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试析
2022-02-24宰雪梅
宰雪梅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市场地位,其中玉米、水稻、小麦种植产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三大产业。基于此,文章探讨了我国玉米栽培技术及玉米病虫害早期防治技术,通过高效的栽培技术,提升玉米品质,从而推动我国玉米栽培技术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策略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1-004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B
随着农林牧渔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逐渐重视应用玉米种植高产早期栽培技术,并不断深入研究。对玉米病虫害的早期防治有效提升了我国玉米产量。除此之外,该栽培技术为推动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巨大动力。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其质量对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和养殖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玉米种植中,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肥力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应根据环境条件灵活采用相应的管理方案。积极创新玉米种植技术对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至关重要。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出现,使我国在玉米技术种植方面的水平逐渐得到提升。在我国玉米种植技术不断优化的同时,出现的各种病虫害问题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尤其在一些没有普及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农村地区,其农产品受病虫害影响极其严重。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玉米种植技术的深入推行和不断提升,对开展玉米种植中病虫害问题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玉米栽培的现状
我国的玉米总产量较高,玉米种类的不断更新、化肥的广泛应用、农田基础设施的修建、农业技术推广,使粮食单产量大幅提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需要直接影响着玉米种植结构调整。
从农业现状来看,需分析种植的基本问题和产量特点。由于我国玉米的主产区聚集在我国东北与西南地区之间的弧形地区,且南方和北方的种植区域差异大,因而产生了玉米种植失衡现象。我国玉米的种植与产量体现出鲜明的专业性。近年来,通过集成利用优良品种和农用物资,并根据领先的农业生产科技与增产经验,在粮食作物的种类布局与规模大小上进行了择优管理,使我国农业自身资源与社会发展经济得到了充分发挥[1]。
2 玉米栽培技术
2.1 玉米品种的选择与种子处理
对玉米培育种植相关工作来说,选择种子是最重要的环节,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到玉米的质量及产量。
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播种情况,选择适合的玉米种子,采用有效的玉米播种管理方式,力求最大化地挖掘我国玉米播种产量的潜能。
在选择优质玉米种类时,应该尽可能选择质量高、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強的玉米品种。同时也应尽量选择种子饱满、没有发生任何病虫害的玉米种子,然后再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筛选,培育出一批质量较好的优质玉米种子[2]。
一般来说,种子处理方式是否准确直接关乎到种子的成活率。在正式开始播种前必须认真做好种子的筛选工作,去除质量不达标的玉米种子。通常,玉米种子晾晒处理的时间不能少于24 h,充足的晾晒能将种子表面的各种病毒和细菌全部杀死,以此提高种子的利用效率以及通透性,从而提升玉米氧化酶的活性。由此可见,玉米品种的选择以及种子的处理环节对于整个玉米栽培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相关人员应该对这方面的问题加以重视[3]。
2.2 栽培要求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气候等因素的要求,是经过长期试验总结来的,无论是在玉米研究初期,还是在生长过程中,对其相关数据的统计都是较为漫长的过程。首先,要掌握玉米生长的整个过程;其次,要研究玉米的生长环境;再次,并不是所有的玉米生长环境都是理想的。因此,还需不断改良玉米种子,改良玉米的抗旱、抗洪能力及生长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下更多采用杂交、基因改良的方式研发新型的种子。播种前要晒种,其目的是灭杀种子表面的寄生菌,也可以选择浸泡的方式灭杀寄生虫。泡种是为了让种子的发芽率得到保障,使种子预防病虫害的能力有所提升[4]。
2.3 重视土壤选择
相对于其他的土生农作物而言,玉米属于土壤根系较为发达的土生农作物,具有较强的土壤适应性,对土壤没有过高的施肥要求,但是对含水量及生物肥料的用量有较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玉米具有很强的土壤适应性,但是必须要全面深入地做好玉米土地播种的有关管理工作,力求提升我国玉米土地产量及播种质量。需要对整个玉米土壤体系做好严格的玉米播种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选择土地时,应尽可能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良好、具有较高土壤通透性的土地。因此,重视土壤的选择对于玉米栽培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5]。
2.4 加强对玉米生长的管理
