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室黄瓜杂交制种关键技术要点
2022-02-24王占平王悦许波吴国华刘建荣安瑞
王占平 王悦 许波 吴国华 刘建荣 安瑞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黄瓜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对黄瓜口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可降低栽种成本、提高黄瓜产量,生产出高质量的黄瓜种子。文章分析了黄瓜杂交制种的关键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黄瓜;杂交制种;关键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1-008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64.1 文献标志码:B
1 选择制种环境
1.1 土地
由于黄瓜这类瓜类作物根系浅,不耐旱且不喜涝,在选土时最好选择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所选区域地势高、排水性好、土地肥沃,不能选择低洼和透气不良的黏土地、高肥地、盐碱地以及其他各种高发病的土地,土地pH值应在5.8~7.8。栽种前需要平整细碎土地,可以借助旋耕机对土壤进行深翻,深为25 cm以内。每667 m2撒40 kg磷酸二铵和10 kg硼锌钾复合肥,并与泥土进行混合,制作出垄面宽0.6 m,垄沟宽 0.6 m,垄中距 1.2 m,地面宽0.9 m,覆压地膜时把节水滴灌带铺设到地膜底下,覆压地膜时需要一边压膜一边在垄面地膜上均匀地撒上一层土,具有防风、压草、保湿的作用。
1.2 温度
由于黄瓜喜温不喜寒,建议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播种。黄瓜种子发芽温度为25~30 ℃,低于11 ℃时会停止发芽。所以在种子发芽阶段,应覆盖薄膜帮助其保持温度,促进种子顺利发芽。黄瓜植株的生長温度为20~30 ℃,温度低于10℃时会停止生长,黄瓜在受精时温度为17~25 ℃。
1.3 时间
黄瓜种植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温度,一定要保证温度在18 ℃以上,适宜种植的时间为4—5月。开花和结果时间应避免选择高温和雨涝时期,防止因高温和降水而无法得到优质的种子。
1.4 搭建网室
地纱网每667 m2需要1 000 m2,连片搭建每667 m2需要 800 m2。地纱网用木桩间距为4~6 m,用绳索纵横交错地支撑起来。每667 m2需要长2.5 m左右、粗5~10 cm的木桩,需要30根左右,绳索粗为5 mm(防晒绳,没弹性),长为700 m左右。在搭建地纱网四周的地面挖宽20 cm、深20 cm的坑,把地纱网边缘埋在坑内,用土压紧夯实。地纱网顶部外面要纵横压几道绳索,防止地纱网被大风刮起、刮坏。地纱网门洞用纱帘遮住,门帘要留大一些做成双层,防止被风刮开、蜜蜂进入。
2 催芽与播种
2.1 种子处理与催芽
选择颗粒饱满、色泽健康、大小一致的新种,按照父、母本1∶6的比例播种育苗。种子使用浓度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 min,用干净的清水反复清洗种子,直到清洗干净,这一步骤是为了杀死种子表面的细菌。种子杀菌后用干净的温水浸泡满4 h,浸泡时间选择在14:00开始。种子再次用清水清洗干净表面后用湿布或湿毛巾包裹起来放在温度为25 ℃左右的地方,大约12 h后露出白芽,即可进行播种。
2.2 父本播种期确定
