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国企思想政治建设的路径

2022-02-23

活力 2022年23期
关键词:政工职工思政

曹 旭

(长春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昌汽车公司,长春 130022)

引 言

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客观载体,人们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更便捷、更快速地获取信息,新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传播模式,具有内容直观化、表现视觉化、体验多样化、互动实时化的特点,并具备数据传播迅速、受众广泛、形式多样等优势,在思政建设中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融通的思政教育、宣传渠道,可以提升思政工作的针对性。为进一步提升国企基层党建工作质量,需要思政部门积极应对新媒体应用带来的挑战,把握改革机遇,为国企政工工作的有序、科学开展提供保障。

一、新媒体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变化

新媒体作为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集成发展的产物,借助平台、技术与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搭建起与用户互动性更强的在线互动媒体平台,具有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媒介融合化的应用特点,具体形式包括微博、微信、各种客户端app等。为有效落实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提升思政工作质效,国企思政部门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app、思政教育网站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投入逐步提升,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用,加快了大政工教育宣传管理体系的建设进程。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公众逐步开启了云上生活模式,国企职工队伍接收、传输、处理信息的方法与路径更多样,国企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人力资源规划等工作中,将信息的开发与整合拓展到云端平台上,思政建设任务不再局限于线下,网络宣传阵地的建设也成为工作重点内容。在过去,国企政治宣传、思想教育等工作依赖主流媒体渠道,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使得国企思政建设路径被进一步拓宽。新媒体时代,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为更好地迎接其挑战,需要通过不断探索新方法的形式,让国企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新媒体信息时代发展需求和特征。

二、新媒体时代政工实践工作面临的复杂挑战

(一)网络平台舆论环境复杂、多变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公众思想认识的多元化、复杂化发展,网络平台充斥着各种思想,职工的价值观念、道德认识容易受不良、偏激思想的影响,出现拜金主义、极端爱国主义、过度崇拜西方思想等情况。

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速率快、受众面广的特点,可以为思政工作者提供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使其更快地掌握各种行业、市场、政策等领域的形式变动,为国企思政建设、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政工人员了解、分析职工思想动态的难度,教育管理的目标难以全面落实。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应用发展,在推进思政建设机制改革的过程中,新旧媒体平台、中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冲突,使得部分职工将个人发展诉求放在首要位置,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协作能力不强、不遵守管理规范等行为,思政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采用单一性、同质化的工作方法,缺乏灵活性的调整手段,职工参与教育宣传活动的积极性将被削弱,思政教育的价值引导、思想建设作用将会大幅度降低。

(二)国企思政建设模式创新驱动力不足

受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职工思想认识变化也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在思想教育、政策宣传、价值引领等政工工作中,需要党员干部转变工作思想,树立创新发展的意识。但从当前思政建设实践情况来看,工作模式创新驱动力不强,部分党员干部忽视新媒体的有效应用,仍旧以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职工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党员队伍的示范带头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与此同时,在探索新媒体在政工工作中的应用路径的过程中,需要国企基于原有的信息建设基础,对媒体宣传渠道进行调整升级,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协同化建设应用奠定基础。然而,一些思政管理者、领导者不重视新媒体技术的引进,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开发投入不足,政工队伍与职工群体之间的沟通路径受限,不能及时了解职工思想认识的动态变化,而职工群体也难以借助宣传渠道了解行业发展、政策法规、生长规划等信息,思政教育形式重于工作实质。除此之外,部分政工部门在制订思政建设规划时,没有融入国企的文化特点和生产经营特色,工作针对性不强。在实践工作中,往往存在脱离生产任务目标、缺乏意见反馈路径、没有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等问题。

三、新媒体为思政工作优化创新提供的机遇

(一)新媒体拓宽了思想政治宣传的渠道,提升了思政信息整合的效率

国企思政建设是新时期开展智慧党建的核心内容,思政部门作为党组织与国企职工沟通的重要桥梁,在全面理解与分析党组织新形势下发展路线、建设方针的同时,承担着向职工群体宣传政策、方针内容的重要职责。新媒体平台可以为政工人员提供信息整合的平台,借助新媒体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反馈功能,思政工作者能够在全面掌握企业、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思政建设规划进行优化调整,并利用新媒体动态收集职工对企业发展的相关意见,实现生产规划、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协同化管理。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的重要主体,应在深入学习新时期智慧党建发展战略的同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工作的重要指示,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声音、新作为,努力打开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二)推进了思政建设实践形式的创新

新媒体平台为思政工作实践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支持,思政部门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有针对性地推送政治教育内容,以“微视频”、在线讲座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国企职工通过点赞、评论反馈意见,相较于过去的教育模式,互动性更强。以思政信息的发布为例,思政相关信息的推送与发布应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准确性、时效性的特征,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教育宣传渠道,可以有效提升思政相关信息的实际浏览量,避免信息不准确、不及时导致的教育功能削弱。目前,大数据与云平台、物联网等技术的联合应用,使移动端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服务网站等应用,随时随地了解政策规范、行业发展等相关信息,拓宽了信息接收渠道。

