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

2022-02-23梁弦弦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经皮阳性率切片

梁弦弦, 刘 丽, 马 也, 许 健

影响肝细胞癌(HCC)预后的因素复杂多样,但是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微血管侵犯(MVI)作为HCC发生肝内转移的直接证据,是患者预后重要的影响[1-2]。因此,早期准确诊断HCC MVI具有重要意义。然而,HCCMVI的诊断还是依靠术后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前准确诊断仍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目前MVI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肿瘤特征、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特征、基因标记以及多种方法结合的预测模型[3],但是这些均为间接诊断方法,尚不能准确指导临床实践。为进一步寻求直接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HCC患者的经皮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切片,探索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HCC MVI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CT引导下肝占位经皮穿刺活检术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样本,样本均来源于穿刺活检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纳入标准:①病理诊断为HCC;②无影像学可见的门静脉癌栓;③既往无任何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史;④术前血液学和影像学检查数据完整;⑤光学显微镜下组织病理学切片可见到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交界。排除标准:①病理诊断为肝胆管细胞癌、继发性肝癌或其他疾病;②穿刺活检前已有远处转移;③存在影像学可见的门静脉癌栓;④术前血液学或影像学检查数据缺失;⑤组织病理学标本失色或不完整,难以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共有107例患者符合研究标准,其中男91例,女16例,年龄为(60±12)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分析 本研究将纳入的病例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以徐州医科大学影像学院行经皮穿刺活检术的107例HCC患者作为实验组,以Wang等[4]研究中的行外科手术切除的339例HCC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与MVI相关的如下指标: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甲胎蛋白(AFP)、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判断对照组的MVI阳性率是否可以预测实验组的MVI阳性率,并且与实验组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的MVI阳性率进行比较,评价经皮穿刺活检术对于诊断HCC MVI的临床价值。

1.2.2 穿刺活检方法 根据术前MRI或者CT图像预设定进针部位,采取相应体位并贴上定位标尺,随即行上腹部常规CT扫描,选择最佳穿刺路径,确保穿刺路径避开重要组织结构且经过一段正常肝组织,标出皮肤穿刺点。以体表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沿设定的穿刺路径和角度导入活检针,多次扫描确定活检针抵达病灶边缘,常规取材2~3次(图1)。

图1 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过程

1.2.3 病理染色方法 穿刺取材样本组织均经4%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nVision二步法。

1.2.4 病理分析 所有病例的病理诊断均按照2019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5],观察HE染色切片中MVI,对于HE染色切片中MVI诊断存疑的患者于免疫组化染色(CD34)切片中进一步验证,最终确定MVI的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和Me dCalc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结果

两组HCC患者除肿瘤直径和肿瘤数目外,其余MVI相关指标AFP、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指标具有部分一致性(表1);对照组MVI阳性率为46.3(157/339),以对照组MVI阳性率为参考标准,预测实验组MVI阳性率≥46.3%;实验组穿刺标本诊断的MVI阳性率为5.6%(6/107),明显小于最低预测值(46.3%)。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2.2 病理结果

实验组6例患者的组织切片中观察到MVI(图2),实验组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的MVI阳性率为5.6%(6/107)。所有患者均未见针道转移。

图2 6例MVI阳性患者的穿刺活检组织HE染色

实验组107例HCC患者中有5例在1个月内进行了外科肝部分切除术。将5例患者的穿刺标本和外科手术标本的病理组织切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穿刺标本和术后标本的平均组织面积分别为0.14 cm2和2.62 cm2。另外,5例患者术后标本切片中确诊2例MVI,而穿刺标本切片中未见MVI(图3)。

图3 穿刺活检组织和术后大体组织HE染色

3 讨论

MVI又称微血管癌栓,是指在显微镜下于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见到的癌细胞巢团,以癌旁门静脉分支为主(含包膜内血管)[6]。Bruix等[7]研究表明,MVI是肿瘤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表现,是HCC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HCC MVI只能通过外科手术标本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如何早期准确诊断MVI,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MVI相关临床指标,发现除肿瘤直径和肿瘤数目外,两组间AFP、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指标部分一致。据此判断可以采用对照组的MVI阳性率来预测实验组的MVI阳性率。既往研究表明随着肿瘤直径增大,HCC MVI发生率逐渐增加[4]。本研究中实验组的肿瘤最大直径为明显大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MVI发生率大于对照组。Yu等[8]对157例HCC患者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数目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肿瘤发生MVI的风险是单发肿瘤的2.738倍。而本研究中实验组HCC患者中肿瘤数目多发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实验组HCC MVI的发生率更高。综上分析,预测得出实验组MVI发生率不低于对照组,即实验组MVI阳性率≥46.3%。

本研究实验组HCC患者的组织切片检出6例(5.6%)MVI,明显低于实验组MVI阳性率的最小预测值(46.3%)。并且,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的MVI阳性率也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术后标本检测的MVI阳性率(15.0%~57.1%)[2,5,9]。此外,实验组中5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外科肝部分切除术,外科术后组织切片中确诊2例MVI,但是穿刺组织切片中未见到MVI,说明经皮穿刺活检术难以发现MVI。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取材方法不同,术后大体标本取材采用标准“7点”基线取材方案,均衡优化取材部位[9]。本研究中经皮穿刺活检术仅“1点”取材,容易出现样本偏差,使得诊断MVI敏感性降低。②取材方向受限,既往文献报道MVI不仅发生于门静脉及肝静脉小分支,也可见于肝动脉、淋巴管、胆管等脉管分支内[3,9]。本实验组在穿刺过程中避开了血管和胆管等脉管系统,使进针取材方向受到限制,导致MVI阳性检出率低。③取材位置受限,为提高经皮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穿刺出血坏死区,而Wang等[10]研究发现MVI阳性区域癌性小栓子堵塞小血管,容易出现出血坏死。这种取材位置的限制可能导致HCC MVI诊断结果的偏差。④样本组织量不同,本研究中经皮穿刺活检采用18 G细针穿刺,常规取材2~3条,HE染色切片中穿刺组织面积为0.14 cm2明显小于术后大体组织面积2.62 cm2,难以准确诊断HCC患者MVI的真实状态。⑤肝癌异质性较高,Gao等[11]研究对10例HCC患者的55个不同空间区域进行组织分析,发现同一患者肿瘤内部的不同空间位置上HCC分化不同,具有高度异质性,并且异质性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加。本文HCC患者的平均肿瘤直径为(6.7±3.3)cm,提示肿瘤内部异质性较高,单个穿刺点的检测结果难以反映肿瘤内部的完整信息,这可能是本研究MVI阳性检出率较低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HCC MVI的敏感性较低,难以准确反映HCCMVI的真实状态,临床应用具有局限性。随着精准医疗的推广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评估肿瘤内部微环境及微循环和灌注变化的功能MRI技术、PET-CT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或可为早期诊断MVI提供新的方案。

猜你喜欢

经皮阳性率切片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在急性胆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5G网络切片技术增强研究