求较大,若仅凭人力种植需要增加农民资金的损耗,所以为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保留农业劳动力资源,减少在工作过程中的人力损耗,应增加机械设备的投入。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小麦种植机械化农机设备的投入并加大此环节的监督力度,对农户的机械设备使用情况制订相应的反馈计划,拓宽新农机使用范围,提高使用频率,让小麦生产可以跟上农业机械化建设脚步。需结合农业根本种植问题转换原有的農业经营理念,保证国民的粮食安全,使机械化技术能够充分运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避免小麦种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多差错,同时拓宽先进设备使用范围,使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引进发达国家及城市的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城镇需求投入不同的机械设备,确保农业机械设备实现社会化服务并制定农机购入补贴政策。在农民运用农机工作前期,乡村振兴工作人员需讲解机械的操作说明,让农民群众可以了解规范机械设备的运用方式,减少操作环节产生的安全事件,为农民制定防护措施,保证设备运行安全,促使农民群众跟上时代的脚步,推动小麦种植新技术的发展[3]。

结合传统的小麦播种技术,将原有技术进行创新,农民在种植小麦时常采用少量条播的种植方式进行区间播种,这可以增加机械设备的运用,采用条播机来实现播种计划,运用精准度较高的播种设备辅助农民群众的种植工作,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联合作业的方式使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小麦播种环节。农民应考虑自然天气,保证设备能够在种植区间广泛应用,减少人工播种频率以及种子浪费,以此提高小麦的总产量,普及农机设备。

与施肥工作联合作业,在设备运作过程中进行施肥,不仅能够提高种植的效率,还能使小麦在种植结束后更好地存活,避免了农村资源的浪费,减少农民资金的投入,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控制小麦播种的数量与施肥的含量,将其以正比的形式进行投放,农业生产辅助人员可以帮助农民制定合适的种植方案,保证农机与农艺充分结合,避免小麦种植过程中出现突发问题,并根据其常见问题制定出解决方案。

现阶段,为提高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的运用,各部门应增加对小麦种植质量的考虑,利用机械设备为种植技术的开展打好基础,通过农机为小麦种植耕地开挖沟渠,优化农田排水系统,让雨水可通过沟渠流出农田,降低恶劣天气对农业用地带来的影响,从而避免小麦生长过程中不良因素产生,奠定好小麦种植基础,保证小麦能够在优异的条件下生产,以推动小麦的高效生产,使小麦生产数量得以稳定。

3.5 应用免耕播种

为推广小麦机械化技术,应增加免耕播种技术的运用,在新时代发展下,国家及政府各部门应提高对该工作的重视,在农业种植区间广泛推广和使用该技术。因为免耕播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生产效率,还能够减轻农民工作的复杂程度,是作为一种新型的保护耕作技术存在于农业种植中的。

在此过程中,以少耕、免耕作为农业工作的手段,运用化学方式清理种植田地中的杂草,降低人为因素对土地结构造成的破坏,让上一茬农作物覆盖土壤表层,以维护农田区间的土地资源及水资源,加强农民对农田的管理,提升土壤产量的性能,使小麦在此区间种植后产量得到提升,减少生产环节的烦琐程度,确保每一棵植株都能够在土壤中汲取到足够的养分。运用免耕播种机来进行种植,避免后期二次施肥,使小麦有效增产。

4 结束语

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提是改善农业产业问题。为促进我国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需提高农民小麦种植技术,加强企业及政府和部门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让种植技术更为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若未落实到位,不仅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导致小麦总产量下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损耗。所以应转换原有的种植方式,以此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乐涛.关于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与新技术的思考[J].农家参谋,2021(15):83-84.

[2]李京芳.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与新技术探讨[J].南方农机,2020,51(16):35-36.

[3]王磊.浅析小麦种植的机械化问题与新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8):203-204.

猜你喜欢

小麦种植新技术机械化
基于模糊DEMATEL-ISM的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评价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谈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