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垂直流湿地污水处理效果影响因素探究

2022-02-23范天丽杨雨晗

环境科学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腐殖质处理量填料

范天丽,杨雨晗

(昆明绿地环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100)

0 引言

湿地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湿地是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1982年3月12日修正的“国际湿地公约”中,把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cm的水域。它像天然的过滤器,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生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人工湿地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设计建造的,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废水处理工艺。它根据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化反应的协同作用来处理废水,一般由人工基质(一般碎石)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生物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土壤-微生物系统。

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填料床的底部,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氧可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人工湿地系统,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可用于处理氨氮含量较高的污水,其缺点是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不如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落干或淹水时间较长,控制相对复杂。

利用实验室现有材料,设计6个污水处理方案。统一添加污水,比较不同处理装置、不同处理措施对氮磷及COD的去除效果,最终得出最优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这个实验,增强对影响氮磷处理效果因素的了解,为污水处理研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1 实验设计

1.1 实验装置

本实验6个方案都是采用敞口塑料柱子,共24个柱子,每个柱子各有两个导水管(一上一下,上面的导水管搁置,在图中省略),填料为自己设计装填,各组的填料及配比均不相同。装置见图1。

1.2 材料配比及污水配比情况

实验中各方案设计的填料材料及配比均不一样,即有6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各方案各有四个柱子,构成平行对照。实验所用的填料分别为:腐殖质、砾石、陶粒、细沙、粗沙、土、珍珠岩、火山岩、公分石等。具体配比见表1。

实验所处理的污水执行《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标,TN:15mg/L;TP:0.5mg/L;COD:50mg/L;BOD5:50mg/L。具体添加情况、污水配方见表2。

1.3 污水测定方法计算公式

总氮的测定方法为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总磷的测定方法为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其中流速则分别于9月14日、11月14日、11月21日按重量法测定;测定其5s、10s、30s、1min、2min和5min的流出的水的重量。

表1 各方案填料内容、高度及重量情况

表2 项目配比情况表

2 结果分析

2.1 流速、导水率的变化趋势

本次实验分别于9月14日、11月14日、11月21日测定流速,故分别有三个导水率,每个方案各取一个具代表性的柱子数据做对照。

从图2、图3、图4可知:整体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方案的流速、导水率、当量孔径均变小,但是幅度不太一样,导水率的变化幅度相对更大,流速次之,当量孔径的变化幅度相对最小。各组的具体变化幅度也不一样。单从流速来看,各个组的流速大致呈一条直线,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若是结合填充物来看,方案1装置的填料中没有土壤或腐殖质,流速也都大于其他方案,说明方案1的处理量相对较大。其他土壤或腐殖质相对较多方案的装置流速都低于方案1,这也说明了流速受填料材料的影响。而大多数土壤或腐殖质相对较多组的设计装置刚开始运行时,土壤基质对水分的吸附和保持能力都还比较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膜的生长,污水的停留时间变长,故流速也相应降低。综合来看,方案6的流速和当量孔径是最高的,导水率第二,总体来说,方案6的处理量是最大的。经与填料对照,方案6的填料是按照孔隙大小搭配的,即一大一小相互岔开;而且其生物膜长的也不错,既保证了处理量,又为污水处理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图2 流速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

图3 导水率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 图4 当量孔径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

2.2 TN、TP、COD的去除

从图5可以看出,浓度越低,处理效果越好。方案1的处理效果是最好的,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水标准;方案5的处理效果也不错,达到了Ⅴ类水的标准;方案6的最差,其他方案都没有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若是只考虑脱氮率,方案1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流速又快,除氮率又高,但通过表4可知,其相关性不是很好。总体来说,所有方案的装置在除氮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说明装置还需进一步改进。

图5 各方案TN的处理后的浓度

表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 3838-2002) (mg/L)

表4 COD、TN、TP相关性表 (mg/L)

从图6可以看出,方案5的装置在除磷方面是最好的,方案2、方案4次之,方案3紧随其后,方案6最差。从图7可以看出,方案6和方案4的 COD去除也是最好的,最终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Ⅳ类水标准;方案3、方案1次之,达到了Ⅴ类水标准;方案2最差。

图6 各方案TP的处理后的浓度 图7 各方案COD的处理后的浓度

综合来看:方案6的实验装置TN、TP、COD处理效果最好,但是其流速、当量孔径、导水率方面不太理想。经与其填料结合来看,该组的填料总高度为25cm,单土和腐殖质的高度就为15cm,占了整整60%,而其处理效果也最好,对比其他组的腐殖质和土所占的比例,也跟其处理效果有关。方案6在总氮、总磷、COD方面的处理效果不是很好,但其处理量很大。方案1的流速快,导水率和当量孔径方面也不错,而且总氮处理效果很好,COD的处理也基本达标,但是总磷的处理效果就不是那么理想。其他组的处理效果和流速都居于中间水平,而且也没能达到理想效果。

3 结论

(1)流速受填料自身性质的影响。

(2)总氮、总磷、COD的处理效果与装置中土和腐殖质的总量有一定关系。

(3)不能追求处理量和处理效果都最大化,只能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猜你喜欢

腐殖质处理量填料
E-Flaring天然气环保燃烧系统为绿色钻完井注入新力量
调节阀阀杆密封泄漏分析及处理
污水处理中新型无机除磷填料的研究进展
腐殖质和生物肥料对植物发育和微生物活性的协同作用
沼气发电耦合沼液热水解工程的物料平衡分析
SBR处理生活污水工艺中填料性能研究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影响
水稻土有机碳及腐殖质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
矿用乳化液处理装置性能研究
利用蒽醌碱溶液提高褐煤中腐殖质的萃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