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例具体更有说服力

2022-02-23湖北刘代玉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麻木刘老师活动课

○湖北 刘代玉

【病文入院】

“矛盾”老师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五里中心小学五(1)班 文宇轩

看到作文题目,你千万不要以为我写的是著有《子夜》的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①我写的是我的现任班主任刘老师。可能有人要问,那你为啥叫他“矛盾”老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刘老师是一位既威严又慈爱的老师。学生写了错字,他会狠狠斥责。②课堂纪律不严,损坏学校公物,刘老师都会凶神恶煞、满脸杀气。③可遇到学生生病,刘老师又会关怀备至。若做起学生的思想工作来,刘老师又会像慈母似的语重心长、循循善诱。你说,刘老师是“严”还是“慈”呢?

刘老师还是一位既睿智又麻木④的老师。为了送学生回家,让学生在毫无察觉中接受共伞,他竟以“同路”来“骗”学生_。⑤可有时候学生撒谎,刘老师竟像毫无察觉似的,从不揭穿。刘老师说:“我是希望同学们自己认识错误。”⑥

我们的刘老师既威严又慈爱,既睿智又“麻木”,你说他是不是“矛盾”老师呢_?⑦虽然“矛盾”有时含贬义,但大家仍然特别喜欢他。

【病因诊断】

小作者按“总分总”的结构写,条理清晰。但文中多为概述,基本没有详实的事例,文章没有说服力。建议每一特点都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证实,这样既能表现老师的特点,又使文章具备较强的说服力。

【诊疗处方】

①运用误会法开头,新颖,很有吸引力。

②错得很不应该吗?为什么要“狠狠斥责”?建议把当时的情景细致地描写出来,如连自己的名字都写错,或反复强调过多次的字,等等。这样读者更容易理解。

③用词不当。对于学生的不当行为,老师可能会发怒,但不至于有“杀气”。此处用词过分,有损于老师的形象,可改为“满脸怒气”。

④缺少引号。根据后文可见,刘老师并不是真正的麻木,而是故意不揭穿,让学生自己醒悟。所以这里的“麻木”应该加引号。

⑤这里的“骗”很有深意,可以进行详细的语言描写,以突出老师的睿智。另外,你是怎样知道老师是特意送学生回家?可以对刘老师的行动进行描写,如原路返回等。

⑥由于文中最需要对话描写的地方都没有进行细致的语言描写(如“骗”学生),而在此处进行直述式的语言描写就显得不协调。建议改为概括叙述。

⑦总结并扣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康复出院】(片段)

刘老师还是一位既睿智又“麻木”的老师。记得四年级时,有一天放学时下大雨而我又没带伞,刘老师见我非常焦急,便告诉我,他要去同学家走访,可以和我“同路”。快到我家时,刘老师把雨伞给了我,叫我自己回去,他却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这时我才知道,原来他是特意送我,但为了让我在毫无察觉中接受,竟以“同路”“骗”了我,多有“心计”呀!可他有时候又很“麻木”。有一次活动课,我不愿跑步,就撒谎说肚子疼,刘老师竟“毫不怀疑”地相信了,立马准了假。教师节时,我向刘老师承认活动课上撒谎,刘老师才告诉我,他知道许多同学都撒过这样的谎,他不揭穿我们,是希望我们自己认识错误,在悔过中改正错误,效果会更好。当我知道这一切时,更为老师当时的“麻木”所感动!

【回访复查】

修改后的文段重点写了老师的睿智和“麻木”,突出了题目中“矛盾”这一中心词。段首以中心句开头,让读者轻易地抓住本段的内容。然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老师“睿智”和“麻木”的特点,让读者实实在在看到了老师“矛盾”中对学生的关爱。

【牛刀小试】

在括号里选择一个人物,再用具体事例把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以突出人物的特点。

我的(爸爸、奶奶、邻居、老师、同学)真搞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麻木刘老师活动课
麻木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活动课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浮生一记
无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