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郑成功
2022-02-24洪少霖
洪少霖
民族英雄郑成功,他的名字我从小就熟悉,长大后又一次次走过他的一些遗迹。从震撼,到熟知,再到默然,而后感伤,这就是我对他认知的一个过程!
在离我如今居住地不远的地方,有着郑成功焚青衣处,原址曾有着泉州地区最早的文庙,而今的纪念碑位于原文庙东侧前方。1646年,海盗出身的有着顺应潮流极是注重名利与地位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不顾妻儿的苦苦劝告而投降了清朝。郑成功的老师钱谦益也放弃了自己的气节归顺于清廷,钱谦益为一代文坛领袖,是明末著名诗人,对郑成功的学识启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实并不只是那般残酷,更令郑成功心寒的是,他的母亲田川氏在与凶残的清代将领韩岱进行抵抗时壮烈殉节。田川氏被韩岱用剑刺腹而亡,她本是一位坚强的女子,从日本来到中国她并不是为了享受富贵而来,因为她当时已知明朝将覆,在那危急关头,她为了离自己的丈夫与儿子距离能够近一些,毅然抛弃了相对曾经安定的生活。
郑成功闻讯后,义愤填膺,他在自己曾以为最为崇高的文庙,在学文多年倾注过梦想的地方,哭告孔子:“昔为儒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服,惟先师照鉴。”告毕,他出门于文庙前方的魁星阁前焚烧了自己身上的青衣,并在附近的一座古石桥上树旗设案,招纳四方英杰豪士举着“杀父报国”的义旗,转战闽粤浙各地。从那时开始,他带领部下,招募义兵,努力实现“抗清复明”“收复宝岛”的人生最高理想,与清廷作战长达十多年的岁月!
旧时的文庙,那里曾是管辖福建永安、同安、莆田、漳州、晋江等地带的文化中心,而今那里已经建成了“见龙亭小区”,更是架起了宽敞的站前大桥。大桥如长虹一般跨越晋江,桥面宽阔,桥状雄伟!繁华,在那里渐渐复苏。而郑成功焚青衣处,数百年来却依然静默不语!
据乡人传说,郑成功焚青衣处曾是一处凹入地面数尺的洼地。在我眼中,它也确是显得低矮。曾有乡民取土想要将之填埋,然则数日后依然如故。反复如此,终无法持平,于是乡民奇之!有易学专家曾言:该处为龙虎之穴,填之不平,则必出龙虎。另有一说,那凹地屡填不平,预示着郑成功此生忠孝不能两全,缺憾将伴随一生!然而,这在我心中,我却觉得,郑成功并非不孝,从他对待母亲的相关举动之中可以看出。他与父亲的决裂,实际上是以国之大义胜过于家之小义。且郑成功却是极忠,忠是他一生的信仰,是坚定不移心中的诺言,是一生的坚强不屈。他的坚定意志远超过了常人!
我与英雄郑成功同属南安市,我曾走过他的陵墓。他的墓地位于水头镇康店村,原名橄榄山,因山形地势像椭圆形的橄榄而得名。然而,许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对他怀恨在心,或是仇敌对他故意玷污。前些年,它被称之为:覆船山。郑成功一生统率水师,却归葬于“覆船山”,这不得不说是一股历史的嘲讽!对于英雄而言,是一种可悲。如此想来,令我十分伤感。历史上究竟是谁把橄榄山改名为“覆船山”,而今已无人知晓!好在,2009年泉州知名学者林少川提议还它本名,此举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那一段历史,才因此而被澄清了一些!
郑成功,从小就是一位才子。他8岁通晓四书五经,12岁读尽《春秋》《左传》。1645年,南明动荡不安,隆武帝诏见郑成功问之:“江山危矣!你何从我乎?”郑成功道:“臣爱国厚恩,愿以一死报陛下。”帝见郑成功气宇轩昂,言语明朗,甚惜之,就赐国姓朱,世称“国姓爷”。那一年,郑成功才22岁,但他却是一诺千金,即使在那明朝最是危难之际,他也仍然义无反顾地践行自己的诺言,从而与自己的父亲刀戈相见,与曾经的恩师分道扬镳!这其中,他的心会是多么痛苦,他坚定意志的背后又是何其伤感?
郑成功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为了心中忠贞不渝的意志,为了报答母亲的厚爱,他不识时务,他保持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因而他才成为了许多人们心中真正的英雄,才得到了民间无数信徒的敬仰,他是一位真正的俊杰!1661年,鄭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被侵占长达38年之久的宝岛台湾,成就了他一生最为辉煌的功绩。1662年农历五月初八,也就是收复台湾岛后的第二年,郑成功却积劳成疾,临终前长叹:“自国家飘零以来,枕戈泣血十有六年。今日屏迹遐荒,遽捐人世,忠孝两亏,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于此极也?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那一年,英雄年仅39岁。
郑成功的忠烈不言而喻,以他的才华,如果能够让自己生命的长度放得远一些,相信定然还可以做出许多丰功伟绩,也能够为前明保持住或保持久一些那一席之地,甚至可能会争取到更多的江山。然而,命运的过程有着太多不可预测的因果。终究,他带着自己对隆武帝的一句承诺,郁郁而终,这定然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