播种父本后的7~10 d再播种母本,比如5月5日播种父本,5月13日再播种母本。这样可以避免父本、母本出现花期错过的情况。建议父本株距35 cm、行距60 cm,母本株距33 cm、行距60 cm,播种深度为1.5~2 cm,通常播种深度视种子长度而定,理想深度为种子长度的1.5倍。
2.3 育苗
育苗地点应该选择平整、通风与光照均匀的地方,利用营养钵进行育苗,将优质田园土、土杂肥、0.5 kg/m3复合肥、消毒杀菌剂以及其他泥土混合配制成营养土,并装入营养钵内待用。播前进行灌溉将土地淋透,确保后期土块不会变硬、浇水后不会出现无法浸透的现象。并且播种后覆盖2 cm的沙土防止顶苗,覆盖薄膜可保湿保暖,防止冻伤。
3 田间管理
3.1 苗期管理
一般播种5 d后就能出苗,出苗后要将薄膜开小孔进行通风,以防幼苗被膜内高温烧死,后期随着出苗越来越多,需要增加通风量。如果发现育苗钻到薄膜下,要及时将苗放出,霜期过后也要及时将苗放出。苗期管理重点就在于控制温度和湿度。在高温、高湿的天气需要注意通风;在低温时需要保持温度,不可过多浇水。幼苗出齐后,需要进行中耕、除草、保墒以及定苗等操作,苗期可以喷洒甲基托布津等药物来进行病虫害防治。
3.2 定植
一般出苗30 d后就可定植,最好选在晴天。种植密度应该确保主蔓结瓜3 500株/667 m2以下,侧蔓结瓜2 700株/667 m2以下,父本植株可以种植密集些。如果选择人工授粉,母本、父本植株比例为(7~10)∶1,为了方便管理,建议父本、母本分开种植;如果选择天然授粉母本、父本比例为(2~4)∶1,提前确定好父本与母本的种植密度。
3.3 后期绑蔓
在瓜苗快速生长时期,要开始进行搭架绑蔓,当瓜苗长到2叶时开始搭架,主枝出现4叶第一次绑蔓,主枝出现8叶第二次绑蔓,主枝出现12叶第3次绑蔓,后期根据瓜苗具体长势再进行1~2次绑蔓,主枝出现24片叶后可去掉生长点,以减缓藤蔓生长[1]。
3.4 病虫害防治
虫害是指蚜虫和斑潜蝇等,在蚜虫出现初期,使用啶虫脒或阿维啶虫脒进行防治,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用药3次,就可以彻底控制蚜虫。病害是指白粉病、霜霉病、角斑病等,需要提前预防。霜霉病可每隔10 d使用1次抑快净、乙磷锰锌和克露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可以喷加瑞农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霜霉病和白粉病同时出现,可使用甲霜灵和粉锈宁进行防治;白粉病可使用吡萘·嘧菌酯悬浮剂进行防治,每隔14 d喷洒1次。
4 检查亲本纯度和留种瓜位置
4.1 检查亲本的纯度
为了确保种子保持高纯度,在杂交制种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去杂操作。检查父本与母本植株的茎、花、叶、结瓜部位、习性等方面。在授粉前一天将所有的畸形、疑似污染、发生变异和生长不良的花朵去除,将父本田中所有的雌花全部摘掉,只要雄花。母本田中8片叶以下的雌花全部摘掉,对8片叶以上的雌花授粉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授粉前,父本不需要打岔,母本只保留主蔓,其他分叉全部摘掉。同时检查纯度进行除杂工作,需要在整个生长期中反复进行,以此得到最大程度纯度的亲本种子。
4.2 选留种瓜
主蔓结瓜品种在8~10节处留瓜种,清除雌性系母本8节以下的瓜和雌花,清除雌雄同株植株8节以下的自交瓜以及所有雄花。授粉后出现4~6个果实后,去除上节位雌花。
5 杂交授粉
授粉时间一般选择在6月末至7月初,因为此时温度和气候都比较适宜,不易出现病虫害,授粉时间大概10 d左右。授粉前检查雄花花粉是否散出来,父本的采摘时间宜在授粉前一天的18:00~20:00,将选中的父本植株上的雄花摘下来放进有孔的塑料盒内,用湿毛巾将花束包起来,准备第二天上午授粉[2]。由于黄瓜花粉保持活力的时间较短,授粉时间宜在7:00~11:00快速进行,防止花粉失去活性,并且需要选择晴朗的天气,避免大风大雨将花粉吹落。
