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对策

2022-02-23

考试周刊 2022年49期
关键词:利用微数学课程数学知识

许 燕

一、 引言

教师要反思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结合微课的运用教学,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进行紧密结合,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立体”度,利用学生思想板块的重合性和同频性,促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程中的数学知识。同时,将微课运用到小学数学课程的“灌输”与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专注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掌握和运用,让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概念更具有条理性、逻辑性。同时,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利用微课进行小学课程知识的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更是教学体系变革中的重要举措,微课的运用将作为全新的教学工具的面貌投入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增加课程教学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与表达欲,提高学生在教学课程中的参与度,以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模式过于僵化

以往的课程形式、设计方式仍被应用至今,小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已被“固定化”,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加之数学课程逻辑思路复杂,不比语文、英语,只需要学生对词汇进行理解和运用,相较于数学知识来说,其他科目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吸收。正是由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设计方式的僵化,导致学生对数学课程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理论知识的枯燥更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感到反感和排斥。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僵硬化”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兴趣度不高、参与度不够。

(二)教师教学设计局限性

在时代不断变换、社会不断更新的今天,社会和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才的缺失致使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培养。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数学知识的运用和考试对学生来说更像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工作流程”,加大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同样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会考虑到课程内容和课程知识,思维的局限性以及内容的局限性,使教师时常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反思、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导致学生在对知识点的认识和思维的拓展上都产生了局限性。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局限性导致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弱、拓展能力不足。

(三)没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形成了教学的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成绩的“过度”忧虑和“过度”的重视,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进程。应试教育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学业负担,而且让教师压力倍增,教师疲于应付日常对教学课程的备课和授课,这样日复一日的惯性思维和动作,使教师无法真正去直视教育方式的漏洞,惰性思维的产生更是让他们选择了逃避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之处,逃避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教师没有下定决心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没有充分利用有利的外界条件,没有将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导致学生在繁杂且无趣的数学教学中,时常出现压力过大、情绪低落的现象。小学数学教学没有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错失”了创新教学课堂、增加教学浓烈气氛的最佳途径,导致学生学业压力过大、产生消极心理,以及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创新度

随着时代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沿用旧的教学流程与模式,这不仅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与趋势,拖慢了教学体系的变革,也未与新课改、“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进行紧密的契合,对学生的课程知识吸收、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信息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更加多样、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工具,让教师有了更多的选择进行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微课的出现,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而言,不只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更是一个全新的机遇,能够启发教师对以往的数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重新梳理,适时地对教学思维、教学模式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反思与完善,与时俱进,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创新度与实用性。同时,微课平台的功能多、操作简易,也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让教师更加高效、迅速地进行备课,也能够为教师的备课模式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促使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成为一个丰富、有趣、多变且高效的课堂。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小学的学生正处于年龄阶段的叛逆期和敏感期,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毅力全身心地、长久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上,他们的自控能力非常弱,专注力低、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兴趣度高、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具有较大的排斥性。因此,教师如果长期使用同样一种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在课程中的专注力,会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上课分神、大脑“离家出走”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也会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数学课程中逐渐讨厌学习,降低对学习的兴趣度和参与度。而将微课有效地整合到小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微课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传输与教授,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多、更长时间地放在知识学习上,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专注力,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小学生对科技产品的兴趣度较高,他们对信息技术所延伸出来的游戏、电视剧等多种样式的新鲜产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微课,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来源是多样的,知识也是科技的产物,以此增加学生与数学知识的亲密度,让学生改变对数学课程的不良印象,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势必会引起学生高度的专注力与兴趣度,更会让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上升一个层次,教师要把握好时机,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知识的“导火线”,促使学生能够专注于课程知识的学习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功能多样化,更具有一定的智能化,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数学知识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去观察、分析数学知识,对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理论概念、基本含义或者计算公式,教师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深入地改造和升级,使其不再是原本那个枯燥的样貌,却依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所阐述的重要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利用微课进行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的教学,能够让数学知识、概念、公式变得更加透彻和清晰,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数学知识所代表的真实含义,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能够提高数学课程的透明度,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对数学知识进行表达与展示,更贴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理解范畴与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数学知识的精髓,分清每个公式之间的异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高速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往的数学课程教学,通常都是以一个黑板+一支粉笔作为教学工具,教师是主要的知识阐述者,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持续的时间较长,但学生难以从教师简单的黑板字和口语化的表达中真正理解到教材知识点的含义,这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一直处在“一知半解”的境况下,也时常让学生感到焦虑与不安,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教师利用微课进行知识点的阐述,利用生动的画面,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分解,能为学生的数学构思建立一幅清晰的思维导图,也让学生的思维有了突破性的进步与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与帮助下,以生动、具体、实际的形式,将数学知识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度与条理性渐渐趋向于规律化与规范化。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够使知识更加生动、灵活,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

