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创办报刊概述
2022-02-24刘维荣
刘维荣
在新四军的全力帮助与带动之下,华中各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很活跃。1938年5月1日,新四军政治部主办了《抗敌报》创刊;1939年2月15日,新四军政治部主办了《抗敌》杂志创刊。后来又有中共中央中原局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名义出版了《抗敌报》(江北版)与《抗敌报》(苏北版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创办)。1941年至1943年间,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及下设军政治部先后又创办了《江淮日报》《新华报》《无线电讯》,以及军部党刊《真理》《实践》《江淮杂志》《江淮文化》《抗敌画报》《战士园地》《时论丛刊》《建军》季刊和《军事建设》(1942年9月由军司令部主办的内刊,陈毅书写报头)《战士报》(司令部主办)《工作与学习》(军部直属队)《理论与实践》及《敌工通讯》(敌工部创办)《共产党人》(政治部创办的党刊)等,这些报刊的创办极大地推动了各级部队加强军事理论研究,及时将华中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的各种作战经验与深刻教训刊登出来,以便更好地深入指导部队开展军训与实战。
《江淮日报》创办以后,紧接着又相继宣告成立了江淮通讯社、江淮出版社、苏北文化协会、青年记协华中分会等种类繁多的各级文化宣传组织,创办了《江淮杂志》《江淮文化》《江淮艺术》《江淮画刊》等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刊物,由此而全面地推动了整个华中抗日根据地内新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
《拂晓报》从1939年10月开始陆续创办了拂晓系列的“增刊”“丛刊”“汇刊”“画报”“电讯”“拂晓”“副刊”“文化”“专刊”等形式各异的报刊。为推动根据地群众性办报运动的开展,拂晓报社还举办了“报人训练班”,为地方培养新闻出版方面的人才。如《群众导报》《团结报》《永光报》《淮上导报》《抗大生活》《奋斗报》《前锋报》《创造报》和《新淮宝报》等报刊,就是直接或间接受到《拂晓报》的支持和影响而创办的,所有这些,在彭雪枫看来都是“《拂晓报》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起来的”。自1942年起,《拂晓报》是与《人民报》合并而壮大成为中共淮北区党委的机关报。《拂晓报》在大力弘扬与宣传中共统战政策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对日斗争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及时部署与大力指导当地新四军所属部队开展时政教育等诸方面均发挥了显著而重要的影响力。1943年12月2日,彭雪枫在《贺〈拂晓报〉五百号——五年来〈拂晓报〉的检讨》的专论中称这一时期的《拂晓报》为“油印报之传播最远,读者最众的黄金时代”。
1939年初,为了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报道抗日战况,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管文蔚决定创办由陈毅题写报头的《群众导报》。1940年建立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出版了《抗敌报》(苏北版)。
新四军一师政治部创办的铅印报刊《抗敌》杂志、《抗敌周报》《日本反战同盟报》《人民报》。一师所属3个旅都有自己的报纸:一旅政治部主办的油印刊物《斗争生活》,二旅政治部创办的《斗争报》《斗争丛刊》(后又改为《斗争杂志》),三旅和苏中二分区新七旅分别创办的《战士报》《战士生活》報、苏中四分区《先进报》(由姬鹏飞任社长)及分区机关报《江海报》《先进杂志》《战旗报》等。
1942年,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新四军一师主力部队实行地方化,苏中区党委和苏中军区将《抗敌报》改为苏中区党委的机关报。
为了加强对党报的领导,苏中三分区于1943年1月组成了由叶飞担任书记的党报委员会,同时叶飞还兼江潮报报社社长。1942年12月,《江潮报》曾将自己报纸的合订本通过地下党经上海苏联时代出版社转献给斯大林,作为他62岁寿辰的礼物。抗战胜利,江潮报社移驻黄桥镇改为《江潮日报》。