将提前采摘的父本雄花花粉点擦在母本雌花花柱上,让花粉均匀地黏在花柱上。通常1朵雄花的花粉量可涂抹2~3朵花柱,在雄花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尽量选择1朵雄花涂抹1朵雌花花柱,保证雌花能够完全授粉。每株母本选择4~5朵雌花授粉,将多余的雌花去除。将授粉后的雌花套上袋子或是用夹子夹好进行隔离并做好标记,比如在花柄上系绳子或涂油。所有操作必须注意力度,不能损伤雌花的花柱和花柄,否则,即使成功授粉最后也无法坐瓜。在授粉期间注意查看母本田里不能有雄花,也不能未按规定去除雌花。
完成授粉后,在瓜节位以上只需保留8片叶子,上方其余叶片全部去除,并且定期清理主枝和侧枝,让植株的营养用于种瓜的生长,同时要清理掉母本植株的自交瓜,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
6 种瓜管理与种子收获
6.1 种瓜的管理
种瓜结出果实后,选择3~5条长势最好的瓜进行留种。对有留种的植株及时进行打顶,控制藤蔓的生长,打顶位置一般在母本植株主蔓的22~25节处,同时去除整个植株的其他花朵和非选定留种的瓜条。所有操作都是为了能够为选中的留种瓜条供给更多的营养,促进种瓜的发育,使得到的杂交制种满足颗粒饱满、质优、产量高的要求。根据品种的不同,黄瓜的收获时间有细微差异。
通常而言,种瓜坐果后40 d左右就可以采收,此时种瓜的表面已经变为了黄褐色,瓜皮也逐步变老变硬,种种现象都说明种瓜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到了采收的时间。在采收前还需要再进行1~2次去杂操作,防止采摘时误摘而混淆杂交制种的种子,后期无法进行分离影响种子质量导致杂交制种失败。去除自交瓜、标记不清以及其他可疑的瓜,只留下标记清楚的杂交瓜。
6.2 种子的收获
种瓜完全采摘后需做后熟处理,将其放于阴凉干燥且通风的地方,放置时间7~10 d。经过后熟作用后,将种瓜剖开取其中的瓜瓤种子,注意剖开种瓜时尽量不要伤到里面的种子,避免浪费。将瓜瓤种子放入容器发酵后捞出揉搓,使种子与瓜瓤分离,发酵温度保持在20~30℃、发酵时间在24 h左右,之后用清水多次漂洗,将种子分离出来。将种子铺平晾干,直到种子的含水量在7%以下才可以精选和贮藏。
6.3 种子的精选
一般而言,新收獲的种子都会有一些杂质,为了进一步提高种子纯度、保证种子的质量,都会在贮藏前做筛选。对种子进行清洗晾晒后,会依照种子的物理特性,从长短、大小、形状、色泽、表面结构、饱满程度等方面对比分离。首先要去除杂质,可以使用种子清选机来避免混杂;其次要清除破损、皱缩、虫蛀等劣质种子,可以使用相对密度的清选机;再次要筛选出长度、大小、饱满度均为良品的种子,可以使用窝眼筒之类的分离装置将品质差异过大的种子分离出来;最后再通过人眼筛选一次,挑选色泽好看、饱满、大小、长度都比较好的种子进行装袋贮藏。
6.4 注意事项
发酵时间不能过长,时间过长瓜瓤容易发生水解导致种子发芽。晾晒时不可以放在太阳下进行暴晒,需要在阴凉、干燥、通风之处铺成薄薄的一层进行风干。在黄瓜采摘、发酵和晾晒过程中,种子切忌接触铁制品和脏水。要及时晒干表面水分,不能操作到1/2后再开始晾晒。在种子晾晒初期要经常翻动,建议每隔10 min翻动1次。晾晒地点最好在沙架上,并在表面覆上一层沙。使用仪器检测种子水分,当含水量在7%以下时才满足贮藏条件。另外,种子在进行晾晒和精选时,注意不要发生机械混杂导致优良种子出现畸形退化,影响种子质量。
7 提高网室黄瓜杂交制种产量的技术要点
7.1 改善种植土壤的结构,优化施肥方案