四、 如何利用微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一)创设有效情境

微课作为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应运而生,并因其指向性强、高效性、多样性与趣味性,迅速在各层级学校中得到推广与普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将微课平台结合到小学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教学中。微课的功能是多样的,也是多变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科技,促进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质量、效率的持续、全面攀升。如教师在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数学概念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创设有效情境,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憧憬和兴趣。教师可以创设“小明家里要装修,爸爸带着小明去家具店购买学习书桌、沙发、床和餐桌,学习书桌256.32元,床2213.7元,沙发9620.2元,餐桌4500元,问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付款后,小明看上了另外一款床,价格为1648.6元,小明需要退掉原来所下单的床换成新款,请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的情境,用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将情境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解答。通过微课创设有效情境,能够让学生掌握和了解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含义,启发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计算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利用微课创设有效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在课程中学习数学的专注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转换图形思维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实践教学过程中树立信息技术理念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教学中尝试应用微课等教学路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年龄阶段的叛逆期,他们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枯燥的理论知识,通常会产生厌烦和排斥心理。在减负增效的要求下,利用微课,能够让学生将枯燥的数学概念转换成生动有趣的画面,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收获知识和快乐,减小学生的学业压力。微课与小学数学课程的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如教师可以在进行“观察物体”的课程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将圆柱体与长方体等多种物体的形状、特点和两者之间的区分利用绘画、课件、动画播放等模式进行制作和对比,也可以运用微课平台中的图片、物体翻转功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物体进行观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掌握各种物体的形状特点,转换学生的图形思维,让枯燥的文字概念变成生动的图形画面,提高数学知识的真实度。同时,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进行分割式讲解,把平行四边形分解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并将面积相同的部分填充成同一种颜色。通过微课进行图形思维转换,能够提高数学概念的辨识度和真实度,启发学生对几何图形进行思考、观察、剖析与实践,促进学生认知、实践、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找到更加合适自身思维发展的学习技巧、方式,帮助学生搭建起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思考、剖析、学习、吸收数学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三)巩固课程知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和进步。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进行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数学课程中能够不断扩展自身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实践和运用等能力。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启发学生认识面积计算概念,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平台的功能,应用在课件上将两个一样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进行展示,并在图形中分别刻上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让学生进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同时,教师也可以随时更改三角形的边长和形状,不断变换题目,巩固课程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刻地记住每种形状所对应的面积公式,也能够利用微课直观地掌握形状的边长特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高效发展,如对数学知识的思考、理解、掌握、运用等能力的提升。也能够利用微课进行课程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牢固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轻松的学习环境。

(四)设计数学游戏

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爱玩的年龄段,他们对游戏的兴趣较高,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微课优化课程教学形式,结合科技手段,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能够在兴趣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神奇与乐趣,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抽签”工具,教师点一次,就会有不同的随机题目弹在投屏上,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抢答游戏,让学生能够在抢答的过程中,不断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和规律技巧进行深入地观察、分析和思考,帮助学生快速地寻找到适合自身的解题技巧。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游戏的设计,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而且能够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让学生在摸索的过程中逐渐找到数学知识的掌握技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

(五)创设信息化对比教学

在数据发达、科技成熟的今天,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将微课有效地运用到课程知识的灌输与教学中,创设对比教学的方式,使数学知识点前后联系更加紧密,促使学生在信息化的对比教学情境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掌握,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数学结构。如教师在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微课将乘法口诀中的规律与数字和数字在乘法间的技巧进行对比,搭建起学生良好的数学乘法思维逻辑导图,让学生在微课的协助下,更加全面、清晰地感受到不同数值与位数在乘法运算中的区分与它们之间的衔接性、相关性,促进学生数学储备容量的丰富,提升学生在课程中对数学知识中的运算、方式和实践的规律进行观察、思考与剖析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推动学生数学运算技能的有效发展。除此之外,利用微课创设对比教学,可以让单元知识点的联结更加紧密,让知识点更加直观,促使学生能够更加迅速、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和前后知识的实践意义,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阅读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科技化、多样化和丰富化的数学知识中,逐步形成具有条理、逻辑性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下摸索出更多适合自身思维发展的学习技巧。

(六)利用微课探寻更多的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水平,也决定着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与运算能力,教师不能仍以传统的教学思维进行小学数学课程的设计,也不能一直停滞在局限的教学思路中。在时代变换与发展的当下,教师要学会拿起信息化的武器,将其有效、合理地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掌握,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促使学生在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中收获到更多实用、有效的数学知识,也帮助学生找寻到更加清晰的数学学习思路与概念、含义、运算实践思路。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备课、授课中,运用微课从网络上寻找更多合理有效的数学教学资源,更新教材案例,让学生能够在课程中了解更多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探究。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平台下载更多的题型,并将其进行整理与归纳,在进行课程教学的同时,将知识点与相关题型进行结合讲解。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小数乘法与除法”的课程教学时,应用微课平台在网上寻找更多带有趣味性、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和题目,引导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课程知识的吸收与学习中,提升课程的丰富度和多样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知与掌握,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进行深入的观察、思考、实践和剖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也能够让学生在微课的运用课堂中不断拓展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宽度。除此之外,利用微课探寻更多的教学资源,也能够更好地促使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高学生在课程中对知识的吸收效率和运用水平,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微课的多重功能,打造多样化的数学课堂,改变数学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固定、单一的教学形式,利用微课对数学课程进行全面改革,让学生能够在微课的引导下,搭建起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高效发展,不断推动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利用微数学课程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