完成玉米前期种植工作后,需要对其整个作物生长发育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利于提升玉米生长的成活概率,确保玉米的产量。最主要的幼苗管理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管理阶段,分别是玉米的发芽幼苗管理阶段和抽穗阶段。
玉米的发芽幼苗管理阶段是玉米幼苗植株叶片及叶系根茎生长周期分化的关键阶段,直接影响玉米植株根系生长,对玉米植株根系发达成熟程度的级别高低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应不断强化对玉米的幼苗管理。同时,必须及时观察玉米幼苗生长发育情况,当玉米的植株幼苗生长发育缓慢,只有3片或4片玉米叶子时,必须立即采用植株定苗播种措施,栽培一株幼苗生长良好的玉米幼苗,以此进行比较,检查各个种植地区缺苗率。
除此之外,还需第一时间将杂草清除干净,选择适合的生长肥料,结合幼苗生长的实际情况确定追水和追肥的时间等。以适合的方式、合理的追肥形式,确保玉米种植产量得以提高。
第二阶段是抽穗阶段,这个阶段必须要注重玉米培育土壤工作,最大限度为玉米根系生长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6]。
栽培技术管理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试验,改进和解决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不断改进,用良好的栽培技术和合理的管理制度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因此,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需投入大量的人力,以良好的管理技术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
2.5 认真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完成玉米播种后,需时刻关注玉米的品质及生长发展状况,积极做好田间管理各项工作。若发现整株玉米幼苗内部存在大量烂芽或者病害的情况,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整株玉米幼苗与其进行种苗交换,在缺苗位置补苗。
此外,需要对田间幼苗做好前期施肥工作,在不同的管理时间段内喷洒不同的管理肥料,做好去除田间杂草的工作,确保玉米幼苗有较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要做好田间灌溉工作,确保玉米有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使其能够迅速生长。由此可见,认真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对玉米栽植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7]。
3 玉米病虫害防治
3.1 丝黑穗病及防治
虽然丝黑穗病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将给种植者带来巨大损失。感染丝黑穗病前期,玉米幼苗生长缓慢,顶部叶片可见褐色病斑,穗部逐渐形成黑霉包。发病原因可能是玉米品种抗病性不强、种子消毒不严格、生长期氮肥施用过量或局部持续高温干旱[8]。一旦发生丝黑穗病,玉米产量将下降70%左右。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其一,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质玉米育苗品种;其二,严格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播种前5 h左右晾干种子,并用农药拌种;其三,玉米收获后,要及时处理田间发生病害的秸秆;其四,确保科学合理施用农家肥[9]。
3.2 蝗虫、玉米螟等虫害防治
玉米在生长期间易受到蝗虫、红蜘蛛等害虫的侵袭,导致玉米长势欠佳、产量降低。例如在玉米快速生长期间,糠螟会大量啃食玉米中的籽粒,造成玉米减产。对于玉米螟,需通过采用药物措施有效防治,采用30%的高浓度盐酸辛硫磷玉米颗粒或添加玉米细沙,撒播到玉米的根茎心叶中,将会大大降低玉米螟的为害。
除了化学防治方法外,还可考虑生物防治方法,即在玉米田中引进玉米螟的繁殖天敌赤眼蜂,利用赤眼蜂巢法有效控制玉米螟的繁殖数量,确保玉米产量[10]。
除此之外,在种植前要选择性能优良、抗病性与抗虫害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从根源上降低各类虫害的影响。在玉米生长期间通过优化水肥管理提升玉米抵抗病虫害能力,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以及控制病虫害蔓延,从而保证玉米产量。同时也可采用物理、化学防治手段,如喷洒专门的杀虫药、使用草木灰降低虫害为害等,使玉米产量不受影响[11]。
3.3 建立完善的玉米病虫害预警机制
要建立完善的治理机制和预防措施,设立不同的部门,使其工作涵盖预防、检测、统计数据、制订对策等。预防人員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从各个方面对病害进行预防;检测人员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能准确使用测量工具;统计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将各数据准确统计,形成精确报告;对策制订人员要有足够的农业经验,能在第一时间锁定病虫害的来源,并制订出有效的治理措施,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将玉米的病虫害控制在萌芽阶段。
当前,有很多病虫害不易察觉,一旦暴发,传染速度快、范围广,发生这种情况时,预防和治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12]。
3.4 选拔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
现有许多农业高校所授知识较为广泛、全面,技术较为先进,所以应从高校选拔专业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人才。通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同各地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交流,以达到技术的全面化。同时,建立互联网机构,用网络学习、传播新技术,达到治理技术的信息化,将玉米的病虫害影响降到最小。