黄瓜对土壤中的营养吸收能力不高,不能栽种在含水量过大的土壤中。当黄瓜栽种在黏性土壤中长势较好,但黏性土壤在浇水后会迅速降低土壤温度,回温速度也较慢,不利于黄瓜苗的生长态势,并且黄瓜作为一种弱根系作物在板结的土壤中难以正常生长根系,会使得其授粉结种的能力越来越差。沙质土壤质地疏松,尽管能促进黄瓜苗前期快速生长发育,但由于沙质土壤易漏水和肥料,土壤中的黄瓜根系容易老化,进而导致黄瓜发育不良、质量堪忧。所以当黄瓜栽种在这两种土壤中时,需要多施加有机肥料,改善原有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让土壤更适宜种植黄瓜。
近年来,在网室中培育的黄瓜仍存在氮肥施量过多的现象,黄瓜在生长前期土壤养分过多会伤害根系,营养过剩会影响黄瓜正常结果,且氮肥很容易在土壤中挥发或是被土壤中的物质聚集在一处,造成肥料浪费,长期使用氮肥还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黄瓜正常发育。磷肥过量施用会影响黄瓜正常生长发育和结果。经过专业人员长期的实验证明,黄瓜培育时可适量施加钾肥,促进黄瓜新陈代谢和加速光合作用,还能提高黄瓜对氮肥的吸收能力,有效增强氮肥的使用效果,所以适量施加钾肥可提升黄瓜杂交制种产量。在此,提倡分期、定量对黄瓜施加氮肥、磷肥、钾肥等肥料,多种肥料配合使用才能有效降低对黄瓜苗的伤害,减少肥料的浪费并保护土壤质量,提升黄瓜品质与产量。
7.2 根据黄瓜的生长特点适当密植
黄瓜的栽种密度会影响整体的光合作用,如果密度过低会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导致黄瓜产量下降;但密度过高又会使植物叶片长势较好,根系之间会争抢土壤养分,导致黄瓜产量下降。经过研究发现,密度大小会影响到单株黄瓜的结瓜数量和品质,因此合理规划网室黄瓜的栽种密度可以有效维护黄瓜产量与品质,经试验表明,常规黄瓜的网室栽种密度为5 000~6 000株/667 m2。
7.3 及时关注气候变化,降低环境对黄瓜的负面影响
无论哪种植物都会受气候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栽种培育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关注气候变化,及时调整培育方案。当黄瓜定植后要及时覆盖纱网抵御害虫入侵,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风天气与冰雹所带来的不必要损伤。由于黄瓜惧旱怕涝,所以“热阵雨”天气对黄瓜产量的负面影响会非常明显,这种“热阵雨”在7月时突然降水,这时正值黄瓜成熟的季节,很容易造成大面积黄瓜死亡,因此对此类天气展开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提升网室黄瓜产量与品质。
8 结语
文章分析了黄瓜杂交制种关键技术要点,指出了要重视制种环境的选择,包括催芽与播种、田间管理、检查亲本纯度和留种瓜位置、杂交授粉、种瓜管理与种子收获等,真正做好黄瓜杂交制种工作,满足现阶段下农户的种植要求。
参考文献:
[1]崔淑芬,吕华龙,轩红伟,等.保护地高活力黄瓜杂交制种技术的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15):13-14.
[2]孔维良,黄洪宇,李愚鹤,等.保水剂对黄瓜杂交种子产量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21,67(7):44-46.
[3]崔淑芬,吕华龙,李永俊,等.高活力黄瓜种子的形成、保持与提升技术综述[J].种子科技,2021,39(11):65-66.
[4]刘雪利,孙艳.黄瓜杂交制种操作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19,37(1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