与此同时,移动终端、无线网络、远程控制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信息数据的传递形式。现阶段,国企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网络信息传输终端,将思政学习文件、党员干部先锋事迹、相关生产规划、安全管理规范等信息,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及时传递给新媒体平台用户。在提升思政教育、引导、宣传等工作针对性、精准性的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对相关信息的筛选、提炼,进一步深化了对思政建设资源的整合程度。

四、新媒体时代全面提升国企思政建设质效的实践路径

(一)创新党建理念,提高网络宣传阵地的建设水平

新形势下,在思政工作实践中,思政部门应基于“智慧思政”的党建部署规划,有针对性、有序地开展思想教育、政策宣传相关活动,引导思政工作者树立“互联网+思政”思维,在熟练掌握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平台具体运用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创新思维的指导,创新思政建设的实践内容、形式、方法。

首先,思政部门应正确认识党员干部领导示范作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教育引导力度,积极组织党员队伍学习新时期党建方针、国企经营战略、行业发展形势等知识,为基层党建实践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其次,提高对网络宣传阵地的认识,将新媒体平台作为党政意识形态优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发挥政工队伍舆论正向引导的作用。同时,树立精品意识,固本清源,结合新媒体平台的应用特点,创作更多突出企业文化特点、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精品思政教育课程、宣传活动。

最后,合理运用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优势互补,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共建现代思政建设体系。国有企业身处变幻莫测的大潮中,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受到内外部因素干扰,更需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做到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二)基于大政工体系建设目标,推进多元政工主体参与

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国企作为引领行业发展、调控市场经济的重要经济组织,在推进生产经营规划全面落实的同时,还应注重职工群体思想教育工作,全面提升职工思想认识与道德水平,围绕大政工体系建设要求,不断创新政策宣传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形式,通过多元化宣传教育渠道的建设,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到思政建设实践工作中来,形成国企党委协同领导、党政统一、教育与生产齐抓共管的大政工体系,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思政建设目标。

在政工队伍的建设方面,需要根据线上线下政工宣传平台的应用特点,对培训、招聘机制进行对应的调整,培养一批兼具专业能力与新媒体传播平台应用技能的政工工作队伍,有针对性地扩大宣传工作辐射面。此外,在理论宣讲环节,思政部门应基于大政工体系的建设目标,全面贯彻上级精神,在深入梳理大政方针、基层党建决策部署的基础上,坚持在宣传形式和内容上有创新、高质量,采取现场讲座送学、集中讨论研学、网络课堂自学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下基层。

(三)合理引进新媒体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通的思政平台

在创新思政建设形式时,为高效落实党政方针,提高国企保值增效的能力,需要思政部门合理引进新媒体技术,在宣传与教育渠道创新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发挥平台优势,积极应对党建路径创新带来的挑战。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信息获取的便捷通道,而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也会借助网络滋生蔓延,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

一方面,在新媒体教育宣传阵地的实际建设阶段,国企应逐步增加新媒体渠道建设的投入,按照需求采购新的硬件设施,及时升级原有的信息设备,并及时对软件程序进行更新升级,利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完善平台政工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需要思政部门动态分析职工群体心理状况、工作能力、发展需求与企业阶段性生产建设规划、文化氛围、管理体系等情况,在新媒体平台上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管,集中优势打造“智慧思政”体系,将新媒体技术、平台、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转化为推动思政建设优化发展的动力。

例如,在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方面,平台推送的信息应以国家政策信息、国企发展规划、思政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行业动态发展形势为主,实现精准投放,并保证公众号公布内容的权威性、实时性与准确性,提高对思政信息资源的整合质效,增强职工群体的认同感。

(四)贯彻人本管理思想,提升思政服务的质量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加强新媒体技术、平台的运用,也成为国企创新政工形式、提升思想教育针对性的有效对策。需要注意,思政建设的目标是国企的整体员工,在政工教育与宣传环节,思政部门应强化服务意识的培养,从以教育管理为思政建设重点逐步过渡到以引导服务为主的层面上,在实践工作中渗透人本理念,坚持人性化思政建设原则,完善思政建设工作管理机制,规范开展各项学习、教育、宣传、组织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职工贯彻安全管理、生产经营规范。

同时,通过新媒体掌握员工共性心理和个体情绪变化,与职工开展平等对话,激活员工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巩固思政工作群众基础。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拓宽与职工群体沟通交流的途径,并以政工宣传教育模式改革需求为指导,调整政工队伍的培育模式,在加强责任意识、求真务实等思想教育的同时,注重职工创新思维、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为思政工作创新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

结 语

新媒体凭借其快速的信息传播途径、高效的信息整合形式与多样化的信息展现模式等优势,为国企思政建设路径的创新提供了支持。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中,为有效提升思政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需要思政部门在全面分析新媒体带来各方面机遇与挑战的同时,结合国企生产经营、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加强网络舆论阵地的建设投入,打造线上线下融通的宣传平台,拓宽与职工群体交流沟通的路径,渗透人性化管理思想,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推进国企党建大政工格局的形成。

猜你喜欢

政工职工思政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国企政工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