3.5 精细管理,合理调控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玉米的生长周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玉米苗期,这个时期要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并控制草害。合理密植是增加玉米产量的有效种植方法,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从而扩大光合面积,提高玉米产量,所以在种植玉米时应根据地力和品种特性制订合适的栽培密度。第二部分是玉米拔节生长期,这个时期玉米的生长速度比较快,水肥需求旺盛且易发病虫害。要对玉米苗进行适量施肥和防病驱虫,追肥以氮肥为主,及时关注虫害的发生情况,科学防治。夏玉米在播后45 d开始抽雄穗,这个时期如遇连续阴雨天,可以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增加玉米产量。
3.6 适时晚收,促成增产
玉米的产量与采收的时间有关,适期晚收能最大限度挖掘玉米的增产潜能。因此,通常选择苞叶逐渐枯松、籽粒乳线逐渐完全消失、基部呈现黑色离层的时期采收。要实现丰产丰收,收获时的天气选择也十分重要。如果收获时期多雨,加上操作不当,会导致玉米出现发霉泡水等现象,进而使得玉米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玉米在成熟中后期产量增加较快,这个时期尽管玉米植株高度不再变化,但籽粒干物质积累较快,部分品种会出现苞叶变黄的假熟现象,如果在玉米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采收,会造成产量减损。所以,在不影响下季粮食作物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应尽量晚收,以充分拉长谷物灌浆时期,提高粒重,提升谷物产量、质量。
3.7 创新种植模式
高效的玉米种植模式能让玉米获得足够的营养和光照,减少人为施肥资金的投入,促进玉米产业向高产量的方向发展,提高玉米种植收入的经济效益。首先,可以采用宽窄带交替种植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会改变玉米的种植规模,只是科学地规划不同玉米种子之间的距离,提升玉米抗寒和抗倒伏的能力,提高单位面积内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其次,可以采用均匀垄地种植模式,这是我国玉米种植模式中较为常见的方法,与传统模式具有相似性,但又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前一年选择在垄沟上种植,并采用机械收割的方式将玉米秸秆均匀地撒在地面,后一年选择在垄沟下种植,在这两种位置交替种植,确保上一年种植的土地得到一定的养护,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
4 结束语
近些年,玉米种植产业发展尤为迅速,为了能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收人,需要不断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采用适合山区玉米种植的品种和管理方法,为玉米高产奠定技术基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科学施肥,精细播种,从而实现玉米高产目标。因地制宜选择玉米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在玉米种植中,防治其病虫害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工作。在具体防治中,应该结合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存在的病虫灾害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此外,还应该在种植中总结防治病虫害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最佳的防治方案,只有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究,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病虫害的预防及治理。
参考文献:
[1]赵建军.浅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家参谋,2020(4):71.
[2]李永鑫.浅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20,38(21):39-40.
[3]庞燕美.浅析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20,38(7):29,32.
[4]杨东,王达.浅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南方农业,2019,13(17):24,27.
[5]帕丽旦·萨力,陈述晖.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家参谋,2020(12):44.
[6]李少云.试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6(16):170-171.
[7]阿孜古·木拉提.試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171.
[8]吕瑞红.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农家科技,2019(6):86.
[9]裴书娟.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1):127-128.
[10]祁婧.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2):111-112.
[11]程晶.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J].农家参谋,2020(14):38.
[12]王志刚,王微微.玉米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对策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