1941年3月,新四军三师政治部创办了由陈毅题写刊头、李求恩主编的《先锋报》。次年以《先锋》杂志为名复刊,张爱萍的《认真改变我们的军事教育方法——1942年2月在新四军三师军事教育会议上的报告》发表在1942年《先锋》杂志第18期上。4月,《江淮文化》《苏北记者》相继出刊。1944年又创办了《先锋》画报。次年3月,《先锋》杂志提升内容与篇幅而衍变为《先锋战士报》。1943年《先锋》复刊第5期发表黄克诚的《盐阜区的反“扫荡”》。
三师政治部鲁艺工作团还于1942年10月创办了铅印《先锋文艺》。苏北军区政治部1944年创办了《苏北通讯》。三师各旅主办的油印小报,读者对象主要是连队官兵。七旅政治部的《前线报》及《先锋半月刊》(内刊)《前线》(丛刊)及《前线》;八旅政治部的《战斗报》(主任李雪三创办)《战斗队》及《战斗》半月刊(内刊),李雪三写了题为《苏北陈集歼灭战的政治工作》,刊登在三师刊物《先锋》1943年7月号上;九旅(淮海军分区)政治部的《奋斗报》;十旅政治部的《战旗报》及《战旗》月刊。这些在部队中广泛发行的报刊,及时介绍推广作战和开辟新区的经验,宣传英雄模范事迹,极大地动员和鼓舞抗日军民投身抗战的旺盛士气与坚强斗志,丰富了根据地军民的精神与文化生活。
在三师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的关心和支持下,师政治部于1944年在阜宁县益林镇桑树街成立了苏北画报社,编辑出版了16开套色石印画刊《苏北画刊》。内容以部队生活为主,介绍战斗英雄、模范事迹、生产运动、拥政爱民活动等。1945年4月,苏中画报社编辑出版了《漫画与木刻》。
1944年2月,三师卫生部召开第二届全师卫生大会,决定出版《先锋医务》杂志,足见师首长对卫生工作的重视。4月,三师创刊了铅印《先锋医务》月刊(张念椿负责),刊物的出版,有助于更好地使基层医务工作者提高专业水平及探讨与交流实践工作经验。至抗战胜利共出刊了12期。“先锋”是三师的师代号,《先锋医务》是新四军和八路军的第一本铅印医学刊物。每期均分送各师和山东一一五师,得到好评。
新四军在挺进苏南,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相继创刊出版了一系列旨在宣传中共政策,报道抗战信息的报刊。1938年底在新开创的茅山抗日根据地出刊的八开两版油印《火线报》,开苏南敌后根据地报刊出版工作之先河。《火线报》创刊时仅有一只滚筒,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宣传部门的指战员,靠自己的双手,用土办法制作铁笔、钢板。
当时筹措出版印刷的经费非常困难,根据地党组织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给予支持。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的《火线报》出版至53期时经费困难,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政治部主任王集成、参谋长罗忠毅和报社副社委陈立平等,联名发起募捐“二分钱运动”。
1939年初,为了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报道抗日战况,挺进纵队司令管文蔚创办了由陈毅题名的《群众导报》,次年1月停刊。1940年11月,中共路北特委将《群众导报》与《前进报》整合,创办了铅印的机关报《前进报》。
1941年3月,江南抗日义勇军改编为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东进报》(部队版)便成为十八旅政治部机关报。1941年日军在苏南“清乡”,六师十八旅撤到苏中,活动于江都、高邮、宝应一带,出版了《前哨画报》。11月,在东进报社基础上,出版了《前哨报》。
七师成立时,即创办了《战斗报》,地方出版了《新无为报》。1942年3月合为《大江报》,《大江报》是皖江区党委机关报。七师政治部则出版《武装报》,各个地区、支队、独立团也都有小报。1943年前,这些报纸都是油印的,根据地内油印技术颇高,像《大江报》每张蜡纸可印二千份。1944年,皖江地区设立了印刷厂,《大江报》和《武装报》都改为铅印,并铅印出版了《论联合政府》等书籍。这些报纸书籍,是皖江地区军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此外,华中各根据地各区党委、特委、地委、县委和新四军的师、旅、团,也创办了自己的报刊。这些报刊及时传达中共中央的抗战主张,反映敌后斗争生活,鼓舞抗日斗志,深刻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残暴罪行与国民党顽固派的险恶用心,以大量活生生的事实报道新四军各级作战部队反击侵略者作战经过及捷报,宣传我军广大官兵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有效地加快了根据地内各项事业建设的步伐。
(作者系江苏省档案馆研究员)
(责任编辑 孙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